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渤海湾的油田大部分为砂岩储层,地层胶结较为疏松,在完井作业负压射孔过程中,地层出砂较为严重,增加了射孔枪遇卡的风险,尤其是在大斜度套管井的射孔作业中,常规的射孔液不能满足作业的要求.采用PRD射孔液,能够在射孔段形成薄的泥饼,减少地层出砂,减少射孔液漏失进入地层,保护油藏,而通过后期破胶又可以清除泥饼,因而不会堵塞油流通道.PRD射孔液提高了射孔作业的安全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油井完井的完善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石油公司于去年10月在南海北部湾盆地涠11—4油田用修井机打成3口多底水平井,经过半年来的开采,产量一直保持良好。最近,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组织专家验收组,对该油田用修井机,打成多底水平井的科研项目成果进行了评审验收。专家称,用修井机打成多底水平井在国内少见,在海洋石油钻井中属首次。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中南—司令断裂带在南海海盆及其在南部陆缘的延伸位置,并探讨其与南海扩张的关系,本文利用重磁异常、地震、莫霍面深度、P波速度特征、钻井拖网资料,对中南—司令断裂带的延伸位置进行了综合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厘定了中南—司令断裂带在东部次海盆与西南、西北次海盆之间呈NS向延伸,并南延至南海南部陆缘之上,深度上切割至莫霍面。根据南海海盆中磁异常条带走向的变化,及磁异常条带、走滑/转换断裂、扩张方向的印证关系,结合前人对古南海“剪刀状”碰撞闭合、南海扩张演化、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提出在32~25 Ma,伴随着南海东部次海盆的NNW向扩张,南海海盆及南沙地块整体发生顺时针旋转,使中南—司令断裂走向由形成初期的NNW向转变为N—S向;23.5 Ma之后,顺时针旋转停止,南海东部次海盆继续NNW向扩张,西南次海盆呈NW—SE向渐进式扩张。作为一条切穿地壳的深大断裂,中南—司令断裂与红河-越东断裂、马尼拉海沟断裂三条深大断裂一起组成区域“滑线场”,制约南海海盆的扩张与南沙地块的南移。  相似文献   

4.
西科1井为南海区域揭示生物礁地层最全、取心最为完整的钻井。该井下中新统三亚组发育致密白云岩,其孔隙度为1.65%~16.4%,平均6.7%。渗透率极低,局部渗透率仅为(11.8~39)×10−3 μm2,平均渗透率<1×10−3 μm2。利用沉积岩石学、岩石孔渗物性特征和包裹体测试方法,分析了致密白云岩的成岩特征,讨论了其成岩演化条件。致密白云岩中的白云石以粉晶、细晶和泥晶为主,形态多为自形和半自形,晶形较好,具有雾心亮边构造,白云石晶体接触紧密。晶间孔细小,孔隙呈分隔状且互不连通,次生溶蚀孔不发育。三亚组致密白云岩形成于准同生成岩阶段和后生成岩阶段。频繁的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暴露,导致多期的海水充注孔隙作用,加上高温高盐的古海洋和地层环境,为致密白云岩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南堡35—2油田明化镇组储层为中高孔、中高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需要压裂防砂来实现增产和防砂。根据端部脱砂压裂的原理,并结合南堡35—2油田A16井明化镇组储层特点,优选出适合该井压裂防砂的清洁压裂液、支撑剂和工具,针对井斜大的特点优化了压裂防砂工艺,采用一趟管柱对明化镇1油组和0油组成功进行了压裂防砂施工。压后油井产液量提高明显,且不出砂,证明压裂防砂达到了增产和防砂的双重作用,是开发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一项进攻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7.
南海北部陆丰凹陷内LF14井记录了早中新世至早上新世的海相沉积地层。古水深重建结果显示研究井位在早中新世突然发生海侵,水深迅速上升至最大值275m,随后经数次波动,整体处于中—外陆架环境,共记录了5个完整的海侵—海退层序。回剥分析方法重建的LF14井沉降史揭示了研究井位在中中新世(17.5—10Ma)处于快速沉降期,快速沉降导致的凹陷内沉积物的可容纳空间发育速率高和陆源物质供给充足是造成该阶段沉积速率高的两个重要因素;晚中新世—早上新世(10—4.53Ma)处于弱沉降期,推测东沙运动导致凹陷内的沉积物可容纳空间发育速率变小和陆源物质供给减少,造成该时期内研究井位沉积速率低。最后,依据定量重建的古水深变化在研究层段识别出一系列短暂存在的构造上升事件。  相似文献   

8.
解读南海     
美国人又到南中国海来了。他们是按照去年5月菲律宾参议院通过的《菲美访问部队协定》,到南中国海进行菲美军事演习的。几年前,美军撤出菲基地时,菲律宾苦苦挽留,但“剃头挑子一头热”,这次是双方投怀送抱。其买,美国人从来就没从南海走开过。  相似文献   

9.
根据X井钻遇的古近系和新近系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分析,确定X井生烃门限深度在2 600 m以下,那么该井钻遇始新统流沙港组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的井段(2 100~2 285 m)尚未达成熟门槛,而生烃门限以下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生烃潜力差,不能提供充足的烃源供给,故导致X井勘探失利。X井位于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东3洼南部边缘,钻遇流沙港组厚度达568.5 m,且泥岩厚度占该组地层的62.3%,其中单层泥岩最大厚度高达115 m,表明流沙港组沉积时期水体环境偏深,沉积可容空间大,可见X井钻探结果与前人"迈5号同生断裂始新世活动弱,沉积可容空间小,导致东3洼缺少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的结论存在较大偏差。由于X井处在东3洼陷边缘,流沙港组顶部剥蚀强度较大,推测靠近东3洼沉降中心的始新统流沙港组湖相泥岩沉积厚,埋深亦加大,完全能够达到有机质成熟生烃门槛,故应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一艘蜚声国际的大洋钻探船,一支122人组成的国际团队,64个日日夜夜,我们同舟共济,寻梦南海!我们完成了与南海大洋玄武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我们探寻了南海母亲海的芳龄;我们感受到了南海深部的动荡和宁静;我们为南海演化的历史画卷进行了编年;我们解密了埋藏在南海深部的磁性条形码;我们试图揭开南海深部微生物世界的神秘面  相似文献   

11.
试论南海系     
南海系是通过编制《南海构造体系图》和《南海含油气远景图》中发现的一个新构造系.1980年5月在南宁市召开的《南海、广西构造体系与主要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成果评审验收会议上第一次把它提出来.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南海系获得了会议的承认.  相似文献   

12.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5):65-65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成立于1965年,是国家海洋局设立在广州的派出机构。经过四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南海分局目前已建立起较完备的海洋管理体系,拥有十艘集海洋调查与执法监察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海监”船、一架直升机、一架固定翼飞机。有一支实力较强的海洋科技开发与公益服务队  相似文献   

13.
南海十问     
南海环流及其与世界大洋的联系带来许多重要的科学问题.本文前瞻性地提出了南海十个近期值得关注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季风控制南海的通风问题、水团的形成和变性、海洋热盐及其质量平衡、环流能量学与海洋混合、中尺度涡、台风的海洋效应、深层海洋环流与古气候记录、南海与邻近大洋的相互作用、上升流与生态系统、以及对南海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
南海西部深水区生物礁油气藏潜力巨大,但对生物礁储层的物性、流体识别,前人较少研究,为了更深入地对该区生物礁油气藏进行评估,本次研究采用古地貌控制下地震反射特征点到面对比,识别逐级抬升的松南低凸起区发育了大范围生物礁;深度偏移速度认为生物礁具有顶底面显高速、内部显低速且分布不均的特征;基于Berryman(1992)和Kuster-Toks9z(1974)模型的岩石物理正演模拟和无井反演半定量判断研究区储层为中—低孔隙度生物礁。依据叠前弹性反演,结合Vp/Vs属性异常范围和深度构造的匹配关系,预测含油气范围位于生物礁群的南部。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8,(1):18-25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20世纪50~60年代,南海问题并没有成为中国外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政府从未放弃对南海的主权宣示。1950年5月,中国政府就发表声明,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绝对不允许团沙群岛(即今天的南沙群岛——引者注)及南海中任何属于中国的岛屿被外国所侵占。”  相似文献   

16.
南海盐度对南海夏季风响应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分析南海盐度对南海夏季风的响应情况,采用1967-2001年共35年的月平均海洋同化数据(SODA)等资料,利用合成等分析方法,探讨了南海上层盐度与净淡水通量、风应力、Ekman抽吸速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海域盐度对南海夏季风爆发以及季风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南海夏季风建立,南海北部、东部的盐度降低,南部盐度增加.在强季风年,南海北部沿岸、东部盐度偏低,南海南部马来西亚以北海域盐度偏高;弱季风年南海盐度异常分布则为北部、东部盐度偏高,南部盐度偏低.南海上层盐度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和季风强度的响应均与南海的净淡水通量、风应力、Ekman抽吸速度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花粉育种”即单倍体育种已成为高等植物的育种手段之一。海藻方面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Yabu(1964)进行了海带雌、雄配子体的分离,报道了雌配子体可孤雌生殖长成小孢子体,而雄配子体则不能。方宗熙等(1978)报道了由  相似文献   

18.
夏季南海暖流与黑潮南海分支关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陆丰凹陷内LF14井记录了早中新世至早上新世的海相沉积地层。古水深重建结果显示研究井位在早中新世突然发生海侵, 水深迅速上升至最大值275m, 随后经数次波动, 整体处于中—外陆架环境, 共记录了5个完整的海侵—海退层序。回剥分析方法重建的LF14井沉降史揭示了研究井位在中中新世(17.5—10Ma)处于快速沉降期, 快速沉降导致的凹陷内沉积物的可容纳空间发育速率高和陆源物质供给充足是造成该阶段沉积速率高的两个重要因素; 晚中新世—早上新世(10—4.53Ma)处于弱沉降期, 推测东沙运动导致凹陷内的沉积物可容纳空间发育速率变小和陆源物质供给减少, 造成该时期内研究井位沉积速率低。最后, 依据定量重建的古水深变化在研究层段识别出一系列短暂存在的构造上升事件。  相似文献   

20.
南海西南海盆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形成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横穿西南海盆的地震剖面,结合声纳浮标资料获得的海盆中沉积物及基底的速度结构,同时结合陆上的钻井分层,并与邻区的沉积盆地地层进行对比,在西南海盆中划分出T2、T3、T4、、T5、Tg5个反射界面。T5界面之下的沉积层对应的年龄约为27Ma,即西南海盆在早渐新世开始扩张;T4界面以上的沉积在海盆中基本呈披覆式沉积。因此,海盆信止扩张的年龄应该在16Ma左右,即西南海盆的扩张时段为早渐新世-中中新世,穿过中央海盆的地震剖面显示海盆中的沉积结构与西南海盆相似,由此推测这两个海盆的海底扩张时代相近,可能是同一次海底扩张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