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NCEP/NCAR逐日4次再分析网格点资料,对2006-06-05滇黔准静止锋大暴雨天气过程中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小波动移出、地面静止锋锋生是此次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静止锋系统较浅薄,产生的对流性运动仅达700hPa高度;强降雨带位于静止锋锋区附近;锋生函数对大降水的落区及降水时段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韦革宁 《广西气象》1999,20(4):17-19
利用T106数据预报产品物理量分析场资料,对1998年7月23-25日百色地区持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暴雨发生前后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的分布与演变特征,影响系统和各种物理量的相互配置与暴雨的关系,指出能量锋的出现与暴雨落区的形成关系特别密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83年7月29—30日的暴雨过程的分析发现,这次暴雨的触发机制,主要是西南急流及700hPa西南低涡北抬。而与这支西南急流相伴随的,处于副高西侧的暖湿平流为能量不稳定区。能量锋则是这次暴雨发生的启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次贵州省暴雨物理量诊断分析,发现暴雨发生在θse陡立且密集区域,以及在最大上升速度对应的地方而不是底层上升速度区;降水最强时对流层中、低层湿位涡(MPV)<0,MPV数值和移向可指示造成降水的西南涡的移向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青云 《四川气象》2002,22(2):9-12
对2001年8月19-20日全川移动型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表明:初始扰动产生在对流层中层移动性低槽底部强烈发展的低空热低压倒槽中,有利的物理量配置环境、大尺度系统的稳定型和非均一热成风偏差分布对其发展和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动点、不动点群体系统局域阻塞概念,并结合高低空散度的不平衡,明确了移动型川东大暴雨的短期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次罕见的特大暴雨物理量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通过对 1 998年 7月 9日丹凤县特大暴雨发生时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演变实况、地形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 ,“7· 9”特大暴雨是在副高减弱东退 ,其外围的西南气流发展成急流 ,850 h Pa切变线过境的情况下发生的 ,地面冷锋和中尺度扰动及有利地形的叠加作用是这次大暴雨发生的触发机制 ;停滞少动的暴雨云团的持续影响是这次特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特大暴雨产生在中低层对流不稳定、高能舌和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  相似文献   

7.
赵玉金  段荣  凌明  朱瑕 《贵州气象》2012,36(2):36-3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1年5月1日黔西南州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天气系统以及各种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是产生在中低层对流不稳定、高能舌和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对流有效位能和中高层正涡度对强对流的产生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克州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03年5月26日夜间到28日发生在克州地区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了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冷空气、T213-700hPa湿度场和850hPa偏东风场、降水的物理条件,找出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桂林“98.6”连续大暴雨的形势分析,揭示了这次过程的大环流维持机制,暴雨得以维持的主要原因;另外,分析了连续暴雨与低空急流及其非地转风存在明显内在联系。指责西南涡,低空急流等系统的活动与连续暴雨过程中雨峰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江西"98.6"连续大暴雨过程云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暴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云场变化情况.并结合中、小尺度系统分析部分云型与流场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天气图、雨量、GMS IR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物理量等资料,对2003年5月16~17日福建省中部、南部地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每一次暴雨过程是由几个中尺度暴雨组成,而每一个中尺度暴雨又是由一个或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影响造成的;大尺度水汽、动力条件是暴雨产生的必要条件,中尺度暴雨常出现在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和强上升运动中心附近或其移动方向一侧的等值线密集区;40 dBz以上的强回波预示当地将出现一次强降水过程;这次过程回波发展高度不高,特别是回波强中心高度不高,没有出现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强对流只以打雷和强降水表现;中尺度暴雨常出现在零径向速度附近及其折角处.  相似文献   

12.
"94.12"广西大范围暴雨过程的物理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客观分析结果为依据对"94.12"广西大范围暴雨降水过程作了热力和动力分析,了解这次暴雨过程的某些特点和成因,对作好冬季大范围的暴雨预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林开平  李凌 《广西气象》1998,19(2):11-14
以客观分析结果为依据对“94.12”广西大范围降雨降水过程作了热力和动力分析,了解这次暴雨过程的某些特点和成因,对作好冬季大范围的暴雨预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和红外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观测站等资料,对2003年8月22日辽宁南部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期11号台风倒槽与副热带高压后部之间的偏南急流携带了大量的能量和水汽北上,当低空和地面有中尺度系统生成并发展时,触发了局地大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柳林  李娜  常平  张国胜 《山东气象》2003,23(4):12-14
通过对冀东南、鲁西北一次区域性大暴雨的分析表明:除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以外,超低空急流是大暴雨不稳定能量和水汽的主要输送者,高能区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大暴雨所需的强烈上升运动。暴雨落区与超低空急流前部最大风速切变区的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2009年7月8—9日山东省威海市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形势场、物理量场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切变线是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南急流对暖湿气流的输送为较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的配置和低空切变线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江苏省梅雨期暴雨频繁,大部分地区的总降水量多于历史平均。本文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抓住典型个例,将其与梅雨期12个暴雨日的平均环流场、物理量场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日暴雨量的增强与物理量参数的增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广西几次不同类型天气系统造成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气象》2007,28(4):1-4,7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产生连续性暴雨的物理成因作了初步探讨,并给出了本次连续暴雨过程的大致物理图象,可供今后连续性暴雨的分析和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51—2013年63a的地面观测、MICAPS、NCEP、历史天气图等资料,将发生在内蒙古东南部的150次大到暴雪过程的700hPa影响系统分为7种类型,对其中2007—2013年的26次大到暴雪过程,分型统计了25个测站中的降大到暴雪的测站的物理量场。结果表明:散度场总体表现为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特征,对应了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使得垂直速度场维持整层、长时间的强上升气流,因类型不同达到的高度有所不同;最大相对湿度分布在925~500hPa之间,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主要表现在925~700hPa,比湿场随高度增高迅速减小,各类型925hPa最小比湿在2~2.9g·kg~(-1)、850hPa最小比湿在1.7~3.2g·kg~(-1)之间,反映了低空西南暖湿急流的作用,尤其是925hPa超低空急流对大到暴雪的贡献;75百分位的1000hPa即近地面层基本为冷平流,925hPa以上均为暖平流,具有冷垫作用,为大到暴雪的发生提供了动力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