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规划》拟利用北京城市段的门城湖、莲石湖、晓月湖和宛平湖,采用"生态补水型"的治理模式,建成1500km2的生态走廊,新增水面1000ha,绿化面积9000ha,每年回补地下水1亿m3,发挥再生水的"生态功能"。本文构建三个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溶质运移数值模型,模拟预测了河道利用再生水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春青  范宁 《地下水》2012,34(6):132-133
调查研究再生水利用的基本方法、处理回用工艺和利用途径。利用淄博市污水处理厂、建筑中水设施的现状及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用再生水设计处理能力和现状处理量,按照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经测算淄博市再生水可利用量可达到42万m3。根据淄博市再生水规划总体思路和各行业的实际需水情况,制定各区县再生水利用规划方案,包括再生水的规划利用量和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杨庆  林健  杨巧凤 《城市地质》2012,7(2):22-23
依据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影响途径分析,建立地表再生、包气带土壤水和地下水监测网系统三位一体的综合试验站,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地面沉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安市地面沉降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地面沉降带下伏土层的固结性能,进而分析西安市地面沉降机制,初步研究表明,由于土层的超固结性能,西安市地面沉降明显不同于沿海城市(如上海,天津等)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5.
钢铁企业中水回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宏亮 《地下水》2010,32(2):78-79,84
简述了中水回用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以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中水回用为例,分析中水经过深度处理工艺处理以后在钢铁企业各生产车间的综合应用,并从水资源短缺、保护环境、钢铁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论述了中水回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多年地下水位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慧芳 《地下水》1999,21(2):91-93,58
西安市位于渭河断陷盆地中段偏南,渭河两岸第四纪以来堆积了巨厚的陆相沉积物,为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赋存和运移空间。平原区游水含水岩组由冲积、冲洪积的砂、砂砾卵石夹亚粘土、亚砂上组成,黄土台源区潜水含水岩组由黄土及古土壤组成。区内开发利用的主要是第四系地层中的砂、砂砾卵石及黄土层中的空隙水。近年来由于西安地区持续干旱少雨,各部门(特别是农业)为了满足用水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整个地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在某些地方已形成了下降漏斗。现根据西安市多年潜水动态观测资料,对多年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做出较为…  相似文献   

7.
印染废水回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印染厂经二级处理后的排放废水,采用二氧化氯氧化对其色度、COD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芳 《地下水》2005,27(5):375-377
依据大量的调查、统计资料及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西安市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格局及其形成过程,并从地下水的开采量、开采程度、供水比例及用水结构几方面,详细阐述了西安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并对今后地下水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霍国兴 《地下水》2010,32(5):54-55,74
城市污水回用指的是,生活和工业污水经过处理后,作为工业,农业或市政用水的水源。城市污水中含有污染物质的水量仅占整个污水量的0.1%,而且城市污水就近可得。水量稳定、易于收集,污水处理技术也比较成熟,将城市污水经常规处理后回用于工业是完全可行的。由兴平市目前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基本情况可以看出j兴平市地下水超采已经非常严重,市区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地下漏斗区,而城市大量的污水基本还未被利用,在对城市用水各个部门污水回用优点分析及水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将污水分别回用于工业、农业灌溉、市政杂用、地下水人工回灌、中水回用等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北京利用土地处理技术将再生水回补地下水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北京市再生水的现状.土地处理技术的理论、国外已经开展再生水土地处理后回补地下水含水层的实践,以及北京的实际条件出发,分析了在北京开展再生水通过土地处理技术后,回补地下水含水层试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张亚鸽  马致远  胡杨 《地下水》2010,32(2):8-10,22
为了了解西安凹陷地下热水的补给循环及其赋存环境特征,对西安凹陷地下热水D、^18O、^13C、^14C、^34S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表明:西安城区地下热水中环境同位素δ(^180)、δ(^13C)、δ(^34S)的分布规律与其所在的关中盆地存在相反趋势,指示西安城区地下深部存在欠压实作用,表明西安是一个年轻的快速沉积盆地或其深部存在开启性断裂。通过水化学分析表明西安地区主要水化学类型为SO4-Na型,咸阳主要为Cl—Na型,指示咸阳地区的地质环境更为封闭。根据补给高程计算,西安、咸阳城区地下热水补给来源分别为秦岭和北山末次冰期高山雪水补给。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逐渐步入实践化和规模化阶段,其面临的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在对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展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西安市地下空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①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估工作。②加强地下空间开发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地下空间的价值估算、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多元化融资模式等方面的技术攻关。③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行政管理细则。④推进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保障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有效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与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临潼—长安断裂带的特征及与地裂缝的关系,根据临潼—长安断裂带内两场地地层勘探剖面,证实了临潼—长安断裂带内地裂缝的存在,表明其与发育在临潼—长安断裂带上盘的西安地裂缝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征。同时通过地裂缝两侧地层的错断及厚度变化分析了地裂缝的特点及其地质历史活动规律,表明临潼—长安断裂带内的地裂缝活动受断裂活动影响也表现为东强西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小波分析具有时频局部化特征,可清晰地给出各种时间尺度周期的强弱分布以及降水量偏多、偏少的变化趋势。应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西安市1951~2006年共56年的年降水量序列进行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年降水量序列在整个时间域内主要受2~6年、6~12年、16~34年时间尺度波动变化影响,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量偏多、偏少交替变化不相同。年降水量序列主要存在4年、8年、26年左右的主周期,其中,26年为第一主周期。另外,西安市多年降水量呈弱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的降水应呈正位相,降水量偏多,大约到2018年左右,年降水量总体上都应当偏多。  相似文献   

15.
崔瑜  吴泰然  周磊  周瑞静  杨巧凤 《地质通报》2018,37(7):1365-1373
为了探讨在再生水地表回灌条件下,再生水对地下水中氨素和主要盐分浓度变化的影响,选取现实存在的清河再生水湿地公园为例,以氨氮、Cl-离子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Hydrus-1D溶质运移模型和Modflow、MT3DMSD耦合地下水模型,模拟了再生水长期利用后的地下水氨氮和Cl-指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再生水到达包气带底部时,水中氮氨、Cl-离子含量高于研究区潜水地下水中的相应指标含量,氨氮超出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预测5~20年后,潜水中氨氮超标面积不断扩展,20年后将达14km2,氨氮超标垂向延伸至第一层弱透水层;Cl-离子在潜水中不超标,但在湿地公园周边浓度有所增加。湿地公园再生水的长期地表回灌将给当地地下水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孟昭秦 《地质科学》1998,33(4):489-493
通过对陕西耀州窑遗址内4个古窑,临潼兵马俑一号坑,西铜一级公路经过黄堡工地开挖的两个五代窑,以及耀州窑博物馆仓库工地内开挖的一个金代窑和一个春秋窑遗址的古地磁研究,初步得出了西安地区古地磁场变化的规律,为鉴定从春秋到金代西安地区的古遗址、古文物提供了考古地磁学上的一个粗略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吴继强 《地下水》2020,(1):37-39,67
通过调查统计西安城区水源热泵系统历史运行数据,对水源热泵系统用户分布、运行现状及回灌率等内容进行了评价,系统分析了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建设、行政监管、水资源税征收及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应通过建立健全水源热泵系统运行管理规定、建设高效智能的水源热泵运行监管平台、充分发挥水资源税征收的奖惩机制和强化创新研究,着重解决可持续回灌技术瓶颈等策略,保证西安城区水源热泵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深化对中国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现状的认知,更好地支撑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实践,在对不同类型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重点阐述非常规水资源的术语和内涵,总结非常规水资源的现状开发利用量和开发利用模式,分析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量逐年上升,截至2018年底已达86.4亿m3,但在全国供水总量中的占比尚不足1.5%,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规划设计不到位、工程技术有短板等问题,制约着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序发展。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迎来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黄河源区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野外实测的泉口下移、扇前缘泄出带下移与泄出带低位沼泽湿地萎缩以及局地历次地下水位统测资料,认为引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以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次,且表现为间接干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加剧了荒漠化和引起黄河源区黄河断流。  相似文献   

20.
再生水在北京被广泛用于补给河道,2007年底至2017年共有2.3×108 m3再生水补给至潮白河顺义段。其污染物本底值较高(Cl−浓度约62~122 mg/L),通过河床入渗补给到周边的含水层中,对周边地下水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浅层地下水。为了定量评价再生水补给河道对周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基于10年(2007—2017)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建立了再生水补给河道周边的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了受水区浅层地下水的水位和Cl−浓度的变化,分析了浅层地下水水量、Cl−负荷和NO3-N负荷的变化。结果表明,再生水补给河道后的前2年(2007—2009),河道周边浅层地下水水位迅速抬升了3~4 m,之后在再生水的持续补给下保持稳定。但受深层地下水开采影响,2007—2014年研究区整体浅层地下水的水量仍在下降。2014年底实施地下水压采措施后,浅层地下水水量从2014年底的3.76×108 m3恢复到了2017年底的3.85×108 m3。周边浅层地下水中的Cl−浓度从再生水补给前的5~75 mg/L变化到了补给后的50~130 mg/L,之后保持稳定。浅层地下水水质受再生水影响的范围从2008年底的11.7 km2扩大到2017年的26.7 km2,影响区内的Cl−负荷从2008年底的1.8×103 t增加到2017年底的3.8×103 t,NO3-N负荷从2008年的29.8 t下降到2017年的11.9 t。尽管研究显示影响范围外的浅层地下水质受再生水影响不明显,但潜在的咸化和污染的隐患不容忽视,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