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512矿床为例阐述层间氧化带砂岩铀矿床,矿化富集部位与铀镭平衡变化特征的关系,铀镭平衡变化特征与地面异常的关系,重点论述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氡异常特征,评价了地面氡法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作用和意义 。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动用地质、物探、水文的研究成果,分析了511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机制,认为矿床受层间氧化带控制。局部隆起的产生民 含铀含氧地下水的径流速度,形成一个氧化一还原过渡区与隆凹过渡区的交叉区域,从而形成了矿床的定位场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主要层位水西沟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特征的分析,并与蚀源区岩石对比,初步认为水西沟群的稀土元素主要来自蚀源区的安山岩和花岗岩,与玄武岩无关。伊犁盆地南缘乌库尔其地区流体和岩石的pH值分布情况表明,层间氧化岩石带和原生还原岩石带的pH值相似,而矿石带的pH值偏低,这与在偏碱性条件下,REE和U的络合物容易形成,并且REE和U的络合物随着pH值的降低而迁移和沉淀富集是相吻合的。对REE的研究表明,在层间氧化岩石带中REE有所亏损;通过对REE的分异性的研究,认为在不同的分带中REE的分异程度不同,在矿石带中分异程度最大,更加富集LREE,并且随着岩石粒径的增大,LREE和HREE的分异也有增大的趋势;根据REE和U的亲和性及活动性特征,认为U和REE在迁移沉淀规律方面具有共性,以[UO2(CO3)3]4-及[REE(CO3)3]3-形式进行迁移;即在偏碱性的条件下,容易形成碳酸盐络合物,随着pH和Eh值降低,U和REE共同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4.
张玉燕  刘红旭  修晓茜 《地质学报》2016,90(12):3508-3518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微生物参与成矿现象和微生物活动证据越来越多,表明微生物对当今我国主攻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分子生物学、活菌培养和实验室模拟等方法对新疆十红滩和蒙其古尔两个典型砂岩型铀矿床中微生物与铀成矿作用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地球化学环境带岩石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分布特征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带性,从氧化带到还原带,喜氧菌数量逐渐减少,厌氧菌数量递增,各带细菌的分布受容矿层中有机碳含量、铁的存在形式及含量、所赋存地下水的溶解氧和硫酸盐含量等的控制。微生物对铀成矿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同时也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微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共生、互生、竞争和拮抗的关系,从而影响着矿床的发育。该类铀矿床微生物富集铀的机制是以间接的非代谢性生物吸附为主,而代谢性富集机制则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5.
谈成龙 《铀矿地质》2001,17(1):56-63
本文以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矿物晕的一般特征为依托,介绍几种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矿物晕的非常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伊犁大型砂岩型层间氧化带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伊犁大型砂岩型层间氧化带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魏观辉,陈宏斌(西北地勘局203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00)适于地浸开采的砂岩型层间氧化带铀矿床,是当前国内外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一类矿床。地浸法采铀,既有极高经济效益,又有极好的社会效益。寻找此类矿床...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新疆512矿床层间氧化带的特征,论述了层间氧化带及埋藏型古地表氧化带的主要特点,并得出层间氧化带的鉴别特征:后成因,对个别含水层的依存性,剖面上呈舌状,沿地层倾向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及一定的矿物组合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水文地球化学角度,归纳了确定层间氧化砂岩铀矿床后生分带的水文地球化学标志,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确定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后生分带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水文地球化学标志选择,水文地球化学取样,水文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和后生分带的确定。  相似文献   

9.
刘祜  刘章月  柯丹  腰善丛 《铀矿地质》2009,25(5):296-302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3片测区进行地面高精度磁测试验研究成果显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中的氧化带大致对应于磁异常的正值区,还原带大致对应于磁异常的负值区,而氧化一还原过渡带大致对应于磁异常从正值向负值过渡的零值区附近,显示高精度磁测对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定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李晓禄 《国外铀金地质》1998,15(3):282-285,281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早期预测4个阶段的工作方法、步骤和要求;扼要评述了区域性和局部性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预测前提;根据国外找矿的经验,介绍了早期预测工作中应开展的物探工作并认为物探方法是快速、经济、有效地评价一个地区找矿前景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前锋区稀有元素富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深入研究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各地球化学分带中铀及其伴生元素的分布规律时,发现一些单价态(不变价)元素也常常富集在层间氧化带前锋区,其典型代表是钪(Sc)、钇(Y)和稀土元素(REE)等。作者在综合分析前苏联众多砂岩型铀矿床各地球化学分带中各种元素大量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论述了层间氧化带前锋区Eh值和pH值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所导致的变价元素(U、Se、Mo和V)和不变价元素(Sc、Y和REE)的分布规律和富集机制。实际上,层间氧化带前锋区既是氧化-还原电位(Eh值)又是酸碱度(pH值)的急剧变化区,两者大致同步消长。层间氧化带前锋区有两类地球化学障:单纯的还原障和还原-碱性综合障。两种地球化学障的发育与强度取决于原始未氧化岩石中硫化物、有机质和碳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张振强 《铀矿地质》2003,19(4):203-207
本从第三系找矿目的层的分布、砂体发育特征、后生蚀变、有机质含量、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及铀矿化(异常)等方面,对内蒙古通辽地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谈成龙 《铀矿地质》2004,20(5):299-305
铼是地壳中一种极度分散的元素。在层间氧化带边界上 ,铼与铀的沉淀条件近似 ,在铼富集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 ,铼富集的范围几乎与铀矿卷重叠。本文根据自然界已查证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中铼、铀同消长的基本事实 ,对现阶段铼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找矿意义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4.
萨瓦甫齐铀矿床不同地段层间氧化带的氧化还原程度是不同的。利用诸如w(Fe3+)/w(Fe2+)、w(Ra)/w(U)和有机炭等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萨瓦甫齐铀矿床层间氧化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即矿床西南部层间氧化带氧化程度较弱,表现为全硫(∑S)、总铁(TFe)和矿石的铀质量分数低;而矿床中部及东北部层间氧化带氧化程度较强,尤其以东北部突出,它们的全硫、总铁和矿石的铀质量分数均高。铀矿化强弱明显与层间氧化带的氧化还原程度有关,层间氧化带的氧化程度越强,铀矿化则愈强;反之,则弱。  相似文献   

15.
本分析了采自十红滩铀矿床31线和39线勘探剖面中10个矿石样品的铀含量和铀价态,并对其中具代表性的两个矿石样品进行了浸取试验。矿石样品的U^4 /U^6 比值较大的变化范围(0.82~1.81),表明了矿石中铀价态的多样性和赋存状态的复杂性。在基本达到浸取平衡的条件下,浸出率曲线在不同浸取液浓度、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氧化条件下,呈现较好的变化规律,据此可半定量确定矿石中的活性铀与可溶性铀的含量。结合矿床地质和矿石特征,认为十红滩铀矿床矿石中的铀主要以分散吸附状态存在,从试验的角度证实了其具有可浸取性。  相似文献   

16.
杨松林 《古地理学报》2020,22(2):321-332
钱家店砂岩型铀矿床是松辽盆地发现的特大型铀矿床,目前已发现的铀矿主要赋存在上白垩统姚家组下段,矿体呈板状、透镜状,主要受层间氧化带控制。通过对钱家店砂岩型铀矿层间氧化带各带(氧化带、过渡带及还原带)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各带地球化学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依据Fe2O3、FeO、Al2O3、SiO2、Na2O及K2O可对层间氧化带进行较准确的分带,MgO、CaO具有一定的分带指示意义。从氧化带到过渡带,趋于富集的微量元素主要为放射性元素(U)、大离子亲石元素(Li、Ba)、亲硫元素(Ni)、高场强元素(Nb、Ta)和性质活跃的变价元素(Mo)等,且 LREE、MREE和HREE均有不同程度富集,反映了水—岩作用时间较长、强度较大。有机碳、S、ωFe3+/ωFe2+还原性指标在不同分带的显著差异表明,随着含氧含铀水在姚家组地层中迁移,还原性组分变化强烈,具有明显的分带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细根  黄以 《铀矿地质》2001,17(3):137-144
在伊犁盆地南缘产出一条距山前2-5km、自东向西延伸近百公里的铀及伴生元素成矿带。本文从已知铀矿床的成矿环境和特征出发,阐述了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的空间分布和层间氧化带的控矿规律。通过不同层位的层间氧化带含矿性对比及同一层位不同地段的层间氧化带含矿性对比,总结出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及其与铀矿化关系,为 在盆地内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Qianjiadian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s a large uranium deposits discovered in the Songliao Basin. The uranium deposits discovered mainly occur in the Lower Member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Yaojia Formation. The ore body is tabular and lenticular,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 By testing and analyzing the main elements,trace elements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in the oxidation zone of the Qianjiadian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oxidation zone,transition zone and reduction zon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zone vary greatly,where the 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 can be zoned relatively accurately by Fe2O3,FeO,Al2O3,SiO2,Na2O and K2O and MgO and CaO have certain indication significance for zoning. From the oxidation zone to the transition zone,the trace elements that tend to be enriched are mainly radioactive elements(U),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Li,Ba),chalcophile elements(Ni),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Nb,Ta),active variable valence elements(Mo),etc.,and LREE,MREE and HREE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enrichment,reflecting the long water-rock interaction with large intensity.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reducing indexes of organic carbon,St,and ωFe3+/ωFe2+ in different zones indicates that with the migration of oxygen-uranium containing water in the Yaojia Formation,the reducing components change sharply and have obvious significance of zoning ind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