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5月28日河北省唐山4.8级地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12年5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与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古冶区的王辇庄乡.震中烈度为V度,地震发生在NE走向的唐山断裂带附近.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为SEE,T轴方位为SSW,接近水平,这与华北构造应力场的NE-NEE方向不一致.唐山4.8级地震是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晚期余震的正常起伏,2004年以来唐山老震区的ML4.0以上地震呈现了很好的准周期性.唐山4.8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和测震学参数存在背景性异常,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老震区地震活动平静、起伏的阶段性特征.前兆异常以中短期异常为主,其中地下流体异常、电磁异常表现更为突出.此次地震虽然震级不高,但无论是地震活动性还是前兆方面都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异常.异常既有趋势性的,也有短临的,配套性很好.  相似文献   

2.
刘翔 《高原地震》2000,12(4):12-18
把研究区划分为孕震区和外围区 ,按层次分析地震前兆异常动态演变的方法 ,分析研究 2 0 0 0年 1月 1 5日云南省姚安 6 5级地震前 ,震源区及其周围中等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小震群活动、地震危险度D及地下流体、地磁、地电、地形变等前兆手段异常变化 ,得出了姚安 6 5级地震孕育过程前兆异常动态演变特征。其主要特征为 :1 .孕震区地震活动演变方式为活动增强 -异常平静 -发震 ;2 .孕震区外围附近地区地震活动表现为平静 -活动增强 ,当地震孕育进入中期阶段 ,地震活动形成地震密集区 ;3.地震孕育发展中短期阶段 ,地下流体、地磁、地电、地形变等多项前兆手段出现同步异常变化 ,至短临阶段 ,这些异常大多出现转折或恢复  相似文献   

3.
2004年9月17日阳江4.9级地震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4年9月17日广东阳江发生了4.9级地震,从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及等震线分布判断本次4.9级地震仍属1969年阳江6.4级地震"老"震区的晚期地震活动,与该区已发生的4~5级地震序列活动类似,具有前期余震频度、强度衰减快的特点.宏观调查及震源机制证实平冈断裂是此次4.9级地震的主要控震和发震构造.震前曾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前兆异常,但地震学异常不显著,震前中小地震活动未出现异常活跃或异常平静.  相似文献   

4.
薛丁 《地震》2003,23(4):71-76
1996 年包头西6.4 级地震前, 在震中西部临河盆地出现了显著的中等地震活动增强和丛集异常, 而且中等地震活动在时间上也表现出了集中的特征。其中5 次中等地震强烈有感, 引起了地震学者高度的重视, 这是一次显著的地震活动中期异常。但是, 主震是在距离异常区200 km 以外的地方发生, 造成了震前地点预测误差较大的问题。文中详细描述了这次中等地震活动异常的情况, 并且通过震区地震地质构造条件分析, 探讨了主震发生在距离异常区较远的原因, 这对今后地震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打破了中国大陆6年多的7级地震平静,成为我国近期较为显著的一次地震事件.综合分析MS≥4.0余震分布、震区断裂性质以及等震线长轴方向等资料,认为郭扎错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据Harvard震源机制解分析,这次地震是在近NS向力的作用下,郭扎错断裂发生略带走滑分量的拉张破裂所致.通过地震前震区附近地震活动特征分析发现,于田地震发生在1996年以来新疆南部及邻区7级地震有序分布的空段;震前震区附近有4级地震空区形成,空区持续91个月后发生了2006年9月12日皮山5.8级"信号震",其后1.5年发生于田7.3级地震.  相似文献   

6.
1986年11月7日山西运城出现了一次震群活动.至1987年2月1日共发生地震801次.最大地震为4.7(M_L),位于东经111°03′、北纬35°11.5′,震源深度5.5公里,震中烈度达5度强.由于运城震群的震源较浅,3.0级以上地震在震区普遍有感,甚至2.0级左右或2.0至2.9级间的地震也不同程度地有感.因此,这次震群活动对当地群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较详尽地阐述了共和7.0级地震应更名为兴海地震的缘由.介绍了这次地震前出现的地下水、形变、地震活动性、气象及动物习性等地震前兆异常.最后就震时极震区出现的现象等问题阐明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分析了发生在新丰江水库老震区,距1962年6.1级主震27年的1次4.5级地震的活动和特点,认为此次4.5级地震及其伴生的小震群仍系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序列的中晚期强余震。  相似文献   

9.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市与东明县交界处发生一次中强地震。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微观震中在北纬35°14′,东经115°17′。面波震级5.9级,震源深度12公里。 地震发生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聊考深断裂带南段的菏泽地区。1937年8月1日曾在菏泽发生过两次7级左右地震,这次地震的极震区与1937年地震的极震区完全重合。宏观考察结果确定:这次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在菏泽市马岭岗公社与东明县胡庄公社之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1月1日在山西省大同-阳高地区发生了一次Ms5.4级地震。这次地震前笔者采用测震学方法对华北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华北缺震曲线,华北地震曲线、频度曲线都出现低值异常。邢台震区月频度曲线6月份小震活动增强。北京地区缺震曲线、频度曲线都出身低值异常。1999年6月份在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的大同附近小震活动丛集、频度与蠕变加速,并于9月12日发生了左云ML4.7级信号震。据此,笔者在  相似文献   

11.
王琼  聂晓红  温和平 《地震学报》2009,31(3):235-244
从区域地震活动和中等地震震源机制特征的角度,初步研究了2008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和应力场的应力状态特征.结果表明,于田7.3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中短期异常特征.一方面,该地震前1年其震区500km范围内中强震以及西昆仑地震带和阿尔金地震带3.5级以上地震出现了增强活动;另一方面,该地震前出现了4级地震孕震空区和近乎共扼分布的3.5级地震密集条带异常图象.于田7.3级地震前新疆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区及其附近局部应力场的应力状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拉张作用力相对挤压作用力有所加强.这可能是于田7.3级地震前新疆和于田震区及其附近具有正断层性质的中等地震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聂晓红  李莹甄 《内陆地震》2010,24(4):330-339
介绍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4级地震的基本参数、震区周围应力场背景及构造、地震序列特征等,分析了震前震区周围及相邻构造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对比分析于田序列和其后发生的汶川8.0级和乌恰6.9级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于田7.4级地震发生在阿尔金断裂与西昆仑断裂的交汇部位,可能是阿尔金断裂发生左旋扭错,牵引其西南端位于阿什库勒盆地的分支断裂发生张性破裂的结果。该地震序列为主-余型,最大余震为MS5.8,余震衰减较快,且具有一定的成丛性。震源机制解和震中分布可以看出,该地震具有单侧破裂特征。地震活动表明震前存在明显的中期和中短期异常,但未有短临异常出现。在汶川8.0级和乌恰6.9级地震前,该序列出现显著增强活动,具有一定的窗口效应。  相似文献   

13.
江西寻乌震区地震地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何昭星 《华南地震》1989,9(2):14-21
江西省寻乌地区是一个中强地震的多发区,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5—6级中强地震,1987年8月在寻乌县域附近又发生了一次Ms5.5级中强地震群.本文概述了震区的区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并根据现场宏观考察资料对1987年8月中强地震群的发震构造部位、震源构造力学模型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讨。初步结论是:这次中强地震群的发生是在区域NW290°—SE110°主压构造应力场作用下,震区新华夏断裂系统再度位错变形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2020年伽师M S6.4地震周围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M S6.4地震前新疆地区和柯坪块体地震活动状态、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前1~2年和震前半年,新疆境内中强和中小地震呈现“平静—成组活跃”或显著增强特征;②本次地震发生在柯坪块体M S≥6.0地震平静近15年的背景下,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时间渐进的中短期异常特征,即震前2年,5级以上地震活动呈现NE向有序条带分布;震前1年南天山西段小震群累积月频度呈现“加速”活动特征;震前半年震区附近4级地震条带形成共扼分布特征;震前3个月震区附近出现地震窗超限异常;震前2个月震区附近地区视应力呈现显著高值异常;③震前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长、中、短”期异常配套出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系统梳理2020年4月1日四川石渠5.6级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地球物理观测异常以及区域构造情况,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石渠5.6级地震震中区域属于历史弱震区,震前出现前兆震群,也是其前震活动;②地球物理观测:出现8项异常,其中形变5项,电磁3项,且电磁异常对于该地震具有预测意义;③综合方法: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存...  相似文献   

16.
1988年6月2日、3日道孚县东西乾宁地区相继发生了Ms=4.5级、Ms=5.0级和Ms=4.0级的强烈地震。地震使挪乌托至八美街一带的房屋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坏。发生这次强烈地震的乾宁地区位于鲜水河断裂带的中部(图1中沿鲜水河断裂分布的长方形斜线区为震区范围)。是近年来国家地震局和四川省地震局重点监测和估计将发生强烈地震的地段之一。应该说,这是一次意料之中而震级略为偏低的地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7年6月3日滇西南宁洱6.4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跟踪,震前对该地震作了短期预测.宁洱6.4级地震前,云南和滇西南地区的6级、5.8级以上地震出现了长时间的平静,显示了能量的积累过程;中期阶段4.5~5.0级地震在震中区周围形成了地震密集区,中、短期阶段滇西南地区MS≥3地震活动显著增强并形成空区,空区长轴250 km,计算震级为6.37,这与实际发生地震震级完全一致.滇西南地区的前兆异常显示,距离震源区近的以趋势异常为主,外围异常以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新疆1978年4月22日库尔勒5.8级地震前地震波的动力学特性和运动学特性的某些短期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讨论了5.8级地震前通过孕震区的小地震的直达波振幅比、振动持续时间比以及波速比的短期异常变化,並且,结合震前短期地震活动异常图象作了对比分析。实际观测结果表明,较大地震发生前,通过孕震区的小震的地震波特性可能出现一些较明显的短期异常变化,因而,对此进行研究无疑对于探讨地震孕育过程和地震的预报途径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前,孕震区出现了异常的增温现象和“地气”现象。在时间上,愈是接近地震发生,这些异常现象愈是明显。在地区上,它们大致分布于控制这次地震的北西西和北北东两条地质构造带的附近。但是,对这些事实与7.3级地震的发生是否有着直接的联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内蒙丰镇发生了一次Ms5.8级地震,震后通过对震区周围群测点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多数手段如:地电、地磁、地应力、地下水等都有一定数量的异常与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广灵中学的磁偏角异常(图1),与这次地震的对应关系更为突出,这是多年来在磁偏角观测中比较少见的异常.因此,试图借助于这一异常并从震区岩石磁性的角度出发,对震磁关系的基础理论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