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域使用项目后评估是海域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海域使用后评估工作,不仅能全面检验前期海域行政许可审批程序,更能进一步验证海域使用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影响,从而可有针对性的弥补前期工作的不足。文章对海域使用后评估的内涵、目的、作用、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进行了全面阐述,并从建立法规体系,制定技术规范,开展典型试点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对海域使用后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海洋工程竣工投产后,海域使用论证便失去其约束作用,开展动态的海域使用后评价工作是近几年来国外海洋发达国家管理海洋工程方面应用较为成熟的一种管理手段,而我国在此领域目前仍是空白.实施海域使用后评价工作,可以全面反映海洋工程项目投产以后在实际运行中对周围海域环境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影响,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尽可能降低海洋工程项目实际运营中的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从而填补我国此领域管理的空白.其目的是通过海域使用后评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项目决策、工程实施和管理水平,为合理利用资源,改进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所以,海域使用后评价可以看作是海域使用论证的有效延伸,对合理控制和使用海岸带资源,保护和改善海岸带环境,拓展生产力空间布局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促进经济社会近期和长远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施行海域使用后评价工作不仅与国家提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相一致,而且2006年11月1日施行的<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也明确提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  相似文献   

3.
海域使用基准价是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科学制定的基础.以广东省各地级市海域作为研究对象,以实例方式详细阐述了海域分等的工作程序、技术方法,在借鉴土地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从海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海域使用基准价的组成、计算思路和方法,初步建立了不同海域类型的海域使用基准价评估方法体系,这对完善海域分等定级与海域基准价评估理论、科学制定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域使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江涛 《海洋通报》2008,27(2):59-64
综合考虑了海域使用水平的各方面影响因素,从海域使用程度、海域使用效率和海域使用结构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把人们亲海需求满足程度、海域使用公益服务及和谐用海等新因素纳入指标体系.运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十个沿海省市海域使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反映了其海域使用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海域使用水平评价结果,指出了今后海域使用发展应该注重的方向,最后提出了海域使用水平评价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海域使用统计工作在全国沿海各地刚刚开展,实践中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在借鉴土地统计工作的成熟经验基础E。结合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海域使用统计的特点和管理需要。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就海域使用统计的工作内容、调查、整理以及分析方法和步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海域使用后评估是近年来海洋发达国家在海洋工程管理方面应用较成熟的管理手段,其对海洋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总体评价,进而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管理部门的决策能力,对于海域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此领域已有初步研究但刚刚起步,尚未结合实践建立起可遵循的海域使用后评估的完整工作流程,在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合理性和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方面未能得到很好的验证。文章构建包括围填海海域使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海域空间开发利用情况、生态环境效益和管理要求执行情况5项指标在内的后评估指标体系,分别基于对各项指标的评估,建立围填海海域使用后评估的综合评估方法,使后评估指标方法体系更具全面性、合理性、生态性和数据可获取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以确定海域使用金标准为主旨的海域资产评估工作,已成为海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由于海洋界的多数专家均已认同地租理论对海域评估的指导意义,弄清这一理论的内涵,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一理论在海域评估应用中的具体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一、地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着辽阔的海域及其资源与环境,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海域,我国建立了海域使用权制度,并通过征收海域使用金的方式对海域资源进行管理。文章分析了海域使用金征收的理论依据,论证了我国的海洋资源、海域利用方式及海域资源的特点,并以此作为海域使用金的征收依据。从海域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种这一角度出发,建立了机会成本法、海域资源破坏损失估算法、市场价值法、恢复费用估算法和影子工程法五种评估方法,为基于行政管理配置和市场配置的海域管理体制提供了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为了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好海洋资源,必须加强对海洋(特别是海域)的管理,以保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切实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就必须掌握一定海域范围内各利用区块的权属、位置、性质、面积、用途及分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获得上述基础信息资料,就必须进行海域测绘。一、海域测绘的概念及作用海域测绘是指采用调查与测量手段,确定一定范围海域内每一个利用区块的权属、性质、界线、面积、位置及用途等基本情况,编制海域利用区块登记表、绘制利用区块分布图、建立海域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实施的第一年,我愿就依法加强海洋管理特别是海域使用管理的问题,从主管部门的角度谈点意见,同大家一起探讨。一、加强海洋管理已成为当今时代潮流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联合国对国际海洋事务越来越重视。1993年第48届联大决议,敦促沿海国把海洋综合管理列入国家发展议程;从1997年以来,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向联大作海洋事务报约》协调各国与海洋有关的利益关系,联合国成立了国际海底管理局、国际海洋法法庭、大陆架界线委员会等一系列专门海洋机构…  相似文献   

11.
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与现状,提出了建立海域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案。根据数据量和共享需求,可建立两种海域管理系统:基于单机的系统和基于网络的系统。对两种系统进行了比较,利用GIS、关系型数据库和编程工具实现了该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域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开展海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实现海域信息资源共享和海域信息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基础。本文重点论述了应用GIS技术进行海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路、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包括基于矢量数据的建库系统,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日常海域管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使用陆域RTK测量和水上侧扫声纳测量综合确定填海海域使用界址线的技术方法,可以获得清晰准确、完整的实际填海区域内、外界址线.详细研究了使用侧扫声纳时的解析精度,结果表明侧扫声纳解析精度主要取决于资料后处理的技术手段,而不是设备性能本身.通过采用了精度更高的数字化处理流程,解决了拖鱼位置精度和目标物位置判定的问题,使陆域RTK测量和水上侧扫声纳测量都能获得优于0.1m的测量精度.文中详细阐述了测量数据综合解析的过程,报告编写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并给出了报告的主要目录结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5个海岛县(区)为样本,采用分层次和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方法,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文化软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两型"社会建设5个方面,选取人均GDP、网上参政度、初中毕业升高中率、人均社区财政支出和森林覆盖率等25个评价指标,构建海岛地区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25个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和目标值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分层构权法和循环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据此对样本海岛地区小康社会子目标和总实现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样本海岛地区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均超过70%,处于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宗海图的绘制水平和质量在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与海洋资源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文章总结宗海图绘制工作的经验以及常见的质量问题,提出项目用海工程概况分析是项目海域使用可行性分析的重要依据,更是宗海图绘制的前置条件;通过项目工程资料概况分析,项目符合性分析,现状用海资料、周边确权资料收集和分析3个方面,凝练宗海图编绘前期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围海造地是在短时间、小尺度范围内改变自然海岸格局的工程,此类工程严重破坏自然系统,给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文章从实际工作的研究范畴出发,探讨围海造地对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为我国围海造地项目的健康进行提供在保护生态环境领域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海域物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需求基础上,讨论了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并利用数据中心集成开发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设计环境和运行环境,灵活快速地搭建出海域物权管理系统。系统能为日常海域物权管理工作提供帮助,对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海域使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海域使用面积测量的误差来源,分析了海域使用面积测量的精度,并给出了实例分析;根据实例分析,建议提高《海籍调查规范》中对离岸的界址点精度要求,建议大范围面积测量的面积计算在椭球面上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