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利用逐时实测资料和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86 ̄1995年乌鲁木齐国际机志的对流云和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机场对流云、雷暴天气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和天气形势,为机场对流云和暴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多普勒雷达探测强风暴的回波入手,通过对回波资料的分析,提取风暴发生发展与雷达回波显示的强度和速度场结构之间的关系,初步得出冰雹预警和下击暴流预报的方法,为今后进行冰雹和大风灾害的临近预报提供分析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洪泽湖地区强雷暴天气气候特征与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翔  彭丽霞  高文亮  许波  赵畅  汤如茂 《气象》2011,37(9):1118-1125
利用洪泽站1980—2009年30年雷暴观测资料,结合2005-2009年天气实况资料和雷达回波图,对洪泽湖地区强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洪泽湖地区年均强雷暴日8.0 d,高发季节为6 8月,高发时段是04 06时和1 4 1 6时,年强雷暴日数年代际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统计表明强雷暴主要产生在低槽冷锋、北方冷涡、中低空切变(槽)线、副热带高压4种天气系统中,中、低空均存在西南暖湿急流,850 hPa温度露点差位于≤-3℃湿舌内。强雷暴回波特点是:回波前有较强的垂直风向、风速切变,VIL值长时间维持在35 kg·m^-2预示伴有暴雨灾害大气;出现大风前,VIL值常常有明显减小趋势。暴雨持续阶段其负闪密集区同40 dBz的强回波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7年8月13日汕头强雷暴天气的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利用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回波面积与闪电次数具有显著相关关系,闪电活动相对于强回波面积的变化有10 min的提前量;闪电发生的位置变化与强回波的移动密切相关,而速度回波更清晰地反映和预示雷达回波的移动趋势。基本速度图中的辐合区也是闪电活动频繁的区域,雷暴发生前40 min,风廓线图中出现断裂的双干区,随后该双干区自上而下迅速遭到破坏。双干区的出现和破坏是雷暴天气产生的先兆特征。  相似文献   

6.
夏季催化对流云雷达回波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野  冯静夷  蒋年冲  吴汪毅 《气象》2008,34(1):41-47
对"江淮地区对流云人工增雨外场试验"中3次催化作业过程,催化云和对比云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催化云的平均维持时间比对比云长51.2%,平均回波面积比对比云多17%,催化云每个体扫的平均总液态含水量要高于对比云,整个维持时间的总液态含水量高出对比云46%.从而认为:催化作业可以达到增加回波面积,延长回波的持续时间,增加云中液态含水量的目的.并且,从其中一组对比中发现,对流云催化作业要掌握好催化时机,对于处在减弱期的对流云,催化作业达不到增加含水量、延长生命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加密自动站、闪电定位仪、FNL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8—2020年汛期(4—9月)天津地区出现的47次雷暴大风过程的时空分布、天气形势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天津地区雷暴大风多出现在北部山区和东部沿海,高发月份为6—8月,多出现在傍晚到前半夜,持续时间多为1~4 h;(2)天津地区雷暴大风的天气形势主要有西北气流型、冷涡型、低槽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型,其中冷涡型出现频次最高;(3)造成天津地区雷暴大风的对流风暴类型主要有非线状多单体风暴、线状多单体风暴(不包含飑线)、飑线、弓形回波和普通单体风暴,其中飑线数量最多,飑线和弓形回波是造成雷暴大风极端值的主要风暴类型;(4)当最大反射率因子为61 dBZ、强回波中心下降率为260 m·min-1上下时发生雷暴大风的可能性最高;(5)根据低层径向速度大值区,可对15.4%的非线状多单体风暴、14.3%的线状多单体风暴和22.2%的飑线雷暴大风提前30 min发布预警。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1999~2003年成都双流机场出现的雷暴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资料、雷达数值化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相互叠加.利用卫星云图能监测出强对流云团的云顶的演变过程,而雷达可对对流天气中每个单体的活动进行细微地监测.这两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运用,是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全方位结构的有力剖析,对提高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厦门市气象局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2年10月18日影响厦门机场的一次强雷暴天气的雷达回波强度及风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雷暴云团在生成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多次合并加强,回波柱状结构清晰,零速度线上存在近90°折角;在切变线尾部生成的中-γ尺度的辐合型气旋是引发此次强雷暴的主要系统。  相似文献   

10.
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在预报雷暴天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宏彬 《四川气象》2004,24(3):47-50
本文使用1999~2003年成都双流机场出现的雷暴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资料、雷达数值化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相互叠加。利用卫星云图能监测出强对流云团的云顶的演变过程,而雷达可对对流天气中每个单体的活动进行细微地监测。这两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运用.是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全方位结构的有力剖析.对提高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全面认识洛川地区孤立对流云的回波特征,对提高该地区防雹工作有积极的意义。利用洛川711数字化雷达2000—2006年5—9月的探测资料,把洛川地区117例孤立对流云分为3类,即少动单体、移动单体、合并单体。分析3类孤立对流云的发生频次、天气形势、初生位置、日变化、生命史、灾情等特征后发现:洛川地区孤立对流云最常见的形式为少动单体和移动单体;少动单体多产生于稳定的天气形势下,合并单体多产生在低值天气系统中;洛川北、东北、东、东南20~50 km是孤立对流初生的高发区,12—18时是孤立对流初生的高发时段;合并单体的生命史、水平尺度、回波顶高最大,少动单体最小;合并单体的降雹概率最大,产生的灾情较重,移动单体降雹概率次之,产生区域性降雹的概率最大,少动单体降雹概率最小。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异常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红根  柴秀梅  胡帆  蔡勤  周良  吴田 《气象》2008,34(6):112-115
针对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雷达回波异常情况,从新一代天气雷达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计算机系统、接收机系统、天伺系统等方面,来分析造成雷达回波异常的故障成因,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该型号雷达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回波异常时,雷达操作、维护人员应掌握的故障排查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13.
高树俊 《山东气象》1996,16(1):29-31
通过1990年5月10日天气过程演变,用雷达和地面资料分析特殊天气现象产生原因,并提出现测中应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夏季雷暴云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玉林  杨梅  李玉芳 《气象》2001,27(10):33-37
根据南昌713雷达2000年6-7月取获的雷暴云回波资料,结合雷电灾害实况,对夏季雷暴云回波特征、天气形势及大气稳定度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强雷暴云回波特征为:最大顶高达17-18km,最大强度达55dBz;大多数强雷暴云回波的强度为40-45dBz,主要产生在水平尺度大于30km的雷暴团和雷暴短带上,强雷电与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一样,与地形有关,而且均来自强烈发展的雷暴。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开展平凉地区中小尺度天气超短期降雹预报,加强汛期联防服务,在统计分析近5年平凉地区强对流回波特征的过程中,发现我区不同季节使用单部雷达探测资料作覆盖区内超短期预报,能帮助判断对流云可能影响的区域及能否降雹。实践证明该方法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若综合考虑雷达组网和天气形势预报,准确率会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16.
冰雹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出现的22次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归纳出冰雹表扬雷达回波平显,高显的主要特征及不同的天气系统对冰雹天气,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及其应用张平,宋进旺(长治市气象局046000)1引言长治地区位于太行、太岳山脉之间,平均海拔930m。其间沟壑纵横,地势复杂。夏半年的冰雹、暴雨、龙卷、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常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夏秋粮严重减产,给...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1982,(3):55-60
一、概况很长时间以来雨量计是降水探测资料的唯一来源,然而雨量计的布点不可能太密,并且受到地形及其它条件的限制,往往造成大面积的空缺,使降水探测的精度和范围受到很大影响。又雨量计情报的收集和传递速度慢,时效很低,很难及时直接用到降水预报中去。天气雷达的出现为降水预报提供了实时的情报,但是我国目前的天气雷达还只能进行一般常规PPI和RHI的定性观测,观测员的经验等人为因素还起很大的作用,因而误差较大。因此在天气雷达装备上需要解决从定性向定量探测的转化,也就是要求天气雷达能对一定时空范围内的降水强度和降水总量作出实时准确的估计。雷达回波数据处理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国外从六十年代起就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有些雷达站已配备不同型式的数字化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雷暴大风雷达回波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柯吉  康岚  罗辉  郭旭  周秋雪  费海燕  吴薇  张琪 《气象》2020,46(2):212-222
采用2009—2018年地面、高空、闪电定位、多普勒雷达资料统计出四川盆地的34次雷暴大风过程,并根据冷空气参与情况及500 hPa影响系统将其分为五种类型:混合性大风类(Ⅰ类)、深厚低槽(低涡)后部类雷暴大风(Ⅱ-1)、低槽(切变)东移类雷暴大风(Ⅱ-2)、副热带高压西侧切变类雷暴大风(Ⅱ-3)和东风扰动类雷暴大风(Ⅱ-4)。统计分析了五类过程中发生雷暴大风站点对应的雷达回波特征,包括:对流组织类型、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垂直液态水含量、中层径向辐合、风暴移动速度、回波质心下降、低仰角风速大值区和辐散。结果表明,82%的雷暴大风站点具有风速大值区,不同类型的雷暴大风过程还有其他不同的雷达回波特征,这些特征大多可提前10 min以上。另外,当站点出现中层径向辐合、辐散、回波强度大且伴有强梯度或回波类型为飑线时,也要考虑大风是否出现。  相似文献   

20.
湖北东部雷暴大风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2003-2009年湖北省东部26个雷暴大风过程的雷达、地面、高空、NCEP6h再分析场等资料的研究,依据雷达回波形态特征,将造成雷暴大风的雷达回波分为3种类型,即单体型、弓状型和飑线型。统计分析了每种类型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垂直液态含水量、中层辐合特征、入流急流、中气旋及环境场条件等特征,研究了这3种雷暴大风天气的雷达回波生命史演变规律,并建立了其雷达回波概念模型。分析表明,单体型雷暴大风提前预警难度较大,但对弓状型和飑线型雷暴大风多数可以提前30min左右做出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