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研究》1984,3(2):104-104,102
西南师范学院亚热带生物与地理研究所、四川省生态学会和四川省地理学会于1983年12月5日至11日在重庆北碚联合举办了中国亚热带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46个单位112人。大会收到57篇论文和一批专辑、专著。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亚热带北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志翔  姚永慧  胡宇凡 《地理研究》2020,39(12):2821-2832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自然区划中一条重要的自然界线,它的划分问题曾引起诸多学科学者的争论。由于早期综合自然区划研究多以定性、专家集成方法为主,同时区划目的、使用指标等多有不同,导致不同学者所划分的自然区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基于空间分异性思想,使用地理探测器定量探测气候指标对中国亚热带北界的影响,选择其中q值较大的指标如日均温≥0℃天数、最冷月1月均温、年降水和湿润指数等作为主导因子并参考植被、土壤数据探讨亚热带北界界线的位置。结果表明:① 地理探测器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筛选自然区划的主要气候指标,并确定分界线的准确位置,提高了自然区划研究的技术水平和区划界线的客观性。② 使用地理探测器划分的新界线在研究区西部位于秦岭南坡1000~1600 m的位置,与以往界线相比略偏南;在研究区东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比以往界线略偏北。在保持自然要素完整性的同时,新界线具有更大的q值,表明新界线可以很好的反映暖温带与北亚热带2个区划带之间的差异,划分结果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姚永慧  寇志翔  胡宇凡  张百平 《地理学报》2020,75(11):2298-2306
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也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分界线,在中国地理生态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过渡带的复杂性、过渡性和异质性以及划分指标、研究目的的不同,学术界关于这一南北地理—生态分界线的具体位置一直有争论。为了进一步揭示秦巴山区过渡带的特征,明确中国南北地理—生态分界线的位置,本文选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这两类分别代表中国南方亚热带针叶林和北方温带针叶林的植被,结合研究区SRTM地形数据、气温和降水数据等,以年降水、最冷月(1月)气温、最热月(7月)气温和年均温为气候指标,详细分析了这两类植被在秦巴山区的空间分布及二者分界线处的气候条件。结果表明:① 马尾松林和油松林的分界线及相应位置的气候指标可以作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划分的植被—气候指标之一。秦巴山区亚热带针叶林(马尾松林)与温带针叶林(油松林)的分界线位于伏牛山南坡至汉中盆地北缘一线(秦岭南坡)海拔1000~1200 m处;分界线处气候指标稳定:年降水750~1000 mm,年均温12~14 ℃,最冷月气温0~4 ℃,最热月气温22~26 ℃。② 通过综合的植被—气候指标来划分秦巴山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界线,能更科学地确定气候带分界线的位置及过渡带的特征,更全面地反映地表植被—气候格局的变化。此外,秦巴山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应该是由亚热带与暖温带针叶林分界线、阔叶林分界线、灌丛分界线等组成的一个过渡带。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亚热带与暖温带划分指标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生态地理区域界线由一系列反映生态地理区域特征的指标为依据 ,通过其空间差异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位置上。客观地认识和划定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是揭示生态环境时空有序性的重要途径 ,是地域系统研究的基础。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是两个相邻的、彼此不同的生态地理区质上转变的线或带 ,反映同一等级内划分出来的内部相对一致性与外部的差异性。界线代表有一定宽度的带 ,而且可能随着时间而迁移变化 ,等级越低界线越明显 ,等级越高界线越宽。在生态地理区域划分中 ,先选择人力不能大规模改变的几个主要因素 :温度指标 ,主要指标是日平均气温≥ 1 0℃的天数和积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最暖月平均气温等 ;水分指标 ,干湿指数 ,目前比较普遍采用的是年干燥度 ,它可以近似地表征某一地方的干湿程度 ;年降水量的资料通常比较可靠 ,但潜在蒸发的计算需要改进和提高。生态地理区域较高级单位的划分依据侧重考虑生物气候的差异 ,先注意水平地带性 ,由于气候台站的有限性 ,所划分出的界线往往用植被界线去修正 ;而垂直地带性则将潜在植被与气候联系起来 ,按照降水量、潜在蒸发率和生物温度来进行划分。如何处理级别与依据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 ,国内外很不统一。  相似文献   

5.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热带北界中段界线的新认识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吴绍洪  郑度 《地理学报》2000,55(6):689-697
从我国热带北界中段界线的划分,探讨生态地理区域的认识和界线的划分,着重生态地理区域之间界线的逐渐过渡特征。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对热带北界中段划分的差异,指出他们在概念、资料和方法上的差异。在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区域中提出热带、年热带、真热带和热带波动带的概念,从新的角度认识热带区域。在确定和建立热带北界划分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划分了热带北界中段的界线。探讨了本次热带北界中段的界线划分与前人研究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我国亚热带划分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丘宝剑 《地理研究》1984,3(1):66-76
我国的亚热带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密集、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气候带如何划分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区划的原则、等级、指标和界线等问题上,都有不同的看法。作者就这些问题发表了意见,并提出了划分亚热带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7.
利用可拓工程方法中的物元模型对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界线划分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选取样本和指标对单指标关联函数和多指标综合关联函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集成确定了中国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之间的界线,弥补了单指标和定性划分的不足,有助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中国亚热带的6个基本特点,亚热带北界和南界的划分问题,生态过渡带和亚热带划分的方法论,综合区划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尚需深入研究的若干重要自然地理界线问题.认为中国的亚热带从广义上说也是一个生态过渡带.深入研究中国亚热带形成的机制及其成因和演变趋势,将有利于整个亚热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亚热带划分所用的指标比较初始、简略,亚热带的东部与西部所采用的指标也不完全一致,还需要经过艰苦的探索,提出一个既能反映客观实际,又能与国际研究接轨的较好方案.在亚热带的划分中需要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的亚热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中国亚热带的6个基本特点,亚热带北界和南界的划分问题,生态过渡带和亚热带划分的方法论,综合区划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尚需深入研究的若干重要自然地理界线问题.认为中国的亚热带从广义上说也是一个生态过渡带.深入研究中国亚热带形成的机制及其成因和演变趋势,将有利于整个亚热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亚热带划分所用的指标比较初始、简略,亚热带的东部与西部所采用的指标也不完全一致,还需要经过艰苦的探索,提出一个既能反映客观实际,又能与国际研究接轨的较好方案.在亚热带的划分中需要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8月23日至24日,"自然地理学创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师范学院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IGBP和IHDP土地变化科学工作组、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全国高等院校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全国生物地理教学研究会、全国土壤地理教学研究会等7个学术团体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的亚热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阐述了中国亚热带的6个基本特点,亚热带北界和南界的划分问题,生态过渡带和亚热带划分的方法论,综合区划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尚需深入研究的若干重要自然地理界线问题.认为中国的亚热带从广义上说也是一个生态过渡带.深入研究中国亚热带形成的机制及其成因和演变趋势,将有利于整个亚热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亚热带划分所用的指标比较初始、简略,亚热带的东部与西部所采用的指标也不完全一致,还需要经过艰苦的探索,提出一个既能反映客观实际,又能与国际研究接轨的较好方案.在亚热带的划分中需要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在我国是一条重要的自然界线,它的划分问题,引起了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土壤学和地植物学等科学工作者的争论。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它是综合自然、农业、林业等区划的依据之一。所以,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的划分,能否正确地反映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关系到运用这规律来指导生产实践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可拓工程方法中的物元模型对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界线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选取样本和指标对单指标关联函数和多指标综合关联函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集成确定了中国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之间的界线,弥补了单指标和定性划分的不足,有助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陆地热带北界探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热带北界一直是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研究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不同学者基于不同区划指标和方法等划定的中国热带北界界线差异较大。基于空间分异性的综合自然区划思想,依托最新的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地理探测器模型,以气候要素为主导指标,辅以土壤类型与作物熟制等,探讨中国陆地热带北界的界线。结果表明:① 依据地理探测器模型所确定的中国陆地热带北界,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滇、桂、粤和闽的临沧、思茅、玉溪、个旧、百色、马山、贵港、梧州、肇庆、广州、惠州、河源、梅州、漳州、泉州和莆田等地附近,其与最冷月均温12 ℃等温线、赤红壤与红壤界线及双季稻或双季稻连作喜温旱作与单(双)季稻连作喜凉旱作的分界线等基本吻合;② 利用地理探测器确定的中国陆地热带北界新界线的各项指标决定力q值的均值为0.40,分异明显,满足层内同质性和层间异质性最大的区划原则,完全达到了热带与亚热带的区域空间异质性要求,其划分结果合理可信,表明地理探测器模型可为综合自然区划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构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复杂的人地系统,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比较适当的区域划分。全球变化问题研究的水平也取决于对地域差异认识的深度。因此,建立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探讨其在全球变化中的应用,可为区域发展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区域框架。本文从理论基础、必要性、目的、意义、界线、指标和方法论等方面探讨了有关生态地理区划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84年7月31日—8月18日,由中国科协和美国科学促进会联合召开的“沙漠化过程及干旱区资源管理科学讨论会”在兰州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举行。会议是由中国科协委托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及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筹办。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美国在沙漠干旱区研究方面的著名科学家和美国科学促进会对华项目负责人;中方有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地理研究所、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及铁道科学院西北研究所等30余人。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7.
何书金 《地理研究》2012,31(5):965-966
2012年4月26-29日,2012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在太原师范学院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30多个地理期刊和有关出版社的地理编辑50多人出席了年会。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和太原师范学院共同主办,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理学会期刊出版年会于2009年4月29日至5月3日在湖南衡阳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地理学期刊单位、出版单位、高等院校等30多位代表以及衡师的师生3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9月26-27日,"自然地理学与‘一带一路’地缘环境"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CNC-IGBP和CNC-IHDP土地变化科学工作组、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等学术团体共同主办,由贵州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办,贵州师范学院协办。来自全国70多个单位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0月18-19日,2014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在长沙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湖南省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文理学院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