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西北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闽北地区晚元古代麻源群和震旦系及下部古生代的变质岩系,其变质岩的原岩有部分为基性—中基性、酸性—中酸性火山岩,且这一时期的火山活动大致可分为两小喷发—沉积旋回及四个亚旋回。第一喷发—沉积旋回发生于前震旦纪,第二喷发—沉积旋回主要发生震旦纪。火山活动自北酉向南东分别受崇安—石城、浦城—长汀、政和—大埔深、大断裂带的控制。东西两带主要为第二喷发—沉积旋回的火山活动产物,中带主要为第一喷发—沉积旋回的火山活动产物。本区火山岩虽遭受绿片岩相及海底蚀变变质作用的影响,但从都城秋穗(1975)的Na_2O/K_2O对Na_2O+K_2O的变异图上可以看出岩石中的Na_2O和K_2O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带入与带出的变化。且点几乎全部落入亚洲大陆碱性岩区内。在K_2O+Na_2O对SiO_2的变异图上。第一旋回的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在碱质与亚碱质区各占一半,第二旋回的基性—中基性火山岩89%落入碱性岩区,其余落入亚碱性岩区,酸性—中酸性岩有60%落入碱性岩区,40%落入亚碱性岩区,且本区火山岩在岩石化学成分上具“双模武”特征。这均表明它与蛇绿岩套中的火山岩及岛弧火山岩均有不同之处。而有大陆裂谷区火山岩岩石化学性质的特点。在REE配分模武上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具有与大陆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相类同的LREE微富集—富集HREE亏损型的分布模式。细碧岩化碱性玄武岩的REE总量及其La/Yb比值为20,接近于Condie·K·C(1976)给出的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REE总量和La/Yb比值。中酸性—酸性火山岩中REE分布模式为LREE富集型,且出现弱负Eu异常,与本区中生代火山岩中同类岩石中的REE分布模式相一致。上述表明无论在岩石化学成分上还是REE分布模式上的特征,均显示本区变质火山岩具有大陆裂谷区火山活动产物的特征。因此,可以推断本区的大地构造性质为一个在原始地台边缘,由于大陆裂谷作用逐渐发展而形成的裂陷槽式地槽。  相似文献   

2.
东天山喀尔力克康古尔塔格组火山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兴龙  郑玉洁  倪梁 《新疆地质》2004,22(3):296-299
准噶尔板块南缘喀尔力克古生代岛弧带内的中泥盆世火山活动较为频繁,喷发韵律主要为溢流-沉积及爆发-沉积,每次火山活动后均有停歇间断,间歇期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岩和正常沉积岩.爆发相中岩石出现较多的熔结凝灰岩,沉积相中出现植物化石,是陆相火山-沉积体系的特点.火山喷发系数由西向东为61.94%~30%,其中具溢流相岩石减少,爆发岩相增多的演变特点,根据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研究,反映火山活动具陆缘弧构造环境的特征.除上述火山岩相外,还存在古火山机构——火山颈相的岩石,具中心式火山喷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冈底斯南缘泽当地区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极为发育。文章根据泽当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地质特征,结合地质剖面测制和岩石学、矿物学研究,对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进行分类,将典中组火山岩分为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过渡相和火山沉积相。根据火山活动喷发旋回特征,将研究区典中组火山作用分为下亚旋回和上亚旋回,下亚旋回包含3个喷发期次,4个喷发韵律,上亚旋回包含3个喷发期次、6个喷发韵律。根据火山岩岩性组合、岩相特征及其相互叠置关系,在研究区识别出1个破火山机构,2个层状火山机构,即结巴乡东破火山机构、多颇章西层状火山机构和擦结日层状火山机构。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具有多期次、间歇性喷发特征。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研究采用旋回(对应于火山机构)-期次(对应于岩相组合)-岩相(对应于特定喷发方式及其产物)三级划分方案。期次是指一个喷发中心一次相对集中的(准连续)火山活动,在物质成分、喷发方式及喷发强度的规律性变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相序上具有成因联系的岩石组合。旋回由一个至若干个期次构成。在期次划分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地质方法与地球物理方法,充分利用岩性、岩相、测井和地震资料,依据相关地质界面,并与火山机构分析相互结合。据此将营城组建组次层型实测剖面划分为5个旋回,13个期次。  相似文献   

5.
本区原岩建造是-套基性—酸性火山凝灰岩(主要)+铁硅质岩+沉积岩组合。整个层序反映了一个较完整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含铁建造与沉积旋回在时空和物源上存在着密切的成因联系。铁矿的形成及分布并非受控于某一种岩石,而是受控于火山喷发沉积旋回。本文从岩浆分异、火山活动、沉积作用及构造运动等的发生、发展、演化的角度较全面地分析了火山喷发沉积旋回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世伟 《地质与资源》2009,18(4):241-244
通过在本区长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与研究的实践及认识,结合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实际资料,运用火山喷发旋回、火山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地层古生物及同位素地质测年等方面的研究与对比,将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划分了6个火山喷发旋回,分别对应6个火山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7.
河南嵩县南部熊耳群古火山构造保存完整,喷发旋回清晰,火山岩相及爆发相主要岩石种类齐全。其主要喷发类型为裂隙式喷发,次为中心式喷发,主要受区域基底断裂控制,且沿区域切壳深大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表明基底断裂一火山喷发带一区域断裂带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区内金及部分有色金属矿产与熊耳群古火山活动密切关联,古火山口爆发角砾岩产出地段是寻找该类型金矿的最佳地段,受古火山构造控制的古火山口及其周边的中性、酸性次火山岩脉(墙),是寻找钼、金、铅锌多金属矿产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8.
刘文灿  孙善平 《现代地质》1997,11(2):237-243
金刚台组火山夺分布在大别山北缘金寨与商城之间,为一套以爆发相为主体的中酸性钙碱性火山岩系,时代属晚侏罗世。根据喷发韵律、岩石组合、角砾成分和蚀变矿化等特征,可分为早、晚两个亚旋回。通过火山岩相和火山构造研究表明,火山活动以中心式喷发为特征,属复式火山机构类型,就其形态特点来看属于锥状火山和破火山口。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北麓晚侏罗世金刚台组火山岩地质及岩相构造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摘  要  金刚台组火山岩分布在大别山北缘金寨与商城之间, 为一套以爆发相为主体的中酸 性钙碱性火山岩系, 时代属晚侏罗世。 根据喷发韵律、 岩石组合、 角砾成分和蚀变矿化等特 征, 可分为早、 晚两个亚旋回。 通过火山岩相和火山构造研究表明, 火山活动以中心式喷发 为特征, 属复式火山机构类型, 就其形态特点来看属于锥状火山和破火山口。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自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火山活动不断,晚侏罗世达到高潮,形成了几套代表各自特点的火山岩组合,划分出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等4 个火山喷发(沉积) 旋回。火山活动相伴随的侵入活动受伸展机制制约,构成了成对的火山侵入岩带。  相似文献   

11.
雷良奇  宋慈安 《岩石学报》1998,14(1):99-107
根据甘肃公婆泉铜矿田内4条典型地层剖面,确立了甘肃公婆泉群中-上志留统浅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岩系的标准层和层序,并将其划分为14个韵律和5个旋回。火山喷发旋回由早→晚,火山岩岩性由安山质凝灰岩、安山岩→英安岩、钠流纹岩→石英粗面岩→安山岩,火山岩中铁族元素的丰度由高→低→最低(在石英粗面岩中)→高,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演化周期。中晚期火山岩所表现出的岩性(出现碱性岩-石英粗面岩)和铁族元素丰度(出现最低值)的突变与区域北西走向断裂的深切活动有关,为铜、银等金属成矿提供主要的地球化学条件。铜、银等成矿元素主要富集在火山喷发旋回中期的英安岩中,表明火山活动中期是主要的成矿期,英安岩可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此外,早中期火山旋回主要发育于矿田的中西部,而晚期旋回则主要分布在矿田的东部,并且火山喷发的强度和频率增高,表明晚期火山活动中心已明显向东部迁移,因此矿田的东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庐山南麓发育一套变细碧-石英角斑岩系火山岩,岩性组合从早到晚反映了由基性到酸性的岩浆演化规律,火山活动具有喷发相(喷溢亚相)-喷发-沉积相的特点,构成了具多韵性的火山喷发特征,经同位素年龄研究属晋宁期火山喷发产物,时代归属为新元古代早期。  相似文献   

13.
沽源-红山子地区中生代火山作用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沽源-红山子地段中生代火山作用的时间,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构成等特点,笔者将区内火山活动划分为早白垩世早期和早白垩世晚期两个旋回,将火山岩划分为以粗面质岩石为主的碱性系列和以流纹质岩石为主的亚碱性系列。本区中生代岩浆作用与铀成矿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铀成矿受多岩浆系列共存地段控制;(2)铀成矿受晚期岩浆旋回的超浅成酸性斑岩体控制;(3)与铀成矿密切的斑岩体表现为壳幔作用的成因特点;(4)成矿火山岩表现出高硅和高钾的化学成分特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地质观测、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及高精度加速器质谱(AMS)14 C测年等工作,对大兴安岭中段莫克河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莫克河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活跃,覆盖面积超过80km2,喷发方式为斯特朗博利型喷发。火山活动最早始于晚更新世,火山活动经历了4个火山喷发旋回,并在第一、二个火山旋回之间有短暂的间歇。火山岩为以低硅、高镁、高钾、高钛为主要特征的高钾钙碱性橄榄玄武岩。综合周边地区资料,研究区新生代火山岩是在拉张的构造环境下、以复活的深大断裂为通道产生的板内OIB型玄武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没有或很少发生壳源物质混染,也没有发生斜长石结晶分异,但有橄榄石、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吉林东部延吉地区大面积出露的中生代火山岩,根据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火山喷发旋回。各旋回火山岩均属SiO2过饱和的中基性—中酸性岩类。从第一旋回至第三旋回岩石碱度变化较大,岩浆分异明显,特别是第三旋回分异作用明显高于第一、二旋回。火山岩中金、铜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普遍高于同类岩石的克拉克值几倍至几十倍,而且随着岩浆分异程度的升高,其平均含量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为本区金、铜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6.
吉林东部延吉地区大面积出露的中生代火山岩,根据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火山喷发旋回。各旋回火山岩匀属SiO2过饱和的中基性-中酸性岩类。从第一旋回至第三旋回岩石碱度变化较大,岩浆分异明显,特别是第三旋回分异作用明显高于第一、二旋回。火山岩中金、铜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普遍高于同类岩石的克拉克值几倍至几十倍,而且随着岩浆分异程度的升高,其平均含量有明显的升高的趋势,为本区金、铜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西坡中生代火山岩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火山喷发特点、火山岩岩石组合及火山岵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大兴安岭西坡地区发育的大量中生代火山岩可分为三个旋回,自早而晚依次为:晚侏罗世的塔木兰沟旋回、上库力旋回和早白垩世的伊列克得旋回。不同旋回火山岩具有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在岩浆起源、源区性质和演化过程等方面,不同旋回火山岩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别。火山岩为深部作用和过程的产物,对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本区中生代发生的剧烈的火  相似文献   

18.
燕山运动中期相山盆地火山活动频繁,按岩浆活动序次可分为打鼓顶期和鹅湖岭期两个旋回。早期旋回形成的打鼓顶组火山岩主要出露于盆地的西北缘,由于受晚期岩浆活动破坏和火山岩的覆盖,打鼓顶期的火山活动特征、火山机构分布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笔者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打鼓顶组熔岩的分布与产状以及火山碎屑岩与角砾的分布进行统计,并结合已有的钻孔资料分析,推测打鼓顶期古火山口、火山通道等火山机构的分布,进而分析其喷发模式,初步判定其属于普林尼裂隙式喷发。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忠  朱洪森 《中国区域地质》1999,18(4):351-358,372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自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火山活动不断,晚侏罗世达到高潮,形成了几套代表各自特点的火山岩组合,发出晚三叠世、早一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等4个火山喷发(沉积)旋回。火山活动相伴侵入活动受伸展机制制约,构成了成对的火山侵入岩带。  相似文献   

20.
陆相火山岩区岩石地层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巫建华 《地质论评》1999,45(7):93-100
陆相火山岩区火山产物的旋回、岩相及韵律性是 火山 活动发生及演化阶段 性的反映,也是岩石地层划分应该兼顾的重要特征之一。岩石地层划分的依据是岩性岩相特 征,各岩石地层单位均有具体的岩性岩相内容,并有别于相邻的岩石地层单位。因此,陆相 火山岩区的岩石地层划分,在满足岩石地层划分要求的前提下,应把火山活动产物的自身特 点 作为重要的依据。若将岩石地层单位“群”与火山旋回、“组”与复合岩相、“段”与火山 岩相或沉积岩相、“层”与火山岩相的基本类型对应起来,可建立起岩石地层单位“群”与 火山活动阶段、“组”与火山构造演化阶段、“段”与火山活动期或间隙期、“层”与火山 作用 类型的直接联系,从而使岩石地层划分与火山活动的历史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