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陕西石泉井水位多次出现的阶降变化,从观测仪器、井孔装置、周边地下水开采、区域降雨、井区河流及水库水位变化、地震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泉井区附近的石泉水库放水和汉江水位升降会造成石泉井水位的突升-突降变化,但石泉井水位出现的系列阶降变化与仪器故障、地下水开采、井管漏水、远场大震同震效应、区域应力变化以及附近河流水库水位变化等因素均无关。  相似文献   

2.
对三原井水位值与口镇-关山断裂事上的垂直形变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三原井水位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口镇-关山断裂的活动;通过相关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该井上游的冯村水库蓄水量受降雨季节的影响很大,较短时间内可能对三原井水位的异常上升有一定影响;但断层活动是导致三原井水位变化的直接因素。同时讨论了水位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宁洱井的水位自2014年10月25日以来持续下降39.2cm,低于正常水位谷值8.335m,2015年的年变幅度为正常年变的57.8%,呈破年变现象。经现场调查,发现周围观测环境干扰小,水位变化量相对可靠;通过分析水位与降雨量的相关性,以及GNSS监测网的位移资料,认为持续低水位异常与降雨量关系不大,属于地震前兆异常,其原因可能与该区域构造的拉张活动有关。总结地震前兆异常的地震活动规律,认为该异常可能对近期滇西南-滇缅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危险性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井水位的数字化观测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海南省在运行中的7口数字化观测井井水位的年、月、日正常动态特征,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得出异常动态特征,以及各井对大震远震的响应特征,并根据以往的震例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研究了数字化观测井水位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效能情况。结果表明:海南省部分井水位在地震中期和短期前兆异常监测中可发挥效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后的观测中应加强管理台站周边环境、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扰等,保证各井水位的观测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效能发挥。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文安Ms5.1级地震前后埕古Ⅰ井的水位异常变化,探讨了异常机理,认为文安地震前埕古Ⅰ井水位存在前兆异常,震后的几次水位变化则可能与羊二庄断层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孙小龙  向阳  杨朋涛 《地震学报》2018,40(2):185-194
云南会泽井水位在几次中强地震前均出现了显著的异常变化,表明该井水位对其周边的中强地震具有较好的映震效果。本文利用Molchan图表法对会泽井水位的预测效能进行了定量检验,并对其水位上升异常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Molchan图表法检验结果显示:会泽井水位异常的整体预测效能较好,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地震对应优势预测时间段为3个月以内,优势预测地区为川滇菱形地块以东区域。此外,会泽井处于地块边界带上的断裂交会部位,对与震源过程相关的区域构造活动响应较为灵敏,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7.
正汶川特大震发生前滇东北水富井水位测值出现了长时间、大幅度的趋势下降变化,长趋势的显著下降是前兆异常表现。该井水位长期异常变化在汶川地震前尤为突出,在强震、大震孕震阶段存在水位长期异常。具体分析方法是,在进行观测信号处理后,用异常形态、持续时间、观测点所处构造分析了该异常与汶川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强震和大震孕震阶段存在水位长期异常。2017年8月8日发生的九寨沟M_S7.0地震,是继汶川8.0级地震发生以来,在南北地震  相似文献   

8.
蒲江川-11井始建于1982年,是四川省重要的水位观测井,位于蒲江—新津—成都—德阳隐伏断裂和大兴隐伏断裂附近,近年来,该井观测环境优良,干扰小,是一口理想的水位观测井。自1982年投入观测以来,对川西地区的地震预测发挥了较好作用,特别是2002年以来,观测到了一些有益的突跳异常,并较好地对应了300 km内的4.5级以上地震。本文对川-11井异常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小波变换得到河北无极井水位震前异常明显,异常一般出现在震前3个月内,对2011—2018年河北无极井数字水位分钟值数据及全球M≥5.0地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极井对全球M≥7.0地震具有较好的同震响应能力,对不同地震的响应形态均表现为震荡型的水震波;井-含水层观测系统、地震震级、井震距是影响水震波记录效果的重要因素;震源机制类型可能会影响井孔记录水震波的效果。对水震波与地震波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引起水位同震响应的地震波中R波引发的水位变化幅度最大;小波变换得出大震前水位细节分析存在明显的高频异常信息,震后效应明显。综合分析前人对水位震荡的机理研究,并结合无极井具体情况对其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南北地震带2014-2017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区域重力场异常变化与北西西向塔藏断裂和南北向岷江断裂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反映了沿控震断裂在2013-2017年期间发生了引起地表重力变化效应的地壳变形和构造活动.②九寨沟地震前,测区内出现了大空间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而震源区附近产生了局部重力异常,沿塔藏断裂带形成了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其中,甘肃玛曲、迭部、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四川若尔盖、九寨沟一带重力差异变化达100×10-8m·s-2以上;这些可能反映九寨沟地震前,区域及震源区附近均产生与该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构造运动或应力增强作用.③九寨沟地震震中位于重力差异运动剧烈的鞍部等值线附近,与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零值线上,这一观测事实进一步佐证了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对强震地点预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波变换在关中井水位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原理,对周至井、三原井7年的水位日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将周至井、三原井水位资料中的不同周期成分进行了有效分离,小波变换分解结果能够更直观和显著地反映地震活动,特别是印尼8.7级、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及其中强余震异常显示明显。对甘东南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也有较明显的前兆反映,表明小渡分析在处理和分析水位资料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整理分析了北流M5.2地震震中周边300 km范围广西境内的地下流体观测资料,发现北海咸田、桂平、南宁石埠3个流体井的水位观测数据震前出现了前兆异常,3个异常井均分布在震中周边200 km范围内。采用观测曲线对比和小波相干分析等方法并结合异常井所处区域的地质构造,系统分析了异常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变化形态以及异常在时间-频率域内的相关特性。经分析认为,北海咸田、桂平、南宁石埠3个井的水位观测在震前出现的年尺度变化为较可靠的中期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3.
邵阳地震前后安乡井水位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邵阳两次地震活动前后安乡井水位异常变化的总结,分析了其前兆反应的特征,认为该井在邵阳地震发生前是有短临前兆显示的.该井可能是区域应力场活动的一个"敏感点".  相似文献   

14.
李承涛  苏小宁  孟国杰 《地震》2018,38(2):37-50
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是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较强的区域, 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就发生在该区域内。 利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解算GPS应变率场, 分析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2009年至2017年的应变率场分布特征,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将GPS应变率场按照不同的空间尺度进行小波分解, 给出不同空间尺度的应变率场。 结果表明在2017年九寨沟地震之前, 震中附近应变积累显著, 虎牙断裂北延断裂的左旋走滑速率为3.0 mm/a, 拉张速率为3.1 mm/a, 表明该条断裂以左旋走滑为主兼有拉张特征, 与九寨沟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一致。 除九寨沟震中附近外, 在岷县与漳县交界处、 理县和汶川、 青川等地区主应变率、 面应变率、 最大剪应变率也较大, 这可能与2013岷县漳县(MS6.6)、 2008年汶川(MS8.0)、 2014年理县(MS4.8)以及2014青川县(MS4.8)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5.
根据攀枝花地震台川05井所处构造环境,研究其水位观测前兆异常,探讨对应地震的中长期、短临异常时空变化规律和形态变化幅度等动态特征,试图寻找川05井水位观测前兆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给出川05井水位短临异常变化幅度与震级、震中距的经验公式,初步获得水位异常变化与震中的关系,为今后水位异常预测地震发生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依安102井水位、声响的映震异常特点,指出了异常水位、异常声响,并非人为因素造成,不受大气降水过程的干扰影响,提出了孕发地震的区域应力—应变异常场同映震水位、映震声响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结论认为,依安102井的水位异常、声响异常,同孕发德都地震的应力—应变区域异常相呼应,依安102井所在地处于德都地震孕震应力场直接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7.
顾申宜  张慧 《地震学报》2011,33(4):471-482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在时间域和频率域都有较高分辨率的特性,建立了水位、水氡的小波中期异常提取的方法.该体系包括研究(预测)目标地震的确定、井(泉)和测项的初选、小波异常的提取及异常性质的鉴定等7个步骤.采用小波异常提取方法,研究了华北、四川及邻区、海南多年积累的震例资料,分析了水位、水氡小波异常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给出了...  相似文献   

18.
利用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原理,对无极井、河间井4年的水位日均值序列进行分析,将无极井、河间井水位资料中不同周期成分进行有效分离,小波变换分解后能够更直观和显著地反映地震前兆异常现象。对选取的震例进行分析发现,全球7级以上地震有较明显的前兆反映,说明用小波分析处理水位资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云南地区10年以上的20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孔资料,选出其中受降水影响较大的18口井,分别采用峰—谷幅值法和谷—谷幅值法对其观测资料进行年降水干扰排除后,基于这20口井的资料,提取全省和红河断裂东、西部地区的地下水位群体异常。结果表明:云南水位观测井的群体异常与云南地区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谷—谷幅值方法提取的异常、预测效果较峰—谷幅值方法好,可能表明降水影响的延迟过程对这些井更为重要。分区预测的预报效能不如全省,可能说明井水位异常增多是区域构造活动和应力水平增加的结果,因此将用较小区域的异常对应较小区域的地震,虚报、漏报就会增多,从而降低预报效能。在异常增多区域构造活动增强的背景下,有利于6级以上地震发生,因此将群体异常指标用于云南的年度地震活动水平预测,具有一定的效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2011年芜湖皖28井水位破年变异常,系统梳理该井相关资料,利用水位变幅、相关性分析及相对变差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项异常信度较高,反映区域构造活动信息,是周边几次中等强度地震的共同前兆.通过剩余曲线、从属函数等数学方法,对该井历年水位观测数据进行异常识别.研究表明,该井水位异常主要表现为短期异常特征,与该井孔西北、西南侧中等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