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南楚雄盆地波动特征及构造沉积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南楚雄盆地是扬子板块西南缘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 具有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历史.应用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方法, 研究了楚雄盆地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周期, 得出楚雄盆地存在3个一级沉积波动周期(2 2 0Ma)、6个二级沉积波动周期(1 0 0Ma)、9.5个三级沉积波动周期(4 5Ma) 以及高频波动周期(1 0Ma、5Ma).通过对不同波动单元的波动曲线对比, 得出楚雄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规律: 在古生代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东部的云龙凹陷; 中生代早期, 沉积中心具有自西南向东北, 由盆地边缘向中心迁移的规律, 晚期受构造运动影响, 沉积中心有自东北向西南回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楚雄盆地洒芷油砂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楚雄盆地洒芷油砂矿位于元谋隆起西部边缘洒芷背斜上。洒芷油砂充填在上三叠统舍资组-干海资组砂岩孔隙和裂隙中,油砂多层分布,厚度变化大。通过薄片分析确定,储集层砂岩有效面孔率为9.13%~12.66%,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中等,储层次生孔隙和裂缝发育。湖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为有利储层。洒芷油砂是古油藏经历燕山期和喜山期多次强烈构造活动改造而形成,成藏模式可以概括为:成藏-抬升氧化-埋深再成藏-热变质-抬升再氧化。  相似文献   

3.
程胜辉  李蓉 《地质论评》2016,62(S1):201-202
二氧化碳是自然界整个碳循环中比较稳定的组分,广泛存在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中,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式CO2,密度1.977 g/cm3。云南省楚雄盆地是中新生代沉积的构造残留盆地,面积3.66万km2。本文通过对楚雄盆地所发现主要二氧化碳气苗的解剖,总结该区CO2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方法原理、研究步骤与应用范围,并应用此研究方法对四川盆地东北部波动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划分波动单元、建立地层格架、恢复原始沉积厚度、计算沉积速率等步骤,建立反映盆地沉积—剥蚀过程的波动方程。应用此方程分析盆地的主要演化周期,总结沉积中心迁移规律,识别不整合面并计算剥蚀量,划分成藏旋回,识别波动转换带。此方法在中国南方海相沉积盆地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赖生华 《云南地质》2007,26(3):315-321
楚雄盆地经历多期构造变形.晚三叠世,盆地北部由盆底扇深水环境过渡到沿岸砂坝和三角洲环境.该时期形成辫状河道砂、砾岩体、滨滩砂岩体,河口坝砂岩体和分流河道充填砂岩体四类储集体,构成三种相结合,即扇储集体、三角洲前缘储集体和三角洲平原储集体,几何形态对应为透镜状、带状和不规则状.  相似文献   

6.
通过楚雄盆地与四川盆地中西部区域地质条件和油气地质条件的对比研究,探讨了楚雄盆地与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盆地性质、沉积序列、油气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异同点,从而给楚雄盆地的油气勘探一些启示:它们间的基本地质特征、油气地质特征类似,且上三叠统地层为主要的烃源岩和自生自储组合,侏罗系储层也具有低孔、低渗、高含水饱和度、非均质性强的特征,裂缝对油气的富集、高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认为:加强砂体的展布、连通性研究,裂缝、断层性质、形态、沟通性、规模等研究,在有白垩系、第三系覆盖区完全有可能进行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7.
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韩润生 《地质学报》2010,84(10):1438-1447
砂岩型铜矿床是楚雄陆相红层盆地的典型矿床类型。在构造-流体-成矿体系的动力学演化中,该类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成矿作用、改造成矿作用及后期断裂作用的演化过程:燕山中晚期形成煤-铜-盐"三色建造"和盆地流体;喜马拉雅早期构造-热演化形成褶皱圈闭盆地流体,来自基底的富铜流体沿同生断裂(隐伏断裂)上升将一些亲铜元素从深部带入煤层而被吸附,形成富铜的还原性流体(H2O-SO2-CO2-CH4(C3H8-C2H6)-HSO4-HCO3-型),还原性流体沿次级断裂、隐伏断裂和层间断裂及轴面变形带上升,与大气降水深循环淋滤膏盐层形成高盐度的氧化性流体(H2O-SO2-CO2-N2-CO-HSO4-型)在砂(页)岩相遇时发生水-岩相互作用,并封闭于高孔渗的砂(页)岩储层,在褶皱翼部或核部的中细粒砂岩和层间断裂带中形成层状、似层状矿体;喜马拉雅中期由于构造改造,在更次级断裂带中形成脉状矿(化)体。所以,该类矿床是褶皱构造圈闭盆地流体-含矿岩相和构造裂隙封闭成矿流体定位成矿的产物,是铜矿源、构造与流体三者耦合作用的结果,更好地解释了矿床既沿褶皱分布又沿含矿层定位及矿物、元素分带的主要原因。故建立了该类矿床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8.
楚雄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对楚雄前陆盆地西部及相邻构造格架进行了分析 ,认为原形盆地的西南部及相邻造山带受到了新生代红河断裂的强烈改造 ,而盆地西北部的盆 -山体系保留了盆地演化时期的基本格架。利用当代前陆盆地演化模式理论 ,对原形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与西部推覆构造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 ,认为扬子西部被动陆缘向楚雄前陆盆地转化的时期发生在晚三叠世卡尼早期 ,前陆盆地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 :卡尼期深水复理石沉积、诺利期浅水复理石沉积和瑞替期磨拉石沉积 ,并提出了相应的沉积 -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地区是上扬子板块北缘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具有复杂的构造和成藏历史。采用沉积波动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了川东北地区沉积波动过程的主要周期,得出控制该区沉积波动的5个周期分别为760、220、100、35、20 Ma,以及存在2个周期为200 Ma的一级波动周期和4个周期为100 Ma的二级波动周期。通过分析二级波动周期与成藏旋回的关系,将该区分为3个成藏旋回。  相似文献   

10.
沉积盆地中金属成矿与油气成藏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积盆地中与油气密切相关的金属矿床主要包括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砂页岩型铜-铀矿床、黑色页岩中的金属硫化物矿床、沉积岩容矿的金-锑-砷-汞-铊矿床等。金属矿床与(古)油气藏在空间上的密切共生/伴生关系,暗示了二者成因上的有机联系。在许多MVT铅锌矿床和砂页岩型铜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原油及其衍生物形成于矿化前,它们为随后的金属成矿直接提供还原硫或充当硫酸盐还原反应的还原剂。在另一些情况下,某些低温热液金属矿床,特别是Au、As、Hg、Sb、Tl矿床与油气表现出同源、同运、同聚的耦合关系,金属成矿与油气成藏同时或近同时进行。与油气具不同耦合关系的金属矿床常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与成藏和/或成矿有关的盆地流体大致可分为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有机流体、以含金属盐水溶液为主的无机流体以及同时富含烃类和金属组分的有机成矿流体3类,盆地中的成矿、成藏作用及其耦合关系受控于这三类流体的演化过程。沉积盆地中金属矿床与油气藏空间上密切的共生/伴生关系以及成矿、成藏过程和机理的相似性,使金属与油气矿产资源的协同勘探和综合预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层次分析是一种将难于定量化的复杂问题,逐层分解为一系列可定量化的简单问题,进而进行求解的数学方法。将层次分析法用于油气资源定量评价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在楚雄盆地定性石油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选择生烃条件、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圈闭条件、运移条件、油气微渗漏等专题信息,对楚雄盆地有利油气勘探区带进行了评价,认为楚雄盆地最有利的勘探区是牟定断弯背斜带及黑井凹陷超覆带之间的交际地带;片角凹陷;会基关穹窿背斜带。而有利储集带,长期发育的低势区,良好的圈闭条件是此区成藏最有利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楚雄盆地位于云南省的中部,为一中生代的前陆盆地,其沉积可划分为前陆复理石和前陆磨拉石两个阶段。前陆复理石为一套半饥饿状态下的灰色/深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合,夹泥灰岩,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为重要的烃源岩;前陆磨拉石为三角洲相一滨岸相的砂岩,为油气的储集砂体。盆地被渔泡江三街推覆断裂切割成两部分:西部为推覆体,东部为原形盆地。逆冲推覆体由根带、主逆冲带和逆冲传播前缘带三部分组成。逆冲作用始于中三叠世拉丁期,以前置的方式向扬子克拉通推覆,形成有断弯褶皱圈闭、断展褶皱圈闭、台阶状逆冲断层一岩性圈闭、基底折离圈闭和推覆带前缘传播消减带褶皱圈闭等多种类型。因而盆地逆冲带的演化对油气的聚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在推覆体上寻找油气具有较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云南楚雄中生代陆相盆地发育了良好的含煤、含铜和含膏盐的三位一体的建造组合。煤、膏盐和砂岩铜矿床中有机质在丰度、类型、成熟度、可溶有机质及生物标志物上既有一定差异,又有一定的相似性。煤和膏盐均参与了砂岩铜矿成矿作用,煤系为改造成矿作用提供了丰富的还原性有机质,膏盐提供了氧化性的SO2-4,间接提供了硫源。  相似文献   

14.
Studies on organic geochemistry indicate that the origin, type and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 are different among coal-bearing, copper-bearing and evaporite formations in the Mesozoic continental Chuxiong Basin, Yunnan, China. A mechanism has been proposed that (1) during the diagenetic mineralization stage the short-chain organic acids dervied from keroge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mobilizing copper from source beds, while oils acted as important carrier of copper, and that (2)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r remolding mineralization stage, meteoric water leached the evaporite layers and formed downward-percolating oxidizing SO42-rich fluids; meanwhile, the copper-bearing fluids migrating upwards along growth faults from the basement was contaminated by the coal-bearing series on the way and formed reducing organic-rich fluids; oxidation-reduction occurred and sulfides formed when the two kinds of fluids met within sandstones.  相似文献   

15.
The well LF35-1-1 in the easter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PRMB)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revealed nnmetamorphosed Middle-Late Jurassic neritic-bathyal sediments and Cretaceous fluvial-lacustrine sediments.Three tectonic movements were identified in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late Early Cretaceous,and Late Cretaceous to Paleocene,respectively.The Late Jurassic marine facies mainly contain the hydrocarbon source and reservoir-seal assemblages,providing a main exploration target.  相似文献   

16.
六苴铜矿床是中国南方中、新生代红层盆地中典型的陆相砂岩型铜矿床,具有明显的"金属矿物分带"及"浅色和紫色砂岩过渡带控矿"两大特征。为探讨该矿床流体演化及成矿机制,本文以矿化类型及成矿期次划分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显微测温及成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六苴铜矿床成矿作用主要经历成岩期和改造期两个时期,改造期分早、晚两阶段。两期次的流体包裹体均以纯液相型和富液型盐水包裹体为主,流体均一温度具有先升高后降低的演化趋势,温度范围分别为:96~164℃、108~227℃、94~159℃;而盐度(w(NaCl))差别不大,改造期比成岩期略低,范围分别为2.7%~16.7%、2.1%~13.8%、1.2%~13.5%,总体属中低温-中低盐度盆地卤水。包裹体岩相学观察与激光拉曼气相成分测试表明,成岩期含少量烃类包裹体,而改造期含少量CO2包裹体。两期包裹体群体成分也有一定差异:挥发分具有从还原性富有机质的CH4端元向相对氧化的CO2端元演化的特点;离子成分由富SO42-(-Cl-)-Ca2+-K+型向富Cl--Na+型转变。成岩期流体演化形成了砂岩铜矿层状产出的浸染状或纹层状矿(化)体,改造期的构造流体在层状矿(化)体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形成受构造控制的条带状、脉状富矿体(脉)。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松江盆地油气勘探程度很低。通过松江盆地下白垩统长财组和大砬子组的系统取样与多项地球化学指标测试,详细评价了该区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等各项指标。初步得出:松江盆地面积虽小,但巨厚的下白垩统沉积盖层中,大砬子组二段烃源岩发育,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且主要处于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区内长财组和大砬子组一段发育储集层和盖层,形成了以上生下储为主的有利生储盖组合条件,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是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勘探的较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8.
吴鹏  谭茂  韩润生  江小均  王蝶  杨航 《岩石学报》2020,36(5):1409-1425

云南六苴铜矿床是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区岩浆活动不明显,近年来通过深部钻孔和竖井工程,在矿床深部揭露出煌斑岩脉。通过岩相学、电子探针、ICP-MS、锆石U-Pb定年等分析,确定六苴铜矿床的煌斑岩属云煌岩,其成岩年龄为31~33Ma,于铜矿床的改造成矿期侵位。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属于钾质钙碱性煌斑岩;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Sr、Th和Rb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等亏损;稀土元素表现出轻稀土强烈富集的特点。锆石176Hf/177Hf值为0.28230~0.28272,比较集中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4~2。综合分析认为,六苴铜矿床的煌斑岩主要源自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岩浆在快速上升过程中进一步熔融混染了少部分先存的地壳残片,为喜马拉雅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挤压背景下,从挤压转换为拉张环境的产物。该煌斑岩与富厚铜矿体二者在空间、时间、构造-热液、产出状态、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等方面均具有紧密联系,对铜矿体的改造富集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富厚铜矿体的指示标志。煌斑岩脉内含有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暗示深部具铅锌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徐杰  高战武等 《地质学报》2001,75(2):165-174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构造地貌等资料研究了渤海湾盆地和太行山之间的耦合关系。盆地和山脉是在晚白世形成的结山准平原上经新生代裂陷作用产生的。盆地阶段性下沉与山区间歇性抬升彼此相应,相反相成。盆山之间的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是上地壳中的大型拆离构造,沿它拉张滑脱而盆降、山隆;区内现今地壳上地幔结构等差异可能是盆-山构造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总体为分层拆离、脆韧转换和伸展-收缩组合而成的岩石圈结构构造剖面。盆地和山脉具统一的形成机制和同一动力条件,盆地深部软流圈上隆和侧向分流导致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自下而上同向锁流变,不仅托曳传力使上覆壳层拉张裂陷成盆,而且往西推挤山区相同层圈的物质使之缩短增厚并隆升,为盆地伸展让位;山半随盆地发育而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