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大脑坡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矿化产出形式、矿物共生组合和矿石组构、围岩蚀变、成矿方式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探讨矿床成因,综合分析认为矿床形成晚于围岩,属于层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与MVT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半边山花岗斑岩型金矿为例,通过分析其成矿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和矿床成因,预测其矿床规模,并对花岗斑岩型金矿床的找矿方向进行了分析,为湖南寻找同类型金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邢家山大型钼钨矿床位于胶东栖霞-蓬莱-福山金及多金属成矿区东部,矿床主要赋存于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外接触带的变质地层中,倒转向斜分布区是钼钨成矿有利部位。幸福山岩体为成矿母岩,粉子山群的碳酸盐岩既易交代成矿亦形成了屏蔽层,NW向张扭性断裂导矿,层间裂隙、节理和矿物间隙沉淀成矿。钼钨矿化作用与矽卡岩化、钾化、硅化密切相关,矿床工业类型属矽卡岩型-斑岩型,成因类型属于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矿石建造属钨钼建造,该成果对在胶东地区寻找同类型钼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西隆或金矿最初发现的是似层状矿体,近年又在台缘同生断层中发现了具中型规模的脉状金矿体,因此而成为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中同时具有断控和层控矿体的少数矿床之一。文章介绍了该矿床地质特征,并分析了其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5.
建昌县大石沟金矿床与南大线金矿床相连,二者实为一个金矿床。矿床受控于大青山火山机构,在火山机构的南侧接触带及其附近的中侏罗统髫髻山组安山质火山岩中热液蚀变发育。蚀变有两种类型,即面性围岩蚀变和线性围岩蚀变,面性蚀变岩受接触带控制,线性蚀变岩受断裂构造或劈理(带)控制,前者控制了金矿床或矿化带,后者控制了金矿脉(带),这种控矿断裂或劈理(带)是大青山火山机构破火山口塌陷过程中形成的裂隙系统。依据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构造环境、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建立了矿床模式,以利于今后的成矿预测和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6.
对河南省栾川县磨子沟钼矿区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矿体特征为赋存于花岗岩与宽坪群地层接触带外侧蚀变矿化带中,并严格受其控制;矿床类型主体为脉型钼矿。根据矿体产出形态、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围岩蚀变特征、矿床地质条件等,得出本区矿床成因类型为中高温热液充填矿床。最后提出了找矿方向,并进行了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矿床规模、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分、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类型、矿化期、矿化阶段、氧化带特征、矿体围岩及夹石情况、矿床成因类型等方面,阐明了河南雷门沟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并预测雷门沟钼矿区及区域上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右玉县后窑子金矿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石的质量特征,初步认为矿床成因为与剪切构造变形带相关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剪切构造变形带严格控制着矿区金矿化的空间展布。同时,对该区成矿理论研究和后续找矿工作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隆或金矿床位于滇、黔、桂"金三角"微细粒金矿成矿区内.文章分析了矿区火山作用、火山岩分布及岩性特点、矿化特征,对火山活动与金矿成矿作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火山作用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认为在桂西地区寻找与海相基性火山岩相关的金矿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巴音铜矿区位于中天山中段的南缘,伊犁地块东南缘,南临南天山缝合带,处在阿吾拉勒山与那拉提山交会处,属那拉提铜、镍、金成矿带,其地质、构造特征比较复杂,成矿地质条件较为有利。通过分析区域成矿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总结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证实该区矿化分为火山-火山热液型、脉岩型和热液脉型3种类型,就成矿机理而言,这3种矿化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本质上都与该区晚志留世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结合区内各种矿化所占的比重和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其成因类型可概括为:巴音铜矿为以晚志留世海相火山-火山热液型矿化为主,伴有晚期脉岩矿化,局部受海西早期花岗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中—低温铜矿床。不同类型矿化的主要控矿因素不同,火山岩型矿化的控矿因素主要为火山活动形式、活动阶段及岩性,同时断裂构造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脉岩型矿化系受岩性和脉体本身(出露部位和规模)控制,较好矿化一般出现于脉岩规模较大者中,或脉岩的局部膨大部位;热液脉型矿化主要受角闪花岗岩体及其接触带控制,局部还受到后期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沿断裂破碎带充填而成。  相似文献   

11.
野骆驼泉金矿产于柴北缘深断裂与阿尔金旁侧断裂的交汇部位,矿层主要赋存于滩间山群千枚岩形成的破碎蚀变带中.本文主要简述了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并对其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认为金矿床与造山过程紧密联系,矿床主要形成于晚华力西期-印支期,属岩浆热液期后矿床.  相似文献   

12.
辽北太古宙由花岗岩-绿岩带组成。绿岩生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时间在3.0—2.8Ga,火山岩属拉斑玄武质及钙碱性火山岩。花岗岩在绿岩之后侵入,具多旋回特点。块状硫化物矿床与长英质火山岩有关,具有2—3含矿层位,透镜状矿体数目较多,未发现管状细脉带。矿石中Cu>Zn>>Pb,具有明显贫铅的特点,Cu×100/Cu+Zn为88—25。矿床类型属活火山型火山热液矿床。成矿温度为350—250℃,压力为9.5—4.0MPa,fo_2为10~(-30)-10~(-44)Pa,fs_2为2.57×10~(-9)-8.13×10~(-14)Pa,pH值为4.5—5。共生有阿尔戈马型铁矿与火山成因金矿。块状硫化物矿床遭受变质、变形、伟晶岩的改造,并在主褶皱幕期迭生与基性岩有关的热液多金属矿化。  相似文献   

13.
泰安市化马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化马湾金矿产于新太古代绿岩带变质地层中,赋存于中浅层韧性剪切带内,矿化体呈脉状,平面上具有膨缩和尖灭再现特点。绿岩带地层为金矿化之矿源层,岩浆作用为金矿化带的形成提供了热源,构造作用对含金热液的流动与迁移提供了通道。该金矿矿床成因为绿岩带变质热液—构造蚀变岩型,按工业类型属低硫含银自然金矿石。  相似文献   

14.
前王家庄金矿是在沂沭断裂带内新发现的金矿床。通过对该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矿化类型的研究,在总结区内金矿勘查成果的基础上,按矿体产出的构造样式划分为产于韧性剪切带、脆/韧性构造带、碎裂岩带3类金矿赋矿类型,以产于沂水岩群与新太古代花岗岩接触部位的第二期中浅层脆/韧性构造带内的金矿类型为主,并对不同类型的矿化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结合沂沭断裂带内典型矿床特征,探讨了该金矿床的成因,指出了今后的勘查思路,为在汞丹山凸起中部开展金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胶东阎家疃金矿地处胶东牟乳成矿带北段,矿体受金牛山主断裂西侧的次级断裂控制,赋存于玉林店单元岩体中。通过对矿区内矿化蚀变带和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等方面的总结和研究,认为区内矿石类型以含金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蚀变岩为主,局部夹少量黄铁矿化石英脉,并划分出成矿阶段。类比邻区金矿蚀变岩形成时代,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该区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中低温热液蚀变型金矿床。该矿床的研究,对牟乳成矿带内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腊布陶勒盖金矿床位于阿拉善地块巴彦乌拉山中段,金矿体均受韧性剪切带及EW向、NE向、近SN向断裂控制。赋矿层位为褐红色赤铁矿化绢云母石英糜棱岩,不论是石英脉型金矿,还是蚀变岩型金矿均产于这类岩石中,具有一定的层控特征。矿床经过了中元古代原始沉积地层预富集,后期经过改造富集形成了现在的金矿体。脉内矿物中强烈的热液蚀变和矿石中浸染状、角砾状的构造,显示了岩浆热液矿床的特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内花岗斑岩和矿床特征,认为古腊布陶勒盖金矿床是古亚洲洋整体于三叠纪闭合、石炭纪末期至三叠纪发育了古亚洲地区规模宏大的成矿事件的响应,矿床类型应为花岗岩叠加改造的韧性剪切带金矿。  相似文献   

17.
雪峰金矿田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两大地构造单元过渡地带的巨型雪峰弧形推覆剪切金锑钨成矿带中段西部,被两条深大断裂及三大岩体所夹持,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极好成矿条件.区内地壳运动频繁,赋矿地层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金矿床点星罗棋布,由金矿化和围岩蚀变引起的物化探异常面积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遥感地质环形构造及线性构造十分发育.矿体赋存于震旦系长滩组和前震旦系芙蓉溪群陆源碎屑及火山碎屑沉积浅变质岩的北东,北西向韧性、张扭性含金剪切断裂蚀变带及砂岩层中垂直层理的张扭性裂隙,顺层节理、片理和板岩层间剥离带、层间断层和层内裂隙中.矿床具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过程多期、多阶段、多成因和多次叠加与再造成矿特点,形成韧性含金剪切带型、砂岩细脉浸染型和石英脉型复成金矿床.矿田中大型矿床1处,中、小型矿床多处,初步查明金金属量D E 333近100t.研究认为矿田找矿潜力巨大,是个不可多得的超大型金矿成矿区.  相似文献   

18.
三道湾子金矿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是20世纪90年代末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及化探异常查证在罕达气一洪业家燕山期金成矿带发现的石英脉型金矿床。该成矿带内还有洪叶家金矿床、傲山金矿化点及三道湾子铜钼矿化点等。这些矿床和矿化点主要分布于三道湾子西南、东北及北部,从纳金口子至傲山一带呈北东向展布,构成一个明显的矿化带。三道湾子金矿床的发现是该成矿带的一个重大突破,说明了区域地质调查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在浅覆盖区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也为进一步找矿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门源县扎麻图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祁连板块范围内。该文在阐述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分析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断裂构造破碎带,其次加里东晚期的中-酸性岩浆活动也是矿床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主要找矿标志为地层岩性、构造蚀变破碎带、矿化蚀变、地球化学异常;加里东晚期,强烈的中-酸性岩浆侵位活动不仅控制了金矿体的就位,也带来了成矿物质,提供了热源;而频繁的构造运动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容矿场所,进而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动力热液成矿作用的概念、特点、形成机制和热液矿床的新分类。动力热液作用极为常见,它所形成的矿床具有与其他热液矿床极不相同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成矿物质均系来自围岩,就地成矿;矿脉形态复杂多样、大小不等,且不生根,其分布仅局限于构造破碎带(形变带)之中,同期的矿脉和脉石脉在断裂带的不同构造岩分带中,其形成温度常不相同;不显围岩蚀变。笔者认为,层控矿床主要是通过各种成因的热液对矿源层或贫矿层的改造而成,对矿源层的改造动力热液是起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