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把握“数字地球”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数字地球”新战略“数字地球”的观念 ,是美国原副总统戈尔( A.cole,1 999)提出的 ,引起了政治家和科学界的关注。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在院士大会上号召青年科学家密切关注 ,中国科学院发起组织了第一届“数字地球”国际研讨会 ,发布了“北京宣言”,第二、三届分别在北美 ,欧洲举行 ,第四届 ( 2 0 0 5年 )将由日本举办。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基增强系统(GBAS)非完好性事件的极端性,开展GBAS完好性算法研究,给出H0和H1假设下的机载端保护级计算方法,并分析GBAS中引起“虚警”和“漏警”两类非完好性事件的主要误差源。实验结果表明,机载端伪距经过差分校正后其位置精度优于1 m,可用性大于99.999 9%,满足CAT Ⅰ精密进近着陆导航需求。同时,进行非完好性事件仿真验证的结果表明,卫星几何分布和电离层风暴是引起“虚警”和“漏警”的主要误差源,未来CAT Ⅲ GBAS需将单星座扩展为包括北斗在内的多星座,将单频升级为双频,其中多星座可以优化卫星的几何布局,双频可以消除电离层风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经包括中科院研究生院数名硕士志愿者倡议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01部和航天清华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决定 ,共同策划、设计、发射用于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的小卫星。该小卫星暂定名为“中国青少年绿色希望号”,由两颗卫星组成:“通讯星”为主星,“观测星”为副星。它是以培养青少年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及增加航空航天知识为目的 ,通过民间集资、不以赢利为目的公益性小卫星。  相似文献   

4.
在茫茫沙漠和原始森林拔涉的地质工如何确定自己的迷途地位呢?地理坐标已把地球编织成经纬网,知道经纬度坐标,即可确定任何一点。通过地面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解算得到经纬度坐标,并显示在接收机指示器上,持机人即可确定自己所处位置。美国研制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导航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 a、空间部分:整个系统由21个工作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轨道面内,每个轨道3~4颗星,另有三颗备用星,卫星高度约20183km,轨道周期约718min,轨道偏心率0.003,这样布设可保证地面上任何一点在任何时  相似文献   

5.
2010年12月17日,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前的星箭对接.12月18日,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进入太空. 约40年前,美国军方开始了被称作"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研制.现在,在我们头顶上空约2万公里处的中地球轨道,GPS系统部署了24颗卫星,地面站对这些卫星的信息数据进行捕捉、处理、解码,并将有关信息发至用户终端机--这样,GPS给全球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相似文献   

6.
一、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的全称为“授时与测距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即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e Positioning System(通常缩写为GPS)。它是美国研制并建立的精密星基无线电导航系统。通过接收任意4颗以上GPS卫星所播放的导航信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准确地测量物体瞬时的经纬度、海拔高度、三维速度等位置信息,  相似文献   

7.
2001年7月15~1 6日,“2001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在青岛举行。本次论坛共收到国内外提交论文81篇,其中院士论文13篇。与会代表听取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7个主办单位围绕“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所作的报告;中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5位院士和美国、日本、韩国等6位国外专家就“海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演讲;来自国内外的海洋科技专家还针对海洋战略、海洋经济、海洋生物、海洋环保、海洋矿产和海水利用等问题向大会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论坛还举行了“港口、经济与城市”电视特别访谈和“院士青岛行”座谈、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8.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于2001年6月20日在北京中国科技馆举行了第五次中国院士全体会议。会议在庄严肃穆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曲声中开始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廖克致开幕词。他首先对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院士中德高望重、年岁最高的陈芳允院士于2000年4月不幸病逝表示了最沉重的悼念。他说 :“陈芳允院士是老一辈著名的电子学和空间系统科学家 ,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还是“863”计划的倡导者之一 ,为我国科技事业 ,尤其是国防科技和空间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没有围墙的GIS实验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认为数字地球可以变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实验室”,那么什么是“没有围墙的实验室”,如何建设 ?本文在对当前数字地球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没有围墙的实验室”的核心就是“没有围墙的 GIS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资源1号卫星(ZY-1)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是由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而成.1999年10月1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升天.上午10点15分,由指挥部发出“点火”令后,庞大的火箭如巨雷震天般将卫星送上天,几秒中后冲进云霄,只见闪闪的星点.  相似文献   

11.
 “D—GPS技术用于农业害虫飞防试验”工作,自1991年开始,先后进行模拟试、生产实验多次,其中最后一次于1995年5月15日-22日在北京昌平县北郊农场进行,第一次实现了一个生产单位完全取消了地面信号,应用D—GPS技术导航完成了麦蚜飞防任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叙述了“数字地球”的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数字地球”的科学内涵、“数字地球”给地球科学带来的新契机和我们应有的对策.笔者认为,“数字地球”是国家利益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产物;“数字地球”的科学内涵可分为宏观战略层、技术实现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数字地球”是一个战略,并不能代替相关的学科和技术领域,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也不能完全满足“数字地球”的要求;“数字地球”的兴起给地球科学带来了大好机遇,使地球科学在对地球整体性认识、数字虚拟、对地球复杂巨系统的研究等方面都大大深化;面临“数字地球”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是积极借鉴数字地球的思想,在继续大力发展现有的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同时,努力进行自主创新,力求通过“中国数字地球”或“数字中国”的建设来占领制高点.  相似文献   

13.
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序幕。据了解,这颗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20颗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将与此前发射的18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1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组网.  相似文献   

14.
“数字中国”,百舸争流(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中国”目前不再只是“热门话题”,而是真枪实弹地在启动、运作了。诸如“数字福建”建设规划的制订 ,建设全省公用信息平台 ,省政务信息网络工程和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改造工程、组建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制定省政务信息共享政策 ,同时启动“数字鼓楼”示范区。福建省是真抓实干 ,棋先一着 ,为“数字中国”领跑。另外 ,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会议上 ,田凤山部长提出 ,以信息化带动国土资源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GPS/BDS双系统组合的土壤湿度多星线性回归反演模型,并以GNSS接收机实测数据为例,对比分析不同GPS和BDS卫星组合反演土壤湿度的效果。实验表明:1)GPS和BDS双系统组合相对于单系统在短观测时间内可以提高有效卫星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原理可实现双系统多卫星的有效融合,提高土壤湿度反演的精度;2)当GPS和BDS组合卫星数达到6颗以上时,反演效果趋于稳定,反演结果与土壤湿度的相关系数均优于0.90,RMSE相对于单星至少提高25.8%。  相似文献   

16.
北斗在岳阳     
正当定位不再是GPS的专利时,我们还有"北斗"。这句话的底气来源于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的突破,耗时十余年。2012年底,"北斗二号"区域系统建成,服务区内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性能相当,并具有报文通信功能——这是其他卫星系统难以比拟的优势。现在我们的头上,有16颗北斗卫星环绕于星空。北斗一直都在进行时。去年12月17日,岳阳市获批"北  相似文献   

17.
《地球信息科学》2 0 0 2年第 4卷第 1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正式与国内外广大读者见面。本期设置有数字地球战略研究、数字城市论坛、数字海淀进展、两岸学术交流、空间模型分析和学苑动态 6个栏目。本期的主题是 :1 .数字地球战略探讨数字地球是 2 0世纪末举世瞩目的热门话题 :涉及到全球经济的区域重组 ,跨国公司的资源再分配 ,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乃至建立世界新秩序与保障国家安全等诸多重大问题。在我国 ,目前纷纷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 ,力求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区”等 ,抓住机遇 ,务实苦干 ,不断规划深化“数字地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东营”地理信息共享系统(DDYGISS)是集“3S”技术(GIS、GPS、RS)、对象关系数据库技术、Internet技术、分布式组件技术等为一体的WebGIS服务平台,是面向资源集合、共享、应用服务的开发平台和运行平台。本文提出了在DDYGISS平台上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GIS和政务资源系统的高度集成,从而使单调的政务资源信息(如经济指标、人才、招投标信息等)可视化与空间化,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区小康与现代化理论是以中国小康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理论为基础的。中国小康理论把中国以1980年为起点,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阶段定性为“中国小康阶段”;把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作为“现代化”起点、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定性为“中国现代化阶段”。其相关理论分别称为中国小康理论和中国现代化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邓小平“先富带后富”指导思想的确定、国家“先农村地区后城市地区”和“先沿海地区后内陆地区”等战略部署,十六大提出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等为理论依据,全面阐述了中国地区小康和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东营市土地利用“涨势图谱”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分析黄河三角洲环境生态特征的基础上 ,以 4 0年 (1 95 6~ 1 996年 )来 4期土地利用数据合成的土地利用系列图谱及其“涨势”变化图谱为基础 ,研究不同行政单元上“涨势图谱”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 ,并分析了耕地、盐碱地以及居民工矿用地在“涨势图谱”上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