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中从场地划分入手,提出了一种城市地震动参数区划方法新思路:即首先利用专业软件Surfer和ArcGis对区域内的钻孔资料进行处理,构建包含土层厚度、波速分布和建筑场地分类等信息的三维地下模型,并对地表进行场地分区和网格划分。然后在每一场地分区内,选取若干个典型钻孔,进行一维土层地震响应分析,计算结果代表该类场地的地震反应,再根据区域内所有离散点(网格点)的信息,即可获得整个计算区域的地表地震反应结果,进而得到整个区域的地震动参数区划,以及不同加速度峰值的等值线。这一方法可用于计算不同强度地震输入下,区域内地震动的分布,其结果可用于城市震害预测,特别是震后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2.
鲁甸MS6.5地震造成大量房屋损毁及人员伤亡,其中龙头山镇房屋损毁最严重、人员伤亡最多。地震后,骡马口场地被选为恢复重建的主要场所。应用高密度电法分别对鲁甸震区龙头山场地、骡马口场地进行了勘探作业,初步认为勘探场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构造展布以北东、北西向为主。龙头山场地地层较为破碎,场地内存在一洪积扇,是造成其上建筑物破坏严重的重要因素;骡马口场地地形开阔、地势平坦,是地震恢复重建的有利场所,场地内存在断裂活动的迹象,建筑选址时应注意避让。同时,认为高密度电法具有高效快捷,资料分析处理相对简单,便于震后断裂构造快速判断和场地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3.
新疆于田县Ms7.3地震造成灾区房屋、生命线工程、水利设施、农业及牧业等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震害调查,按照国家标准的原则和方法,评估出此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重建经费,并且分析了此次地震的灾害损失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婕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2):558-567
为了解决现有震后重建民用建筑碳排放监测方法未考虑节能减排条件与计算碳排放系数,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与监测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震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考虑碳排放的研究与监测方法。首先针对碳排放研究的基础进行详细阐述,根据国际碳排放标准开展研究;其次采用排放系数方法,完成建筑碳排放数据采集。具体以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的边界条件为基础,确定碳排放边界条件,对震后重建民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计算,完成震后建筑碳排放量的实时监测。结果表明:提出的震后建筑碳排放量实时监测方法,能有效的对震后建筑的碳排放量进行实时监测,且具有较高的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5.
2013年3月11日新疆阿图什发生慨5.2地震,震中烈度Ⅵ度,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个别民宅倒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97万元。结合此次地震考察评估工作,分析此次地震造成经济损失的震害原因。从房屋破坏、房屋建筑场地条件和抗震安居工程三点,描述了此次地震的震害特征,与新疆伽师、莎车等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地区进行震后对比,并结合2009年4月22日发生的新疆阿图什Ms5.0地震,提出了对此次地震的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旭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4):826-832
传统二维震害图像方法对震后区域进行研究时,由于其拍摄角度具有局限性,震后区域图像的视觉效果不理想。提出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震后区域三维虚拟重建方法,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震后区域,获取该区域的点云数据,采用Cyclone软件合并点云数据后,得到震后区域拼接后的整体点云图,将该图点云数据进行去体外孤点、去噪声点以及点云取样等处理后实施封装,在封装的点云数据上采用Sketch模型实施贴图操作,实现视觉传达效果理想的震后区域三维图形的虚拟重建。实验证明,所提方法对震后区域的三维图像虚拟重建结果精度高、视觉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宁蒗-盐源地区地震灾害频发,近50年间就发生10次5级以上地震。2022年1月2日宁蒗5.5级地震造成大量村镇房屋受损。文中首先将此次地震与2012年宁蒗5.7级地震进行对比,结合5.7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震中永宁地区房屋建筑结构进行介绍,然后依据震灾现场收集到的震害资料,对各类房屋建筑,包括当地藏传佛教寺院部分建筑的震害进行总结,最后在简要分析房屋震害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震后恢复重建工作,对进一步提升当地村镇房屋抗震防灾减灾能力、保护民族传统建筑和宗教特色建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系统动力学控制重建房屋造价结果时,缺乏对地震后建筑成本数据的归集和处理过程,无法深入控制各个成本环节,控制效果差。深入研究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房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方法,采用引入BIM技术的重建房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模型,通过该模型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进行预算,依据预算结果使用BIM技术归集成本数据后使用BIM数据平台存储和控制归集后的成本数据。通过造价控制体系实现地震灾后重建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并采用财务ERP系统把控每个成本环节,实现工程造价优化控制。实验结果显示,该研究方法预算造价值与实际造价值差距小,约为1 000元,并在控制所有费用后节省了原始预算造价费用的11.91%,说明该方法造价控制效果好,能够有效节约震后灾区重建房屋工程造价成本。  相似文献   

9.
震后极灾区无人机最优航拍区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蚁群优化算法,提取震后极灾区的震中距、房屋户数、人口数量、地形条件、无人机飞行时间等影响因子,提出震后极灾区无人机最优航拍区域选择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2016年云龙5.0级地震,实践表明该方法对极灾区开展无人机航拍,为地震后第一时间获取可靠的灾情信息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戴君武  王艳茹 《地震研究》2012,35(2):282-287
采用统计拟合的方法,详细分析了汶川地震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的分布特点,依据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与烈度、人口、GDP和损失的拟合关系,提出了基于人口、地震灾害损失、GDP等因素的3个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快速评估模型,并利用宁洱地震数据验证经验公式的可行性。震后恢复工程资金分布特点及资金评估经验公式对未来地震进行恢复重建规划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灾区震后重建中建筑工程造价快速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伍娇娇  刘霁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5):1092-1097
针对传统方法无法对灾区震后重建中的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快速评估的问题,提出适合灾区震后重建的,基于灰色动态预测的建筑工程造价快速评估技术。采用朗格系数法对灾区重建中建筑工程造价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确定重建工程造价范围,通过加权平均数指数法对建筑工程造价情况进行判断,构建自回归移动模型防止建筑工程造价评估中受到异常因素影响,分析人工使用费、机械设备使用费、材料使用费,计算项目造价指数,根据基期单方造价与报告期单方造价计算结果,建立灰色动态预测图,实现对灾区震后重建中建筑工程造价快速评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评估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对灾区震后重建中建筑工程造价进行评估,且评估误差较低,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青海玉树7.1级地震房屋建筑震害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灾害严重,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房屋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通过现场调查给出房屋建筑震害情况,分析了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提出了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顾连胜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350-1355
为提高受灾地区重建安全性,提出基于ARIO模型的震后重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在将建筑设计影响因素划分为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的基础上,将ARIO模型引入震后重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利用其分析施工过程中各产业技术与该地区经济的联系,在考虑经济因素的基础上实现震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设计并构建施工初期数据采集系统、施工前安全管理系统、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系统,将ARIO与VR结合,使各系统运行时施工人员能够在虚拟漫游中以第一视角完成虚拟施工,掌握整个工期、流程、所用设备等有关信息,并由辅助专家作出相应指导,实现震后重建施工现场安全系统化管理。提出施工安全辅助建议,以完善灾后重建安全管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运行后安全系数大于当前方法,其科学性和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地震反应谱是城市地震小区划的关键,也是房屋抗震设计和减灾的基础。反应谱最大值,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是地震反应谱的最重要参数之一,由于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受到场地条件、基岩条件和特殊地质现象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相互关系复杂且不能用经验公式简单表示,故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精确计算是困扰科技工作者多年的难题。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分布的精细预测,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基岩指标,以及如何确定基岩条件、场地条件和特殊地质现象等指标的分布与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分布之问的关系。根据唐山市具体情况,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预测模型,探讨较为准确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分布计算方法,为确定唐山市地震反应谱小区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地震区城镇建筑框架结构概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地震专家及其科技人员通过长期分析研究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对地震的经验不断总结,对地震的破坏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了“概念设计”的设计理念,要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能力,“概念设计”比“结构设计”更为重要。主要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的统计分析,阐述了抗震“概念设讣”的有关问题。通过建筑场地选择、地基基础的设计、结构体系及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等方面的分析,明确了“概念设计”的原则和要求,特别是针对工程实际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设计问题,总结了延性设计的要点及其实现方法,从而消除了建筑中的薄弱环节,提高了房屋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6.
建筑施工中振动影响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建设对房屋建筑的振动影响和破坏的测试鉴定是当今城市建设中一项迫切需要开展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首次将地震学原理与工程抗震鉴定方法有机结合对大楼受桩基础施工振动的影响和损害进行测试和分析,其结果用震级和烈度的方式定量给出了振动影响的程度,继而对场地地基、基础和大楼进行了具体的抗震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7.
高强度地震下建筑施工场点危险性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俊  廖炜  王涛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4):833-840
在高强度地震环境下,建筑施工场点易发生危险,传统方法运用AHP算法对建筑施工场点的危险性进行分析,但未考虑抗震约束,存在分析效果差的弊端。因此,提出一种高强度地震下建筑施工场点危险性建模分析方法。首先采用TOPSIS方法得到地震风险评估指标,构建风险评估指标的物元分析模型,基于AHP-熵权法的组合赋权获取地震风险评估指标的综合权重。然后通过贝叶斯网络来推导高强度地震下建筑施工场点危险性参数,运用地震等级的划分标准和推算方法,依据建筑施工场点危险性评估准则和接受原则APLARP,利用物元分析模型中不同危险节点的致因关系和综合权重构建施工场点风险评估模型,完成对高强度地震下建筑施工场点危险性的建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型可准确分析高强度地震下建筑施工场点的危险性,能够确保整体施工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已有震害矩阵模拟的群体震害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群体震害预测方法,根据已有建筑物震害预测结果或震害统计分析结果,按照影响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由普查资料统计出的建筑物各影响因素的建筑面积比例得出模拟震害矩阵与已知矩阵的贴近度,最后进行加权平均,建立具体预测对象群体建筑物的震害矩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结构类型及层数、建设场地选址、建筑材料、地基基础和抗震构造措施、墙体、楼屋盖、设计施工、质量通病、抗震能力及农民抗震意识等方面对三峡库区农民自建砖混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农民自建房存在选址随意、材料质量低劣、缺乏正规的设计指导、施工方式粗放、质量通病等严重影响抗震性能的问题,并提出了编制村镇民居选址、规划和设计指南,加强村镇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管,建立农村民居抗震减灾技术服务网等措施和建议。调查结果为三峡库区农民自建房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