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江西铜厂斑岩铜(钼金)矿床是德兴斑岩矿集区最大的矿床.文章根据铜厂矿床发育的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蚀变组合特征,和已厘定的铜厂矿床脉体类型,选取代表不同蚀变矿化阶段的石英、黑云母、绢云母及绿泥石等,进行单矿物的H、O同位素测试.石英和黑云母单矿物O同位素,与石英、黑云母平衡流体的δ 18O 值和δD值联合示踪结果显示,铜厂矿床早期A脉(不规则疙瘩状A1脉、石英-黑云母A2脉和石英-磁铁矿A4脉)和中期B脉(矿物组合为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斑铜矿)形成时,成矿热液均为岩浆流体来源,但B脉可能混入了少量大气降水;晚期低温D脉和碳酸岩脉(180~200℃)的成矿热液全部为大气降水来源.斑晶黑云母平衡水的δ 18O和δD值变化范围较大表明,黑云母形成时的热液系统主要为岩浆水,局部受区域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染,也可能与少量黑云母斑晶受到后期绿泥石化、水云母化蚀变有关.绿泥石蚀变主要由岩浆流体作用形成,但混入了一些大气降水,导致其δ 18O值少量降低.绢云母平衡的水的δ18O值和δD值(4.6‰和-19.4‰)表明,绢云母是大气降水与千枚岩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来说,铜厂矿床钾硅酸盐化、绿泥石化蚀变,以及钾硅酸盐化阶段形成的A脉和B脉,均由岩浆流体作用引起,大气降水在绿泥石化阶段进入蚀变-矿化系统,而绢云母化、晚期低温D脉和碳酸盐脉均是大气降水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德兴朱砂红斑岩型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砂红矿床是德兴铜矿田的3大矿床之一,与铜厂、富家坞矿床呈NW向展布.为了查明该矿床的热液蚀变系统、矿化特征及成矿流体性质,文章选取朱砂红矿区5条勘探线上的21个钻孔,通过详细的岩芯编录和岩相学观察,依据矿物组合、脉体穿切关系及蚀变特征,将该矿区内的脉体分为A脉、B脉、D脉及后期碳酸盐和硫酸盐脉,A、B及D脉为主要的矿化脉,共有14种类型.对各期脉体内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的显微测温、气液相成分激光拉曼显微分析(LRM),从而详细示踪了成矿流体演化及蚀变-矿化过程.经研究得知,该矿区流体演化过程包括:成矿早期A脉形成阶段,发育4种脉体类型,其脉体多呈不规则状、顺板理团块状,发育的流体包裹体以富气相和含单子晶或多子晶相(还见有金属硫化物)组合为特点,均一温度为350~550℃,ω(NaCleq)主要集中在52.9% ~69.9%(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2.9%~16.8%(气液两相包裹体)2个区间内,该阶段的流体与早期的钾长石化蚀变关系密切;成矿中期B脉形成阶段,发育5种脉体,以平直为显著特征,发育富气相包裹体和单子晶包裹体,还含有部分富液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48~405℃,ω(NaCleq)主要集中在38.6% ~58.0%和0.9%~10.6%范围内,由于该阶段裂隙发育,成矿流体发生了减压沸腾作用,大量金属发生沉淀,是Cu(Au)、Mo的主要成矿阶段;成矿晚期D脉形成阶段,共有5种脉体类型,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还有少量富气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27~326℃,ω(NaCleq)为0.4%~5.1%,该阶段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黄铁绢英岩化和绿泥石-水云母化,伴有Mo矿化及少量Cu矿化.朱砂红矿区热液流体的演化总体上是,从早期的高温、中-高盐度的岩浆热液,向成矿晚期中-低温、低盐度的岩浆热液+大气降水混合流体转变.气液相成分激光拉曼显微分析(LRM)结果显示,在朱砂红矿区流体的演化过程中,有少量CO2的参与.此外,该矿床流体包裹体内所发现的多种暗色子矿物还有待进行系统鉴定.  相似文献   

3.
江西德兴朱砂红斑岩铜矿床H-O-S-Pb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田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毗邻赣东北深断裂;该矿田由富家坞、铜厂及朱砂红矿床组成,属世界超大型斑岩铜矿。本文在系统的野外观察及室内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通过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手段,探讨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H、O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矿石石英脉中石英的δ~(18)O值范围为8.4‰~11.2‰,与之平衡的δ~(18)O_(H_2O)值范围分别为0.44‰~3.14‰,含矿石英脉中石英的δD值范围为-73.2‰~56.9‰,成矿流体以岩浆分异热液及天水热液为主。矿石中硫化物δ~(34)S组成变化范围较窄,为-4.3‰~-0.9‰,多数集中在0值左右且在S同位素直方图上呈塔式分布特点,表明具有岩浆硫(0±3‰)的特征。矿石硫化物中Pb同位素组成比较稳定,~(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079~18.643、15.545~15.578和38.058~38.595。朱砂红矿床硫化物中Pb同位素组成与德兴含矿斑岩大致相同,明显区别于源自双桥山群地层的矿石中Pb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斑岩,并非双桥山群浅变质地层。朱砂红矿床的流体来源为岩浆分异热液及天水热液的混合,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斑岩,矿床发育与斑岩体密切相关。德兴矿区三个矿床对比研究表明,朱砂红斑岩型矿床H、O同位素特征与铜厂斑岩铜矿床大体一致,成矿流体来源基本相似;三个矿床中S同位素表现为从东南的富家坞矿床向西北的朱砂红矿床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但变化范围基本保持一致,朱砂红矿床可能比铜厂矿床及富家坞矿床受更多围岩物质混染;三个矿床Pb同位素总体显示出壳幔混合铅的特征。三个矿床为同一成矿系统,矿床的差异可能源自岩浆与围岩混染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江西德兴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朱砂红斑岩铜矿位于德兴斑岩铜矿矿集区的西北方向,紧邻铜厂铜矿。本文在前人有关德兴铜矿研究基础上,以铜矿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内容,通过野外详细的岩芯采样,室内石英斑晶、石英脉和方解石脉中包裹体测试及数据整理分析后初步发现: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大致可以分成五大类型(富液型包裹体、富气型包裹体、含CO2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型和固液两相型);相比铜厂整体成矿温度略低,盐度略高;由成矿流体压力47.27~184.47MPa,推导出成矿深度达2~4km,以及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流体中含有CO2、H2S和CH4等挥发分气体,它们可能与Au等元素的运移成矿有关。因此,从包裹体性质推测朱砂红铜矿不只是斑岩铜矿,可能是浅成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此外,朱砂红矿区成矿流体来源至少有两种:高温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伴随流体演化期次大致可以划分出三个成矿阶段:硅酸盐硫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即主成矿阶段,温度:200~340℃,盐度:2.0~15wt.%NaCl)、碳酸盐-硫酸盐硫化物阶段。同时,均一温度、盐度及压力等暗示在流体演化和成矿过程中岩浆流体发生过沸腾或不混溶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翠云  李晓峰  肖荣  白艳萍  杨锋  毛伟  蒋松坤 《岩石学报》2012,28(12):3869-3886
德兴铜矿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和富家坞3个矿床组成。在系统的钻孔样岩相观察基础上,本文把德兴朱砂红花岗闪长斑岩划分为3种类型蚀变岩(钾化-黑云母化蚀变岩、绿泥石化蚀变岩、石英-绢(白)云母化蚀变岩),其主要标志性蚀变矿物依次为:钾长石(黑云母)→绿泥石→石英+绢(白)云母,且热液蚀变程度依次增强。以Al2O3作为不活动组分,通过Isocon分析法表明:随着热液蚀变作用的持续进行,蚀变程度的逐渐增强,主量元素(P2O5)行为较稳定,Na2O、Sr元素大量活化迁出;高场强元素Hf、Th、U、V、Co、Nb、Ta等表现为弱活动性或不活动性;成矿元素Cu、Pb、W显示出大量带入,表明热液流体和成矿流体可能属于同一流体系统。稀土元素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活化迁移,其中绿泥石化蚀变岩的LREE、HREE均较原岩亏损,而石英-绢(白)云母化花岗闪长斑岩的LREE、HREE富集/亏损情况因样品而异,相对增量/减量变化幅度较大。各类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球粒陨石化配分模式表现较一致,均为轻稀土相对于重稀土富集的右倾分布,极弱Eu负异常,曲线左陡右平缓,尾部轻微上翘,形似铲状,反映岩浆源区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的Y/Ho比值与球粒陨石的Y/Ho比值基本一致,表明Y-Ho在热液蚀变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分离。弱蚀变花岗闪长斑岩具有较高Sr/Y比值、La/Sm比值以及中等Sm/Yb比值,暗示源区残留相主要为角闪石±石榴子石。  相似文献   

6.
江西德兴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砂红斑岩铜矿位于德兴斑岩铜矿矿集区的西北方向,紧邻铜厂铜矿.本文在前人有关德兴铜矿研究基础上,以铜矿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内容,通过野外详细的岩芯采样,室内石英斑晶、石英脉和方解石脉中包裹体测试及数据整理分析后初步发现: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大致可以分成五大类型(富液型包裹体、富气型包裹体、含CO2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型和固液两相型);相比铜厂整体成矿温度略低,盐度略高;由成矿流体压力47.27~184.47 MPa,推导出成矿深度达2~4 km,以及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流体中含有CO2、H2S和CH4等挥成份气体,它们可能与Au等元素的运移成矿有关.因此,从包裹体性质推测朱砂红铜矿不只是斑岩铜矿,可能是浅成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此外,朱砂红矿区成矿流体来源至少有两种:高温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伴随流体演化期次大致可以划分出3个成矿阶段:硅酸盐硫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即主成矿阶段,温度:200~340℃,盐度:2.0%~15%NaCl)、碳酸盐-硫酸盐硫化物阶段.同时,均一温度、盐度及压力等暗示在流体演化和成矿过程中岩浆流体发生过沸腾或不混溶作用.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蚀变-矿化阶段及其流体演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是大兴安岭中北部多宝山-阿尔山铜(钼)成矿带内最大的斑岩型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的最东端。矿床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及多宝山组下部地层中。据野外脉体类型和穿插关系、围岩蚀变类型、矿物组合,将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的蚀变和矿化自早至晚划分为4个阶段:Ⅰ钾硅化阶段;Ⅱ 硅化-钼矿化阶段;Ⅲ绢英岩化-铜矿化阶段;Ⅳ碳酸盐石英阶段。石英中包裹体类型主要有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纯CO2包裹体。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具有规律性演化特征:钾硅化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盐度集中在6%~10% NaCleqv,密度0.5~0.9g·cm-3,均一温度峰值为245~400℃;硅化-钼矿化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260~300℃,盐度1.7%~39% NaCleqv,密度0.3~1.1g·cm-3;绢英岩化-铜矿化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220~280℃,盐度0.1%~24.8% NaCleqv,峰值集中在6%~12%,密度0.5~1.0g·cm-3;碳酸盐阶段仅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25~170℃,盐度0.5%~12.8% NaCleqv,密度0.8~0.9g·cm-3。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成分主要为H2O和CO2。本文对多宝山矿床主成矿期压力进行了估算,Ⅰ、Ⅱ、Ⅲ阶段捕获压力分别为110~160MPa、58~80MPa、8~17MPa。测温实验结合野外现象及包裹体岩相学表明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与成矿有关的热流体不是单一的岩浆分异的结果,构造裂隙系统也为含矿流体提供了很好的导矿与容矿空间,矿床沉淀机制为温度压力的变化及空间的开放导致流体不混溶与沸腾作用,不同流体的混合、水岩反应致使流体pH值、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铜、钼的矿化。  相似文献   

8.
德兴朱砂红、铜厂、富家坞铜矿床沿北西西(300°)方向略呈左形侧列分布,三者共同构成了德兴斑岩铜矿田。朱砂红斑岩铜矿床位于赣东北深大断裂的北西侧,该断裂带是九岭地体和怀玉地体于新元古代时期的碰撞拼合带。以往的调研工作多集中在铜厂矿床,而对朱砂红矿床和富家坞矿床的研究较少。此次结合江西德兴铜  相似文献   

9.
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床矿化小岩体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种数据资料证明沙溪斑岩铜(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矿化斑岩体的特征应包括与矿化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岩体的各种特点,特别是岩浆期后热液活动的特点。根据岩体的形态、产状和形成方式,岩浆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岩浆期后热液活动的特征,推断矿化斑岩体形成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岩浆一热液体系极端远离平衡态;岩浆-热液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能够提供足够的成矿物质;岩浆热液体系具有半封闭性,一方面不断与环境(岩浆源、围岩、地下水)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另一方面成矿物质又要相对集中不被逸散。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冈底斯成矿带报道的斑岩型矿床主要集中在东段,而鲁尔玛斑岩型铜(金)矿为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铜矿,具有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等明显的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其热液脉体从早到晚化分为:钾硅酸盐化脉(A脉)、石英-金属硫化物脉(B脉)以及石英-绿帘石-碳酸盐化脉(D脉).对各阶段热液脉体的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显微激光拉曼和H-O-C同位素等分析.发现A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390~460℃,盐度介于4.5%~21.6%NaCleqv和43.6%~59.6%NaCleqv两个区间;B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310~380℃,盐度介于3.6%~19.8%NaCleqv和6.0%~16.0%NaCleqv两个区间;D脉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200~320℃,盐度集中在0.4%~14.7%NaCleqv.拉曼分析表明,鲁尔玛铜(金)矿的流体包裹体含CO2、N2、CH4等气体及石盐子晶和多种金属硫化物和金属氧化物子晶.各热液脉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H2O,V-SMOW值的变化范围为-128‰^-110‰,δ18OH2O,V-SMOW值的变化范围为-9.09‰^-1.45‰,方解石的δ13CCal,V-PDB值的变化范围为-20.8‰^-19.8‰,δ18OCal,V-SMOW值的变化范围为-5.9‰^-4.9‰,展现出岩浆热液的特征,晚期还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属高温、高盐度、含CO2、N2、CH4等气体和Cu、Fe、Mo等金属元素的Ca+-Na+-Cl-H2O体系流体,具有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成矿流体从深部封闭体系运移到浅部的开放体系,温压环境突变导致金属硫化物沉淀,形成A脉和B脉型矿化.随着成矿物质的大量析出,同时伴随着大气降水等因素的影响,流体温度、盐度迅速降低,产生D脉型矿化.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石英闪长玢岩成因及幔源基性岩浆对斑岩铜矿的贡献,本文选取德兴矿床石英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获得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69 Ma,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侵位时间一致,岩体为中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石英闪长玢岩具有低的SiO2(58.41%~63.12%)和K2O(1.68%~2.94%)含量及A/CNK值(0.85~1.0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重稀土元素,属于钙碱性到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相对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2.20~7.93(最大值7.93),指示其源区为岩石圈地幔。锆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显示出明显的正Ce异常,岩浆氧逸度(lg fO2)为-20.05~-6.66,达到磁铁矿-赤铁矿氧逸度等级,指示石英闪长玢岩结晶自高氧逸度岩浆。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德兴石英闪长玢岩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及其暗色包体符合岩浆混合的演化趋势,说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可能是中侏罗世幔源基性岩浆和地壳酸性岩浆大规模混合作用的产物,并且石英闪长玢岩代表了岩浆混合过程中的幔源基性端员。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在中侏罗世伸展构造背景下,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新元古代受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幔源基性岩浆,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诱发下地壳物质熔融并与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花岗闪长斑岩的母岩浆。高氧逸度幔源岩浆的加入可抑制斑岩体系硫化物的过早饱和,同时为德兴矿床注入了成矿所需的部分挥发分和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12.
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和富家坞等3个矿床组成。在详细的野外脉体填图基础上,文章把德兴铜厂斑岩铜矿的成矿脉体划分为A脉、B脉、D脉和H脉等4种类型。研究发现,A脉的形成与钾化蚀变有关,脉体不规则且不连续,以粒状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少量黄铁矿±少量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B脉的形成与钾质硅酸盐水解有关,脉体较规则且连续,以石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石英颗粒呈典型的梳状或长柱状对称于脉壁生长;D脉的形成与石英-绢云母化蚀变有关,以黄铁矿±石英±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脉壁发育绢云母晕;H脉的形成与碳酸盐化有关,以方解石±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这4种脉体分别记录了成矿流体演化至不同阶段,热液蚀变作用的特点及其与Cu-Mo硫化物沉淀的关系。脉体的宽度-间距定量统计分析表明,脉体宽度(T)服从于幂次分布定律;脉体间距(S)服从于负指数分布或介于对数正态分布与负指数分布之间。脉体宽度分维值D值(0.91~1.35)普遍>1,反映脉体系统的连通性较差,矿化程度较弱。脉体间距变差系数Cν值(0.49~0.92)均<1,说明脉体簇生聚集程度较低,矿化程度较弱;处于脉体聚集中心的脉体,代表着热液流体运移的通道,制约着其他脉体的展布。  相似文献   

13.
德兴铜厂斑岩铜矿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成矿流体的特征和演化过程,对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不同蚀变—矿化带石英细脉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详细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显微激光喇曼探针工作.结果显示,德兴铜厂斑岩铜矿主要有三类流体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Ⅰ型),富气相包裹体(Ⅱ型)、多相包裹体(Ⅲ型);成矿早期的Ⅰ型包裹体,主成矿期的Ⅱ型和Ⅲ型包裹体,以及成矿晚期的Ⅰ型包裹体的平均均—温度和平均盐度分别为:481℃,8.1%; 410℃,1.2%;389℃,56%和215℃,3.1%;主成矿期的Ⅱ型和Ⅲ型包裹体的平均均—温度相近,但盐度相差很大,指示了沸腾作用的发生;从早期到晚期,成矿流体呈现温度降低,挥发分逸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陈柏林  高允 《矿床地质》2022,41(6):1093-1107
江西德兴铜厂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该矿床主要由成矿岩体内带的浸染状矿体和外带的细脉型矿体组成,对于该矿床控制细脉型矿体就位及展布的控矿构造研究甚少。文章通过对露天采场和钻孔岩芯含矿裂隙特征的调查,结合前人对含矿脉体产状的统计资料,重新厘定了含矿裂隙系统,构建了控矿构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德兴铜厂铜矿床细脉型矿体的含矿裂隙走向整体上是围绕北西向拉长的梨形状成矿岩体周边呈放射状展布;同一部位含矿构造具有走向相近、中等倾角、双倾向和正断运动的特征,构成剖面X-型共轭剪裂隙组合。这些含矿裂隙形成于成矿岩体侵位时期,形成时最大主压应力近直立,中间主应力近水平且垂直成矿岩体边界,最小主应力近水平且平行于成矿岩体边界。铜厂铜矿床的控矿构造是长轴呈北西向展布的成矿花岗闪长岩的岩体侵入构造体系。进一步找矿方向是在矿区范围的北西向成矿岩体南东、北西两端存在隐伏岩脊部位的深部寻找细脉型隐伏矿体,在矿田、矿集区范围是寻找隐伏成矿岩体发育的部位。  相似文献   

15.
季根源 《地质与勘探》2014,50(6):1173-1180
晋磨锑矿床位于印支地块和华南地块碰撞界线的边缘、金沙江-红河断裂带的南段东侧,属于华南地块。对矿床开展的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温、气液相成分测试和氢氧同位素测试分析表明,流体包裹体液相成分以Ca2+、Na+、K+、SO2-4、Cl-和F-为主,气相成分以H2O与CO2为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38℃~308℃之间,平均值为208℃,盐度在0.3%~4.0%之间,平均值为1.7%。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18OSMOW值在14.6×10-3~15.5×10-3之间,δDSMOW值在-84.1×10-3~-73.8×10-3之间,δ18OH2O值在2.7×10-3~3.6×10-3之间。综合以上表明: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混有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16.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两期石英脉的地球化学对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德兴斑岩铜矿发育两种类型的石英脉 (Q1型和 Q2型 ). Q1型石英脉与绢云母绿泥石化伴随,是主成矿期的产物,由石英、黄铁矿、黄铜矿、少量方解石和绢云母组成 ;Q2型石英脉形成于成矿晚期,与硅化伴随,由石英和方解石组成.对两期石英脉进行了单矿物微量元素特征、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 Q1型石英脉中的石英 (以下简称为 Q1型石英 )富 Ti (> 10 μ g/g), Q2型石英脉中的石英 (以下简称为 Q2型石英 ) Li含量极高 (> 300 μ g/g); Q2型石英脉的流体氢同位素值低于 Q1型石英脉;虽然 Q2型石英脉的形成晚于 Q1型石英脉,但 Q2型石英脉的形成温度明显高于 Q1型石英脉.通过对 Q1型和 Q2型石英脉的地球化学对比,认为两种类型石英脉是由演化程度不同的岩浆分异出的流体形成的,大气降水的加入和岩浆脱气作用可能对流体化学特征有一定影响,两期流体的矿化特性不同. Q1型石英脉以交代方式形成,继承了岩浆成因石英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