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空间大地测量学的不断发展,地球的质量中心(CM)与几何中心(CF)再也不是不可辨别的了。现在,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原点被确定为CM,显示出相对真实的CM有从几毫米到1cm范围内的季节性变化。由于科学家们研究地球的季节性及短时间尺度的动态形变,并开始把观测的地心运动与地球物理学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参考框架显现出了因未考虑地心运动带来的明显误差。本文讨论了ITRF原点的性质,探讨了GPS测量对于地心运动的敏感性。我们发现地心运动的非线性值并没有包含在ITRF中,当前国际地球参考框架原点的特性在长趋势上反映地球的质量中心,但在季节性上反映几何中心。ITRF原点的本质取决于所采纳的运动学模型和无模型的网络运动。现有ITRF的原点应该定义新的术语来精确地反映CM的本质。这样,原点将保持其现有的长期稳定性,从而把季节性时间尺度的原点精度提高到亚毫米级水平。通过1度形变方法,GPS在测定季节和更短时间尺度的地心变化方面具有提供有价值信息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邹蓉  孙付平  王啸  黎争 《中国地震》2020,36(4):684-692
地球参考框架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是地球上人类所有活动的空间参考基准。本文首先阐述了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ITRF)的发展现状,重点评述了ITRF的建立与维持,针对ITRF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其次,以ITRF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CGCS2000)的关系及现状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建立北斗坐标系的必要性,介绍了建立北斗坐标系的基本思路以及初始实现;最后,对地球参考框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指出了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2005已不能满足当今毫米级地球动态变化监测的需要.提出了利用ITRF2005、SBL/GGFC(Special Bureau for Loading/Global Geophysical Fluids Center)和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等卫星的最新成果,构建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方案,介绍了对其两个关键问题:地壳非线性运动特征∑RΔXiR(t)和地球质心运动ΔX0(t)的空间技术(GPS,VLBI,SLR和GRACE)监测和地球物理因素模制的方法和一些初步结果,并对目前建立和实现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存在的问题和所能达到的精度进行了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4.
参考框架的一致性及其对形变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形变监测中坐标框架的不一致性对形变分析的影响;讨论了借助于全球站在统一的WGS84或ITRF坐标框架下的已知坐标将不同历元的观测结果归算到全球框架下作位称场分析时可能存在的实际参考框架的不一致性问题。并按目前的精度水平定量估计了这种不一致的大小以及对位移场的影响。最后对区域形变分析时坐标框架的处理问题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主要介绍空间大地测量测定板块运动的成果和最新进展并与地质学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学方法和空间大地方法获得的板块运动参数基本一致,说明板块运动三百多万年来在整体上有较好的确定性,但太平洋板块用空间大地测量方法获得的板块运动速率高于地质学结果,随着空间大地测量的不断发展,用空间大地测量测定精确的全球和区域性板块运行参数已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模型中,高阶球谐系数比低阶系数小得多,所以高阶项对主磁场的贡献常被忽略不计. 但是,高阶项对主磁场的长期变化却有重大影响. 本文根据第八代IGRF模型,分析了IGRF 1945~1955中高阶球谐系数的异常特征对长期变化的影响,然后用修正IGRF模型估计并改正了这些影响. IGRF高阶项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增大,所以高阶系数的误差对深部磁场位形和磁场能量的计算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核幔界面流动状态的推断和地核半径的地磁估计有更为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第二届国际地球岩石圈活动的地球物理监测研讨会的情况。会议于2005年9月12~16日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鄂毕河畔的科学城举行,来自6个国家的9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国际会议。会议的报告丰富多彩,科学家就地球岩石圈的地球物理活动监测研究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出版了6个专题的89篇研究论文。俄罗斯、中国、蒙古和哈萨克四国交界区的代表还就研究2003年9月27日发生的7.9级地震草拟了国际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9.
10.
罗杰斯特教授(Michael Rochester)是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地球科学系的研究教授,1983年当选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1986年获得加拿大地球物理学会Tuzo Wilson金牌奖。罗杰斯特教授具有深厚的数学物理功底,早年曾在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从事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任约克大学和昆士兰大学客座教授。罗杰斯特博士是美国前沿科学会员,美国物理学会会员,加拿大物理学会会员,国际天文学会会员,国际形变与物理联合会会员,伦敦皇家天文学学会会员,Sigma Xi研究学会会员。2005和2006年曾访问上海天文台并进行过短期教学工作。罗…  相似文献   

11.
1945—1995年国际参考地磁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的建立和修改过程;介绍了最新的IGRF模型,即第六代国际参考地磁场;综述了国际参考地磁场在地磁学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参考台站网络兴趣的不断提高,质量保证、系统完整性和精度改善的问题变得更为重要。本文对参考台站设置的可能基本原理和构成网络来提高精度和性能方面做了回顾。除了对设计概念描述之外,还叙述了可供选择的方案和硬件/软件解决方案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选用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观测台网(CMONOC)在华北地区约8年(2011年10月~2019年9月)的连续观测数据,建立了华北稳定参考框架——NChina20。NChina20与全球参考框架(IGS14)保持坐标系缩放比例一致,两坐标系统在历元2020.0对齐。本文详细介绍了将相对于IGS14的位置时间序列转换到NChina20的方法,并列举了NChina20在城市地面升降长期观测领域的应用。NChina20的稳定性(精度)在水平方向约为0.5mm/a,在垂直方向约为0.6mm/a。参考框架的稳定性随时间的推移而退化,建议NChina20的使用范围在时间上限于2006~2025年的时间窗口内,在空间上限于华北活动地块区域内。选用华北地区5个基岩站20年(2000~2019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建立了华北地区季节性地面升降预测模型。华北稳定参考框架将每隔几年更新一次,以缓解框架稳定性随时间的退化,并与IGS参考框架同步更新。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基于欧洲板块观测系统(EPOS)、加强美国和欧盟环境基础设施研究领域之间的合作(COOPEUS)、欧洲地震风险评估和减灾基础设施研究网(NERA)和欧洲地震学观测和研究设施(ORFEUS)等项目之间的合作,2013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举行了研讨会,讨论了欧洲地球科学路线图中下一代地球物理研究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于10月发布了会议成果报告.会议的主要目标是:①概述欧洲和美国EPOS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②讨论欧洲、美国地球科学家和IT专家对基础设施发展、模型和计划;③修改和完善项目间的协调和发展.该报告主要集中在EPOS主题和集成服务:包括地震学、信息和通信技术创新和相关举措,目标是制定欧洲固体地球科学的发展路线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分析北斗系统的定位性能及在区域参考框架维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陕西和西部某区域北斗基准站为基础,从卫星数据质量、覆盖能力、网解模式和PPP解模式分析了北斗三号卫星定位性能及在区域高精度参考框架维持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结果表明:BDS-3卫星的位置精度衰减因子(PDOP)优于BDS-2...  相似文献   

16.
地球主磁场的NOC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文耀 《中国科学D辑》2002,32(7):576-587
从1900~2000年国际参考地磁场球谐模型系列出发, 建立一种新的地磁场模型──自然正交分量模型, 简称NOC模型. 首先, 由IGRF1900-2000的高斯系数求出地磁场的本征模; 然后, 以此作为基函数系, 将每一年代的磁场展开, 求出各本征模的强度系数, 即可得到表示地球主磁场空间结构和时间变化的NOC模型. 对NOC模型的收敛特征和基函数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检验, 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IGRF球谐模型相比, NOC模型具有级数短、收敛快的特点;在所研究的100年内, 低阶NOC基函数比较稳定, 而高阶基函数有较大的变化. 讨论了NOC模型基函数的物理内涵, 并揭示了地磁场的空间结构及其长期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 通过2003年国际地球物理大会(IUGG)了解国际上关于地球断面成像和灾害预测的某些主流的信息,向读者提供前缘信息。 资料和方法 :本文所概括和摘录的信息来自 2003 IUGG Program & Abstracts 光盘, 选择其与本刊密切有关的内容供交流。 结论 :火山喷发与洪水的预测可以为预测地震有所借鉴;对于地下物理参数的三维探测,成像演示,其分辨率的增加会引起预报模型发生质的变化,利用高精度的三维速度结构以改进火山的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亚洲区域大会于1996年8月1~3日在中国唐山市举行。来自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共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大会收到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摘要284篇,其中大会宣读的为159篇,展示的76篇。论文的内容涉及当今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震源物理、强地面运动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波传播与层析成像、地热和火山,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近期灾害性地震、地震构造与空间大地测量、板块俯冲过程、诱发地震以及地震的社会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11~13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长江大学承办的“第8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讨论会”在古城湖北荆州召开.参会代表共158名,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冰岛和国内的54个单位.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长江大学副校长胡文宝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许厚泽院士、长江大学校长张昌民教授、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国泽研究员分别致词和讲话.会议汇集研究论文73篇,内容涉及地球电磁法理论、仪器、新技术、新方法及在浅部构造和深部结构研究等各个方面.讨论会展示了地球电磁法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徐文耀 《地球物理学报》2001,44(06):747-753
用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分析了地磁场能量在地球内部的分布及其长期变化.结果表明,从1900年到2005年,地核以外地磁场总能量由6.818×1018J减少到6.594×1018J,减小了3.3%,地表以外地磁场总能量由8.658×101J减小到.63×101J,减小了11.4%.分析地球内部不同圈层地磁场能量的变化表明,地壳(A层)、上地幔(B层)、转换带(C层)、下地幔D′层的地磁场总能量在减小,但是下地幔"层的地磁场总能量却在快速增加.磁能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更清楚地显示出磁能增加和减小的分界面在r=3840km处.上述结果表明,地核和地表以外地磁场总能量在趋势性减小的同时,也在进行重新分配.进一步分析表明,下地幔D"层磁能快速增长,主要是由高阶磁多极子的增强引起的.在地磁场倒转前,偶极矩减小而多极性相对增强在能量分布上的表现就是磁能向下地幔底部(特别是D"层)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