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州地区是重金属铊污染高发区,本文以贺州石龙河上游段为重点研究区,采用等间距取样,开展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调查,探讨地下水铊污染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存在重金属铊、锰污染,Tl元素含量超标的地下水有3处,超标率11.5%,Mn元素含量超标的地下水11处,超标率42.3%。研究区地下水重金属铊污染主要分布在矮山、莲花及莲花西侧村庄一带,矮山村民井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最严重,Tl元素超标3.0倍,Mn元素超标19.0倍。研究区矿山抽排废水重金属Tl、Mn元素含量都未超标。对比研究表明,石龙河上游段地下水重金属铊污染来源不限于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背景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2.
<正>铊(Tl)是一种典型的毒害重金属元素,其对生物体的毒性远大于Hg、Cd和Pb等元素,严重的铊中毒可导致神经植物人甚至死亡[1]。铊的含量通常较低,但某些硫化物(Pb、Zn、Fe、Cu等)矿物和煤矿中会富集铊,含量可达上千ppm。作为有色金属行业中的高污染行业,铅锌冶炼排放的含铊等重金属废水对生态环境已构成严重威胁。2010年10月,广东北江中上游河段发现重金属Tl超标而震惊社会,典型涉铊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重金属具有毒性、持久性以及生物累积性,长期以来,重金属污染与防治的研究广受关注,研究多集中在Cd、Cr、Cu、Pb、Zn、As以及Hg等高关注重金属。自然界中铊(Tl)含量水平一般较低,但其毒性较Pb、Cd、As以及Hg等更强,美国环保局已将Tl列为优控污染物,我国也于2011年正式将Tl列入《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目前,环境中Tl污染与治理研究逐渐引起了环境领域研究人  相似文献   

4.
<正>铊是一种稀有毒害重金属,其毒性甚至大于Pb、Hg、Cd等常见重金属。北江为珠江水系干流之一,流经广东韶关、清远等行政区域,是沿江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同时也是污染物的受纳水体。2010年,北江爆发铊污染事件致使该冶炼厂停产两年,冶炼废水停止外排。但事实上由于多年来铊这种稀有毒害重金属并不在我国环境监测的范围之内,导致冶炼厂多年来的含铊废水毫无节制地向北江排放,导致大量的铊等重金属汇集于沉积物中[1]。当水环境条件改变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又可能再次释放进入水环境中,成  相似文献   

5.
<正>铊(Tl)是典型的毒害稀有分散重金属元素之一,具有强烈的蓄积性,其毒性大于Cd、Pb、Hg等元素(张宝贵等,2009;Nriagu J,1998;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2009;Xiao T F,et al.,2012)。我国(含)铊矿产资源丰富,因矿产资源开采与冶炼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Tl污染事件频发。  相似文献   

6.
<正>铊(Tl)是典型的毒害重金属元素之一,对生物体的毒性高于汞、镉、铅等元素。金属铊的熔点较低(303℃),大多数Tl盐的熔点沸点也较低,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因此含Tl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极有可能将大量的Tl带入到大气环境中,特别是含铊矿石的冶炼、燃煤发电等工业生产过程。大气细颗粒物(包括PM10和PM2.5)是大气环境中组成最复杂、危害最大的污染物之一。大气细颗粒物中的痕量重金属  相似文献   

7.
<正>铊(Thallium,Tl)是一种高毒性的重金属污染物。Tl对哺乳动物的毒性高于Hg、Cd、Pb、Zn等元素[1]。其在环境中的富集机制、迁移转化行为、毒性和生物效应与其赋存化学形态密切相关[2-4],仅研究其在环境中的总量特征已不能阐明其环境地球化学行为。深入开展环境介质中Tl的化学形态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对阐明Tl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预防和控制Tl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黔西南铊矿区位于我国贵州省西南部,其行政区划上隶属于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兴仁县回龙镇  相似文献   

8.
为初步了解浑河流域铊(Tl)污染现状,以浑河干流(包括主要支流蒲河和细河)以及大伙房水库为研究对象,共采集沉积物样品59份,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Tl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并采用地质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浑河干流和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有一定程度Tl污染累积,部分区域面临较高程度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正>铊(Tl)是典型的毒害重金属元素,具有蓄积性,是世界上公认的13种优先控制的金属污染物之一。其毒性大于Cd、Pb、Hg等元素。2010年10月份,广东北江饮用水源铊污染事件的爆发,震惊全社会。毗邻北江典型的涉铊企业某铅锌冶炼厂被责令关停整顿。笔者首次通过改进的BCR分级提取法及ICP-MS法分析典型含铊铅锌冶炼过程中铊的含量及在各个地球化学中的形态分布,了解其迁移转化特征,厘定铊  相似文献   

10.
<正>铊(Tl)是一种稀有、分散重金属,它对哺乳动物的毒害作用远远大于Hg、As、Cd、Pb、Cu等重金属,仅次于甲基汞,对人的致死剂量仅为10~15 mg/kg[1]。Tl在自然界中有一价(Tl(I))和三价(Tl(III))两种价态,但Tl(I)更稳定,广泛存在于环境中。而Tl(I)(1.49?)与K(I)(1.33?)离子半径相近,其毒性表现为对动植物的无差别吸收,毒害作用远远大于常规重金属。近年来,由于含Tl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过程中向  相似文献   

11.
<正>铊(thallium,Tl)是最毒的稀有金属元素之一,严重的铊中毒可导致神经植物人甚至死亡[1]。由于其剧毒性,铊已被各国政府严格限制使用,故职业性的铊中毒鲜有发生,表生环境中的铊污染主要来源于含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铊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1~1.7mg/kg,平均值为0.7 mg/kg。据调查,广东省云浮硫铁矿和韶关凡口铅锌矿,都发现了铊的超常富集。但同时由于铊在这些矿床中高度分散,在资源利用中往往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特别是重金属铊的污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铊通过水生植物或地下饮用水进入食物链而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原位生成的二氧化锰比表面积大,具有对重金属的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的优点,是良好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工业锰矿渣成分复杂,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锰、铁、铝氧化物可以作为吸附、絮凝沉降重金属离子的材料。本研究以工业锰矿渣为原料,分别利用高锰酸钾和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原位生成二氧化锰,通过对水中Tl+除去效能的对比,选取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原位生成二氧化锰为最佳方式。采用单因素法探究了原位生成二氧化锰的投加量、p H值、温度、时间、起始浓度等因素对原位生成二氧化锰吸附沉降铊效能的影响;以韶关冶炼厂含铊废水为对象,分别探究了双氧水-锰矿渣法,高锰酸钾-锰矿渣法对工业废水中铊去除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随着原位生成二氧化锰投量的增加,水中金属铊的去除率逐渐增加,最佳吸附温度为20℃,最佳吸附时间分别为1、2h;含铊废水中适宜吸附条件为:p H为10,双氧水-锰矿渣法最佳理论生成二氧化锰投加量为15 mmol/L、高锰酸钾-锰矿渣法最佳理论生成二氧化锰投加量为O.5 mmol/L,反应时间为2 h,吸附率均达到97%;双氧水-锰矿渣法、高锰酸钾-锰矿渣法原位生成二氧化锰吸附废水中铊,初步实现了以废弃锰矿渣为原料治理重金属污染废水,是含铊废水处理的一种有效、经济、环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铊的丰度很低(0.75 mg/kg),相对比较而言,铊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像As、Cd、Pb、Hg等元素普遍,目前Tl尚未纳入各级环保部门的监测范围,尤其在我国土壤研究中常常排斥在研究对象之外.含铊资源在利用过程中会向环境排放大量的铊,并通过大气、水体或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土壤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正>铊(Thallium,Tl)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元素,对哺乳动物的毒性高于泵、镉、铅和锌等元素,为美国环保署规定的优先控制污染物之一[1]。为加深了解Tl的环境化学行为,笔者对其提取方法、化学形态与定量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进行简要的综述。土壤、沉积物和市政污泥等包括Tl的重金属元素提取方法主要采用"BCR连续提取法"。自Perez-Cid等[2]和Martin,R等人[3]使用Tessier等[4]提出的"连续提取法对"分别对市政污泥和河道沉积物的重金属进  相似文献   

15.
<正>铊(Tl)作为一种亲硫元素,常以类质同像的形式存在于硫化物(如Fe S、Zn S、Pb S)矿物以及硅酸盐矿物中。铊污染通常很少与铀矿冶联系在一起。然而,最近爆出广东某铀矿区废水中铊含量超标并被责令限期治理,使得铊污染概念的外延得到了进一步扩展。为追踪铀矿区铊污染内因,本研究开展了该铀矿区尾矿的半动态淋滤(Wang,et al.,2012),以掌握尾矿中铊释放的内在机制与通量。方法:采用去离子水模  相似文献   

16.
<正>铊(Tl)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元素,其对生物的毒害作用远远大于Hg、Cd和Pb等元素。在自然土壤和沉积物中,Tl的含量一般很低。以国内为例,据1990年《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资料所示,全国土壤中Tl的平均含量为0.62mg/kg,沉积物中含量低则更低,如辽宁地区沉积物Tl含量低至0.30mg/kg[1]。随着国内一些含Tl矿床的开采和冶炼,大量的Tl被释放到土壤、大气和地表水中,通过沉降作用最终聚集在  相似文献   

17.
湘江岳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初步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湘江岳阳段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0种典型重金属元素(Cd、Cu、Pb、Zn、Cr、Tl、V、Mn、Co和Ni)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初步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湘江岳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Cd、Zn、Mn和Cu等污染较为严重,其含量范围分别为8.56~19.4 mg/kg、250~367 mg/kg、1489~2258 mg/kg和40.5~64.7 mg/kg;(2)研究区域中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369~698,表明研究区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导致的潜在生态风险高,且主要风险污染物为Cd和Tl;(3)湘江岳阳段沉积物呈现出以Cd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环境水体中铊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铊(T1)是一个典型性的毒害重金属元素,对哺乳动物的毒害高于Hg、Cd、Pd、Cu、Zn等元素.铊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体中,含量较低,但大量的铊通过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工业生产、地热开发,以及电子产品等途径进入水体,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传统的测定方法如分光光度法、电分析化学法以及原子吸收法等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要求.为了对水体中的铊进行有效的临测和治理,必须发展的测试技术.本文建议推广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流动注射分析以及其他更加灵敏、准确的测定方法.并展望了环境水体中铊的测定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贵州兴仁滥木厂铊矿床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滥术厂铊矿区是一个天然铊污染和铊中毒的典型实例。矿床开发利用导致铊进入表生环境,由于含铊岩矿石的风化淋滤作用,使溶解铊进入地表水体、土壤、植物和人体生态链,故尔引起铊环境污染和慢性铊中毒出现。根据矿区水中铊含量将矿区水分为四种类型:①安全饮用水(<1×10-9);②可饮用水[(1~5)×10-9];③非饮用水[(5~10)×10-9];④污染水(>10×10-9)。建议中国饮用水中铊含量1×10-9定为安全即无毒害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从某矿山水体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抗铊细菌菌株,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对Tl+吸附特性和初步机理进行了研究。16S r DNA序列结果分析表明,该菌株分属于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sp.(登录号:JN397897)。该菌株最大抗Tl+浓度为60 g/L,溶液p 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菌体生物量及摇床转速对Tl+吸附具有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在铊初始浓度60mg/L,吸附时间60 min,p H 6.0,摇床转速150r/min,生物量2.0 g/L时,吸附效果最佳,在该条件下,JF901709菌株对铊的吸附率可达87.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