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77-282
通过对贵州大方县医院旧址一带变形斜坡的变形特征及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详细勘查,分析研究了斜坡裂缝特征、斜坡区岩土结构特征等,总结了变形破坏机理。基于强度折减法及有限元数值法对斜坡稳定性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与现场较为吻合。认为该斜坡变形为不均匀沉降变形,受降雨及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明显,发生突发性滑动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2.
鄂西清江水布垭坝址高陡斜坡稳定性研究按如下思路进行;从野外地质调研入手,详细研究斜坡的地表变形特征,深部变形特征及斜坡变形组合模式;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计算,确定各因素对斜坡稳定性贡献的大小;选择典型地质剖面,分别建立岩体力学模型,运用有限元及离散元方法进行模拟,确定坝址斜坡变形破坏机制模型,运用胡限平衡法,概率法对所选择的典型地质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在以上各步的基础上设计高陡斜坡的防  相似文献   

3.
重庆某不稳定斜坡变形监测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重庆市区的某不稳定斜坡, 其变形区范围内拟进行大规模基坑开挖, 为保证安全施工, 必须准确评价斜坡的稳定性.在现场调查、归纳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 对不稳定斜坡进行变形监测, 研究斜坡变形特征; 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将结果与实际变形监测曲线进行对比、拟合, 得到监测点的位移情况, 从而准确了解不稳定斜坡的变形情况; 最后基于极限平衡法和FLAC-3D强度折减法对不稳定斜坡天然状况以及基坑开挖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对商南县城关镇县西河右岸不稳定斜坡变形失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简化Bishop法对斜坡稳定性计算,提出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研究通过黄河上游茨哈峡水电站岸坡的变形特征,阐明了一类顺层高陡斜坡由倾倒变形转化为蠕滑-拉裂的斜坡变形破坏方式、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并对该岸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目前该斜坡变形的发展已初步形成潜在折断面,并正处于蠕滑-拉裂变形阶段。从地质历史过程分析,其处于从稳定变形到不稳定破坏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6.
斜坡变形综合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结合研究斜坡变形的各种方法,建立了针对斜坡变形和破坏的工程地质评价系统。该系统由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法的稳定性计算子系统、可靠性评价子系统和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预测子系统3部分组成,可完成对斜坡的稳定性计算、可靠性评价和变形及破坏的预测等功能,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斜坡灾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巴东斜坡系统复杂,其变形机理与稳定性研究对移民迁建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FLAC3D数值计算方法,对巴东复杂斜坡系统变形机理进行研究,为“重力成因论”提供了支持和佐证。从整个斜坡系统的角度,联合使用数值计算方法(FLAC3D)和极限平衡法(Sarma法),系统研究了巴东复杂斜坡系统在不同蓄水状态下不同层次的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斜坡系统不存在整体深层滑动的可能性;斜坡系统沿岩层界面或软弱层发生失稳的可能性较小,但赵树岭滑体和黄土坡滑体在表层滑体发生较大变形或失稳的条件下,可能导致滑坡整体复活;在水库调蓄过程中,部分滑坡表层堆积体产生变形破坏的可能性较大。另外,斜坡的表层改造可能会引起斜坡中层稳定性的恶化。  相似文献   

8.
采空区深度、平面位置等控制缓倾层状结构采动斜坡的变形特征,直接影响采动斜坡整体稳定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地下采煤引起上覆岩体变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目前采空区特征对斜坡关键位置的影响作用揭示还不够深入。贵州省发耳煤矿尖山营变形体是典型的缓倾层状结构采动斜坡,具有上陡下缓、上硬下软的特征。文章以发耳尖山营变形体为例,采用地质过程机制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层开采与不同深度单层开采对斜坡变形的影响,揭示采空区宽度、深度及深厚比等参数对斜坡变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层开采导致斜坡坡脚破坏和整体塌陷,引起斜坡产生显著向坡外的水平位移,导致竖向位移远大于煤层开采总厚度;采空区跨越坡脚致使开采深厚比急剧减小,采动裂隙更易扩展至地表,是坡脚附近岩体产生破坏的重要因素;采空区宽度增大、多层采动会显著加剧斜坡变形,采空区深度增加可减小斜坡变形量值,但显著增加变形范围。在地形起伏强烈地区采煤,通过优化工作面布置,防止开采深厚比急剧减小、控制采空区宽度、避免重复采动以及开采更深部煤层对斜坡稳定性有利。  相似文献   

9.
邓林  王虎  李开锦 《地球科学》2022,(3):959-973
青藏高原东南部高山峡谷地区广泛发育湖相地层,该套地层常可见到无根的、类似正断层的断错变形,易于与活动断层的识别相混淆.同时这些断错变形易导致湖相斜坡破坏失稳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深入揭示湖相斜坡的稳定性及其变形机制,以川藏铁路廊道藏东南松宗镇西侧某湖相斜坡为例,开展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及测试工作,优化了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力学分析模型,并通过强度折减法计算了不同互层层厚比、粘聚力、内摩擦角条件下斜坡安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湖相地层产生断错变形并破坏失稳的主要因素与砂、泥质软硬互层结构特征有关,其中相对软弱地层的内摩擦角可能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湖相斜坡在重力作用下就可发生失稳变形,地震动作用下能进一步加剧变形,并主要表现为类似正断层的旋转-平移滑动破坏样式.因此,湖相地层区域无根断层的发育易于造成活动断层识别的不确定性,这给类似环境的地震危险性及湖相斜坡稳定性评价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井场为九龙沟内一预探井,由于井场地处斜坡区,为保持场地平整,在前期施工进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挖填方工程;为保证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已在填方区前缘修筑"T"型重力式挡墙。但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场区坡体及挡墙等建筑物出现拉张裂缝,变形迹象明显,具有较大危险性。本文根据场区变形迹象分布规律,结合场地地形、建筑物分布及其受影响程度等,对场地进行了分区并详细描述了各区工程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填土特征及原始坡体物质结构特征,对场区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各区整体及局部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为分析场区坡体稳定状况及预测可能造成的工程危害性提供了评价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莫尔-库伦强度理论构架,界定了点稳定系数的概念,并推导其计算公式。利用Geostudio软件建立了均质斜坡模型及计算其应力分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MATLAB软件计算斜坡模型中各点的点稳定系数,勾绘出斜坡体内不同稳定度区域,探析了斜坡稳定性,并与传统极限平衡法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对直立斜坡,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为不稳定,但点稳定性系数法勾绘出坡脚及坡脚底部存在两处不稳定区域;对60°斜坡,点稳定系数法的计算结果表明坡脚处存在潜在不稳定区域,而极限平衡法的计算结果表明坡体处于稳定状态;对45°斜坡,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为稳定,计算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得到结论:点稳定系数法不需要假设或指定某一形状滑面进行斜坡稳定性评价,且可考虑应力集中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极限平衡法以稳定系数表达计算结果,而点稳定系数法以不稳定区域表达计算结果。在分析了应力和岩土体力学参数因素对点稳定系数法计算结果的敏感性后发现:相对于极限平衡法,岩土体力学参数对点稳定系数法影响更为敏感,存在黏聚力界限点和内摩擦角界限点,且对均质斜坡破坏形式(局部滑动变形破坏或整体压缩变形破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洪福  符文熹  叶飞  陈正峰 《地球科学》2021,46(4):1437-1446
斜坡变形破坏和稳定性分析是各类工程建设中高度关注的问题.采用实例调查、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技术方法,以雅砻江某水电工程坝址区右岸顺层岩质斜坡为例,研究总结了斜坡发育滑移-剪损变形破坏的成因机理、发育特征以及与弱面倾角和发育深度的关系.研究表明,滑移-剪损变形破坏通常发育在力学性能相对较差的薄层、互层状结构的顺层岩质斜坡或斜坡强-弱风化带内.斜坡发育滑移-剪损变形破坏与陡倾坡外弱面的倾角和发育位置密切相关.倾角在45°~65°之间或距斜坡表部水平距离小于80 m的弱面对斜坡发育滑移-剪损变形破坏的影响控制作用明显,并且弱面距斜坡表部水平距离比弱面倾角对斜坡发育滑移-剪损变形破坏的影响控制作用更强.研究成果可补充完善岩质斜坡变形破坏类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仕军  刘垚  夏敏 《贵州地质》2023,40(3):296-301, 263
本文以新场河水库滑坡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勘查、探明滑坡地质条件和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新场河水库滑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土体压缩特性和固结原理,参照地基变形计算方法,对滑坡稳定性及未来的变形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具备顺层地质条件的库岸斜坡,在库水位升降和降雨联合作用下,即使没有很好的临空滑移条件,斜坡体也会产生蠕滑变形,其变形量的大小与坡体组成物质的压缩性有关。分析研究可为同类水库滑坡防治及安全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岩口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岩口滑坡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及滑坡发育特征研究,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并用拉格朗日差分法对斜坡变形破坏的应力场、位移场及位移速度特征进行模拟分析,从而验骨坡形成机制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两级模糊分级聚类法在斜坡带稳定性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斜坡稳定性分带界限存在的模糊性,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多级模糊分级聚类法.介绍了两级模糊分级聚类在斜坡稳定性分带中的计算方法及步聚.通过两级模糊分级聚类法,分选出了与某地区斜坡带相吻合的稳定性类型.并与其它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说明两级模糊分级聚类法的应用效果较好,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斜坡地下水渗透力计算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分析了基岩山区斜坡区域地下水的渗流模式,指出斜坡堆积体中地下水的一般特征,根据这个特征建立了条分法中斜坡渗透力的简易计算方法,用于改进传统的剩余推力法和Sarma法。该方法不需要额外补充参数,易于工程勘察人员掌握。提出通过极限状态考察斜坡安全储备的思路,对三峡库区某滑坡在水库蓄水前后的稳定性和安全储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传统方法计算的稳定性系数过高,当库水位快速下降时滑坡稳定性减弱,地下水渗透力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斜坡稳定性分析是滑坡预测的重要工作.开展甘肃东部地区斜坡稳定性评价,将该区域划分为10km×10km网格单元,对每个单元内斜坡的坡高、坡角、岩土组构、降水、构造(地震、活动断裂)及坡体破坏程度进行量化并进行动态聚类计算,对每一单元斜坡稳定性进行统计分类,将甘肃东部地区划分为稳定区、较稳定区、不稳定区、极不稳定区四大类型区.最终评价结果与斜坡发育特征实地调查及航片解译分析吻合较好,历史上滑坡发育的天水、陇南等地区仍是当前斜坡不稳定的滑坡易发区.研究结果为防灾减灾提供翔实了的资料,也有助于地质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详细介绍了闽南三角地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土体结构及土石性质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本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斜坡的结构类型、天然斜坡特征及天然地质斜坡环境,并对花岗岩残积土斜坡的稳定性进行区域性的一般评价。  相似文献   

19.
锦屏水电站坝区绿片岩结构及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室内外测试资料,对锦屏水电站坝区绿片岩的分布、微细观结构和物理力学特征,以及坝区高陡斜坡变形破坏及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获得的认识为该水电站工程可行性论证提供了必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含弱面斜坡在强震作用下变形破坏规律,对含单一弱面的3组斜坡模型模拟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并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斜坡模型位移和应变。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位移和应变变形均集中在弱面上,随着震动的持续,这种变形积累最终导致斜坡发生破坏; 模型对比中可以发现,在斜坡体内弱面越深则斜坡稳定性越强,在斜坡体内弱面越长则斜坡稳定性越弱。分析模型最初在顶部出现裂缝和沿弱面发生滑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