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2011年6月2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矿业冶金学部投票通过,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建省研究员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11月14日,受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委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维克多·库金教授亲临石家庄为石建省研究员颁发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证书、院士证和院士徽章。石建省研究员长期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全球变化地质记录科学研究,先后承担完成数十项国家和  相似文献   

2.
孙主  李娅莉 《地质科学译丛》2010,(1):12-15,42,I0002
俄罗斯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是珠宝界较关注的产品。选用5粒俄罗斯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特征测试、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结果表明,俄罗斯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样品以低碱、富Fe与Cr为特征,折射率和相对密度明显偏高,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峰出现在4052cm叫附近;俄罗斯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样品的致色元素为Cr与Fe。同时,对比分析了俄罗斯、桂林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样品和天然祖母绿样品的宝石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周永恒 《地质与勘探》2018,54(6):1227-1237
俄罗斯铜矿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俄罗斯铜矿储量和资源量高度集中,大部分集中在诺里尔斯克及乌拉尔南部地区,以及靠近中国东北的后贝加尔、哈巴罗夫斯克和楚科奇地区,从地缘位置角度上看利于我国开发与资源获取安全。从俄罗斯铜原料的供需情况上看,未来一段时期内俄罗斯铜产量将持续增长,俄罗斯国内铜原料供大于求,与我国形成天然的供求关系。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上看,俄罗斯政局稳定,矿业法律完善,中俄政治关系良好,在俄投资矿业具有融资支持,虽大部分铜矿集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但俄罗斯整体投资环境向好。基于以上原因,建议我国企业采取增持股份、签订购买合同或直接获取铜矿探矿权等多种方式投资俄罗斯铜矿。  相似文献   

4.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X射线荧光分析、偏光显微镜下观察以及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目前市场上较常见的软玉品种——俄罗斯碧玉进行了分析测试,主要针对其物质组成及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碧玉主要由闪石族矿物组成,颜色较浅的碧玉主要矿物为透闪石,随着颜色加深,矿物过渡为阳起石。俄罗斯碧玉中含有少量碳酸盐矿物,俄罗斯碧玉中常见的黑色点状矿物包体为铬铁矿。俄罗斯碧玉的绿色主要是由于含铁所致,绿色的深浅主要由铬含量决定。  相似文献   

5.
记者10月31日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了解到,中石油已于近日与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原则协议,双方将在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即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石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共同建设和运营从俄罗斯远东城市斯科沃罗季诺经中国边境城市漠河到中国大庆的中俄原油管道。  相似文献   

6.
姜志豪  钟维琼  韩梅 《地球学报》2023,44(2):387-394
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及地缘政治影响下石油贸易新格局, 保障新时代、新格局下中国石油安全, 本文以全球石油贸易新格局为背景, 对中国、俄罗斯、印度、沙特阿拉伯四国石油贸易进行建模。由于沙特阿拉伯与中国、印度石油贸易长期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本次实验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中国与印度的能源竞争以及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印度持续增加俄罗斯石油进口将对我国石油安全造成威胁, 在印度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占比达到16.5%时, 将改变四国石油贸易结构, 成为我国的重要威胁。2)俄罗斯出口意愿对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在俄罗斯出口意愿持续降低时, 仿真结果产生变化, 对我国石油安全造成威胁。在世界石油贸易格局变化后的新时代, 本研究对保障中国石油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南地质》2008,(8):49-49
据《环球时报》7月21日报道,“要么学习,要么走人!”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这句话成为近日俄罗斯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新闻。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不仅是世界上石油、天然气储量和开采量大国,而且是长输油气管道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以近年来俄罗斯长输油气管道事故统计资料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俄罗斯长输油气管道事故的类型及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中国现役管道管理的建议和将建管道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正>"国际冻土工程会议"是冻土研究领域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于1993年在俄罗斯赤塔举办第一届会议,随后分别在中国哈尔滨(1996)、俄罗斯赤塔(1998年)、中国兰州(2000年)、俄罗斯雅库茨克(2002)、中国兰州(2004)、俄罗斯赤塔(2007)、中国西安(2009)、俄罗斯米尔内(2011)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至第九届会议,并得到广大学者的积极参与响应,对深化中、俄及其他国家在冻土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交流合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的金刚石及其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俄罗斯毛坯金刚石的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并以强劲的增长势头不断改变着世界金刚石市场的供应格局。对近10年发表的有关俄罗斯金刚石的英文文献进行了编译整理,对雅库特、阿尔汉格尔斯克和乌拉尔产出金刚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三个产区的金刚石在颜色、形貌、微量杂质元素、发光性、包裹体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否可以作为俄罗斯不同金刚石产地来源的标型特征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结合俄罗斯近5年来在世界金刚石市场上的表现,简要分析了俄罗斯金刚石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及金刚石产业发展的情况。有关信息对了解世界金刚石供求关系及国际金伯利进程框架下金刚石产地来源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温高压下水和氯化钠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徐有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高温高压水和NaCl溶液物理化学性质水和NaCl溶液是地质上最常见的溶液,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助于研究水溶液在地球内部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过程中所起的作...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地勘单位利用钻掘技术优势在工程市场上取得的瞩目成绩,指出了当前在技术发展上存在的“拓重三轻”的问题,分析了钻掘工程市场的发展前景,从技术发展战备的高度规划适应市场需要的岩土钻掘工程技术的体系,并提出了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近年来引发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评估结果显示,北极油气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美国阿拉斯加、挪威、加拿大和丹麦格陵兰。不同国家和地区北极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特点不同,在新形势下可能还会发生变化。中国是油气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俄罗斯北极地区已日渐成为中国重要油气供应地之一。综合分析几个主要北极国家北极油气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与中国目前参与北极油气开发利用的情况,对未来中国如何参与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建议,将俄罗斯作为中国北极油气开发的长期合作伙伴,与其开展项目投资、技术入股、航道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冷泉流体沉积碳酸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冷泉流体是指来自海底沉积界面之下的低温流体以喷涌和渗漏方式注入盆地, 并产生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及生物作用, 这种作用及产物称为冷泉?它是继洋中脊以盆下源中高温流体的热泉被发现和研究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盆地流体沉积领域?日前研究较多的是以水? 碳氢化合物 (天然气和石油) ? 硫化氢? 细粒沉积物为主要成分, 温度与海水相近的流体, 广泛发育于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斜坡海底?冷泉流体沉积体系发育高密度的化学自养生物群, 以碳酸盐岩和天然气水合物为主, 有少量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等?冷泉碳酸盐岩的产状有丘? 结核? 硬底? 烟囱? 胶结物和小脉等, 以化学自养生物碎屑和多期次的自生碳酸盐胶结物组成的生物丘最为常见, 它在物质来源? 形成环境? 形成作用等方面与传统来源于海水碳的碳酸盐岩建隆不同, 用术语 C h e r m o h e r m 表示, 以区别于传统海水碳酸盐岩建隆术语b i o h e r m s ? l i t h o h e r m s ? p s e u d o b i o h e r m s 和 b i o s t r o m e s ?地层中石化的化学自养生物丘常是含有大量底栖生物化石的碳酸盐岩建隆产于深水相沉积地层中, 在沉积环境和相分析上出现纵向和横向的不连续, 甚至出现反常现象?矿物以镁方解石? 白云石和文石为主, 与传统的碳酸盐岩相似, 在地球化学组成上最大的区别是冷泉流体沉积碳酸盐岩的碳来源于冷泉体系中的细菌生物成因碳, 具有特别负的碳同位素值?冷泉在海底主要沿构造带和高渗透地层呈线性群, 或围绕泥火山或盐底劈顶部呈圆形或不规则状冷泉群分布,或以海底地形低凹处和峡谷转向处呈孤立冷泉形式产出?冷泉流体以沉积建造流体为主?上覆快速堆积? 成岩压实和胶结作用? 构造挤压和变形作用? 深部的后生作用和成岩作用? 海底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作用是建造流体向上运移进入海底成为冷泉的驱动力?冷泉碳酸盐岩的沉积作用主要有胶结作用? 充填作用和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冷泉流体中的碳主要是以甲烷为主的碳氢化合物形式存在, 经微生物作用转变为 C O2 ,最终形成冷泉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5.
运用Excel及其内置的VBA语言开发设计了土工试验数据处理程序"数据处理小旋风",用代码建立一个模块包含10个子过程,一个工作簿事件。该程序具有简洁友好的界面,快速化智能化,能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生态系统变化:工商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项目编写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工商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核心内容。报告表明:① 工商业与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工商业需要依赖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才能得以长期运营,另一方面,工商业的各种活动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发生变化;② 在1950—2000年的50年里,全球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许多不利于工商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巨大变化,而且在未来50年内仍会发生一些与工商业密切相关的重要变化;③ 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巨大变化已经引起了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后工商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生态系统管理方面的重要影响;④ 工商业的发展要想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正确、全面地认识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它们对业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相应地做出调整。
  相似文献   

17.
断裂带的结构特征及其对油气的输导和封堵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吴智平  陈伟  薛雁 《地质学报》2010,84(4):570-578
断裂带是具有复杂结构的三维地质体,其内部可以划分为低渗透性的滑动破碎带、高渗透性的诱导裂缝带等具有不同物性特征的结构单元类型;受各种地质条件和因素的控制,不同性质及活动强度的断裂带、断裂的上下盘、同沉积断裂的不同深度,其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存在差异,这导致了断裂具有对油气输导、封堵的双重性和时空差异:诱导裂缝带可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而滑动破碎带则具有较强的横向分隔性;同沉积断裂下部对油气的横向封堵性要明显强于上部;断裂活动早中期对油气的输导性要强于晚期及断裂活动停滞期。精细刻画盆地内部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对于分析断裂在油气运聚中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邢晓彬  张阳生  段芳 《地下水》2011,(6):190-192
运用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本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泾阳县水资源总量、可利用资源量和各行业用水需求量的预测,经供需平衡分析得出泾阳县在未来发展中水资源将出现匮乏现象.同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建议,旨在为泾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契机.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从严土地管理的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科学地分析当前执法监察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冷静地面对新问题,大胆地应对新挑战。要紧抓机遇,破解难题,就要从发挥主观能动性入手,大力推行治根治本之策,坚持"六个结合",重拳出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担负起保护土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Gobi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andscape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dust sources in north China and even in central Asia. Based on the different l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gobi surface, sand and dust emiss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with other landscapes, such as sandy desert. Dust emiss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n the gobi surface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Wind power system, geomorphology pattern and underly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considered for their effect on the sand and dust emission process. Then, the mechanism of l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n threshold wind velocity was analyzed. Finally,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dust emission and mechanism,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gional and global requirement, we suggested that the l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parameterizati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dust sources and sediment emission mechanism should be the main issues in the future gobi sand and dust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