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风化作用涵义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风化作用是指受太阳能,大气,大气水影响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化学的综合作用,使一部分物质溶解淋失,另一部分物理残留,低价元素矿物氧化成高价元素矿物,形成氧化带(风化带),过去只知道范围只包括“暴露在地表面”这一部分,没有包括地表面以下的“氧化改造带”由于两者都是大气水(天水)组成。其物,化性质相同,都含游离CO2,O2气体,从地球化学的意义来说,实际是在酸性条件下氧化作用,这种大气水中除了含有 相似文献
2.
V. V. Adushkin I. A. Sanina I. P. Gabsatarova G. N. Ivanchenko E. M. Gorbunova 《Doklady Earth Sciences》2016,469(2):828-831
The Mikhnevo Seismic Group of the Institute of Geosphere Dynamic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IGD RAS), and the Malin mini-group in the region of the Dnieper–Donets aulacogen, within which prospecting and mountain-explosion works were carried out from 2007 to 2015 on industrial scales, recorded a series of seismic events.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three earthquakes in 2015. Application of the spectral discrimination method log(Pg/Lg) and cross-correlation tools allowed us to identify the seismic events in 2015 as a special technogenic-tectonic type. 相似文献
3.
关于“峰丛”、“峰林”与“锥状喀斯特”及“塔状喀斯特”涵义的比较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Tony WALTHAM 《中国岩溶》2009,28(4):355-369
“峰丛”和“峰林”是在中文文献中使用的两种主要的喀斯特地貌术语。而在其他国家,这两种地貌通常被定义为“锥状喀斯特”和“塔状喀斯特”,但峰丛、峰林与锥状喀斯特、塔状喀斯特并不完全相同。中国喀斯特分布广泛,本文把西方和中国的喀斯特专业术语连接起来,能让西方地貌学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喀斯特。本文是朱学稳教授近期发表于《中国岩溶》第28卷第2期上的 “我国峰林喀斯特的苦干问题讨论”论文的英文附加篇。 峰丛喀斯特地貌遍及贵州省及其临近省份大部分地区,其锥体石山较爪哇、牙买加和菲律宾群岛的更高更陡。尽管后者为西方所熟知,但贵州的峰丛可以说是峰丛和锥状喀斯特的典型代表。不过广西的峰林仅在中国以外东南亚的小部分地区可以看见。许多被西方认为是塔状喀斯特的地貌并非真正的峰林。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西方学者通过山体形状来区分锥状喀斯特和塔状喀斯特,而中国的学者是根据石峰之间是否存在喀斯特平原来区分峰林和峰丛。 峰丛喀斯特是一种发育成熟的石灰岩地貌,具有深厚的包气带、完整的地下排泄系统,以及发育时间长并免遭更新代冰川破坏的山体形貌。峰林喀斯特是一种极端地貌,仅在横向夷平持续时间比较长的特定环境中形成。峰林形成条件是:(1)石灰岩质纯;(2) 石灰岩层厚;(3)喀斯特平原上有冲积层发育;(4)地下水位变化幅度不大;(5)冲积平原有外源沉积物的流入补充;(6)缓慢构造抬升与喀斯特平原表面剥蚀相适应;(7)具有使石灰岩快速溶蚀的炎热湿润气候;(8)周围喀斯特平原下降时,地面蚀低和石灰岩山体边坡后退平衡。如果构造条件合适的话,峰丛可以演化为峰林。但如果有其他因素起作用,峰林和峰丛似乎可以并行发育。二者的起源仍然备受争论,并且峰林的起源恐怕是多种的。建议国际学术文献中应更加广泛地应用“峰丛”和“峰林”术语,“锥状喀斯特”和“塔状喀斯特”则主要用于对形态方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辽东太子河流域“本溪组”涵义的厘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岩石及化石组合特征,对辽东太子河流域原本溪组进行了重新划分,层序自下而上为:1.木盂子组:代表本区早石炭世晚期地层;2.田师付组:代表本区中石炭世早期地层,3.狭义的本溪组:仅代表原本溪组的上部,时代为中石炭世晚期。 相似文献
5.
6.
The paper presents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crystal basement of the Kazan–Kazhim aulacogen based on geological–geophysical data and reprocessed regional seismic profiles. It is shown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Vyatka uplift is related to deep reverse thrusts and that tangential stresses were a major factor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aulacogen. The presence of a large lef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 is established, which cuts the Kazan–Kazhim aulacogen from west to east. Our data confirm wide-spread horizontal movements occurred in the crust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East European Platform and help to optimiz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7.
8.
准噶尔-吐哈地块与伊犁-中天山地块之间分布着多条时代和类型各不相同的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前人一般将这些蛇绿混杂岩统一视为北天山洋盆的纪录,并由此推断该洋盆的时代跨度至少始自寒武纪并一直持续到晚石炭世甚至二叠纪。本文基于近几年在东天山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的新成果,通过新界定的以康古尔塔格-大草滩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的北天山洋两侧志留纪—泥盆纪活动大陆边缘物源性质和生物古地理对比,对北天山洋的构造属性和演化过程进行了重新厘定。研究揭示,志留纪—早泥盆世,北天山洋两侧的准噶尔-吐哈地块和伊犁-中天山地块分属于不同的物源体系和生物古地理区系,指示该洋盆具有显著的构造古地理分隔意义。至中泥盆世,北天山洋两侧隶属同一生物大区的珊瑚动物群指示该洋盆已演化至残余洋盆阶段;晚泥盆世晚期—早石炭世,天山地区广泛分布的陆相磨拉石-火山岩建造与下伏岩系之间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关系以及南北两侧物源的相互贯通说明东天山段的北天山洋已完全闭合,南北陆块的碰撞缝合应发生在此前的晚泥盆世早期(~370 Ma)。
石炭纪—早二叠世,可能受南部南天山洋北向俯冲及板片后撤作用影响,在前期已经碰撞拼合形成的统一准噶尔-
吐哈-中天山地块之上,沿康古尔-雅山一带重新裂解出具不成熟洋壳的康古尔弧后有限洋盆。该有限洋盆存续至
早二叠世早期(~290 Ma)最终闭合,其与北天山洋盆是两个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洋盆体系。 相似文献
9.
绪 言 “相”“(facies)”的字面意义是相貌、面貌等。“相”这一术语在地质学中的最初应用就意味着岩石的外貌特征。 1838年瑞士地质学家克雷斯莱(Gressly)在研究法国东部侏罗纪地层时首先使用了“沉积相”这个术语,说明地层在岩石成分上和化石特征上的侧向变化性质。此后,‘相”就广泛地应用於地层学、沉积岩石学及其他地质科学中。 自从克雷斯莱建立了“沉积相”这个术语以来,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10.
11.
12.
“海侵”(transgression)是地质学中经常使用的名词。它的意义是指。由于海平面的相对上升而使海水侵入到以前是陆地的地区。美国《地质辞典》所给的定义是:“海侵[地层学]海在陆区上的展布或扩展以及这种前进所造成的证据(例如,不整合的沉积在较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09年,特别是第二季度以来,楼市明显回暖,从6月份开始,“地王”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经济社会现象。从各界观点看,主要将“地王”归结于土地出让制度、地方的“土地财政”以及本轮宏观调控举措。 相似文献
14.
15.
关于“豹皮灰岩”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襄汾县浪泉乡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中豹皮灰岩的豹斑是虫孔内的碳酸盐物质在成岩期经白云岩化作用而成,在碳酸盐沉积物的形成和改造过程中,生物起了巨大作用。豹斑的整体形状保留了遗迹化石的形态。 相似文献
16.
关于“喀斯特水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系统学观点研究“地下水”这一实体就是应用辩证唯物论思想阐述分析地下水系统的具体问题,属于方法论范畴。地下水系统由“结构与功能”两部分组成,它属于空间与时间的四维集合体。近十余年来,国内发表了数十篇有关论文并组建各种模型,但“重功能轻结构”的现象较明显,望学术界引起重视并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7.
《地学前缘》2001,8(2)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是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委托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完成的,已进行了10多年。统计结果的发布已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统计结果也为政府决策部门和各科技管理部门提供了客观的定量评估依据。为使论文统计结果能反映中国科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和水平,对国内论文统计源仅选择了能反映科研成果的全国性学术类和技术类的重要期刊,称为“统计源期刊”。一些指导类、检索类、译报类和科普类期刊不列入收录范围。从2000年开始,对2000年期刊的统计,将在期刊全文内容上网的基础上进行,对论文统计字段进行计算机自动抽词建库。该网为“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由国家科技部组织实施,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编辑制作。数字化期刊群为该系统中的重要信息服务栏目之一,是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支撑软件和网络工具,以因特网为载体,集纳原文期刊电子数据的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期刊文献服务系统。
一种期刊成为统计源期刊的意义在于:①可作为全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确定择优支持对象,以及选择高技术刊物时的评价依据;②论文进入国家数据库,可作为单位和个人工作成就评价的依据;③所有统计源期刊的各项指标,将推向世界;④所有统计源期刊的各项指标,将作为全国科技期刊水平评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上世纪 6 0年代 ,“茅坪组”这一名称先后被赋予两个完全不同的岩石地层单元 ,一个是奥陶纪的 ,命名地点在江西崇义 ,另一个是寒武纪的 ,命名地点在湖北咸丰。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这一名称被各自使用 ,互不相干。近年来的关于中国地层的若干总结性和立典性文献或地层清理工作对该组名的采用了不同的看法 ,或取其一 ,或都不取 ,也未详加说明原因 ,有些混乱。奥陶纪的“茅坪组”由魏秀等 (1 96 6 ) 2命名 ,地点在崇义县茅坪 ,是一套以轻变质板岩为主的地层 ,含笔石 Anisograptus、Adelograptus和 Clono-graptus等 ,时代为早奥陶世 …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