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江西陆相红盆地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从构造界面、岩性岩相、古生物等7个方面阐述了陆相红盆地之间的岩石地层可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关于陆相红盆地1:5万区调填图中的几个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瑞君 《江西地质》2000,14(3):226-230
本文针对目前省内在陆相红盆地应用构造-岩性-岩相地质图方法进行1:5万区调地质填图中,在陆相岩石地层界面鉴别和划分、陆相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新岩石地层单位建立、陆相岩石地层与盆缘断裂的关系,以及陆相红盆地中1:5万区调填图认识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关于陆相红盆地1∶5万区调填图中的几个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省内在陆相红盆地应用构造—岩性—岩相地质填图方法进行1∶5万区调地质填图中 ,在陆相岩石地层界面鉴别和划分、陆相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新岩石地层单位建立、陆相岩石地层与盆缘断裂的关系 ,以及陆相红盆地中1∶5万区调填图认识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黄土研究近年发展十分迅速,提供了大量年代学数据,使我们对黄土地层界线的穿时性特征看得更加清楚,其表现有如下六个方面;(1)黄土地层底界或黄土与红土(上新世或早,中更新世红土)界线的穿时性;(2)黄土与湖相地层界线的穿时性;(3)不同高度阶地上黄土与冲积层界线的穿时性;(4)同一级别阶地在不同地点黄土与冲积层界线的穿时性;(5)同一阶地上黄土与冲积层界线的穿时性;(6)古土壤上,下界线的穿时性,穿时  相似文献   

5.
等时性地层界面是沉积盆地地成长过程中的主要记录之一。在滇东南晚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盆地内,根据其成因不同可划分为:侵蚀不整合面、无沉积间断面、火山活动标记面和岩性岩相转换面等四种。勘查及研究成果表明,在上述四种界面及其附近大多有金的异常层或金的工业矿体存在,尤以侵蚀不整合面及其附近金矿化强度最大。它们的耦合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是本区金矿成矿规律时控性的一种宏观表现。  相似文献   

6.
苏德辰  梅幂相 《沉积学报》1996,14(A00):33-37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当前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旋回地层学以及与传统的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彼此的关系。强调了沉积学原理在地层层序划分工作中的作用。将层序界面划分为四种类型,提出应以岩相突变面作为层序的界面。  相似文献   

7.
富县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对储层的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陆相层序地层与储层的关系研究得出,富县地区延长组储集岩石的发育与分布受到层序地层的控制,储层的物性特征也与层序界面及其内部不同体系域单元的关系密切,表明富县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对储层发育与分布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赣东北白垩纪事件沉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赣东北白垩纪地层单位涵义一直较为混乱,本文从事件沉积入手,确定了4种不同类型的界面。笔者根据其事件沉积界面,划分出3个组一级和两个段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较好地控制了陆相地层的纵向和横向的突变,而且对深入盆地研究,解决年代地层都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地层记录的特性论岩石地层学的困惑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梅冥相 《地层学杂志》1996,20(3):207-212
地层记录有四个特性:不完整性、非渐变性、旋回性及复杂性。这四个特性在岩石地层中将形成两种穿时性——相界面穿时及间断面穿时,最终造成常规标志层的缺乏和复杂有序的相变。为此,根据"岩性、岩相的统一"来划分和对比岩石地层单位时,常常具有人为性及不确定性。在相序基础上识别出的旋回层序,具有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及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两大特征,在把它用于岩石地层学研究时,具有以下优点:1)不同级别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的研究是从岩石地层记录的复杂性中寻找规律的最好方法;2)旋回层序,特别是长周期旋回层序的界面,同样可以作为岩石地层单位的界面;3)地层记录的旋回性的研究,可以丰富岩石地层单位的的内容,为其划分对比提供更多的天然标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构造-岩性-岩相法,将涂浦红盆划分为5个岩组,4类构造界面,2个二级层序地层,进而探讨了该陆相红盆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河堤、水坝、高速公路档水墙等存在多孔单元介质中的定常渗流问题,将渗流Laplace方程,通过数学变换转化为边界积分方程,进而离散为线性代数方程组。采用边界元编写FORTRAN程序。计算结果表明:该法与有限元法相比,占用CPU时间短,不需要网格化分,使繁杂问题简单化,同时很好地切近实际。   相似文献   

12.
孙晓雯 《安徽地质》2012,(2):152-154,151
建设项目用地的勘测定界,是加强土地管理,使用地审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本文论述了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及技术程序等.  相似文献   

13.
陈灯红  杜成斌 《岩土力学》2014,35(4):1164-1172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是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及安全评估的一个非常重要课题。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时域模型,即采用比例边界有限元子域模拟近场有限域部分,采用高阶透射边界模拟远场无限域部分。通过采用连分式展开和引入辅助变量,有限域的动力方程采用高阶的静力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表示。高阶透射边界精确满足无限远处的辐射边界条件,具有全局精确、时间局部和收敛速度快等优点。它是基于改进的连分式法求解无限域动力刚度矩阵而建立的,在时域里表示为一阶常微分方程组。通过联立有限域和无限域的运动方程,建立了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标准动力学方程,采用Newmark法可直接求解。3个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时域里比黏弹性边界更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14.
15.
侏罗系、白垩系间是显生宙唯一还没有定义系级GSSP的界线。生物演替在Thithonian期与Berriasian期之间不存在明显变化,很难找到可以进行全球对比的标志。作为中生代生物年代地层学主要划分依据的菊石类生物,亦受生物区系影响而难作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标志。微体化石具有优势。近期,国际上趋于将瓮虫类Calpionella alpina带之底、钙质超微化石Nannoconus steinmannii minor和N.kamptneri minor二者的始现面作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对应于极性带M19n.2n内部,年龄为145 Ma。国际地层划分与对比以海相为标准。中国侏罗系、白垩系以陆相地层发育为特征,与海相对比颇具难度。以陆相生物为标志的界线划分产生了地区性的生物年代地层格架,也形成了地方生物地层与国际年代地层对比的错位,导致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成为地学界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在综合考虑不同学科研究结果的同时,问题解决的实质是客观认识陆相生物对比的缺陷,结合考虑非生物的标准,如磁性地层、旋回地层和同位素测年的精度,获得超越相区的对比结果。基于陆相生物特点,着眼于宏观演化阶段来识别界线位置是问题解决的初期阶段。燕辽生物群与热河生物群是代表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两大生物演化类群,其间年龄可为土城子组顶部的139 Ma。这是为全方位研究而铺设的临时工作界线。今后将土城子组作为侏罗纪、白垩纪过渡地层而加大研究力度,有可能在该组顶部或其内部发现界线生物标志和同层位绝对年龄值,或许会使其向目前国际推荐年龄(145 Ma)更靠近一步;也不排除GSSP未定的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会向年轻方向变化,趋于139 Ma的Valanginian阶底界位置。  相似文献   

16.
弹性波数值模拟的混合边界与频散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刚性边界条件、衰减边界条件与透射边界条件对弹性波场的影响及计算中产生的数值频散现象,将衰减边界与透射边界双重作用于人工边界,引入了混合边界条件,并在计算中采用了微量阻尼的方法,结果表明,混合边界条件能更好地吸收人工边界的反射;数值频散的阻尼算法能大大减弱由网格剖分、计算误差造成的频散现象。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波场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7.
资源量估算的边界分析与矿化体圈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帮飞 《地质与勘探》2018,54(2):415-425
资源量估算总是在特定的估算域中进行,其边界条件对估值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传统方法采取用工业指标来圈定矿体并进行资源量估算的硬边界条件,过于强调了矿床的经济性,而对矿床的地质和地质统计学规律重视不够。本文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资源量估算域的相关概念及边界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来探讨其在资源量估算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三维软件进行矿(化)体圈定的基本原则。实践表明,利用软边界约束或圈定矿化体进行品位估计,可能更符合勘查阶段资源量估算的要求,进而降低估算域边界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估值风险。  相似文献   

18.
19.
Pure forsterite bicrystals were produced by direct bonding of highly polished single crystal plates. We fabricated a series of synthetic grain boundaries with tilt axis a and tilt angles ranging from 9.9 to 21.5°.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investigations show low-angle grain boundaries with arrays of c-dislocations for all misorientations with tilt angles up to 21.5°. Low-angle grain boundary structures were fully developed at annealing temperatures <400°C and no structur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the grain boundary region after further annealing at 1650°C.  相似文献   

20.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develop a novel moving‐mesh finite‐volume method capable of solving the seepage problem in domains with arbitrary geometries. One major difficulty in analysing the seepage problem is the position of phreatic boundary which is unknown at the beginning of solution. In the current algorithm, we first choose an arbitrary solution domain with a hypothetical phreatic boundary and distribute the finite volumes therein. Then, we derive the conservative statement on a curvilinear co‐ordinate system for each cell and implement the known boundary conditions all over the solution domain. Defining a consistency factor,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hypothesis boundary and the known boundary conditions is measured at the phreatic boundary. Subsequently, the preceding mesh is suitably deformed so that its upper boundary matches the new location of the phreatic surface. This tactic results in a moving‐mesh procedure which is continued until the nonlinear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fully satisfied at the phreatic boundary. To validate the developed algorithm, a number of seepage models, which have been previously targeted by the other investigators, are solved.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current results and those of other numerical methods as well as 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 that the current moving‐grid finite‐volume method is highly robust and it provides sufficient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