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月表矿物丰度及其分布的研究对月球资源利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Hapke模型是月表研究最常用的一种模型,粒径是该模型计算时必须明确的参数之一。为了研究月表5种主要矿物(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橄榄石和钛铁矿)的丰度及分布情况,在顾及矿物粒径对其光谱影响的情况下,利用Relab光谱库数据和Hapke辐射传输模型,采用全约束线性分解的方法,建立了5种矿物的反演模型,得到上述5种矿物的模型相关性分别为0.98,0.98,0.83,0.91和0.50,并用Apollo采样点数据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最后将模型应用到月表虹湾地区的印度探月卫星月球矿物制图仪(moon mineralogy mapper,M~3)高光谱影像上,得到了虹湾地区5种矿物的丰度分布图。结果表明,顾及矿物粒径的全约束线性分解方法可用于月表矿物分布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3.
4.
从反映纹理信息的粗糙度特征出发,深入研究利用方向性粗糙度特征对SAR图像进行目标检测的方法.方向性粗糙度特征是用指数小波在一个尺度上对检测图像滤波,对特定大小目标用能量关系函数求得各像素点在一个方向上的分形特征.针对MSTAR数据和ADTS数据的SAR图像,确定了用该方法检测目标时的最优参数.分别用方向性粗糙度特征和恒虚警率(CFAR)方法对上述两种不同波段的SAR图像进行目标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方向性粗糙度特征能以更低虚警率检测出全部特定大小的目标,而且目标空间可分辨性好、位置指示准确. 相似文献
5.
传统地质勘查野外工作不仅费时,还给地质人员带来了较为烦琐的外业工作量。本文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构建了新疆西昆仑山北麓面积约20 km2区域的分辨率为3.39 cm的三维模型,以及DOM、DSM等数字成果,并对其进行了精度评价。此外,基于DSM数据衍生了研究区域的坡度图,借助该高精度数字成果对研究区域地质构造进行了微地貌解译,精确提取了内部两条大型阶地陡坎的垂直错断量。通过本次倾斜摄影测量在地质勘查中的成功运用,表明该技术能够大大减轻地质学家的野外工作量,提高了效率,在地质勘测、地形微地貌解译及其定量参数提取的工作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地质人员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7.
8.
识别碳排放区域异质性对于制定有效的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变异系数法、Hurst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开展湖北省县域碳排放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7年间,湖北省碳排放总体呈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速高达4.74%;各县域碳排放变化波动性存在显著地域差异,整体呈“中低波动居多,高波动较少”的趋势;各县域碳排放变化长期相关性特征明显,整体以中强持续性特征为主,比例达70%,分布相对较广,其中强持续性区域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内;各县域碳排放空间分布聚集效应显著,呈以武汉为核心向周围不断辐射的圈层格局。 相似文献
9.
基于ZY-102C星数据的遥感地质解译——以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境外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提供遥感信息支持,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野外验证基础上,对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地区的地质和构造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根据不同地质体的特征影像,对照"资源一号"(ZY-1)02C星遥感图像中所显示的地貌景观、色调及纹形等,建立了塔吉克斯坦南部地区主要沉积岩、变质岩和侵入岩以及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环形构造等的遥感解译标志;通过对ZY-1 02C星的全色/多光谱相机(P/MS)和全色高分辨率相机(HR)数据的遥感地质解译效果对比,认为P/MS数据中地质体的色调差异更为明显,易于建立区域构造格架、开展岩石大类解译;而HR数据所反映地质体的微地貌、纹理及细节更为清晰,易于进一步识别各类岩性及小型构造,尤其对碎屑岩的粒度、层状构造类型、第四系、矿业活动以及特殊成分的岩石等具有较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谢永夫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9):164-167
通过对某建筑物的长期监测位移时序的增量位移时序的Hurst指数计算,分析了建筑物的变形趋势,根据建筑物的变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本文提出了基于Hurst指数判断建筑物加速变形阶段的概念模型,表明R/S分析法是描述和刻画非线性时间序列的有效方法,能够定量刻画建筑物的变形趋势,可以有效指导实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平整度是道路建设、管理活动中质量监控的重要指标,该指标的好差直接关系到路面的使用寿命、乘客的舒适。本文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一段破损路面进行检测,探索了该技术用于道路平整度检测的有关问题,以及该技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地理国情普查项目中会综合运用多种卫星影像进行地表覆盖解译作业,常用的影像有WorldView-2、QuickBird、Kompsat、环境卫星等影像。将Kompsat和WorldView-2两种卫星影像进行综合对比并总结二者的适用场景,采用两种不同的自动解译软件分别对两种影像的相同区域进行解译效果对比,分析自动解译各个环节的用时,评价两种影像的解译效果,总结两种影像在地理国情普查项目中的应用建议。探讨了Kompsat和WorldView-2影像适用场景,得出了Kompsat和WorldView-2影像在地理国情普查项目中适用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对基于遥感影像解译判读的卫星监测方法和遥感影像质量参数评价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实现遥感影像质量评价和用地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分遥感数据的地表覆盖专题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仲奎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12):58-59
为推动高分遥感数据在地理国情地表覆盖专题监测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了基于高分遥感数据开展地理国情地表覆盖专题监测的技术路线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探讨了专题监测系统的模块和功能设置,以期为地理国情地表覆盖专题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表发射率不同的估算方法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遥感技术的日益成熟,用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也日趋完善,其中一个关键参数--地表发射率的估算,直接影响着地表温度的反演结果。基于TM6的热红外波段,分别采用最常用的Van的地表发射率估算方法和综合了覃志豪与Sobrino的估算方法,对北京地区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并在此基础上对这2种估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而为找出更为有效的地表发射率估算公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对于农林地2种估算方法都比较适合,但是对于水体和城市等人口密集地区,则需要和当地的实测数据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更为合适有效的估算方法,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地表温度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数字国土"工程的启动,数字化填图是信息时代区域地质调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阐述地质填图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地质填图方法的缺陷,基于地质调查局推广应用的RGMAP数字填图系统,从前期准备、野外实践到室内资料整理与成图三个阶段,探讨了野外地质工作过程中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应用过程和技术要求,推动了地质调查方法的发展和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8.
传统摄影测量是基于测点的前方交会和后方交会,所以共线方程(即物点、像点与摄影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上)是整个摄影测量的核心.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则基于同名像点共面的思想,而在工业计量测量和飞机姿态测量等领域,大量存在的是一些直线或者曲线,并不存在明确意义的点.因此,提出了基于广义点的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方法,解决了传统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不能解决的问题,理论上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介绍基于GIS的常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并指出它的两个主要缺点:一是同一级别内的不是类别没有显示出评分区别;二是不同级的分界处评分差别过分拉大,可用模糊模型、灰色模型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