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名是历史文化的化石。中国少数民族语地名中也蕴藏了大量历史文化的内涵.很多少数民族语地名都反映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村落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问题,该文以湖南省5批共658个中国传统村落为例,借助ArcGIS10.2平台,综合应用核密度估计、局部空间自相关、最邻近点指数等方法,描述了传统村落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湖南传统村落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呈不均衡状态,热点地区在省域西部与南部。自然景观类地名多于人文景观类地名,以水文类地名、地形地貌类地名居多,地形地貌类地名凝聚在地势高峻的山区,水文类地名大多数分布于沅江和湘江流域;人文景观类地名同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环境关系紧密,其中,姓氏命名类地名反映了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建筑园林类和美好寓意类地名是当地民俗、建筑、信仰等文化特征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地名与地址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地名和地址定义分析基础上,从语义构成、存在的先后顺序、空间形态、指代空间范围的确定性、时间形态、文化内涵几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地址是一种复合的地名或地名的延伸;地名在先,地址在后;地名一般表示较模糊的面状范围,地址一般表示较具体的定位点;地名有历史、现状和规划三种时间形态,地址只有现状地址才有意义;地名具有文化内涵,地址是地名的组合,侧重于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我出版了中国文化地名学的集大成之作——《中国文化地名学》(77万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12月)。该书系首次全面系统详细地梳理和阐述了中国地名文化和中国各区域地名文化源流、特征和演变规律的学术专著,应该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地名作为文化的符号,被称为文化的基础,足见地名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5.
地名趣谈     
牟子谦 《地图》1999,(3):39-41
我们翻开中国地图,映入眼帘的是先辈们留下的无数绚丽多彩、寓意深长的地名。这些地名与当地山川地形、气候环境、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发展、民俗风情等息息相关,上自天文,下到地理,包括哲学、历史、天文学、地理学、地矿生物学、文学艺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及。在地名史上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渊博的知识,值得我们引以自豪。我是个普通地图爱好者,没有专业知识,但对祖国的地名却有浓厚的兴趣。今愿将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与有兴趣的朋友切磋学习。谬误之处,敬盼批评指正。一、地名与哲学  儒家思想在中…  相似文献   

6.
邵荣霞 《地图》2000,(1):45-49
城市的纪念册 凡有城市便有地名,地名产生于人类文明的曙光时期.它连接着城市的文化源头,是城市从孕育到生长全过程的历史见证.地名不但记录着城市山川地理等自然元素的历史变迁,也反映城市功能的变化轨迹.它记录城市风物,也反映乡风民情.地名既是城市的标识,她也能向你诉说这座城的沧桑之变.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有报道称:随着市政道路建设的发展,济南市每年约有上百个新地名诞生,这不禁让人感叹城市文明扩张脚步之迅速。但感叹之余,后营坊街、发祥街、德胜街、东流水街、五三街……这些老辈人耳熟能详的地名却渐渐淡出了市民的视野。济南市民政局资料显示,自1949年以来,济南市主城区约有200余个老地名业已消失。其实,这种现象近年来在全国许多城市都有呈现。城市老地名,一种特殊的城市人文记忆,就这样变得越来越趋向模糊,  相似文献   

8.
地名凝结了区域文化及历史过程,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如何挖掘地名文化信息是一个有趣又重要的问题。结合文本知识、专业知识、先验知识、专家知识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通过建立知识库及提取规则,采用数据制图、模型制图、知识制图等制图方法实现中国大陆方言地名、地名通名制图。结果表明,制图结果可以得到相关地名的空间分布范围,揭示区域地名通名的高频词汇特征,可以为区域地名管理、规划、保护与利用提供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9.
刘永轩  董明  蔡磊  李程程  张冲  潘笑  甄艺津 《北京测绘》2023,(10):1327-1331
地名是一种具有地理位置指向性与历史文化内涵社会性的重要信息资源。北京市地名管理工作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全面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传承古都优秀历史文脉,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数据时代下,应充分利用好地名数据资源,挖掘提取有效信息,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文章分析了北京市地名大数据的特征,分别从地名管理、文化研究、推广应用等方面做了论述,为地名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刘东琴 《测绘科学》2019,44(6):291-295
针对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地图在藏南地区仅表示9个地名,远远不符合地图表达规则的问题,该文通过对藏南地区部分历史地图上地名的表达来探索藏南地名的合理表达。通过研究,该文获取了该区近100条历史地名,为地名合理表达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对这些地名的研究中,该文发现藏南地区地名烙上了中国印记,具有中国基因。  相似文献   

11.
“左图右史”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史”包括“经”和“志”,它们又常是地名和历史地理文献。一方面图不能无名;另一方面历朝历代、政权的更迭、建制的兴废、地名的改易等又必须借助各种地图,才能更好地了解既往、探究原委。可见中国地图测绘与地名研究是相辅相成,有其密不可分的源流。我国地图测绘,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古代又可分为二个阶段:(一)从远古  相似文献   

12.
地名档案是一门新兴的专业档案,因此它具有不可忽视的自身价值和鲜明的个性特点。它是地名工作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为现在和将来深入地开展地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地名档案又是国家极重要的专业档案,也是国家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严谨详实,内容丰富地记载着与地名有关的社会、语言、历史、地理、民族、文化、风情、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直接为国家行政管理、城乡规划、工农业生产、地籍地形测量、地质勘探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地名信息和数据资料。同时地名档  相似文献   

13.
流域地名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历史与地理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融汇,是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汾河中游的地名具有鲜明的流域性、历史性和多样性等特点。通过对汾河中游的地名与流域文化的研究,揭示出地名的形成、发展、变迁与流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变迁密切相关,对于保护地名和流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名用字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荣 《地图》2006,(1):42-43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 文化,就连地名中也蕴含着丰富 的知识。许多地名的用字是相当 讲究的,把这些地名分出类别, 我们就可以 我们就可以 了解其大 致的情况 地名中的方向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道教的四方 之神,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青龙, 代表东方,如青龙镇,即位于东海之滨:白 虎,代表西方,在道教中,白虎是一种凶神,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老地名消失现象严重,无法实现地图检索,地名文化遗产亟待保护的现状,文中基于百度地图API,以武汉地方志和武汉市地名区划网的老地名数据为基础,设计一个能够实现武汉老地名查询、导航和时空变化分析的方法,弥补目前老地名数据无法支持空间可视化表达的缺陷,分析武汉市老地名的时空变迁规律,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浪 《中国测绘》2021,(6):66-70
美国人弗兰克·多恩于1936年绘制的《老北京历史风俗地图》中有一处有趣的细节:在紫禁城东侧,他的绘制中有两处标有"北大"的地名.一处是今北大红楼所在的"PEI TA";一处是在东华门大街与北池子交汇附近的"PEI TA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7.
<正>大凡提到西安,人们眼前必然浮现出高大雄伟的古城墙、绿树环绕的护城河、金碧辉煌的钟鼓楼。其实,细细琢磨那密密麻麻的地名,你就像走入了一条时间隧道,从古代到现代以至当代,各种各样的地理名称,勾勒出这座古城的历史。含光门、朱雀门、端履门、文昌门、大明宫、未央宫……这些地名无疑是历史的见证与沉淀,尚朴路、尚俭路、尚勤路……每一个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和深深的时代烙印。然而,在这林林总总饱含着古代、近  相似文献   

18.
●地名是地图的重要要素。●地名的称谓是各民族文化起源、行政管理的真实记录。●作为历史产物的地名,根据“名从主人”的国际惯例,往往是确认领土主权归属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地图产品上规范地标注地名,是国家版图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昆仑地名与昆仑文化——西域最早的汉语地名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试就最早一批远古地名"昆仑"的渊源进行探讨,以阐述汉民族的历史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影响西域,进而提出地名是一定时空下民族历史和文化化石的论断,认为《山海经》所述昆仑的位置,后世聚讼纷争,是由于后人并未明了《山海经》"昆仑"一名的原型原意所造成的:昆仑不仅有广狭之分,还有虚实之别;汉代之后,昆仑一般指今昆仑;昆仑是一座人工建筑物,即观象授时布令行政的明堂;"昆仑"之称是表示神化的山丘通名;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昆仑文化作为黄河文明,始终为中华早期文化的扩散提供着动力;昆仑文化可以说是根部文化,是华夏文明的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建立我国地名信息系统的意义地理名称或地名是人们对地理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的语言代号。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种地名有上千万个。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内外交往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地名在新闻、出版、邮电、交通、文化、教育、国防、外交和科技等方面被广泛使用,而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普及,促使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