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中国古生物化石走私第一案”在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围绕“化石是不是文物”和“走私古生物化石能否以走私文物罪定罪量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案由杭州海关于2004年11月在宁波北伦港破获,共查获各类珍贵化石2925件。庭审时,一名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律师说:化石不是文物,不能以“走私文物罪”定罪量刑。目前,古生物化石管理主要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管理的主要法规依据是《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其主要内容注重规范化石的挖掘开采;对化石的出境,只有一条正面的规定“因科学研究、教学、科普展览等,需将古生物化石运送…  相似文献   

2.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即通过矛盾的创设,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基本习惯。而在一堂课上,仅通过若干小环节即可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不少珍稀石质文物因缺少保护而遭受严重风化。为保护风化石质文物,文章将纳米材料和传统石质文物保护剂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保护方法:用纳米二氧化钛银与NS-系列文物水性保护剂按一定比例调和,涂抹于红砂岩文物表面;一段时间后在其表面喷洒NS-系列文物水性保护剂。为检验新方法之功效,分别用该方法和NS-系列文物水性保护剂处理采自于广州的红砂岩文物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有机酸种类和质量分数,发现前者较后者的有机酸质量分数明显减少。又经实验检测,发现该方法处理后的样品能经受水流冲刷,能耐酸碱腐蚀。这表明新方法既能防水、耐酸碱,又能降解有机酸;可以有效延缓石质文物风化,较传统石质文物保护剂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对文物旅游地/遗产旅游地社区居民感知研究、社区居民与相关利益者关系研究、社区居民参与度与参与模式研究的相关成果的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描述社区居民权利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面临的保障与缺失问题。研究认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活动普遍呈现为一种单向过程和边缘境地,社区居民在本质上处于"非权利"、"被决定"和"被表达"状态,这些现状对文物旅游地/遗产旅游地的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社区居民权利保障机制、保障形式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洛阳文物旅游资源的分析 ,探讨文物旅游资源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开发理念 ,并提出了具体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物旅游资源开发理念和实践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洛阳文物旅游资源的分析,探讨文物旅游资源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开发理念,并提出了具体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把发现疑难看成是思维的路标,“学贵质疑”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质疑、师解疑。我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这是疑问产生的土壤,也是学生质疑的基础,我印了质疑单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又授予其方法,这样学生质疑的质量较高。有的追根问源,有的从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中提出问题等等。教师对这些质疑单要认真分析,挖掘疑源,将其纳入备课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8.
竺可桢研究会业已成立。为了开展对竺老各方面的研究,包括目前正在着手编写的他的年谱和传记,亟需调查研究有关竺老生平的各种史实,征集有关他的手迹照相等文物。为此,恳请:  相似文献   

9.
水泥罐渗罐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渗水速率易控制,取材易等优点.罐形以直径和高度相等时的圆柱体、罐壁厚度以2cm、水泥沙子比以1:6为最佳.水泥罐罐渗灌溉技术简单、节水节肥,效益显著,利于保护土壤,提高产量,不受地形条件限制,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0.
朱华君 《地理教学》2012,(19):45-47
一、主题与背景:课堂的有效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毋庸质疑。对于"有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一位文物研究爱好者、北京某公司负责人童增,对失踪了半个多世纪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提出最新搜寻思路——它们极有可能在韩国釜山,专家认为从理论上讲是有可能的。但这一说法还没有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2.
《西部资源》2012,(5):42-42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长治文物普查一队在壶关县东井岭乡西河沟村发现的一座乾隆五十年六月初一的《禁止取矿石碑》。明文规定"村中男妇大小遂以不安——合村人等仍循往制,严禁采矿,则主山不坏,人口悉安矣!——有强取矿石者,罚  相似文献   

13.
迅速判断学生的困惑点,搞清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释疑的前提。为此,在学生质疑时教师就要做到一听二问三判断。“听”是注意听取学生提出的疑难,“问”是对学生质疑中表述不清的地方,进行必须的诱导性询问:“判断”,即迅速判断学生所提问题的关键点,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政府获悉,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在文物普查复查工作中,整理出一批重要文物,其中四件文物属国内首次发现,堪称唯一珍品. ——“红陶猪形脸”发现于敖汉旗赵宝沟文化遗址,距今有7,000年的历史,专家考证这原来是一件红陶鼎,因底部有猪型纹饰,所以初步命名为“红陶猪形脸”.敖汉博物馆馆长、红山文化研究专家田彦国介绍说,这个是用陶做的一个非常漂亮的一个鼎.这个猪有四个腿,猪眼睛也很好,非常有神.这个猪形鼎是目前整个赤峰地区唯一采集到的一件.  相似文献   

15.
在漫漫戈壁茫茫沙海中耸立了1600多年的敦煌莫高窟,不但遭受过斯坦因、伯希和、华尔纳等西方强盗的抢劫,而且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风沙已经对敦煌莫高窟及其文物的保护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莫高窟的风沙危害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早在上世纪60年代,风沙对莫高窟的危害就引起国家领导人及有关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周恩来总理生前对莫高窟文物保护和防沙特别重视。曾经游览过莫高窟的游客们,在离开莫高窟之际,再回头眺望莫高窟窟顶及四周漫漫的沙漠世界,无不忧虑:在这风沙越来越肆虐的地方,莫高窟及其文物还能完整无损地一直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16.
文物保护范围内地下洞室的存在往往造成地面塌陷、渗水,古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墙体台阶开裂等病害,严重威胁文物建筑本体的保存和安全。本文以某地区古建筑地下洞室的勘察为工程实例,采用高密度电法无损勘测手段探查地下洞室的分布,并配合人工井探的方式进行证明,现场测试和井探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无损勘测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查明地下洞室的分布位置,该勘测手段符合文物保护的“最小干预原则”,为文物建筑的保护、地下岩土病害的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伟强  陈玲  刘少和 《热带地理》2004,24(2):187-191
以广州市为例从文物建筑的基本特征、文物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面对庞大的都市旅游市场的需求压力出发,提出基于文物保护法规前提之下符合两者不同利益需求的合作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新经济地理学的起源、发展、遭受的质疑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一简要的评述.经济活动的地理因素一直是许多经济学家、地理学家、规划学者以及区域科学家所关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以数学建模为分析工具的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有了不断发展,但由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模型在许多方面显得过于简单,受到了来自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的质疑和批评.有鉴于此,新经济地理学今后的研究除了考虑要素流动性、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等关键因素之外,至少有3个可供未来研究的方向:扩展理论研究范围、加强实证研究、探讨新经济地理学的福利和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9.
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传出消息,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的研究近日有重大发现,从该遗址出土的一块汉简上记载了有关当时敦煌地区发生沙尘暴的事件,从而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件“沙尘暴文物”。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与安西县之间的交界处,1987年被考古工作者发现。1993年,以研究员何双全为首的甘肃省考古所汉简研究课题组开始对发掘出的汉简进行全面整理研究。近日,专家在研究一块西汉时期的汉简时发现,该汉简上记录有一件“遗车失马”事件,其中部分内容提及一种灾害性天气,正是当今广受全球瞩目的沙尘暴天气。据…  相似文献   

20.
《西部资源》2012,(6):51-51
考古专家最近在河北省境内,发现了一张2300年前绘制并标有距离的地图。它被认为是世界同类地图中最古老的一张。这张镌刻在长9km、宽48cm、厚10.5cm的铜板上的地图,绘制的是战国时期一个小诸侯国"中山国"第5代国王的王陵。"它不仅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地图,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用数字标注的地图,"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杜乃松说。杜乃松及其带领的文物鉴赏专家认定这张名为"兆域图"的地图为国宝。杜乃松和一批来自中国各大博物馆的专家正在河北从事文物鉴定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