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中细砂岩、细砂岩与泥岩互层组成.在岩心、测井、单井相及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点.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微相,有利储集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长63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之间交汇作用不强;长62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多交叉汇合成网状;长61期不同级次的水下分流河道交叉叠合连片更加明显,砂体厚度大、分布广,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力产层.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繁浩  鲍志东  刘丽  伍星 《世界地质》2010,29(4):614-639
利用岩心测井、粒度分析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组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5个沉积微相,并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和沉积微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的优质储集体主要赋存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砂体中,总体上长612、长621和长622期优质储层展布范围较广,平面上连片分布,垂向上相互叠置,是下一步工作的主要目标层位。  相似文献   

3.
安塞油田塞160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确定安塞油田塞160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实验分析,对研究区长6油层的沉积微相类型进行细化,对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进行研究。塞160井区长6为湖泊河控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和前缘席状砂。研究区长6三角洲沉积体系代表了较完整的自旋回过程,长63沉积期,研究区的主体被向湖区方向推进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占据;长62期,研究区主体仍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但延伸较长63近;长612期维持与长62沉积模式;长611期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完整,分流相带相互叠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钻井、测井资料及露头地质剖面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2油层沉积相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不具备吉尔伯特式三角洲模式的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三层结构。沉积结构上,三角洲单体厚度薄、分布广,具有"毯状"沉积结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优势发育等特征。沉积微相发育是以分流河道砂体为骨架,河口坝一般不发育,分流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席状化改造。一方面,当河道入湖后迅速扩展,形成面状流向湖盆中央推进,后期河道扩展后对前期沉积物进行冲刷及改造;另一方面,湖水波浪改造使河口处形成的河口坝沉积物难以保存。沉积微相组合具有以水下分流河道优势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水下分流间湾微相互层发育等特征。研究区三角洲沉积受构造演化、气候、水平面变化及供给体系等因素控制。长62油层沉积时期地形平缓,沉降速率缓慢,气候温湿,当河道携带细粒沉积物进入湖盆时,河道迅速扩展,水流分散形成面状流并向湖盆中央推进,形成"毯式"结构。总体呈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泥岩互层发育。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芯、录井和测井等基础资料,对子长地区长6储层沉积相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油水层的分布规律及控制油水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研究区油水层分布的因素较多,但主要受沉积相、优质储层、鼻状隆起构造、区域盖层、运移通道等因素的控制。其中,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特征、储层物性及鼻状隆起是制约油水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延长组长6油层是研究区主要目的油层,因此了解其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探讨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以岩芯及野外剖面观察为基础,通过岩石相、测井相、粒度和薄片鉴定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并可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6个沉积微相,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首次将定量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含油砂体沉积微相的分析,研究表明,长6油层的油气主要赋存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砂体中,在层位上又以长61为主,是下一步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长8油层组古地理环境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地震、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延长组下部长8沉积时期鄂尔多斯湖盆可能不具有明显的"南陡北缓"的古地貌特征,也可能不存在大面积分布的半深湖—深湖环境。长8期湖盆古地形较为平坦,坡降不足0.1°或2m/km,气候较为干旱,湖泊水体为微咸水,水深小于10 m。具有如下特征的浅水湖泊三角洲为此时盆地的主体沉积类型:1)砂...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吴起地区长6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岩石学特征、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生物化石标志、粒度分析等特征综合研究,证明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吴起地区长6油层组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深湖-半深湖亚相。研究区长6油层组受西北和东北方向上的两个主要物源控制,平面上发育规模较大的北东-南西、北西-南东方向展布的水下分流河道,延伸至南部入湖。从长63至长61,研究区湖岸线逐渐向南推移,半深湖-深湖范围逐渐缩小,北部三角洲平原面积扩大,是一个逐渐湖退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三角洲砂岩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是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油层组主要的三角洲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分布于盆地西部,辫状分流河道和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发育砂岩,砂岩中主要发育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曲流河三角洲分布于盆地东部,陆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发育砂岩,砂岩中主要发育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砂纹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也可见向上变粗的逆粒序,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可见四段式。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表明,盆地内长9油层组辫状分流河道、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和陆上分流河道中砂体最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次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研究区内12口钻井岩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等特征的综合认识,结合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及连井地层对比,对麻黄山西区块三叠系延长组长61油层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识别出6种沉积构造,5种沉积微相,总结出6种微相接触样式.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长61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垂向上表现为以反韵律为主伴有短期正韵律的沉积特征,体现了三角洲前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运用石油地质综合方法,结合现代测试技术、测井技术,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区域资料与单井资料相结合,在对岩石学、粒度、岩心沉积相标志及测井曲线等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对子北油田涧峪岔油区三叠系长6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长6油层组储层均属于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两种主要的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受北东—南西走向的分流河道控制,自长62至长61,主砂体走向及分布位置有一定的继承性。分流河道砂体对本地区油气聚集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长组长2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处于伊陕斜坡西南部,在长2沉积期研究区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远砂坝,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和南西两个方向.林镇地区长2油藏的分布与沉积相关系密切,油藏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和河口坝的混合区,以及水下分流河道的侧缘,另外在远砂坝区也有少量油藏分布.区内长2期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控制了长2储集层岩性的横向变化,同时区内长2地层普遍发育低幅度鼻状构造隆起,因此在构造圈闭条件和岩性圈闭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区域地质、测井、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等多种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韩渠-张天渠地区长2油层沉积相和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2时期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广泛发育的分流河道砂体储集层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分流河道储层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一般为15 %左右,渗透率一般为5×10-3μm2 左右,属低孔低渗型储层。本区构造运动微弱,长2为构造-岩性油藏,分流河道砂体与长1沉积的泥岩盖层配置以及上倾方向分流间洼地的岩性遮挡是油气在长2 砂体中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环西—彭阳南段地区长8段沉积以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为主,其储层品质明显受沉积微相控制。基于岩芯观察、薄片观察、压汞及常规测井等资料分析,将研究区长8段划分为5个小层,并对其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储层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分流河道、越岸、分流间湾三种微相,其中分流河道构成了主要的砂体骨架,呈南西—北东向分布。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最好,越岸沉积物性次之,分流间湾物性最差。与之相对应,研究区储层可划分为I、II、III、IV四种类型,其中储层质量最好的I型主要位于河道中部,质量最差的IV型对应分流间湾。试油资料也进一步证实沉积微相控制研究区储层质量的差异,基于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可实现储层平面分布规律预测。研究成果可为后续沉积储层精细评价乃至油气勘探开发综合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长6段储层沉积相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下寺湾油田长6段已知油藏沉积相、沉积微相的研究分析,认识到低孔、低渗油田有利储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本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是主要的储集层,同时油气富集也受局部微幅度构造的影响。本区生、储、盖组合关系良好,具备形成大规模油藏的条件,在勘探方向上以已知油藏为中心,向东、西两侧进行勘探,将会有更大发现。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黄探区延长组长6段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富黄探区主力油层组之一,南部与东北部物源交汇区主控物源不清,通过碎屑组分分析、轻矿物分析、砂岩粒度分析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其物源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北部物源区是富黄探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的主物源区;其母岩主要为来自盆地东北缘太古宙及古元古代变质岩,而不存在南部或东部物源体系,并且砂体展布与物源具有很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7.
长6致密油层是鄂尔多斯盆地Y区块的主力产层,裂缝发育。目前单井产能低,水淹和水窜现象严重,部分水井注水困难,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为了解决影响开发效果较为严重的裂缝问题,本文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宏观、微观观察,注水指示曲线和压力降落试井资料分析,应力测定,停泵压力梯度与上覆应力梯度关系研究,结合沉积环境,对天然裂缝、人工裂缝发育特征,人工裂缝影响因素,天然裂缝对人工裂缝性质的影响、人工裂缝形态及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宏观裂缝主要是以垂直缝为主的区域性构造裂缝,微裂缝主要是以水平缝为主的成岩缝;人工裂缝主要受控于天然裂缝,天然裂缝主要受控于砂体厚度与泥质体积分数,砂体厚度越薄越易形成天然裂缝,泥质体积分数越高越易形成变形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