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广韬教授1927年生于山东省牟平县,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地质矿产系,195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工程地质研究生进修班。几十年来,胡广韬教授先后在青岛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西安地质学院等高等院校从事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的教学和滑坡灾害的科研工作;现任西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所顾问;兼任地矿部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理事、中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地面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水电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及工程地质勘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2.
区域稳定性评价定量化与模糊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稳定性评价是建立在区域稳定性综合分析基础上的,而稳定性分析则是具体研究和分析区域地质体的组构、挽近期以来的区域地壳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区域内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以及外动力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程度。区域稳定性工程地质分析的内容可以概括有地质构造、地震、地球物理和工程地质等要素,为使稳定性评价做到定量化,在前述四个要素中可选出一些主要指标(x_1……x_(10)),依据各个指标与不稳定、次不稳定、基本稳定和稳定四个等级的关系,确立各个指标对应于每个稳定等级的隶属函数。在给定区域综合定性分析和单元划分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别的方法进行区域稳定性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收集分析大量最新资料基础上 ,阐述了河南省黄河下游存在的水资源持续衰减、水质污染、地面沉降、地裂缝、水土环境异常、黄河断流及影响黄河下游河道稳定的河道淤积与悬差、活动断裂、基底活动性等重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根据溃决和冲决两种模式分析评价结果 ,以及专家评价系统 ,从环境工程地质角度 ,对不同堤岸段进行稳定评价 ;对已出现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对国土资源开发、地质灾害评估、防洪抢险、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 ,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国昌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我院前副院长。半个世纪以来,他在祖国地质科学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挥洒汗水,凝结智慧,足迹几乎遍及了包括台湾省在内的祖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发展祖国的地质事业,培养地质人才,寻找矿产讨源,解决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发展具行我国特色的工程地质学,尤其是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环境工程地质学和灾害地质学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刘国昌教授,男,1912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饶阳县,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早年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解放后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转入地质教育事业,在我国最先创建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他曾先后长期担任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主任和西安地质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西安地质学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6.
试论S状背斜的构造特征及其富水性…………………………谭以安(西安地质学院) 活断层工程地质分类及其评价…………………………………刘玉海(西安地质学院) 努力防止我国2000年以前可能出现的水资源危机…………王健民(建设部南京环科所) 黄河中游支流盆地新构造活动特征及工程地质环境…………………………李兴山(西北电力设计院勘测大队) 创城市水文地质学的纲目………………………………………何世铭(石家庄176信箱) 黄土高原区域山体稳定问题…………………………李兴山(西北电力设汁院勘测大队) 关于土的强度………………………………………………王清山(长春地质学院) 东北玄武岩地区修建水工建筑物应注意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7.
依据大量实地测试调查资料和专题研究成果而完成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超前期工作区域工程地质及区域稳定性评价报告》,在全面详细分析论证了调水工程部署区区域工程地质及区域稳定性条件以及现拟调水方案地质条件的适宜性之后,又从西线调水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1)西线调水在地质条件上是可行的;(2)西线通雅大的多河一线联合调水开发方案好;(3)西线还可调引澜沧江源区河水;(4)西线调水的优越性与艰难性共存;(5)西线调水开发论证工作要继续;(6)西线调水规划工程的综合性地质调查、试验研究及地质构造可行性论证要提前安排的结论和建议。实现了国家计委和地矿部、水利部希望通过本次区域工程地质及区域稳定性评价,能对西线调水的地质构造可能性有个明确结论的期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简要介绍燕山水库工程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分析论述了可能产生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指出水库淹没及浸没、水库诱发地震、坝基渗透变形及膨胀土体稳定问题是该水库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济南市总体发展规划,针对济南城区和400km2的规划新区,结合济南地区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对济南地区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评价,论述了济南地区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特点及工程地质性质,利用加权平均值法对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将济南城区和400km2的规划新区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性差区和不适宜建设区四类。根据济南城市规划,划分为中心城区、东部产业带、西部片区、北部片区4个主要功能区,按不同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博士导师胡广韬教授、积40余年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灾害地质的教学经验与滑坡活动性规律的研究,总结开拓出地质领域中具有系统性理论内容的《滑坡动力学》这一新学科,撰写成了国内外这方面的首部科学专著,该书将由地质出版社于1994年下半年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1.
刘国昌教授于一九三六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是我国自己培养的工程地质学家,是区域工程地质学的创始人。现任我院付院长,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学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由于他在四十余年的地质工作中,对祖国建设和地质教育事业作出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受到党和人民嘉奖。粉碎“四人帮”后,曾两次率领中国工程地质工作者代表团出席一九七七年在布拉格和一九七八年在马德里召开的国际工程地质学会议。在国内外地质学界和工程地质学界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的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地铁建设场址区沿线地形复杂,地铁要频繁穿过基岩和河漫滩软土及古河床的饱水粉细砂层,由此引发较多的工程地质问题.结合优势面分析理论讨论了南京地铁建设所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砂土液化问题、围岩稳定性问题、工程水害与渗透变形问题、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在地铁施工中的相应解决办法.实践证明,认清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并作出科学评价,对工程建设的勘察、施工、设计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三门峡西黄河畔施工大口径集水井过程中,周围地面产生了严重地塌陷、开裂,以及井内涌沙,井筒不均匀沉降等工程地质问题。比较奇特的是,塌陷所成的微地貌呈五级阶梯状。它们何以缘起?我们从环境工程地质入手,分析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是由于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所造就。  相似文献   

14.
西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简称水工系)组建于1978年,下设水文地质教研室、工程地质教研室、工程力学教研室、地貌及第四纪地质教研室、水文地质实验室、工程地质实验室、工程力学教研室、地貌及第四纪地质教研室、水文地质实验室、工程地质实验室、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实验室。现有博士导师2名,教授、研究员6名,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15名,讲师、工程师、助理研究员33名。  相似文献   

15.
东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由于该地区沉积时间短,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不良工程地质条件严重地制约了港口的发展。该文查明了东营港地区工程地质问题,以区域地壳、地面和地基稳定性评价为基础,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分析,分别针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高层重型建筑,划分出基本适宜区和较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29(1):F0002-F0002
赵法锁教授男,1954年10月出生,河南渑池人,先后于1978、1987、1999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西安工程学院,最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任教,历任工程地质教研室秘书、副主任,岩土工程教研室主任、地质工程系主任;1999年  相似文献   

17.
道路为线状区域工程,本文以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其进行相应探讨,分析了205国道马鞍山段道路沿线的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作用,并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最后提出相应的地质防治措施,完整的叙述线状工程地质灾害评估的步骤.  相似文献   

18.
赵法锁教授 ,男 ,汉族 ,195 4年 10月 9日生于河南省渑池县 ,先后于1978,1987,1999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西安工程学院 ,最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地质学院 (现长安大学 )任教 ,历任工程地质教研室秘书、副主任 ,岩土工程教研室主任 ,地质工程系主任 ;1999年~ 2 0 0 1年兼任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 ;2 0 0 0~ 2 0 0 3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现任长安大学地质工程研究所所长、地质工程系主任、地质工程学科建设负责人 ;兼任《灾害学》、《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隧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等的调查,结合工程物探、地质钻探,岩体物理力学试验和地质测绘等勘察成果,分析了隧道洞身及进出口处围岩的稳定性,指出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超前地质预报、支护、预防地质灾害、保护生态环境等施工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工程场地破裂效应是区域非稳定动力学环境下的主要灾害效应之一,但目前对其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提出了工程场地破裂效应研究的区域稳定动力学方法,并对非稳定动力学环境下的破裂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提出非稳定动力学条件决定了破裂原动力,深浅相关性,以及成灾致灾连续性等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