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8,(7):5-5
海底有很多天然的二氧化碳喷口,从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后会使海水变酸。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部分多余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导致全球海洋出现酸化。  相似文献   

2.
海洋前沿     
1南大洋的碳吸收能力超出预期在南极洲周围的南大洋,深层海水上升到表层时可以吸收大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携带这些二氧化碳再次沉入海底,直到几百年后再次上升。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密切关注南大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早期直接测量海水含碳量的研究认为,南大洋吸收的二氧化碳占所有海洋吸收量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3.
高峰 《海洋世界》2012,(7):56-57
地球上的水97.2%是海水。由于海水含有大量的盐类,人类饮用海水只能越喝越渴,海水甚至无法用来灌溉农作物。生物体能直接利用的是矿化度每升小于l克的淡水。淡水仅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28%。随着现代工业、农业的飞快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用水量的日益增加,如果不注意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10,(1):6-6
海水酸化的恶果再添一项——噪音。 随着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海水酸化也愈发严重,一系列环境问题随之而来——珊瑚死亡、藻类疯长、鱼类耳骨形状异常。一项研究表明,海水化学性质的变化还可能导致深海声环境的改变,使一些依靠声音来测量水深的动物因为周围太吵而无法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1年10—11月在赤道北太平洋海域(含赤道东太平洋东、西部海区和西太平洋暖池区)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水体中二氧化碳体系各组分的含量及其分布状况,并对其与营养盐及碳酸钙饱和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表层海水总二氧化碳(∑CO2)含量为1.07—2.01mmol.L^-1,自赤道北太平洋东部向西呈逐渐降低趋势;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2)高于大气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值,表明赤道北太平洋可能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海水源区;海水二氧化碳体系的垂直分布主要受生物生命过程和碳酸钙沉淀与溶解过程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洋酸化对贝类的生理生态学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大量排放,约四分之一被海洋吸收,导致海水pH值和碳酸钙饱和度降低,出现了海洋酸化的现象.海洋酸化及引起的碳酸盐化学体系的变化已对各种海洋生物产生影响.贝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代表性生物类群,自身具有一定的酸碱平衡调节能力,但其属于钙化生物,极易受到海水酸化的影响.在对贝类...  相似文献   

7.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化杨耀中(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前言海水资源综合利用通常指:海水直接利用(利用海水代替淡水作工业用水及大量生活用水等)海水淡化、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众所周知,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发...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7,(10):5-5
美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并不是大气中唯一使海水酸性增加、危及珊瑚礁及海洋浮游生物的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空气中的氮和硫也会使某些海域的pH值下降,并且比人们预想的还要严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研究监测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及意义和二氧化碳在海水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测量海水中溶解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方法,着重介绍了直接测量的几种原理和目前主要采用的基于红外分析原理的研制方法,并对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海洋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碳汇,海-气二氧化碳通量通常利用大气和海水表层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差进行估算。受制于时空分布不均匀的观测样本和预测数据,目前已有海水表层二氧化碳分压的重构结果在空间分辨率上仍有较大可提升空间。为在高空间分辨率下更好地拟合时空变化,基于表层大洋二氧化碳地图(SOCAT)的海水表层二氧化碳逸度(f CO2)数据集和遥感卫星等多源数据,利用XGBoost模型建立了海水表层二氧化碳分压值与海洋物理、生物、光学等要素的非线性关系,并根据样本时空频率构建权重模型,最终重构了2000-2018年大西洋0.041 7°×0.041 7°下月度海水表层二氧化碳分压分布。预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66,均方根误差为8.087μatm,平均偏差为4.012μatm,与同类重构结果相比,海水表层二氧化碳分压的时空变化趋势一致性强,且在空间分辨率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释放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提高了海洋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同时降低了海水中碳酸盐的饱和度和海水的p H值。海洋的酸化广泛地影响着海洋生物的进化过程,然而有研究表明,海洋的酸化似乎更加有利于那些令人厌恶物种的生存,例如某些有害藻类在酸化的海洋环境中生长得更加旺盛;入侵性软体动物(如牡蛎)、具有破坏性的棘皮动物(例如棘冠海星)可能会大行其道,因为它们更加适合酸性环境。再比如一种侵入性海蟹,在二氧化碳增加的条件下生长更强劲,可能会增加它们对其他海  相似文献   

12.
海水中溶解气体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中除溶解有大量的无机盐外,由于海面与大气接触,还溶解有许多种气体,在这些气体中氧、氮、二氧化碳为主,还有惰性气体及少量一氧化碳、氧化亚氮、氨、C_1—C_4烃等。以前人们对海水中溶解气体了解很少,自十九世纪以来,才开始对海水中气体的含量进行调查研究。溶解氧在各种海洋生物活动中很重要,关于它在海水中的分布,用Winkler法  相似文献   

13.
莫知 《海洋世界》2010,(9):38-38
<正>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岸海水中的氧含量正在不断减少,而二氧化碳的水平在不断地增加,其直接结果就是导致海水变得更酸。就像是天气冷了我们就开始增添衣物一样,那些世代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也不得不为了适应环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盟友     
《海洋世界》2009,(2):7-7
听起来似乎有点不靠谱: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人类并非孤立无援——我们可能有一位盟友。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个研究小组发现;硬骨鱼可排泄碳酸钙,这些碳酸钙溶解在上层海水中,可以中和海水中的二氧化碳,降低海水的酸度。鱼类排泄的碳酸钙的多少取决于其自身的太小和周围海水的温度,小鱼的排泄量比大鱼多,  相似文献   

15.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造成海洋酸化并改变海洋化学环境,可能对海洋生物造成不利影响。桡足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次级生产者,研究桡足类如何应对海洋酸化的影响对海洋生态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别在自然海水(pH 8.1,对照)和二氧化碳酸化海水(pH 7.3)条件下培养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 Mori,1938),研究海水酸化对其发育、繁殖以及ATP酶活性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海水酸化能使日本虎斑猛水蚤无节幼体发育时间显著延长并使雌体产生的无节幼体数量显著减少,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在酸化条件下均显著增强。研究结果表明,海水酸化胁迫下日本虎斑猛水蚤能量消耗增加,应用于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能减少,从而引起早期幼体发育延滞和雌体繁殖力下降的负面反应。  相似文献   

16.
检测海水中的微量金属是很困难的.因为这些元素的含量太低,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大量干扰基体盐份也增加了检测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臧维玲 《海洋科学》1983,7(4):18-18
海水pH值的变化范围通常为7.5—8.6之间。其pH值变化范围之所以如此狭小,是因为海水是一种缓冲体系,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海水中可起缓冲作用的成份主要为二氧化碳体系(CO_2-HCO_3~--CO_3~(2-)),其次是B(OH)_3-B(OH)_4~-,HPO_4~(2-)-H_2PO_4~-,H_4SiO_4-H_3SiO_4~-等弱酸及其盐。但因这些成分浓度较低,缓冲能力也就较二氧化碳体系低得多,故在计算海水的缓冲容量时常忽略不计。 海水的pH值主要受二氧化碳系统的控制,而后者  相似文献   

18.
胶州湾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志良  刘明星 《海洋学报》1997,19(2):115-120
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是海水中最复杂的体系,其平衡主要包括如下过程:它直接影响海水pH的变化,对于海气界面交换及海水化学和海洋沉积过程等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工业革命以来,近1/3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海洋负排放潜力巨大。海洋碱化技术被认为是最具有固碳潜力的海洋负排放技术之一。硅酸盐碱性矿物橄榄石风化速率高,在自然界中具有广泛的分布。海水增汇效率受到橄榄石的溶解速率、扩散速率等因素的影响。基于近海橄榄石海上反应平台,利用清洁能源将橄榄石破碎、研磨加速其溶解,再由海流将高碱度海水进行扩散促进毗邻海域对大气二氧化碳吸收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我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基于海上油气平台发展橄榄石碱化增汇技术,降低海上碱化反应平台基建成本的同时,可捕集油气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随碱化后海水入海,进一步提高碱性矿物增汇技术的碳封存效能。  相似文献   

20.
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是评估海洋碳源汇强度的关键参数,但其实测数据较少、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导致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的估算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海洋源汇特征就不能确切获取。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收集的表层大洋二氧化碳地图(Surface Ocean CO2 Atlas,SOCAT)实测数据集基础上,运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建立二氧化碳分压与经纬度、时间、温度、盐度和叶绿素浓度间的非线性关系,构建了1998?2018年间全球1°×1°经纬度的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格点数据,其标准误差为16.93 μatm,平均相对误差为2.97%,优于现有研究中的前反馈神经网络、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算法等方法。根据构建的数据所绘制的全球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的分布与现有研究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