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2年10月12日,Scientific Reports发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关于火山喷发机理的研究论文(Triggering of major eruptions recorded by actively forming cumulates)。文章认为,不断积累的岩浆结晶是火山喷发的触发因素。通过对火山碎屑沉积物中的结晶晶核(由岩浆中结晶物质不断积累所形成的岩浆岩)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天文地球动力学郑大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00030)关键词 地球自转,极移,天文地球动力学天文地球动力学是用天文手段测定和研究地球各种运动状态及其力学机制的一门学科。它所研究的运动主要是地球整体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以及地球内部、地壳、水圈、大气...  相似文献   

3.
地球自转和日月引潮力与滑坡灾害发育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是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发育主要受控于岩性,结构面,地貌和降雨等,但这些因素在河谷两岸 是随机的,不会造成谷岸滑坡发育差异具有明显的,统一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对自然灾害韵律活动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所产生的动力,可以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气圈、生物圈物质发生异常性的运动和变化。从而引发震、海洋灾害、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它又使这些灾害彼此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和大体相同的韵律活动。这一特点在认识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进行灾害综合预报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所产生的动力,可以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气圈、生物圈物质发生异常性的运动和变化,从而引发地震、海洋灾害、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它又使这些灾害彼此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和大体相同的韵律活动。这一特点在认识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进行灾害综合预报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特大自然灾害预测研究的新途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振球 《地学前缘》2003,10(2):317-318
以 2 0 0 0年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第 133次学术讨论会(叶叔华等 ,2 0 0 2 )为代表 ,我国一批从事交叉领域研究的科学家 ,采用整体思维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此种中西文化优势融合的途径 ,已在特大暴雨、台风突变和大地震临震等特大自然灾害的预测研究方面 ,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并在这些危害极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预测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提出了一些重大研究课题。(1)从整体思维出发寻找突发性特大自然灾害的触发因子 :任振球等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 ,从台风强度突变入手 ,全力寻找特大暴雨、大地震临震以及台风几类突变等特大自然灾…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北晚全新世火山活动十分强烈,1200 AD±的一次活跃期及其所产生的地质灾害已被很好地研究.根据历史记载、热释光测年和14C测年等资料,在1720 AD±存在最新的一次活跃期.确证这一活跃期的存在并开展火山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对探索火山活动节律和火山地质灾害预警等均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引起的全球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地球自转变化引起的全球应力,包括离心惯性力和纬向惯性力引起的应力。离心惯性力变化引起的应力其主方向为SN向和EW向,应力的大小随着地球自转角速度的持续增加而积累,其量级可能达到几十到几百兆帕或更大。纬向惯性力引起的应力,在均匀地球的情况下,主应力方向为NE向和NW向。在地壳厚度按一定规律分布时,应力场的分布沿EW方向具有分带性,并且与全球大洋中脊的分布有对应关系,但应力幅度很小。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国际地学界不同领域的学者应用多种先进的手段与方法,对现今地球各圈层的水平运动分别进行了长期观测与研究,揭示出地球不同圈层水平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全球构造运动与地球自转的相关性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对地球不同圈层水平速度矢量场的对比分析发现,现今地球各个圈层均存在速率量级不同的总体西向运动的特征,不同圈层的水平运动速度矢量场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且与地球自转密切相关;在中低纬度地区,各圈层西向速度矢量居主导地位;在中高纬度地区形成一些东向回流;速率大小与纬度存在统计相关关系,纬度愈小,速率愈大;岩石圈稳态水平运动速率在纬度φ=0°与φ=35°呈极大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研究华北和邻近的辽宁地区曾发生过的“58.7”、“63.8”、“75.8”和“30.8”等4次罕见特大暴雨,结果表明,它们的气象学成因都是由于热带、副热带、西风带三种不同性质的天气系统的特定配置,引起暖湿气流和干冷气流在本区交绥所致。而这些天气系统的特定配置又与引潮力共振的特定迭加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在暴雨天气形势具备之后,如果华北继续遇引潮力共振减压的迭加,将触发罕见特大暴雨的发生。其中台风在影响本区时(假定台风登陆我国大陆时强度为35m/s),如遇一个引潮力共振减压,当天的最大日降水可达500mm左右;如一天内遇两个引潮力共振减压的迭加,则当天的最大日降水将达1000mm左右。  相似文献   

11.
12.
沙绍礼  敖德恩 《云南地质》2001,20(4):361-368
大理-剑川地区分布一套新生代火山岩,称剑川组。以洱海断裂带为界,东侧主要为基性,超基性岩,西侧主要为粗面岩。据火山岩系沉积特征及所含植物化石判断,喷发期为中新世,原划分的双河组,剑川组应是同期产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晚侏罗世吉祥峰组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其中存在高Sr低Y型火山岩,即文献上所称的埃达克质岩,笔者认为中酸性火山岩的岩浆起源于下地壳玄武质岩浆,为玄武质岩浆底辟上侵引起地热梯度增加、下地壳中-基性变质火成岩石部分熔融的之混合岩浆,是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伯利亚板块斜向俯冲过程中,蒙古-鄂霍次克海槽封闭,陆壳碰撞使地壳加厚,形成兴蒙造山带时所引起的一系列构造岩浆活动。其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应是在滨太平洋构造域背景下受古亚洲构造域的影响和限制,并非是滨太平洋构造活动带的单一活动所致。早白垩世上库力组酸性火山岩属陆壳重熔型(S型)火山岩,其形成可能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朝北偏东方向推挤运移、中国东部岩石圈拉张引起的下地壳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人类和自然因素对风景旅游洞穴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风景旅游洞穴的环境变化和洞穴碳酸钙景观的风化、破坏和稳定性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许多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很高的风景旅游洞穴景观因洞穴景观和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不得不关闭。因此,风景旅游洞穴的安全已引起了国内外洞穴学家、洞穴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游客的广泛关注。对洞穴环境和碳酸钙景观的安全性威胁,普遍认为旅游活动和旅游设施运行是主要的影响。综上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都会强烈影响风景旅游洞穴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喷发旋回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松辽盆地白垩纪营城组火山活动多中心、多旋回、火山物质运动方向多变、成分复杂等特征,依据火山旋回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共生序列、内在规律的外部结构表现、同源性,着重考虑对储层研究的指导作用,采用"组内划段-段内划旋回-旋回内划期次"的方案,定义火山旋回为火山活动强度由平静到强烈再到平静而构成的喷发周期内形成的一套火山岩组...  相似文献   

16.
该类型矿床形成过程,主要可划分为火山喷流沉积和潜火山气液叠加改造两大成矿、蚀变期。从破火山口演化规律入手,分析研究了环形火山构造对矿床形成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7.
Plinian式火山喷发柱最大高度定量计算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linian式火山喷发柱最大高度是研究火山喷发对环境、气候影响时空范围的重要物理学参数,在分析了影响Plinian式火山喷发柱最大高度诸因素的基础上认为,火山喷发的质量通量是反映火山喷发柱最大高度最有效并且在实际中可以进行测量的参数之一,以此为基础,利用目前实测的火山喷发柱最大高度的数值与火山喷发质量通量的结果,建立两者的相关方程为:H=0.2×M0.28。  相似文献   

18.
年丰沟滑坡为一大型堆积层滑坡,引发因素除堆积层结构松散、渗透性好及下伏含有高岭石、水云母的安山质凝灰岩之外,其上新建蔬菜大棚频繁灌溉也是一个重要的引发原因。根据该滑坡体特征和主要引发因素,提出了水浇地重新改为旱地,截排水、削方减载和支挡等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阜新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为一套钙碱性系列的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岩组合,是拉张条件下断陷盆地内的火山喷发产物,岩浆来源于地壳.喷发韵律发育,具多期次喷发特点,岩浆演化明显,由基性→中性→酸性演化.由于火山喷发中心的迁移及火山作用时间、方式等因素影响,在各盆地中火山喷发产物具有明显的差异.在阜新-义县盆地内火山喷发产物发育最为完全,它代表了义县组火山岩岩浆演化的全过程.以岩浆演化特征的差异,可划分三个Ⅱ级旋回.  相似文献   

20.
工程因素对围岩稳定性影响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结合某地下工程实际,运用FLAC3D模拟了巷道断面形状、开挖面距离以及开挖顺序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并模拟了围岩深部多点位移规律。结果表明,相同围岩条件下,不同断面形状其力学效应不同,同一断面在不同围岩条件下变形不一样;围岩水平位移曲线随开挖面的距离呈S形,围岩水平最大位移主要发生在距开挖面后方 2倍巷道长径的范围内;Ⅲ级围岩深部位移影响范围约 2 .8~ 4 .3m,Ⅳ级围岩影响范围 6 .9~ 7.8m;对较大断面,分步开挖有利于围岩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