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攀枝花地震台川05井所处构造环境,研究其水位观测前兆异常,探讨对应地震的中长期、短临异常时空变化规律和形态变化幅度等动态特征,试图寻找川05井水位观测前兆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给出川05井水位短临异常变化幅度与震级、震中距的经验公式,初步获得水位异常变化与震中的关系,为今后水位异常预测地震发生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昆明地震台前兆观测资料的短临跟踪分析,发现短时间强暴降雨干扰引起的异常与地震前兆短临异常有相似特征,为了获取可靠的前兆变化信息,需要对观测资料进行降雨干扰排除,才能对类似异常变化做出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甘肃玉门5.9级地震前周至数字化综合观测井的异常特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发生5.9级地震,震前,距离震中1000km的周至地震台地下水数字化综合观测井的地热、水位、流量三个测项都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显示。本文介绍了震前周至井出现的短临异常变化。与该台历史手工观测结果对比,数字化观测更有利于捕捉短临前兆信息及其变化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4.
邵阳地震前后安乡井水位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邵阳两次地震活动前后安乡井水位异常变化的总结,分析了其前兆反应的特征,认为该井在邵阳地震发生前是有短临前兆显示的.该井可能是区域应力场活动的一个"敏感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了1999年11月29日岫岩偏岭5.6级地震前,辽河盆地内7口观测井的前兆异常特征。观测项目有水位、采液量、采气量及套管压力等。这次地震前兆7口井的观测资料均出现明显的趋势异常和短临前兆异常,并且具有较好的同步性。异常形态多数表现为升-降-升型。油田抽水、注水、采油、采气及大气压、固体潮等干扰因素对观测资料没有影响,异常是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甘东南地区的前兆资料,认为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震中距300 km内甘肃部分前兆资料有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及典型的短临异常。用从属函数法定量提取了水氡和水位资料中短期异常,分析了异常特征,并对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水氡、水位、水温、地电阻率及形变资料的异常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发现地震前甘东南地区的几项地形变资料出现了明显的中短期异常,部分水氡、水位、水温和地电阻率资料存在明显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7.
新民静水位自2016年7月22日开始出现转折上升变化,至2016年9月水位最大上升幅度达1.2m,但同井水温变化平稳,未出现同步变化。通过对水位井观测系统、区域地质特征和周边环境等进行调查发现,水位井北东约50m处的大型挖土坑大量积水可能是造成水位转折上升变化的主要原因。结合该区地质特征、井水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降水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水位转折上升变化与附近土坑开始大量积水在水源、空间、时间和强度上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故认为新民井静水位大幅度转折上升变化为附近土坑降雨积水干扰所致,排除为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天祝电磁波地震前异常信息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分析了天祝电磁波观测资料在5次Ms>4 0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通过总结分析认为,天祝电磁波在震前10~15天出现较明显的短临前兆信息,如日均值剧增,出现大幅度上升、突跳等变化,这些分析研究结果曾在省、市地震前兆和短临预报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疆伽师55井水位2015年2月出现了大幅上升异常,选取伽师55井及其周边地表水进行水物理和水化学实验进行分析。氢氧同位素实验结果显示,伽师55井水来源为大气降水。水温梯度实验结果显示,伽师55井井深31 m处出现温度梯度大幅度扰动。综合分析认为,伽师55井水位大幅度异常变化是由于浅层水入渗引起的,并非由构造活动引起,不属于前兆异常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腾冲地震台井水位常年多次出现大幅快速升降异常变化,考虑周边环境因素,通过对闫家塘放水、蓄水过程中腾冲地震台井水位变化进行跟踪监测,并结合观测井井水与闫家塘水水化学组分、氢氧稳定同位素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腾冲地震台井水位大幅快速升降变化主要受闫家塘放水、蓄水影响。对腾冲地震台井水位在近震前出现的高水位异常与地震的相关性分析,认为过量降雨的加载对该地区构造活动具有调制作用,该井水位变化能够提供一定的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对台站附近地区的地下构造活动有一定的反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2003年11月13日岷县Ms5.2级地震前,武都数字化流体资料出现了明显的前兆短临异常变化.深部水温在震前10天出现了高值变化,浅部水温震前几天出现大幅度升高,变化幅度达1℃;气氡资料也出现了明显的趋势及短临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以2008年以来营海老震区M_L3.5级以上地震为例,对地震前抚顺地区出现异常的各前兆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各前兆手段出现的异常特征和持续时间等异常特性。结果显示:营海地区发生23次M_L≥3.5级地震中,有7次地震前抚顺地区的前兆资料有异常显示,且5次地震前抚顺台水管仪北南分量和山龙峪模拟水位同时出现异常。异常均以短临形式出现,通常在震前1~5 d。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晋1-1井22年水位观测资料进行系统清理,对距井区约330km范围一些中强震前的水位资料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晋1-1井地震异常以短临突变异常为主,异常时间多小于80d。根据大量的震例统计结果给出了地震前兆异常定量判别指标,当曲线阶升异常幅度大于30mm或阶降大于40mm时视为震兆异常。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宝兴川42井2006年以来的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该井水位在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前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川42井水位在芦山MS7.0地震前的2012~2013年年初出现了大幅度、快速度的下降和上升变化,这种变化反应了芦山地震前孕震区的应力变化过程,是芦山地震的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5.
共和7.0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的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40个地下流体观测点的资料,对1990年4月26日青海省共和MS7.0地震的前兆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带内观测点的水氡趋势异常及水化、水位群体异常及频次异常与断层平均形变速率呈同步变化.地下流体群体异常频次的累加值曲线在地震前表现为指数加速变化图形.(2)震源外围240km范围内的水氡中短期趋势上升异常,表现为由震源逐渐向外围扩散的特点.在短临阶段各测点水氡的异常变化基本同步.(3)流体短临前兆出现明显的起伏加剧和层次现象,突出的表现是流量、断层气日变化在临震阶段出现3次加剧,且异常幅度一次高于一次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清水李沟井与礼县石桥井流量变化与邻近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发现在邻近地区发生的部分中强地震前半年左右2口井的流量开始出现上升或波动现象,异常变化的幅度最大可达3.75mL/s,对震级较小,而且距离较远的地震无明显的异常反映.2口井流量异常对5级地震的映震范围为250km,6级地震为350km,7级地震为500km.  相似文献   

17.
油井动态观测井映震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永新  张德元 《地震》1993,(4):52-57
本文利用胜利、大港、华北和辽河油田油井动态观测井的地震前兆异常资料,对1975年以来华北北部地区发生的9次中强地震进行了油井动态观测井映震能力的分析和研究,获得如下主要认识:油井映震能力较强,是一项重要的前兆观测项目;前兆异常在时间上以短临为主,空间上距震中100—300km为映震灵敏区。  相似文献   

18.
辽河盆地地下流体异常与岫岩MS5.6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99年11月29日岫岩Ms5.6地震前,辽河油田6口观测井的前兆异常特征,观测项目有水位、采液量、采气量及套管压力等。该次地震前6口井的观测资料均出现明显的趋势异常和短临前兆异常,辐且具有较好的同步性,异常形态表现为升-降-升型,抽水、注水、气压、温度等干扰因素对观测资料没有影响,异常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乌什台、阿合奇台、柯坪数字前兆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2013年12月1日柯坪MS5.3地震前3个台站前兆资料异常特征。结果表明:震前乌什地震台水管仪、伸缩仪、新46井水位、体应变、钻孔应变、阿合奇地倾斜仪和柯坪钻孔倾斜仪数字前兆资料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兆异常,短临异常主要以记录曲线出现阶变、畸变、变粗,趋势异常;以加速、转向的形变异常比较明显,以期总结震例,做好震情跟踪工作。  相似文献   

20.
震前多种前兆异常形态特征及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艳  张永仙 《地震》2004,24(1):145-154
对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31次MS≥5.0地震前多种前兆异常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认为: ① 在强震前短临阶段, 普遍存在垂直形变和水位异常形态的四象限性分布, 且这种象限分布特征与主震震源机制解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即在压缩区, 垂直形变上升, 水位亦上升。 在膨胀区, 垂直形变和水位都下降; ② 地倾斜异常在近源区与远源区具有明显的差异, 其中多数强震前表现为距离震中近的台站向与震中相反的方向倾斜, 而远离震中的台站, 其倾斜方向指向震中; ③ 地电阻率异常形态以下降为主; 多数水化异常(气体)表现为短期上升而临震转平或下降; 电磁波通常为短临异常。 基于上述前兆异常形态特征, 特别是垂直形变和水位异常形态的四象限分布特点, 提出了根据前兆场异常特征判断发震地点和孕震状态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