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关海底火山作用的查普曼会议(Chapman Conference)会议将于2017年1月在澳大利亚,霍巴特,塔斯马尼亚岛举行,会议力求将研究聚焦在海底火山喷发的机制,并绘制出海底火山线。会议议题包括:(1)导致海底火山爆发的原因;(2)火山是如何持续几个小时、几周甚至几年的?(3)火山碎屑  相似文献   

2.
在500~1000M水深之下的海底,火山作用仅表现为产出的非爆发性的裂隙或火泉型喷发,这种环境中产出的火山碎屑岩均是淬冷碎屑岩化和自碎角砾岩化形成的。海底熔岩杂岩可以穿切到未固结的沉积物中而呈似侵入接触现象。  相似文献   

3.
安徽铜陵新桥黄龙组沉积期海底火山喷发—沉积质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77年《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文章中[1],首次提出安徽铜陵新桥地区的黄铁矿型铜矿为石炭纪黄龙期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形成。其后还有一些学者著文论述黄龙期的海底喷流与成矿问题,如发表于地质学报1986年第2期的文章中作者在论述长江中、下游中石...  相似文献   

4.
一个海底基性火山喷流成因的银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郑庆年 《矿床地质》1996,15(3):238-248
广东梅县嵩溪宝山是个产于具裂谷性质的永-梅裂陷槽南段翼部裂陷火山-沉积盆地内的一个海底基性火山喷流成因的银锑组合大型银矿。文中阐述以下问题:容矿层位岩性组合、建造和相及层位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地质构造;海底基性熔岩玄武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构造环境与成矿意义;矿体(层)形态、产状、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同位素、包裹体等  相似文献   

5.
桦甸夹皮沟层状电气石岩特征及其地质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层状电气石岩的物理特征、岩性组合特征,分析了其化学成分,作了理论研究,确定了该层状电气石岩为火山喷气—沉积变质成因,形成于海底火山喷气—沉积构造环境中,其原岩是一套富硼镁的泥铁质—硅质岩石。它的发现对在该地区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祁连山古海底火山作用与成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概要介绍了北祁连山造山造山之前的构造火山夺浆演化历史,成矿类型和成矿背景条件。文章指出:在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盆开合过程中,相伴发生的大规模海相火山同作用和受海底热液循环体系制约的块状硫化物成矿作用,是该造山带地质历史发展中两个最鲜明的特色,也是该区地质研究中两个最为关键且互相关联的应当给以特别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安徽巢县南陵湖组火山碎屑流沉积物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双应 《地层学杂志》1996,20(4):277-279
在安徽巢县下三叠统南陵湖组上部,发育着一套火山碎屑沉积物,主要由英安质角砾岩、英安质晶屑、玻屑凝灰角砾岩和英安质玻屑、晶屑凝灰岩等组成。它厚1.8m,层序清楚,分为2个布玛旋回。研究表明,它属于海底喷发、水流搬运的火山碎清流沉积(火山浊流沉积),并且可能是印支早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相互碰撞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8.
蒙义峰  崔彬 《地质与勘探》1998,34(3):16-20,28
芦柴冲矿床位于滇东南砚山县境内,属南岭地区西南端--滇东南早泥盆世的层控矿带。经野外调研和室内系统研究,发现矿床为典型非火山成因的、严格受沉积相(台盆相区)控制的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矿床。矿床中发育的南北向同生扩张断裂是重要的控盆和控矿构造,是海底喷流成矿的含矿流体运移的通道,它具周期性的振荡运动的特点,导致海底喷流成矿具周期性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在俯冲带外缘发现的斑点火山群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海底岩浆活动类型.这种火山规模很小,成簇出现,年龄异常年轻,岩样以EM1型碱性玄武岩为主,孔隙度高且富含挥发性组分.有关斑点火山的岩浆起源以及与岩浆上涌相关的动力学过程目前仍然存在广泛的争论.本文系统性地介绍了斑点火山的特征,总结了前人针对其形成机制和岩浆源区研究...  相似文献   

10.
闽西南-粤东海西-印支断陷带是我国华南重要成矿带之一,盛产铁、硫多金属矿床.龙凤场硫多金属矿床是其中较典型的代表,对其成因认识不一.经研究认为应属海底火山热泉沉积-迭加改造复合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正> 火山喷气块状硫化物矿床指在漫长的海底火山活动期间由海底火山喷气活动形成的含大量黄铁矿及一定数量Cu,Pb,Zn 硫化物的矿床。我国甘肃白银厂、辽宁红透山、青海红沟、淅江西裘、四川呷村等著名矿床均属此类。根据成矿金属组合、共生火山岩特点和构造环境可将本类矿床分为三个亚类:绿岩带型、黑矿型和塞浦路斯型。绿岩带型矿床贫Pb富Zn,Cu,产于前寒武纪绿岩带中。多数学者认为绿岩带属保存下来的与地壳早期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弧系杂岩的弧后残余部分。矿床与岩浆演化晚期的酸性火山活动有关,受火  相似文献   

12.
从熔岩-玄武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组成,以及火山旋回中玻璃碎屑岩诸方面特征,详细地研究了件罗统含矿层位内海底基性火山活动,阐述矿区说武岩形成环境为矢折的大陆裂谷前期地壳槽形裂陷地堑系-裂陷槽。并讨论了该裂陷槽环境中基性火山活动的银锑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海相火山碎屑岩,是在海相环境中由于海底火山爆发冲碎作用产生大小,形状不等的火山碎屑物,抛入海水后落入海底经成岩作用形成的。其物质主要来自岩浆(包括岩浆凝固半凝固物)以及海底火山基底异源碎屑物。火山碎屑物在海水介质中,尤其是粒级较小的火山  相似文献   

14.
海底冲沟作为比海底峡谷、水道地貌尺度小1个数量级的微地貌,与海底峡谷、水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深水沉积输运系统。由于调查数据分辨率的限制,在前人研究中,海底冲沟的重要作用一直被忽视。海底冲沟是深水沉积输运系统的“毛细血管”,数量巨大,主要分布在大陆坡、岛礁边缘、河口冲积扇前缘、海底峡谷和水道内部,与深水工程安全、岛礁安全、深水沉积体系和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息息相关。从识别特征、沉积环境、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海底冲沟的研究进展;从分布区域、坡度、形态和沉积特征等方面,探讨了海底冲沟与海底峡谷和水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给出了区分三者的方法。通过归纳不同沉积环境的海底冲沟特征,将其定义为:在坡度大于2°的地形中,重力流成因、直线型的微地貌尺度沟槽,具有宽度小、深度浅、长度短和形态笔直(弯曲度接近于1)的特点,其中,片状浊流成因的海底冲沟还具有相互平行和等间距分布的集群特征。  相似文献   

15.
海底喷流成矿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喷流活动和海底喷流矿床是目前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现了众多的喷流活动点和海底喷流矿床。系统总结现代海底喷流活动、古代海底喷流活动以及海底喷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指导该类型矿床的找矿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采自于加勒比海地区小安德列斯岛弧(Lesser Antilles Arc)Kick’em Jenny(KEJ)海底火山玄武岩中的斜长石斑晶进行了矿物形态和成分分析。利用电子探针(EMPA)和LA-ICP-MS测定了具有环带结构的斜长石斑晶中主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同时也利用LA-ICP-MS分析了斜长石中Sr的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矿物斑晶中,元素含量均表现出和环带结构相联系的空间分布变化。斜长石斑晶中最主要的结构为韵律环带以及熔蚀结构,所测定的矿物边缘都存在An值从由内向外迅速降低的致密韵律环带,可能反映了快速结晶时的不平衡;而晶体内部的稀疏韵律环带结构是由岩浆填充或对流活动导致的。部分斜长石的熔蚀层An值由内向外升高,反映了高Ca岩浆填充的过程。这说明斜长石斑晶的矿物形态和元素环带可以用来制约俯冲带海底火山岩浆从源区上升到岩浆房再到喷发的复杂过程,包括岩浆演化、熔体多次填充、熔体与结晶矿物之间的反应、以及矿物再熔融等。这对于理解海底火山的喷发以及岛弧岩浆岩的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陆边缘深水区海底滑坡及其不稳定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海底滑坡是大陆坡一种常见的沉积作用过程。这种沉积作用包括滑塌和碎屑流等重力流作用过程,它能将沉积物运移数百公里,严重危害深水油气开发平台、油气管线、海底电缆等设施;同时,还可能导致巨大破坏性的海啸。虽然导致海底滑坡的因素很多,但近年来发现海底滑坡的触发机制可能与地震作用和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关系密切。随着深水油田的开发和深海工程的日益增多,这种地质作用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视。在介绍大陆边缘深水区海底滑坡的构成、识别和触发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海底滑坡的地质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不久前使用自航式机器人观测浮标首次对小笠原群岛的海底火山“福德岗之场”的海底地形进行观测并取得圆满成功.由于机器人浮标的研制成功,为其他海底火山的观测开辟了道路.同时,对于预报海底火山的活动情况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家铎 《沉积学报》1992,10(4):137-145
洛亚蒂盆地沉积物是棕黄色软泥和生物碎屑砂。它们有5个来源:新喀里多尼亚堤礁、深海生物群落、浮游生物群体和火山碎屑。沉积物由浊流和半深海沉积物的互层组成,可以通过粒度分析,矿物成分和生物碎屑的分析将两者加以区分。通过对蒂奥和利富之间的岩心的研究,认识到在蒂奥水道对面,分布着一个展布广阔,但幅度很小、延伸50km的海底扇。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海底地貌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之上,综述我国海底地貌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历程,探讨今后我国近海地貌的研究发展方向:我国现代海底地貌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总的趋势是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更新,由宏观向微观、从大的地貌类型向特定的地貌体、从形态特征到地貌过程的研究,并着重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貌过程的响应关系。针对"908专项"在我国近海海域的调查成果,着重介绍其在我国东海近海海域地形地貌研究中的新发现、新认识:长江口外古潮流沙脊群可分为堆积型、侵蚀—堆积型和侵蚀型潮流沙脊群3种类型;在福建闽江口近岸的马祖列岛和白犬列岛之间发现多条呈SW—NE走向、条带状分布的潮流沙脊,面积约200 km2,水深在15~30 m;在东海陆架沙脊区与金门岛外发现2处新的海底礁石。这些全新的发现和认识对于我国近海海底地貌的研究将起到丰富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