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华南暴雨的中尺度结构及复杂地形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15,他引:42  
孙健  赵平  周秀骥 《气象学报》2002,60(3):333-342
文中选取了 1998年 6月 8~ 9日的一次发生在华南的强降雨过程 ,利用观测资料和MM5中尺度模式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研究了该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及华南地区复杂地形的影响。分析表明这次华南暴雨由锋面暴雨和暖区暴雨组成 ,具有不同的中尺度结构 ,其中广西梧州地区暴雨是准静止锋面上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 ,具有持续时间短 ,强度大的特征 ,MM5模拟的雷达回波强度超过 30dBz ,高度超过 2 0 0hPa ,并在其东、北侧出现闭合的次级垂直环流 ;珠江三角洲的暴雨是暖区暴雨 ,发生在深厚的暖湿气流内 ,85 0hPa上强度超过 16m/s的西南低空急流是影响降水的主要系统 ,该中心暴雨持续时间较长 ,降水强度也达到了暴雨标准 ,模拟雷达回波不明显 ,没有出现局地的次级环流。华南地区的复杂地形在这次华南暴雨过程中主要为动力性作用 ,具体表现在一支冷空气在低层由苗岭和南岭之间南下 ,南海上空一支暖湿气流北上直接到达梧州地区 ,另一支次暖湿空气在南岭的阻挡下由武夷山以南沿南岭和云开大山之间折而向西 ,这三支气流在梧州地区附近汇合 ,形成广西梧州地区的暴雨 ;同时南海上空北上的低层气流被迫向东北绕行海南岛 ,形成一个尺度为 2 0 0km左右的背风面气旋 ,这个气旋的东北部分加强了在珠江三角洲地  相似文献   

2.
梧州地区南部地处桂东南的亚热带气候区,山地多,河流纵横交错,地形复杂,暴雨降水差异很大,局地性强,预报难度大,本文利用日本模式输出的FSFE02图进行分型来建立起报场,作梧州地区南部的暴雨落点预报。 一、预报思路和天气学意义及起报场的建立 (一)预报思路及天气学意义 从天气分析与预报实践中,梧州地区南部三县前汛期的暴雨降水主要是南支气流与北支气流相遇影响的结果,模式输出预报的  相似文献   

3.
每年5~6月是广西的暴雨前汛期,在这期间,当受到有利于降雨的天气系统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日雨量大于50mm的暴雨。大范围的暴雨往往会造成部分地区的涝灾。例如,1977年5月中旬和6月下旬,桂中、桂北的大范围暴雨使桂林、柳州、梧州等地区受到了比较严重的灾害。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T639和EC产品资料及卫星云图,结合梧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15年10月3~6日台风"彩虹"造成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彩虹"台风是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南气流引导下西北行影响梧州的,台风结构对称,水汽充足,影响时间较长且偏南气流强盛是产生强降水的主要原因;(2)物理量场表明,强烈的上升运动和辐合条件水汽辐合是为梧州台风暴雨的提供了动力条件,而强烈的水汽辐合又为梧州台风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结合梧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12年6月20-23日梧州市北部的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成因分析,并对各种模式的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本次天气过程梧州北部出现持续性暴雨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结合梧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12年6月20-23日梧州市北部的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成因分析,并对各种模式的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本次天气过程梧州北部出现持续性暴雨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三年,我区出现了两次罕见的全区性的大暴雨过程,一次发生在冬季1月3-7日,另一次发生在夏季6月18-22日。1月那一次是解放以来没有过的,雨强偏大,共有35个站下了暴雨,其中桂东南下了大暴雨,部分县出现了冬涝。6月那一次据说是百年不遇的,有26个县连续出现了大雨暴雨或特大暴雨,其中融水、融安、资源、环江、凤山等五个县的降水量达到三百七十至七百毫米,致使融江、柳江、桂江、西江水位陡涨,河水泛滥,灾及桂林、河池、柳州、梧州、百色五个地区的49个县和柳州、梧州两个市,使生命财产、工农业生产和交  相似文献   

8.
广西“94·6”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气象工作情况总结广西气象局业务处1994年6月12—17日,我区出现了一次范围广、强度大、持时长的暴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致使柳江、桂江、西江水位暴涨,桂林地市、柳州地市、河池地区、梧州地市及玉林地区沿江县市遭受建国后...  相似文献   

9.
利用现有预报业务中使用的各种常规、新型观(探)测资料,对2010年6月13~16日广西梧州市出现的连续暴雨天气过程,特别是15日梧州北部强对流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及预报技术难点等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暴雨主要由一个中尺度雨团在梧州北部附近活动而造成,冷空气与低层切变辐合配合使得强回波带在梧州北部近似静止,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中小尺度系统分析判断为降水落区和预警预报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结合梧州地面逐时雨量、探空和713天气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06年6月8日发生在梧州市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发现,此次特大暴雨具有典型的中尺度扰动及强对流特征,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由一个中尺度对流雨团活动而造成,雨团在移到梧州市时发展并停留约9小时。大尺度背景场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梧州即处于有利降水的形势场中,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可能是强对流的触发系统。此外还初步分析了城市周围环境对强降水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2012年7月21-24日我市出现的大部地区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深入分析,总结台风的活动和演变对梧州产生强降水天气的影响,为今后台风暴雨预报积累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梧州市“6.8”灾害性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结合梧州地面逐时雨量、探空和713天气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06年6月811发生在梧州市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发现,此次特大暴雨具有典型的中尺度扰动及强对流特征,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由一个中尺度对流雨团活动而造成,雨团在移到梧州市时发展并停留约9小时。大尺度背景场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梧州即处于有利降水的形势场中,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可能是强对流的触发系统。此外还初步分析了城市周围环境对强降水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广西区气象台逐日上网的08时中低层物理量中小尺度分析场格点资料、卫星云图,结合天气环流形势、水文资料,对梧州“九八”特大洪灾进行分析研究,探讨6月16~26日西江流域持续性暴雨及梧州致洪的成因,找出一些致洪特征,提出梧州抗洪防灾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九八”梧州特大洪灾成因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广西区气象台逐日上网的08时中低层物理量中小尺度分析场格点资料,卫星云图,结合天气环流形势,水文资料,对梧州“九八”特大洪灾进行分析研究,探讨6月16-26日西江流域持续性暴雨及梧州致洪的成因,找出一些致洪特征,提出梧州抗洪防灾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T639和EC产品资料及卫星云图,结合梧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12年7月24~25日台风“韦森特”造成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各种模式的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韦森特”台风是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SE气流引导下西行影响梧州的,台风结构对称,水汽充足,影响时间较长是产生强降水的主要原因;(2)850hPa水汽通量散度负值较大区是梧州“韦森特”台风暴雨强降水区;(3)EC和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韦森特”台风的路径预报比实况均偏南,但时效越近偏差越少,雨量预报则存在量级偏小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利用广西1961~2010年9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使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广西暴雨的区域性和连续性,结果表明:前汛期存在三个大的暴雨高相关区:以桂林市、柳州北部形成一个暴雨区;一个以南宁市南部、崇左市北部地区、玉林部分地区为暴雨区;另外一个以梧州市西南部、玉林、北海、钦州三市为暴雨区。后汛期同样存在三个大的暴雨高相关区:以桂林、柳州二市、河池市南部形成一个暴雨区;一个以南宁、玉林二市南部、崇左市大部及沿海地区为暴雨区;另外一个以梧州、贵港、玉林及钦州、北海二市北部、南宁市中东部为暴雨区。总之,广西后汛期期暴雨相关显著区面积均比前汛期大。广西存在两个高的暴雨同时发生区域:一个由桂林市、柳州市北部组成的区域.该区域同一天发生暴雨的频率达到40%以上;另一个区域为桂南沿海地区,同一天发生暴雨的频率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用天气学原理,分析环流背景与天气形势,及有关的一些物理量场,指出时间相隔不长的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形成的洪水相叠加是造成梧州6.23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洪峰水位还与致洪暴雨的落区和移向有关,致洪暴雨是副高在南海北部维持和低空急流在广西上空存在等有利的天气形势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1998年6月16~26日,广西出现了一次连续性大暴雨过程,此次大暴雨过程,降水集中累积量大,雨势强,桂林和梧州都出现了百年未遇的最大洪水。通过对造成这次连续性大暴雨的降水云带进行分析,得出这次暴雨过程的云图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丹东地区1951—2009年4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对丹东地区暴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地区年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呈减少趋势,汛期洪涝贡献率趋势变化不明显;2001—2009年6月份暴雨日数明显增多,7月份暴雨日数偏少,暴雨初期和终期提前。  相似文献   

20.
对梧州地区前汛期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梧州地区前汛期强对流天气个例南部明显多于北部,强对流天气呈逐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