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学的高度概况,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防治中,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强调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合力,落实“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其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发生;既病阶段,防止疾病传变;病愈之后,防止疾病复发。本文从“治未病”思想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探讨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为中医药预防医学提供一定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中心思想,对指导当今社会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中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治未病”思想入手,论述了“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仇湘中教授运用“三期三型”辨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经验。仇教授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病情演变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分别对应五脏渐亏、寒邪凝滞、瘀血阻络3个证型,其根据各期病情特点辨证论治,强调“治未病”思想,对于未病的患者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提高峰值骨量,寓意未病先防;早期重在补益五脏,延缓骨量的丢失,强调有病早治;中期在补益的基础上重用温中散寒,稍加活血化瘀之品,意在既病防变;晚期则以活血化瘀为中心,但仍注重补益与驱寒,同时强调功能锻炼,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旨在病胜防危。善用虫药、藤药,善补后天以助先天,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癌前病变(PLGC)是指有癌变倾向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是一个多步骤的、具有可逆性的病变过程。现代医学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而中医通过辨证与辨病结合,对逆转、减缓病情进展具有一定优势。PLGC符合中医学“既病”范畴,积极采取措施实现病变的逆转、阻止疾病的进展与恶化当属中医学“防变”范畴,故可将中医治未病中的“既病防变”思想应用于PLGC的防治。根据PLGC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从既病防变的“早期诊断”“截断病邪”和“先安未受邪之地”三方面对PLGC的防治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从三个方面浅述吴门医派温病学家的治未病思想:1)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未病先护正气,防邪入侵。2)既病防变,阻止邪气入里。已病需快速治疗,先安未受邪之地;以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为纲防治温病传变;伏气温病当顾护阴液;注重小儿与妊娠期妇女、产妇等特殊人群的防治。3)瘥后防复——防止温病复发及治疗后遗症。在温病初愈时,需注意药物调理与饮食调理,养阴扶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效果。方法:将80 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指导,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及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血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运动管理外,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其他维度评分及总分观察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提升其自我管理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该病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而中医药在此类疾病的防治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优势。根据NAFLD发生发展的特点,“治未病”理论非常适用于该病的防治。本文通过分析NAFLD的病理特点,总结“治未病”理论在该病防治中的应用,阐述了该病在“治未病”中各阶段的治疗措施、实施手段、效果目标和注意事项等,以期有益于拓宽中医药防治NAFLD的思路和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津沽疮疡学术流派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通过跟师学习津沽疮疡学术流派及中医疡科心得派学术思想,将三焦辨证与治未病思想相结合,提出对下肢复发性丹毒分为未病、既病、愈合3个阶段分期论治。丹毒发病初期应重清热化湿、益气健脾、宣畅气机,以防治湿邪缠身,同时应防止病轻药重损伤脾阳,湿邪黏腻,应徐徐除之;初期热毒症状消退后,应重宣畅三焦,以利湿除邪为主;后期在清除余邪时以利水消肿、温补脾肾为主,辅以活血行气之法,扶助正气,抵御外邪,防止其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蕴含有丰富的心身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中医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为四个方面。本文围绕中医学关于人的心理活动,分别从心、性、情、志四个方面探析其对心身疾病的影响,并结合《古今医案按》中的典型病案,探索中医心身医学与治未病的关系。中医心身医学理论,发挥了中医学“治未病”的优势,对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预防与养生调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学蕴含有丰富的心身医学理论与实践,秦汉之际中医心身医学理论雏形已成。《古今医案按》系清代医家俞震所纂的医案类书。《古今医案按》凡十卷,辑历代名医医案而成编。该书在清代医案类书中不仅独树一帜,而且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1.
介绍李忠仁教授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干眼经验。李教授认为干眼的病机为过劳耗伤肝血,以致化泪无源,血虚气弱,津液不能随气上承于目。其采用远近结合、整体调节的思路进行选穴,在养肝血、畅气机的基础上重视治鼻,巧用效穴“泪腺穴”“新吾穴”,同时注重未病先防,以调神为先,常获佳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以药物作为治疗虾病唯一手段的治疗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虾病治疗中存在的难题,也是当前虾病“治而不愈、防而无策”的症结所在。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下述问题:1.治标不治本;2.只顾“治”不顾“疗”;3.重“治”轻“防”;4.施药不当,恶果丛生;5.乱施滥用抗菌素(上述5项內容将另文阐释)。突破传统的观念和认识,以解决上述5大难题为主攻方向的虾病  相似文献   

13.
中药穴位贴敷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的一种“内病外治”的常用疗法。现代医家对于三伏贴疗效的研究颇多,相比三九贴则研究甚少。本文旨在通过对三九贴有效性原理的探究,指导临床应用,以期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介绍潘敏求教授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经验。潘教授采用中医药辨治放射性食管炎,认为其基本病机为热结津亏,气阴两虚,痰瘀互结,主张以补气生津、清热解毒、祛瘀化痰之法治疗,并在临床上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以金石清解方加减灵活运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稳定病情,并嘱患者勿必未病先防,调摄饮食。  相似文献   

15.
介绍彭力平教授辨治骨痿经验。彭教授认为,骨痿与肾、肝、脾三脏密切相关,与气血亏虚相连,“瘀”贯穿疾病始终,临证将其辨证分为四型,即脾肾阳虚、肝肾亏虚、气血亏虚、气虚血瘀型。在治疗过程中重视补肝肾、强筋骨、补气血、化瘀血,重视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及“治未病”思想的运用,并在遣方用药中体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思想,反映出其辨治骨痿独到的学术思想,值得传承学习。  相似文献   

16.
古有明训:“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精髓,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谨守病机的“辨证观”、燮理调平的“中和观”、养生防病的“未病观”等核心理念,既可用于临床救死扶伤,亦可用于国家施政谋略。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诸多重要讲话中多次熔铸中医观用于治国理政,尤其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反腐败应扶正祛邪,不能养痈遗患”,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可见,中医文化中的诸多理论与廉政文化内涵高度契合、相融相通。为此,本刊特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一级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本刊主编秦裕辉教授撰写“弘扬中医文化精髓、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亚健康是介于人体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壮医学中无“亚健康”的病名,但对“治未病”的认识和养生文化却是源远流长。本文从壮医对亚健康的认识、壮医养生文化以及壮医药调治亚健康的特色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表明要充分运用壮医养生思想对亚健康人群进行有效的调护,通过壮医特色的治疗途径,制定个体化和整体化方案,这样才能让“壮医精准养生”在健康医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蒋益兰教授从偏颇体质论治恶性肿瘤伴多发结节的经验。蒋教授认为偏颇体质是影响结节和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之一,偏颇体质使机体气血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痰湿积聚生成实邪,发为结节,癌毒互搏发为癌肿。其将辨病-辨证-辨体结合,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结合辨体,以分清主次、扶正为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活用虫药、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通过全身治疗调理而达到抗癌、散结的目的。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介绍孟祥震主任医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经验。孟师认为膝骨性关节炎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根本病因病机,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侵袭肢体关节肌肉,使经脉闭阻不通,发为本病。其治疗当从虚而治,以滋补肝肾贯穿始终,并重视健脾和胃、祛湿、活血化瘀祛痰之法,标本兼顾,同时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作用和未病先防的理念,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从脏腑病位、邪实偏胜、疾病发展阶段三方面探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临床辨治本病应定病位,辨脏腑盛衰,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明病机,辨邪实偏胜,从瘀血、气、痰、毒邪论治。分阶段,辨寒热虚实,即病之初期,肝郁热盛,治以疏肝清热为主;病之中期,正虚邪实,治以扶正祛邪为主;病之末期,正气大虚,治以扶正气为主,忌一味猛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