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勘探难点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9,自引:18,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50年油气勘探的历程主要在新生代陆相生油的指导思想下,发现了大庆、胜利等大油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一套针对新生代陆相断陷湖盆油气勘探的理论与方法.时至今日,能源的增长已远远跟不上经济的高速发展,提出“油气二次创业”,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就是主战场.残留盆地的勘探难点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勘探思路局限,二是勘探程度低,三是勘探技术的限制;根据这些难点提出5项对策来解决残留盆地的勘探问题.  相似文献   

2.
残留盆地由于埋深大、构造复杂等特点,单一的地球物理方法对残留盆地的勘探与解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运用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对前新生代残留盆地进行研究,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有效地解决油气勘探中的有关问题.本文以黄海地区前新生代残留盆地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控制局部,深层约束浅层"为指导思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重、磁、地震、钻井和区域地质等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根据研究与计算结果勾绘了黄海地区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的宏观构造格架,并分析了残留盆地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初探   总被引:32,自引:18,他引:14  
中国近海沉积盆地按形成时代可以划分为新生代盆地和前新生代盆地。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断陷盆地有良好的油气前景,而古生代还有广泛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地区,只要它们经受中生代挤压,改造后还能保留下来,就具有巨大的油气潜力。初步分析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资料及大地构造演化史表明,陆内断坳盆地下伏以古生代碳酸盐岩为主的残留盆地。而陆缘盆地并不是寻找古生代残留盆地的场所。但在台西南盆地,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发育海相中生代盆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残留盆地宏观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具有埋深大、构造复杂的特点,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成为圈划残留盆地宏观分布及预测残留盆地油气资源的重要方法技术.本文以南黄海地区为例,以重、磁数据为主体,以钻井、地震等高精度数据为先验信息做约束,采用带约束界面反演方法求取重力基底,同时根据求取的磁性基底计算了中、古生界的残余厚度,给出了前新生界残留盆地宏观分布特征.结合石油地质条件,圈划了油气资源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北部坳陷北部和东北部中生界残余厚度较大,中部隆起与勿南沙隆起古生界残余厚度巨大,是较好的前新生代油气前景区.  相似文献   

5.
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   总被引:66,自引:27,他引:39  
依据中国海陆大在构造演化史可知,前新生代有广泛的海相碳酸盐分布,虽然中生代烃受了严重的挤压、改造,但现在仍存在部分富含油气的残留盆地,可利用地震前深度偏移技术和综合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勘查,这是我国油气资源战略勘查的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6.
试论复杂地质体的油气地震勘探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我国油气勘探工作中反射地震的发展历程,指出地震勘探中信噪比与分辨率之间的矛盾,针对中国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具有埋藏深、演化历史长、经受地质作用多,以致地表和地下条件都很复杂的特点,〖HT5”H〗提出了复杂地质体油气地震勘探的理念和方法途径〖HT5”K〗.我国油气资源多存储于复杂地质体如生物礁、鲕滩、风化壳、古潜山等储集体之中.不能完全搬用陆相油气勘探的经验.应在活动论大地构造理论指导下,根据“区域约束局部,深层制约浅层”的勘探经验,探索测区的时空演化规律,设计复杂地质体的观测系统,采取高密度连续采集技术,获取反射地震资料,再进行高分辨率与高信噪比的处理,从而使地震采集、处理与解释一体化,减轻山地采集困难,获取深部成像资料,在新的高度上寻找在复杂地质体中的油气资源.使地震勘探能在中国油气二次创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渤海残留盆地油气地球物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海相残留盆地的概念,对近年来渤海海相残留盆地油藏的烃源岩、储集体、构造带及圈闭类型分布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国内外海相盆地潜山油藏勘探历程进行概述,重点对海相残留盆地及潜山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域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海包括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约为300万平方公里.海域是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残留盆地则是“油气二次创业”的主战场.本文从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海域的勘探潜力:1)巨大的勘探空间;海域大,新生代盆地及其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勘探面积巨大;2)巨大的技术空间,勘探程度及勘探技术水平均明显低于陆上油气区勘探水平;3)巨大的资源空间,海域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不但有新生代成油气体系而且有前新生代含油气系统.有21亿吨以上有待发现的资源量.这表明,中国海域具有资源上的巨大潜力有待发掘,勘探前景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9.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0,自引:2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作了重点的介绍.强调了这些资源对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油气资源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作者指明了在前第三纪海相残留盆地中勘探这些资源,会带来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残留盆地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从残留盆地的概念、残留盆地形成的古生代体制特点、中新生代的演化环境和成因等方面论述了残留盆地形成的理论依据;结合油气资源的勘探状况强调了残留盆地研究的现实意义。从残留盆地的四个主要研究内容论述了残留盆地的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黄骅坳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结构与基底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结构是当前深层油气勘探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高精度重力、航磁、地震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通过位场正演剥离和正则化滤波技术对黄骅坳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结构展开研究,构建黄骅坳陷宏观的盆地立体格架,分析前新生代残留地层的展布及残留厚度特征,探讨盆地基底的三分性问题.研究表明,黄骅坳陷宏观上呈现垂向分层、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盆地结构特征;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总体为NNE-NE向展布,但沉积中心与残留地层厚度明显不同于新生代沉积特点,在歧口新生界巨厚区残留厚度较小;盆地基底表现出三分性特征,区内"T"型交叉的两组隐伏深断裂可能为燕辽基底、鲁西基底和太行基底的拼接线;前新生代盆地结构、残留厚度与基底三分性特征均表现出受深部断裂构造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念转变和理论与技术创新,大庆油田在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使火山岩由原来的油气勘探"禁区"变为"靶区".从而带动了全国的火山岩油气勘探,促使国内油气储量的不断增长.研究表明,各类火山岩均有可能成为良好的储层.与沉积岩相比,火山岩在盆地深层具有体积大、储层物性受埋深影响小、孔渗条件好等...  相似文献   

13.
The Tobago Basin, which is located offshore northern Venezuela with a southern margin close to Trinidad and Tobago, has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59,600 km2. The Tobago Basin has relatively favourable hydrocarbon prospects, and to date, exploration work ha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small areas of the southwestern portion of the basin.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structural framework of the basi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ement in order to identify prospective zones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shipborne‐measured and satellite‐measured gravity data, shipborne‐measured magnetic data, and aeromagnetic survey data were analysed. A regularisation filter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parate and obtain regional and residual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Directional gradients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and the total horizontal gradient and vertical second derivative of gravity anomalies were employed to extract information about fault structures.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basement depth. The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gravity and magnetic fields was examined, the structural framework of the basin was assessed, the basement depth was estimated, and favourabl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prospects within the basin we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bago Basin contains complex structures consisting mainly of two groups of faults trending in northeasterly and northwesterly directions and that the major northeasterly trending faults control the main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and depositional system within the basin. The basement of the Tobago Basin has deep rises and fall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secondary tectonic units: the western sub‐basin, the central uplift area, the southern sub‐basin, and the northeastern sub‐basin. The central uplift area and northeastern sub‐basin are most likely to have develope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and should be targeted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14.
我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2008-2012)是我国历史上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专项开展了全国4°×4°、华北和青藏高原1°×1°的大地电磁阵列观测,建立了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含78种元素),完成了青藏高原、华南-中央造山带、华北和东北等四条超长深地震反射剖面,部署了罗布莎、金川、腾冲、南岭、庐枞和铜陵等大陆科学钻探实验,开展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华北地区地应力监测;在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和南岭成矿带开展的矿集区立体探测卓有成效.同时,专项还开展了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大陆地壳结构与演化的综合研究.专项全面实施以来,已经完成约6000 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成功研究、实验了地壳与地幔深部探测的一系列技术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极大地加快了我国深部探测的进度,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专项实现了技术组合创新、技术进步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并举,适应我国地质地貌条件和地壳/岩石圈结构特征,初步形成了具有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不同精度探测空间组合的深部探测技术方法体系,建立了若干各具地质特色的探测试验基地.专项实验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与重要成果,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自主研发获得重大突破,为全面开展地壳探测工程的组织实施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国内油气供需紧张的严峻形势下,开展"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需解决3个问题.一是油气无机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原油、沥青、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示踪、原油中异常高含量的金属微量元素、原油中有机硅化合物的发现等均表明原油可以由无机反应而生成.二是油气无机成因论是可以指导油气勘探的.油气的分布与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的耦合表明有成因关系,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是油气的发生器,也是初始储层,据此可以对油气田进行预测.柴达木盆地昆北花岗岩油田的发现是一典型案例.三是"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需要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的支撑.目前第4代采集处理新理论、新方法业已提出.地球物理学家已经把深部勘探的新方法、新技术提到议事日程.总之,"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是有理论依据的,是可能的,是可操作的.发现大型、超大型油气田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6.
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热区现今地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恰卜恰地热区位于青海共和盆地的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具有干热岩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潜力的地区之一.自2013年起,不同的研究者针对该区开展了大量地球物理探测工作,然而现今地热场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4口干热岩钻孔的稳态测温资料和81块岩芯样品的热导率测试数据,计算了研究区4个大地热流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花岗岩层现今地温梯度为39.0~45.2℃·km-1,平均值为41.3℃·km-1,大地热流值介于93.3~111.0 mW·m-2之间,平均值为102.2 mW·m-2,与我国主要的克拉通型盆地(如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和新生代裂谷型盆地(如渤海湾盆地)相比,该区属于青藏高原高热流背景下的局部异常高地温梯度和高大地热流区.分析认为,研究区高地热异常可能暗示共和盆地浅部(20 km以浅)存在局部异常热源体(岩浆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二十年来数值模拟方法在我国岩石圈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状况,主要涉及造山带数值模拟、俯冲带数值模拟、盆地数值模拟、上地幔小尺度对流数值模拟等几方面内容.为了研究中国大陆及其相邻地区的岩石圈三维结构.已经取得许多区域性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探测资料.同时以这些探测资料为基础,国内外科学家做了许多以该地区岩石圈构造与演化为研究目的数值模拟工作.可以看出,数值模拟是岩石圈构造与演化研究的有力工具.并已经取得了卓著的成就.这些成果为继续进行岩石圈构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