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青岛地区多年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相关分析发现青岛地区汛期降水与前期黑潮区域海气热通量变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前期(超前20个月)黑潮区域海气热通量出现较常年偏多(少)时,后期青岛地区汛期降水将会出现偏多(少)的趋势,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对青岛地区2012年汛期降水进行的预测结果表明,青岛汛期降水为正常略偏少。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黑潮区域海-气热量交换对青岛地区汛期降水的影响机制。指出黑潮区域向大气提供热量的多少对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同期上空的500hPa高度场的影响更为明显,对翌年的副热带高压的变化有一定的作用,最终通过副热带高压的活动直接影响青岛地区的汛期降水。  相似文献   

3.
1986年5月2日青岛地区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站发现大气沉降灰的总β放射性明显增高,为了保护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我们对青岛地区海洋及陆地环境的放射性污染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青岛地区发生频率较高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大风、大雾、台风、雷暴和冰雹等。利用1971—200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暴雨和大风的发生概率及重现期进行了计算。并通过1984—2007年气象灾情普查资料,对暴雨、台风所致的气象灾情进行了评估。据此对青岛气象灾害进行了区划和风险分析,得出青岛地区暴雨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莱西、胶南沿海两个区域;胶州湾前部沿海及市区是大风和大雾多发区;环胶州湾地区处在台风的影响范围内,尤以市区、胶南沿海和黄岛区出现频率较大;胶州湾西岸的黄岛区雷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青岛地区的台风暴潮灾度预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培顺 《海洋预报》1998,15(3):72-78
本文分析了青岛地区建国以来台风暴潮灾害状况和台风导致的增水,潮位,海浪等要素对风暴潮灾害的贡献;依据青岛沿海地区的台风暴潮成灾范围和经济损失额划分了灾级;利用949年以来青岛地区的台风暴潮灾害个例,以潮位,海浪及它们的综合值因子,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青岛地区的台同暴潮灾害预报方程。经回报,后报和实验检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对青岛降水量进行了最大熵谱分析,揭示了青岛地区降水内部各种周期振动结构及它们各自的贡献大小。二是寻找影响青岛地区降水的因子,找出了它们之间的时滞关系,提出了一个长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
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nm)是青岛地区的主要经济贝类之一,又是当地居民喜爱的海产品。但近年来,由于工业及港口排污造成胶州湾沿岸局部滩涂污染,使其数量正在减少。 蛤仔是一种过滤性摄食、栖息区域固定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在存活期对一些毒物有较强的累积能力,共体内残毒量能综合地反映某一  相似文献   

8.
台湾海峡及其西边地区正常地震动态及危险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柯龙生  林世敏 《台湾海峡》1994,13(2):190-197
本文从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区域应力场动态,能量释放方式,b值及震群特征6个方面研究了台湾海峡及其西边地区地震活动的正常动态及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具有前兆意义的变化模式表现为区域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及功能方面的有序性变化,即:(a)地震空间分布由分散转为集中,形成条带或空区;(b)断裂活动由多组转为单一,应力场趋向一致;(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传统人口统计数据,高精度的人口密度空间化分布数据更能反应人口的实际分布情况。由于城市主体位于丘陵地貌上,青岛地区相对其他沿海城市有着特殊的人口分布规律。本文以青岛地区为例,对人口密度进行空间化分布模拟。以GIS为平台,在提取土地利用类型、DEM高程、道路分布等常见影响因子之外,引入DMSP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并优化模型,进而比较这些因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度以及在青岛地区的拟合效果,最后模拟生成1km网格内的2010年人口密度分布图。经过对比验证,所得结果与现实吻合度较高,基本符合实际人口分布情况,能够清晰地反映青岛地区人口分布规律,可以为研究人口分布规律及人口管理等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渤海海域地震海啸灾害概率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作为我国地震活动性最为活跃的近海,其地震海啸风险不可忽视。本文应用概率性海啸风险评估方法对渤海周边区域的海啸风险进行评估。根据历史地震目录建立了渤海区域的震级-频率关系,基于蒙特卡洛算法随机生成了一套10万年的地震目录,最终通过对地震事件的海啸数值模拟及最大波幅的统计分析给出了环渤海区域典型重现期的最大波幅分布以及重点城市的海啸波幅曲线。评估结果表明,渤海地区海啸风险主要集中在渤海湾和莱州湾周边,波幅可达到1~3 m,辽东湾地区海啸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1.
青岛及其邻区NE、NW向断裂的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NE、NW 向断裂是青岛及其邻区两组重要的区域性断裂构造。通过野外地质和地貌观察,依据所测的地震活动和断裂活动的绝对年龄,认为青岛地区NE向断裂自晚更新—全新世以来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并根据NW 向断裂对海岸线方向、海底地貌,特别是NW 向断裂对地震的控制作用,认为青岛及其邻区NW 向断裂是一组区域性活动断裂。鳌山卫—即墨微震带是NW 向断裂的现代活动性的表现。在地震监测工作中应加强对NW 向断裂活动性的监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夏季黄海浒苔大规模暴发,并在青岛近岸海域大面积聚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在夏季和冬季所获得的多学科调查资料,重点研究了青岛近海的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影响,阐明了该海域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参数之间的耦合响应。研究显示,夏季黄海冷水团的边界可扩展至青岛近岸海域,并在局部涌升至上层水体,形成沿岸上升流;该上升流可对上层营养盐产生一定的补充,进而促进浮游植物的繁殖,并于底层海域对应形成溶解氧(DO)和pH的低值。夏季青岛近海的上升流可能还有利于随南风漂移至此的浒苔的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浒苔的局地旺发;同时,夏季该海域特定的锋面系统对浒苔聚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冬季黄海暖流在苏北浅滩外侧向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延伸,扩展至青岛近海的暖水舌与近岸低温水之间的锋面特征明显,而且在向岸暖水与近岸冷水间还对应形成了明显的营养盐和叶绿素(Chl-a)锋面。该项研究从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增进了对青岛近海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之间耦合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奥运青岛帆船赛的有碍天气的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适应2008青岛奥运帆船比赛气象保障以及建设青岛国际水上赛事基地的需要,着重进行了如下问题的分析讨论;(1)青岛8,9月份近岸区域风速<3m/s天气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海/陆风环流发展的关系分析;(2)青岛8,9月份对流性降水过程特征及与之相关的阵性风;(3)上述天气现象的定时、定点、定量的客观预报方法讨论。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8年最新监测数据,对青岛新河地区的海水入侵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氯离子质量浓度与降雨量和水位的关系,分析了新河地区海水入侵主要影响因素是超采地下水,并认为新河地区海水入侵日益严重,近年来有加快趋势,入侵方向为由NW往SE方向推进,海水入侵范围已基本侵染整个新河地区。同时,根据新河地区降雨量、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海水入侵灾害主要诱发因素等情况,提出了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气温的天气和气候记忆性特征分析对于提高气候预测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利用济南和青岛1961—2020 年逐日、月和年平均气温资料,运用自相关性函数和标准化频率分布分析了上述时间序列的气温记忆性特征和概率分布特征,并利用结构函数法建立了月、年平均气温距平与日平均气温距平之间的分数阶导数关系。结果表明:(1)济南和青岛的月、年平均气温距平呈现不同程度的记忆性特征,其中年平均气温距平相比于月平均气温距平具有更好的记忆性。(2)济南和青岛的月、年平均气温距平与日平均气温距平之间存在分数阶导数关系,济南和青岛相应的月、年尺度阶数分别为0. 529、0. 665 和0. 553、0. 791,两地的月尺度阶数相近,但青岛略大,青岛的年尺度阶数大于济南,即青岛月和年平均气温距平的记忆性大于济南。(3)济南和青岛的月和年平均气温距平相比于日平均气温距平有不同程度的长尾特征,长尾特征反映了极值温度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年代的水深图和物质来源测量资料,研究了青岛港外航道开挖区的海床演变情况。分别利用等深线、区域地形及海底地形剖面来对比水深地形变化,研究开挖区的地形冲淤变化,结果表明拟开挖航道区近70 a来,其海床演变主趋势为轻微侵蚀,而其南北两侧的邻近海域海底地形变化则既有局部侵蚀又有局部淤积;通过外航道开挖区域11个观测点测量的有关水流、底沙粒径等数据计算分析,得到其开挖后淤积厚度在0.453~4.149 cm/a之间。青岛港外航道开挖区年平均回淤速率不大,适合扩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将青岛市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亚区,论述了各亚区地质环境特征,结合不同城市建筑工程特点,进行了工程场地适应性和选择性分析评价,为充分合理利用城市地质环境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复合载体夯扩桩技术在青岛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岩 《海岸工程》2005,24(1):68-74
详细介绍了复合载体夯扩桩的构造、承载机制、设计和施工程序,总结了它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并用青岛地区的应用实例说明其桩基计算方法和基桩检测试验结果。应用结果表明,此技术在青岛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We have reconfigured the Texas digital ocean bottom seismograph (OBS) to operate in a triggered mode and record regional earthquake signals.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deployment program designed to test these digital OBS, by moni toring earthquake activity in and near the trench in southern Vanuatu (formerly, the New Hebrides). We successfully recorded hundreds of earthquakes, including 133 located regional earth quakes recorded by three or more stations. We also report J-B residuals for 21 earthquakes reported and located by the ISC. Fourier analysis of seismograms from regional earthquakes suggest that the frequencies of spectral peaks at any station were nearly the same for large, small, nearby, and distant events. However, we obtained very disparate frequencies when we analyzed seismograms for the same earthquake recorded at different stations. The most plausible interpretation is that spectral peaks do not depen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quake source, but instead on site characteristics, or, more specifically, on the coupling of the instrument to the seafloor. To record reliable spectral data, we need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相似文献   

20.
马艳  郭丽娜  郝燕 《海洋科学》2022,46(1):44-55
利用1949—2020年中国台风年鉴和热带气旋资料,结合青岛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从热带气旋频数、周期、强度以及给青岛地区带来的降水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青岛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分析表明:1)1949—2020年影响青岛的热带气旋个数整体呈现为减少的特点,热带气旋个数多呈现出了2a~4a的显著变化周期.2)登陆转向和登陆北上类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