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学甄别县级单元城镇发展收缩状态、类型成为其城镇化发展分类施策的关键。通过构建“人口-土地-经济”耦合交互的城镇发展评价指标,借助象限图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县域、县城人类活动实体地域进行城镇发展状态识别和分类,并采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因素探讨,最后以黄河流域甘肃段62个县级单元为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甘肃段大多数县级单元发展态势良好,其中县域发生收缩的县级单元14个,县城发生收缩的共21个,大部分县城发生收缩与供给侧改革、去工业化相关。(2)区域内绝对扩张型或绝对收缩型的县城数量均多于县域,各县城间城镇发展失衡,增减分化严重。(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质量是影响黄河流域甘肃段县域城镇发展的重要因子,地方发展活力、开发建设力度是影响县城城镇发展的重要因子。(4)县域与县城各主导因子的交互作用规律均表现为收缩型>扩张型,多个因子的共同作用有利于县域县城收缩发展态势的好转。研究提出了基于象限图的城镇收缩类型甄别方法,实证结果能够为黄河流域甘肃段各县级单元的规划建设引导提供依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以典型的秦巴山地城市万源市为例,根据山地生态系统特征,选取士地覆盖类型、高程、地质灾害、生境类型、水土流失、坡度、景观破碎度和生物多样性等8个因子,划分为极敏感、敏感、低敏感和不敏感4个等级,利用AHP确定因子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综合的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4个敏感级的面积比分别为8.44%、44.50%、38.31%、8.75%.根据各个因子对生态环境贡献的大小,得到了限制性敏感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布.生态敏感性分析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用地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减小了城市发展对生态系统破坏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内涵界定、评价指标体系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以黄河流域河南段为例,构建了涵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保护、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创新驱动、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统、环境承载系统、资源承载系统三大领域的指标体系,对黄河流域河南段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河南段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为明显,郑州最高,濮阳最低;资源承载情况差别不大,最高为洛阳,最低为新乡;环境承载综合指数差别不大,最高为安阳,最低为济源;各地市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显著,以中部郑州和洛阳为龙头、北部发展水平较低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生态敏感性分析可为区域水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一定参考。利用GIS对金庭镇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基于地形因子、植被覆盖情况、水系分布情况,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植被覆盖度和主要水系距离5个评价指标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多因子加权模型分析金庭镇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山区等地势较高、坡度较陡、地形起伏程度大且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生态敏感性较高,极高敏感区及高敏感区占比约35.52%,该区域应以自然修复为主,减小开发力度;圩区、城镇等地势平坦区域多为中低敏感区,中低敏感区域占比约54.27%,在符合上位规划要求的情况下可开展河道驳岸生态化改造等工程,因地制宜开展水环境修复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环境治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桂阳县土地利用现状入手,结合其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等状况,选取对区域土地利用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水环境、土壤侵蚀和生境等因素进行单因子生态敏感性分析,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对桂阳县土地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按生态敏感性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敏感区、生态弱敏感区和生态不敏感区。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敏感区和弱敏感区各占研究区的28.7﹪和41.6﹪,说明研究区土地生态敏感性总体上较高,生态风险较大。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桂阳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建议,为其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经济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USLE方程为理论指导,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ArcGIS 进行水土流失敏感性空间分析。选择降雨侵蚀力、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覆盖度等影响因子构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在考虑不同因子影响作用大小的情况下,运用空间分析的方法按标准将水土流失敏感性分为五级;并以河北太行山区为例进行研究,利用危险性指数表征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大小,分析研究区在不同地理背景下的水土流失敏感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河北太行山区的水土流失敏感性危险性指数为3.97;空间上水土流失敏感性分等级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分布;中度敏感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大,为39.2%;整体水土流失敏感性中度偏重。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生态预警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雪雁 《干旱区地理》2007,30(1):128-134
区域产业的发展及其组合类型、强度的变化都将对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胁迫。有关经济、环境预警的基本方法引入产业结构生态预警研究中,建立了产业结构生态预警的指标体系及预警模型,并以甘肃省为例进行了产业结构生态效应的景气预警和景兆预警评价。研究发现,1996- 2004年间,有2/3年份的产业结构生态效应处于巨警状态;2005-2009年间,所有年份的产业结构生态效应都处于重警状态。  相似文献   

8.
9.
以8 km×8 km的格网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生境质量抗干扰能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社会经济效益4个角度构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通过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和障碍度诊断模型,探究了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空间上呈中部及西南...  相似文献   

10.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GIS3.2)进行实验性研究:依据给定的银行营业点选择条件,包括人口密集度选择、银行营业点与其它银行的间距、交通便利度、商贸区域发达程度等因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进行缓冲区分析、重分类、叠加分析以及Map Calculator等技术选出银行营业点的最佳地址。旨在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较直观准确的信息,为其决策提供辅助支持。最终结果表明:利用ArcView 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选址应用,科学性强,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从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景观格局分析的角度,借助Arc GIS 10. 2平台进行多因子空间叠加分析、FRAGSTSTA 4. 2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综合评判国家公园内部风景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景观格局现状。结果表明:神农架国家公园整体生态敏感性处于中度敏感范畴,极高、高生态敏感区域集中且分布有大量风景资源,风景资源保育压力较大;极高、高敏感区域内景观格局破碎化相对严重,与生态敏感性分布呈正相关。提出风景资源在各级生态敏感区域下的不同生态保育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智全  张军  黄高宝 《中国沙漠》2010,30(3):614-619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而干旱、半干旱区更是面临生态环境恶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不同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环境管理对策,以庆阳市为例,对土壤侵蚀敏感性、土壤沙漠化敏感性、水环境敏感性和生境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并计算了生态敏感性综合指数,将庆阳市划分为生态环境不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4个等级。并提出了不同敏感性区域的环境保护对策和产业调整方向,以作为庆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魏乐  周亮  孙东琪  唐相龙 《地理研究》2022,41(6):1610-1622
黄河流域城镇扩张对区域景观格局影响显著,城市群人口聚集与增长引发了流域“人-地”矛盾和“空间冲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FLUS模型对2025年和2035年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多情景模拟预测。结果表明:① 1990—2018年呼包鄂榆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建设用地面积经历了“平稳增加-缓慢增加-急剧增加”的变化过程,区域总体以草地为主,其占土地总面积的50%以上,其次是未利用土地和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次之。② 城市群扩张最剧烈地区在空间上主要发生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城市主城区,且扩张模式以外延式扩张为主,扩张来源主要是耕地、草地等生态用地。③ 三种情景模拟发现,2025年和2035年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结构和特征差异明显。自然发展情景下,城市扩张不受约束,高速增长占据了大量生态用地;加入生态约束条件很好的控制了对草地和林地的占用;经济发展情景下,城市扩张将进一步占据更多的未利用土地和耕地。本研究通过城市群扩张时空格局演化及情景模拟分析,尝试为区域规划、城市空间规划和区域生态空间保护提供多角度、多情景和可选择的政策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贞  何昉  邬俏钧  闫荣 《热带地理》2001,21(4):329-332
对土地(场地)的景观与生态敏感性分析有助于土地开发利用、项目设计和资源管理的科学性。文中以景观与生态的质量反映物质水平,以风景与观者的关系,从视觉、美学、人文与自然资源的协调性反映敏感水平,制定了一套景观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指标,为中、小尺度地域的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了解黄河流域9省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可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引导。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足迹深度、生态利用效率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等4项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熵权法计算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对黄河流域9省区2009—2020年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20年,除青海省外,其余省区的足迹深度超过1;(2)2009—2020年,所有省区的生态利用效率指数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降幅最大,为57.55%;(3)2009—2020年,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4省区的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均未超过1.05,均低于其余省区;(4)2009—2020年,甘肃省的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均超过1,均高于其余省区;(5)2009—2020年,四川省和青海省均处于可持续发展水平,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在相当可持续与轻微不可持续之间波动,其余省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水平,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轻微不可持续与相当不可持续之间波动,山东省和河南省常年处于相当不可持续,山西省在相当不可持续与非常不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龙岩市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选择对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影响较大的评价因素,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法,对龙岩市的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进行深入分析。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敏感区、不敏感区和很不敏感区5个不同类型区域,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的建议,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龙岩市土地利用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面积共占全市的的53.56%,说明龙岩市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较高,应对全市作合理的主体功能区划。  相似文献   

17.
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以吴江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从土地生态学的角度探讨景观生态质量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景观生态质量(LsEQ)是景观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稳定性的能力,因此,景观生态质量的衡量标准是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稳定性取决于景观生态系统的自身稳定程度与外部生态学干扰程度的对比。以吴江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吴江市景观生态质量等级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态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表明该评价方法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新乡市2010–2020年各类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新乡市“三生”空间的数量结构变化、相互转化、景观格局特征,并对影响特征变化的驱动因子展开分析,揭示“三生”空间变化的规律及当前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新乡市“三生”空间的变化明显加快,整体表现为生产空间持续减少,生活空间不断增加,生态空间变化较为稳定;(2)在空间转移特征上,生态空间主要向生产空间转化,生产空间主要向生活空间转化;(3)在景观格局特征方面,新乡市景观类型在组分上呈多样化的趋势;(4)新乡市“三生”空间分异受到社会经济因子和自然因子的综合作用。根据实证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新乡市“三生”空间利用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而且也可以为黄河流域各地级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9.
科学测度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的发展现状及收敛趋势,对于黄河流域城市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1—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6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演化韧性为研究视角,从“抵抗-响应-创新”等维度,构建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核密度估计和自然断裂法考察城市生态韧性的空间分异,借助不同类型收敛模型解析城市生态韧性的收敛趋势。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总体均值为0.093,且呈缓慢发展趋势。(2)城市生态韧性表现为“下游城市群强、上中游城市群弱”的空间格局,城市群内部形成了“核心及省会城市—外围及边缘城市”递减的空间分布。(3)黄河流域和各城市群内部均存在绝对β收敛,其中晋中城市群收敛最快。加入控制变量后,黄河流域和各城市群内部呈现显著条件β收敛趋势,且收敛速度均有提升。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变量对城市生态韧性收敛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新疆克拉玛依市生态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潘峰  田长彦  邵峰  周伟  陈飞 《地理学报》2011,66(11):1497-1507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栅格运算与叠加方法,针对克拉玛依市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考虑油田开发这一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定量研究克拉玛依市综合生态敏感性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敏感性以中、高和极高敏感性为主,高和极高敏感性分布在克拉玛依区和独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