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渗漏问题一直是赤泥堆场的一个难题。在岩溶地区的赤泥堆场,因岩溶裂隙管道的存在,渗漏的产生是必然的,而防渗处理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系统的工程。而对堆存强碱性(溶液的pH值≥12)液、固体物的堆场,若发生废液外渗,其对环境的危害及影响都较大。对赤泥堆场岩溶渗漏通道采取垂直帷幕注浆、场内封堵落水洞、赤泥铺盖等综合防渗措施进行治理,通过灌浆前后地层的渗透性对比和泉点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防渗治理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由于磷石膏堆场防渗处理不彻底,库中含磷、氟的废水通过岩溶管道、裂隙进入地下含水系统,使大干沟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遭受严重污染,并威胁到乌江渡水库水环境。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和岩溶渗漏分析,查清了渗漏污染的方式与途径,并提出了污染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和岩溶渗漏分析,基本查明了该磷石膏堆场渗漏途径。根据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特征污染物进入乌江流域段后的变化特征,并对污染防治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工业废渣库岩溶渗漏污染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工业废渣库岩溶渗漏类型以及渗漏污染特征作了探讨,应用混合稀释扩散预测模型和CAR动态系统模型,进行渗漏污染的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三元连通试验在岩溶渗漏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Cr、Mo、Cu三种化学元素对江坪河水电站河间河湾地块进行了三元连通试验,查明了长度分别为5 250m、7 200m、2 200m的3条岩溶管道的空间分布,为分析河间河湾地块中的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分水岭空间分布,同时为后期的勘探布设和渗漏条件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祯武  邹成杰 《中国岩溶》1995,14(3):251-260
溶隙流一般称为分散流;岩溶管道流一般称为管流。本文仅研究分散流场的示踪探测问题。为此,导出了各类分散流场示踪数学模型,建立了各类分散流场与示踪曲线的对应关系,并以猫跳河四级水电站某些部位岩溶分散流场作为示踪探测的应用实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光耀华 《中国岩溶》1992,11(3):181-197
岩溶水库渗漏定量预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预测方法,该方法依据是应用数量化理论。能灵活地处理地质因素中的诸多定性变量。在广泛收集各地岩溶水库渗漏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地质-数学模型,拟定求解方程,并使其程序化。研究结果认为,本文建立的三个预测模型精度均较高,相关系数大于0.95。总体预测可信度达到0.73以上,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和实用的。文中,并用实例进行了检验和预测。  相似文献   

8.
邹成杰 《中国岩溶》1989,8(2):143-150
岩溶发育,不仅受控于碳酸盐岩性、构造和地下水等条件,而且还受控于地温场中不同温度的地下水相混合后的温度混合溶蚀作用。在水电站和水库建设地区,常见的是冷水地温场,亦见有热水地温场。利用地温场来探索和研究岩溶的发育和岩溶渗漏问题,此种研究方法,笔者称之为“地温场”分析法。文中对不同的钻孔水温曲线,按其形成机理,划分为五种类型,即直线型、抛物线型、对数曲线型、正异常型和负异常型。文中还列举了猫跳河、江垭、彭水及法国特里约等几个工程和地区的地温场和地温梯度的研究成果,在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地温梯度分析法,对二个电站坝区的岩溶发育和岩溶渗漏以及防渗处理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实践证明,对地温场的研究,在岩溶渗漏分析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文地质勘查,分析了渣场的地质构造、岩溶发育及水文地质条件,基本弄清了长空渣场的岩溶渗漏方向:当渣场堆渣高程为1261.0—1263.5m,向北渗漏;当堆渣高程超过1263.5m,直至1290.0m,将会造成发散性渗漏,即向北、向南东及向西产生邻谷渗漏。用一维水动力弥散公式进行了渗漏污染预测评价。根据岩溶渗漏类型,提出了渣场应采取压实粘土加铺设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膜)全水平防渗措施。  相似文献   

10.
BP神经网络在岩溶水库渗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水库渗漏受众多因素影响,对其渗漏量预测一直是水利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文根据非线性理论,综合考虑各种地质因素并由此建立了一个神经网络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是可行和实用的。在此基础上,利用此网络模型对水布垭水利枢纽渗漏进行了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1.
赵有美  刘小平  齐欢 《中国岩溶》2023,42(1):161-170
为了解济南趵突泉泉域重点渗漏带下伏可溶性岩补源渗漏特征、影响因素及对泉水的影响,以小岭重点渗漏带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补源试验、模型评估等方法,分析小岭重点渗漏带下伏可溶性岩石岩性、厚度、岩溶发育情况、影响因素及补源渗漏量,评估补源效果。结果表明:小岭重点渗漏带下伏岩层为炒米店组,岩性主要为中厚层微晶灰岩、薄层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厚度自东向西从7.6 m向56.3 m增厚,岩溶发育较弱,受千佛山断裂影响,发育规模大的断裂带两侧岩溶越发育,岩溶发育带越宽,补源渗漏能力越强。在钻孔补源条件下,小岭重点渗漏带断裂两侧精准补源地段炒米店组地层补源渗漏量为20 023 m3·d−1。在综合考虑其他补源措施的情况下枯水期补源量为15 000 m3·d−1、补源时长1个月对泉水的影响值为2 cm。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南川区肖家沟水库蓄水多年之后库首右岸发生的岩溶渗漏为例,探讨了岩溶水库长期运行过程中防渗体系因高压渗透破坏产生的岩溶渗漏的勘察与评价方法。通过地质分析、渗漏历史调查、钻孔、水文地质测试、物探及连通试验等方法,查明了水库右岸岩溶渗漏的范围及原因。水库渗漏边界清晰,渗漏范围主要是右岸可溶岩区的630 m高程以上,防渗体渗透破坏是水库产生渗漏主要原因。其渗漏途径一是沿原封堵堵头的薄弱区域或溶洞封堵体周边发生渗透破坏产生新的通道向下游溶洞出口集中的渗出,二是穿过右岸防渗线绕过右岸坝肩后沿岩体溶蚀裂隙或管道汇入下游右岸岸坡溶洞集中的渗出地表。通过此工程实例,提出了岩溶水库防渗体渗透破坏型渗漏的勘察与评价方法,宜以历史资料分析为基础,初判渗漏成因及范围,采用勘探、试验及物探等多种手段进行验证,为防渗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宋战平  程建铝  严魁泗  李宁 《岩土力学》2006,27(Z2):249-253
在岩溶区隧道施工中,隧道顶部既有较大尺度溶洞引起的隧道顶板跨塌是威胁隧道施工的主要问题之一。从隧道施工引起的既有溶洞与隧道间岩层的受力,岩层力学性质和围岩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出发,分析了隧道施工中影响岩层稳定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将隧道顶部既有较大尺度溶洞引起的隧道施工期顶板的破坏问题归结为两端简支或4边固支薄层岩板的失稳问题,建立了相应的力学分析模型。采用弹性板理论,对不同力学模型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推导了建立在岩体抗拉和抗剪强度准则基础上的岩溶隧道顶板岩层最小安全厚度计算公式。采用该公式对武都水库导流洞既有溶洞影响下典型洞段隧道顶板稳定性进行分析,跟踪施工调查的顶板稳定情况性态验证了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弹性波CT方法,又称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这种技术利用大量的地震波速度信息进行专门的反演计算,得到测区内岩土体弹性波速度的分布规律.利用这种方法探查岩溶的分布、形态及连通性与其它测试方法比较,分辨率高、效率高、空间位置准确.在岩溶发育地区进行工程勘察,采用常规钻探与弹性波CT成像相结合的勘察方法,可消除工程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市东部供水隧洞掘进至龙岗区横岗镇西坑村边时突然涌水,涌水量200m^3/h,引起西坑老屋村井水干枯、大面积地面塌陷,局部塌陷、房屋倒塌。为查明地面塌陷、房屋倒塌原因,深圳市水务局邀请在深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家进行研讨。专家一致认为塌陷与岩溶关系密切,但查1/5万深圳地质图及隧洞详勘报告,老屋村地下并无岩溶地层。专家认为地层判断有错误,建议采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勘察手段,查清隧洞涌水点前方一西坑谷地及老屋村塌陷范围内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市水务局委托深圳市勘察研究院在隧洞轴线经过的西坑谷地段补孔13个,老屋村塌陷范围补孔33个,并结合钻孔CT物探及钻孔抽水试验进行勘察。勘察结果证实西坑老屋村塌陷范围是埋藏型岩溶盆地,隧洞涌水点是岩溶盆地地下水的排泄口,并查清了隧洞穿越岩溶区的长度、岩溶发育程度及发育规律。建议采用全断面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堵水方法进行隧洞施工。结果顺利穿过了复杂岩溶地段及断裂破碎带。老屋村再未出现沉降、塌陷现象。  相似文献   

16.
公路工程岩溶环境一、二级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建玲  雷明堂 《中国岩溶》2013,32(2):153-160
本文从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建设的需要出发,开展公路工程岩溶环境区划工作,以便在岩溶地区的公路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岩溶地质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可能遭受的岩溶环境地质等问题的影响,弥补现行公路自然区划的不足,进而更好地为公路工程规划、选线、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服务。一级区划以对公路工程所处岩溶环境具有控制作用的气候和大地构造因素为主要依据,将我国公路工程岩溶环境划分为华南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半湿润岩溶环境区、华北温带季风气候亚干旱岩溶环境区、东北中-寒温带季风气候亚干旱-亚湿润岩溶环境区、西北中温带大陆气候干旱岩溶环境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带山地气候干旱岩溶环境区5个区,二级区划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地形地貌、可溶岩分布以及岩溶环境地质问题为依据划分为秦岭-大巴山中山山地区、广西盆地峰林平原区等26个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污染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强烈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物质及能量多频次、大范围的输入,极大程度上改变着岩溶水系统的水环境质量,岩溶水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威胁和破坏,岩溶水水质日趋恶化。本文归纳分析了我国北方岩溶水系统水质特征、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及污染途径。我国北方岩溶水水质类型中硫酸盐型水和氯化物型水的分布逐渐增加,主要污染组分为总硬度、SO42-、F-、NO3-和TDS等。其中硫酸盐和硝酸盐污染强度和范围最大,呈现出显著的人类活动影响特征。依据我国北方岩溶系统结构及水力学特征,将岩溶水污染途径概括为:①连续入渗型——主要包括岩溶区地表水(河流、水库等)渗漏污染,城镇污水渠或排污管道破损引起的污水渗漏污染;②越流型污染——污染孔/裂隙水(含矿坑水/老窑积水等)越流污染岩溶水;③间歇入渗型——固废淋溶入渗和污水灌溉渗漏污染等。据此提出了推进岩溶水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岩溶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溶突涌水是岩溶地区隧道建设中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有效控制岩溶隧道突水涌泥风险、确保隧道建设安全,基于属性数学理论建立了岩溶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首先,根据隧址区岩溶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选取地层岩性、不良地质、地下水位、地形地貌、岩层产状、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及层间与层间裂隙等作为属性评价的一级指标,其中不良地质情况分为含水构造、岩溶水系统和断层破碎带3个二级指标。通过对典型岩溶隧道突涌水实例的系统收集与整理分析,采用频数统计法确定一级评价指标所占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其次,对评价指标进行属性测度分析,通过构建各评价指标的属性测度函数以计算单指标属性测度及样本综合属性测度;最后应用置信度准则对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进行属性识别。在工程应用中,采用建立的属性识别模型对三峡翻坝高速公路鸡公岭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场施工情况吻合较好,为岩溶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