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社会经济在整个自治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显著,产业结构发育水平低,具有待开发区的典型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低,但温饱已基本解决,农业经营粗放,属福利型农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征十分明显。该区区位适中,便于外引内联,基础设施较好,人才相对集中,有利于开发。能源交通为区域开发之“瓶颈”,且自我开发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农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组建目标是:开发网页式农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基于空间分析的农业资源数据库,实现对农业资源、大宗农作物长势与产量、农业自然灾害等动态监测、分析和评价的基础数据支持,为政府部门的农业决策、农业区划提供及时更新的信息源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周立三 《地理学报》1990,45(3):257-263
本文从人口与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简要地探讨了我国国情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向,论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制约因素。认为只有通过严格控制人口,强化人力开发利用;节约资源,增加投入,挖掘潜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行综合防治措施等有效途径,辩证地处理好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保证我国农村经济获得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5.
以全国水平为理想状态参照区域,选择湖北省为研究载体,介绍了以人口和经济为双重考量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相对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的动态分析表明,湖北省1978-2005年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平稳发展趋势,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相对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缓慢上升趋势,相对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缓慢下降趋势.总体上,湖北省处于人口超载、经济承载力富余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珠江河口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正栋 《地理科学》2005,25(1):29-35
未来发展对珠江河口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在此认识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河口区发展水平、可持续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状态变化的定量分析,得出:① 珠江河口区总体已进入经济资源驱动阶段;② 在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中,社会子系统滞后;③ 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中等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山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我国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三者相互联系制约的角度,提出了实现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策略与途径:91)实行非均衡式的协调发展战略;(2)制定协调发展的实施规划;(3)构筑协调发展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9.
资源最优空间配置的系统经济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克俊 《地理学报》1991,46(1):66-76
本文不仅研究了包括生产、消费、资源的空间配置和空间位置差异的一般经济均衡条件,而且还以大系统多级递阶控制原理,建立了统一协调的系统经济数学模型。该模型深刻地揭示了生产、消费、资源的空间配置与空间位置差异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是区位论的一种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0.
省情是一省相对稳定的总体的客观实际情况,它常常决定着该省长远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大致轮廓。认清省情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的客观基础,也是确定适宜的发展目标,拟定有效发展政策的根本依据。本文试对浙江省情的基本特征、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作初步分析和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1.
江苏等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的经验充分证明,外向型经济对整个经济的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带动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河北省与江苏省外向型经济的比较研究,在借鉴江苏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快河北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2.
以京津冀3个空间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计算2005—2015年省域创新效率,运用ESDA和CSDA分析法,详细刻画京津冀创新效率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分析扩散效应与回流效应在京津冀内部之间的流向。结果表明:京津冀省域创新效率存在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创新效率在省域之间地理分异特征显著,北京和天津同属于HL型区域,河北则属于LH型区域,基本已形成"中心-外围"的空间格局,不存在收敛特征;创新效率空间结构属于空间滞后模式,存在扩散效应,但扩散效应主要存在于京津之间,河北受京津扩散效应不明显,反而由于回流效应导致与其差距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气候干湿状况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潜在蒸散量计算的气候干燥度指数表征河北省气候干湿状况,提出蒸发量修正系数,根据相关研究和研究区实际情况给出其量值,并对河北省气候干燥度进行分级。选取河北省内均匀分布的68个气象观测站1952年(或建站)至2000年的原始气象记录月报表和信息化资料,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数字化、图形叠加和空间分析,讨论近50年河北省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气候干旱处于缓慢加重状态;全省的气候干湿状况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1960s—1990s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大部、张家口的桑洋盆地和承德部分山区干燥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冀北高原、太行山山区及山前平原、燕山山区大部干燥度减小。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滨海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滨海旅游在全省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有哪些因素在推动河北省滨海旅游的发展,这些因素以何种组织关联构成一个动力系统,是确定河北省滨海旅游未来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河北省滨海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其滨海旅游发展的动力系统,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该省滨海旅游发展动力因子进行量化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提取的主因子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河北省滨海旅游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方差极大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最大熵谱、小波分析方法 ,对京津冀区域近 5 0年春夏季降水的地域特征与气候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区域的降水场分别存在以下主要降水异常分布型 :夏季包括燕山迎风坡型、太行山迎风坡型、冀中平原型、冀东平原型、沿海平原型、冀北山地型、冀南平原型 ;春季包括平原中南部型、燕山南麓型、滨海平原型、京西山麓型、太行山迎风坡型、冀东北高原型、冀西北高原型 (坝上 )。同时 ,通过最大熵谱、小波分析 ,进一步分析各降水型的主要变化特征及主要周期。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地理资源专题数据库是河北省科技资源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旨在整合与建设河北省相关地理资源数据.设计了地理资源专题数据库的3个子数据库:地名与区域经济数据库、风景旅游资源数据库、地貌与地质基础数据库,并在数据库建设项目的实践中,提出了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下省级地理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方向和主要内容,也阐述了地理资源数据库的基本标准和数据结构,最后总结了地理资源数据库(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趋势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种方法相结合,估计了京、津、冀地区2009-2050年的能源碳排放量、水泥工艺碳排放量和森林碳汇量,计算了区域总的碳排放量和净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碳排放量都呈现先升后降的Kuznets趋势,森林年碳汇量对碳排放降低影响不明显;2)在自由排放条件下,北京、天津均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高峰期,河北省及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高峰将延迟到2039年;3)在2050年前,北京、天津年碳汇量将有所降低,河北年碳汇量则上升。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永强  李维佳  袁立婷 《地理科学》2018,38(8):1319-1327
阐述主要粮食作物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对中国粮食安全决策意义重大。基于河北省县市近15 a (2001~2015年)的农业数据资料,采用分段线性趋势以及生产指标-产量波动系数来分析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河北省粮食作物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从产量与播种面积来看,近15 a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变化趋势经历了由波动减少到稳步增长2个阶段,且变化趋势显著;从空间格局变化来看,大致呈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规律分布,其中不同农作物分布规律各有差异;从粮食安全方面来看,河北省70%以上年份粮食波动系数均超过中国粮食安全平均水平,粮食波动系数较高,粮食安全风险较大;但从人均粮食产量来看,安全程度相对比较乐观,粮食安全状况渐趋于平稳。研究可为河北省粮食生产时空布局的优化、结构调整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城市群虚拟水贸易的近远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思奥  郑翔益  刘海猛 《地理学报》2019,74(12):2631-2645
虚拟水贸易能重新分配区域间的水资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厘清京津冀城市群与外部的虚拟水贸易及城市群内部的虚拟水流动,有助于深入理解该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现状及问题,为制定虚拟水贸易相关策略、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基于2010年全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京津冀城市群各省(市)水足迹及与全国各省域单元的虚拟水贸易量。从近远程视角定量评估城市群地区对内、外部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并分析虚拟水贸易的距离特征。研究发现:① 京津冀城市群各省(市)各部门用水系数显现出差异性,农业部门用水强度最高,直接用水与完全用水系数分别超过300 m 3/万元和400 m 3/万元;② 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各省(市)人均消费水足迹差异大,北京、天津、河北的人均水足迹分别为405 m 3、565 m 3、191 m 3;③ 京津冀城市群的消费水足迹遍布全国各省域单元,近程水足迹与远程水足迹分别为91.4亿m 3、198.5亿m 3,其中,近程水足迹主要来源于本省(市),西部地区对远程水足迹的贡献最大;④ 京津冀城市群的虚拟水输入总体偏向来源于距离较近的省域单元,北京、天津、河北水足迹距离来源地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049 km、1297 km、688 km;⑤ 北京和天津为虚拟水贸易的净流入区,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性强;河北为虚拟水贸易的净流出区,为京津冀城市群及其他地区供给水资源,虚拟水净流出进一步加剧了河北的水资源短缺。未来,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京津冀城市群的水资源压力将进一步加剧,提高用水效率、升级产业结构、提倡低水足迹消费模式、实行虚拟水战略是实现京津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河北省72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逐月气温数据,选择Mann-Kendall突变趋势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Sen’s坡度估计、一元方差分析等方法判断了河北省气温变化的趋势和突变时间,分析了气温变化的区域和季节特征,并探讨了气温变化特征与北极涛动、经纬度及海拔高度等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 河北省整体气温显著上升,年均温平均增幅0.30 ℃/10 a,四季增温幅度冬>春>秋>夏;坝上高原和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增温幅度较大;(2) 河北省增温突变集中在1986-1994年;冬季和春季增温突变较显著;年均温增温突变时间北部早于南部;(3) CO2排放量持续增加、1995年之前AO指数的增强可能是河北省近50 a增温的主要原因;高纬度、高经度、高海拔、盆地以及无森林和湿地调节的地区增温显著,这些因素对区域增温具有放大作用,是影响河北省气候变化对AO响应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