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陕西地区单台Z/H地磁测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陕西地磁台网Sq资料和单台Z/H地磁测深法对陕西地区地下电导率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理想代换导体视探h约为500KM,电导率σ为0.07s/m(周期为12小时),且存在250KM和700KM深度附近的高导层,感应比例尺度实部C^1real和C^2real及内外场之比│Q^1│和│Q^2│似有11年周期变化。各台测定的结果相当接近,和其他方法测定的范围结果基本一致。用冬夏季静日均值结果较春秋  相似文献   

3.
地磁测深是了解地球深部结构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进行地磁数据的反演,通常将地磁台站记录的时间序列磁场信号转换为C-响应函数.三维地磁测深反演结果的分辨率与地磁台站的分布和C-响应的质量密切相关.稀疏的国际地磁台站直接导致全球三维反演结果分辨率较低.中国地区拥有世界上相对较密的地磁台阵.充分利用地磁观测数据,提高响应函数质...  相似文献   

4.
Sompi谱分析方法在处理数字地震记录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化然  冯德益 《地震》1995,(4):359-364
使用数字地震记录,应用Sompi谱分析方法,对1989年1月-1990年7月发生在唐山地区20个地震5和1988年7月-1989年10月发生在大同周围地区10个地震波谱进行了分析,从而对1990年7月23日唐山ML4.9震和4.9地震和1989年10月19日大同ML6.1地震P、S波频谱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地震前P、S波频谱的卓超频率fd可能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5.
6.
地磁测深研究的周期范围通常为10~5~10~7s,缺少反映浅部电性结构的短周期信息,而C-响应受浅部电阻率影响明显,因此本文提出在反演中增加浅部(约200 km)电阻率约束以提高深部反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磁层环状电流满足P_1~0假设的条件下,球坐标系中一维导电薄球层状地球的C-响应和电导率分布关系由边界条件通过递推的方法计算得到.反演采用有限内存拟牛顿(L-BFGS)法;浅部电阻率约束通过将目标函数对模型参数的梯度设为零来实现;通过置信区间分析评价约束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合成数据的无约束反演虽然最终的拟合效果很好,但浅部电阻率受初始模型影响,差异较大;采用浅部约束后,反演结果对初始模型依赖性明显减小,同时还能显著提高200~600 km范围内反演结果的准确性.对全球近地轨道卫星观测的C-响应数据约束反演后结果与前人一致,表现为地幔电导率整体上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参数置信区间分析表明,由于约束反演加入了浅部信息,电阻率的变化范围更加紧致,说明反演结果更加可靠.因此,有必要通过其他地球物理方法,如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等获得浅部电阻率分布,作为先验信息参加反演,进行浅部约束的C-响应反演,获得更可靠的一维全深度电性结构,为地磁测深数据解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地磁三分量测深方法与长春,通化壳幔电性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拉萨台长周期成分的感应尺度C值。周期范围从0.3-67d,超过两个量级。用Monte-Carlo法对所得的Cre(T)和Cim(T)结果进行反演计算,反演结果给出了深部电导率结构可能的多解范围和最佳拟合的电性模型。所谓最佳拟合是指目标函数值最小的一种拟合。  相似文献   

9.
地磁测深C-响应,包含着地球内部结构的导电信息,因此获得高质量的C-响应估计对于揭示地球内部准确的电性结构至关重要,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计算地磁测深C-响应的新思路.不同于以往单个频点估计办法,新方法基于相邻频率C-响应连续光滑的特性同时估计所有频率的C-响应.首先,根据求取C-响应的Z/H方法,由观测的Hr和Hθ构造估计C-响应的线性方程组;为了增强方程组求解的稳定性,克服噪声影响,要求估计的C-响应满足光滑性条件,从而将无约束的C-响应估计转化为阻尼最小二乘理论的C-响应估计优化问题.合成数据和实际台站数据的测试结果表明,光滑约束优化技术能比传统的逐频求取方法得到更加合理和连续的响应曲线;虽然正则化参数的选择对C-响应估计的结果有明显影响,但通过L-曲线和V-曲线确定的最优正则化参数可以在保证数据真实性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C-响应估计.基于全局光滑约束获得的C-响应为提高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奠定基础,为利用更多台站的C-响应获得高分辨力的地球深部电性结构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琼州海峡地区地磁变化特征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国华  陈伯舫 《地震学报》1994,16(2):220-226
在琼州海峡两岸布设一条测线, 进行地磁三分量短周期变化的同步观测。同步观测到的地磁短周期变化垂直分量在海峡两岸反向, 表示在该区域存在电流的异常集中。对该区域的地磁变化的空间分布, 利用SomPi谱分析方法进行空间波数域分析, 并对内外场进行区分。对其内源场部分利用基于SVD分解的广义道矩阵进行反演, 得到了该区域的地下电流密度分布。讨论指出, 这种异常电流分布来自于该区域良导电的第四纪沉积的电流通道效应。   相似文献   

11.
卡日.  L 《内陆地震》1994,8(4):368-372
利用地磁数据进行地震预报卡日莫娃L.,科斯卡耶娃G.,马斯科诺夫S.,马卡连柯S.(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阿拉木图)ABOUTEARTHQUAKEPREDICTIONBYGEOMAGNETICDATA¥KarimovaL.;KurskeyevaG....  相似文献   

12.
13.
地磁半年周期变化的源场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ompi谱分析法分析了16个台站的北向分量半年周期变化的振幅与相位,时段为1984~1988年,资料是通日月均值.这些台站中大部分是中国的台站.分析结果表明,北向分量的纬度效应很小.这一现象本身已说明半年周期变化的源场不能单用P_1~0模式描述.如用P_1~0模式的假设研究半年周期变化的感应尺度C会造成极大的偏差.目的是研究计算半年周期变化的C值应该用何种源场模式最合适.初步结果显示用P_n~0(n=1,…,5)模式估算的C值较合理.  相似文献   

14.
提取了汶川地震前后成都台、木里台和西昌台地磁观测的Z分量数据,分3个时段对采样率为每秒一个点的观测数据每小时计算一个最大谱质心、平均谱质心和谱质心标准差。不同台站和不同时段谱质心的结果比较表明,三个参数在汶川地震前这一时段,成都台地磁Z分量显示较大的变化幅度,并存在震前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其它台站和其它时段没有显示如此明显的特征。对比分析表明,成都台地磁Z分量显示出的谱质心变化是一个与汶川地震有关联的特征信息,且这一特征的出现与台站和震中的距离有关。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研究震磁关系、大地震的孕震机理,大地震的预测及大震发生位置的推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震地磁前兆的物理判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地磁研究应从经验性向物理性转化。在此,作者提出了几种判断地磁前兆可靠性的物理判据;必须符合地磁学本身的物理基础,必须与其他手段的结果基本一致,必须经得志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国际间各学术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协商用各自编制出版的资料、特别是市场上很难订到的地球物理数据资料互相进行交换,广泛地搜集、积累供科研有用的全球性资料,避免区域性资料的局限性,已成为国际上的传统惯例。不仅世界上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特别重视资料的交换,我国也不例外,通过国际交换换回有用的资料,特别是地震、地磁资料。为  相似文献   

17.
18.
地震期间的地磁脉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6年11月17日至11月29日在新疆喀仁地区8次地震期间观测到的震前发生的高频地磁脉动现象,文中对每次地震前的Pcl-2脉动的形态,以及脉动的起动时刻,持续时间,H分量和D分量的平均振幅随北京地方时的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对这种震前观测到的高频地磁脉动的激发机制也做了深入的讨论,事实表明,这种震前发生的高频地磁脉动的地震的短期预报上可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应用Sompi谱分析方法,对1989年1月至1990年7月发生在唐山地区的20个地震和1988年7月至1989年10月发生在大同周围地区10个地震波(体波和面波)资料,及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自1959年以来ML≥2.0地震目录资料的频谱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几次大地震前地震波和地震活动性波频谱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较大地震前,地震波(体波和面波)及地震活动性的fd,均可能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地震波及地震活动性的fd变化可能成为地震预报的有用指标;Sompi谱方法在处理地震波及地震活动性资料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大同—阳高地震前后地磁异常变化及其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林云芳 《地震》1990,(4):27-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