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地名》2012,(4):73
2007年底,陕西省民政厅按照全省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开始对全省市、县级地名数据库进行检查验收。各设区市的市级地名数据库为必查项,县级地名数据库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市、县级地名数据库建设检查验收的基本标准,一是基本地名信息资料齐全,  相似文献   

2.
薄洋 《中国地名》2011,(9):59-59
(一)加强数据库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利用民政部研制升级的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新版软件,普遍开展软件培训,启动数据转换、集成和建库工作,利用我省现有地名档案资源,积极建好国家地名数据库,严格标准,确保建设质量。在地名数据库工作落实当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的有关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地名数据库是国家地名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河南省地名数据库建立的背景,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建立了分布式的省、地市、县三级数据库,并以此为出发点,系统论述了河南省地名数据的分类方式与组织方式,描述了河南省地名数据库的逻辑构成与物理构成;论述了地名数据库建库的基本技术,包括基于元数据的建库方案与基于SuperMap的空间数据库技术。河南省地名数据库的建立充分考虑了城市地名服务的特点与要求,在民政服务信息化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2011年,经过市、县(区)两级地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安徽省马鞍山市顺利完成了国家地名数据库(V3.0)建设任务,共采集、录入地名数据12大类19531条,并在全省较早上报省民政厅汇总。一是制定工作计划。市民政局专门制定下发了《国家地名数据库上报汇总工作计划表》,将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分为数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09,(2):62-62
为推动地名数据库建库工作,2006年9月民政部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总参测绘信息技术总站合作开发了。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下发了《民政部办公厅关于下发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通知》,将软件下发到全国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和地名主管部门试用。针对试用中发现的问题,2008年9月完成了“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V2.0”的开发研制,11月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验收,并下发全国县级以上地名主管部门使用。为加快地名数据库建设,当前各级有关部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09,(6):69-69
为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进一步加快地名数据库建设,民政部区划地名司于5月15日至18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举办了国家地名数据库建设培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计划单列市及各省会城市民政局的区划地名处、地名办、勘界办负责同志;北京、天津、上海市地名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共150多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7.
汤馥旭 《中国地名》2009,(12):42-43
地名数据库是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地名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标引著录、检索输出的自动化检索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名信息需求迅速增长。地名数据库的建立,使地名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目前,大规模、标准化、开放型的地名数据库较少,滞后于其他数据库的建设,应引起各界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日前,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通知》要求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地名数据库,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力争两年内完善县(市)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地名网站,地名热线(问路电话)、地名光盘(电子地图)、地名触屏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11,(9):F0003-F0003
按照民政部的部署,自2005年9月15日,吉林省民政厅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建设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县)活动的通知》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开展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民政部门“以开展建设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示范市(县)活动”为主线.积极完善地名数据库建设,建立起了一套信息全、现势强、规范标准的地名数据库。以此为平台,开发了地名查询服务系统,开展了地名网站、触摸屏、电话问路等信息化服务。初步形成了地名信息服务一体化、服务方式网络化、问路系统声讯化、可视系统摆放广域化。  相似文献   

10.
地名数据库建设是地名工作的基础工程,是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的基础,也是新时期地名工作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方便高效的好形式。没有健全完善的地名数据库,就不可能提供高效优质的地名信息化服务。2003年初,民政部提出了建立全国、省、市、县四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东省各级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地名信息化建设,加大工作创新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地名数据库, 开展地名信息服务,有力推进了地名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促进  相似文献   

12.
一、目标为了实现地名管理工作的现代化,通过计算机建立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势在必行。目前主要有单纯的地名属性数据库管理系统。但他没有地名空间位置与图形支持,无法采用可视化技术。地名是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地名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应该实现地名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息统一的目标。在做法上,为了避免建立地形空间数据库所造成的数字化工作量大、时间长、经费高的缺点。采用在扫描地形图或数字正摄影像图上建立矢量地名层,对地名直接进行空间定位,同时在GIS平台与数据库上建立地名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实现了扫描图…  相似文献   

13.
黄芳 《中国地名》2011,(9):25-25
一、建立地名数据库的基础 地名数据库建设是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的基础。要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信息全、符合标准化要求、现势性强、处理系统先进的地名数据库非一朝一夕之事。为了顺利实现目标,一是要组织安排各级民政部门收集、整理并按时上报各类地名资料,为填充数据库打好基础;二是要严密组织并精心策划建库工作,抓好地名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地名数据的录入。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正在展开,并建立了相关的地名数据库。本文介绍了城市地名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以及地名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并提出了地名数据库的相关应用模式,并结合地名匹配对文本数据进行空间化。最后,对城市地名数据库的更新维护以及进一步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地理资源专题数据库是河北省科技资源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旨在整合与建设河北省相关地理资源数据.设计了地理资源专题数据库的3个子数据库:地名与区域经济数据库、风景旅游资源数据库、地貌与地质基础数据库,并在数据库建设项目的实践中,提出了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下省级地理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方向和主要内容,也阐述了地理资源数据库的基本标准和数据结构,最后总结了地理资源数据库(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朱江领 《中国地名》2011,(11):16-17
国家地名数据库3.0版(以下简称地名数据库)已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的地名管理进入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管理阶段,是地名管理工作的重大突破,提升了地名公共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地名数据库对地名的分类较之国家第一次地名普查时对地名的分类显得更加细致,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截至2005年底,江苏省昆山市圆满完成了地名数据库建设,形成了全市1:10000,市区、镇区1:1000为基础的矢量化电子地图库;又与昆山频道协作,将地名数据与电子地图、多媒体资料链接,研制成功集数据输入、地名排序、统计分析查询、查询游览、网上发布、网络分析、公交换乘、结果输出打印等功能的地名(GIS)地理信息系统原件,初步建成了地名信息管理系统。为了搞好数据库建设,全市采用OROCLE、SQLSERVER原件,以最新数据按分类地名逐个录入,一旦发生变化立即更新。对旅游景点类地名,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成熟一个录入一个;…  相似文献   

18.
地名信息     
全国地名数据库建设全面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启动一年多来,全国已有8个省、129个地级市和868个县(区)初步完成了地名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工作。目前,全国已开通地名问路电话服务热线130多条,地名网站60多个,有20个城市已经开通声讯问路服务,全国统一号码的地名问路电话、短信服务系统也正在联网测试。民政部中国行政区划网近期建立的全国地名网站联盟开展了地名服务,目前访问量已突破50万次。同时,各地还采取设置地名位置步行导向牌、触摸屏、地名电子地图等形式提供地名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济南市地名录(平阴分册)》编纂完成《济南市地…  相似文献   

19.
10月21日,国家地名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服务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由各级民政和地名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启动一年多来,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行动,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扎实有效、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国已有8个省、129个地级单位和868个县级单位初步完成了国家地名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工作。各地积极开展“数字地名建设与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地名信息化服务取得新的进展,涌现出一批新的示范城市。继沈阳、南京、重庆、长沙、广州、朝阳等又…  相似文献   

20.
俞俊 《中国地名》2012,(1):51-51
2011年,经过市、县(区)两级地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安徽省马鞍山市顺利完成了国家地名数据库(V3.0)建设任务,共采集、录入地名数据12大类19531条,并在全省较早上报省民政厅汇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