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藏南萨迦县赛区北部发育一套滑塌混杂沉积。对于这套混杂沉积的时代及地层归属,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主要原因是未能在其中获得足够的化石证据。本次工作在该套混杂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白垩纪放射虫化石,并建立4个放射虫组合:①Holocryptocaniumaff.barbui-Dictyomitraturris组合;②Acanthocircusdicrancanthos-Thanarlapulchra组合;③Thanarlaveneta-Pseudodictyomitrapseudomacrocephala组合;④Dictyomitramegnifica-Dictyomitratur-ritu组合。赛区“混杂岩”无论是古生物还是岩性组合特征,均可以与相邻地区的宗卓组进行对比,从而确认该套“混杂岩”属上白垩统宗卓组而非三叠系“修康群”。  相似文献   

2.
在藏南萨迦县赛区北部发育一套滑塌混杂沉积。对于这套混杂沉积的时代及地层归属,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主要原因是未能在其中获得足够的化石证据。本次工作在该套混杂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白垩纪放射虫化石,并建立4个放射虫组合:①Holocryptocanium aft. barbui-Dietyomitra turris组合;②Acanthoeircus dierancanthos-Thanarla pulchra组合;③Thanarla veneta-Pseudodictyomitra pseudomacrocephala组合;④Dictyomitra megnifica-Dictyomitra turritu组合。赛区“混杂岩”无论是古生物还是岩性组合特征,均可以与相邻地区的宗卓组进行对比,从而确认该套“混杂岩”属上白垩统宗卓组而非三叠系“修康群”。  相似文献   

3.
赣东北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综述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何科昭 《现代地质》2000,14(1):1-7,T003
首次在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分布的弋阳县及德兴市境内被前人定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与下震旦统志棠组中发现了一批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对樟树墩和登山两处与含放射虫硅质岩共生的岩石组合、硅质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放射虫化石属种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 ,表明它们应是一套洋盆深水环境的沉积。这一新发现不仅为研究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的性质、形成时代 ,也为重新厘定“板溪群”的构造属性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中甸地区哈工组放射虫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位于甘孜-理塘构造带和金沙江构造带之间的德格-中甸微板块,可分为乡城晚三叠世岛弧带、义敦晚三叠世弧后盆地带和中咱地块等次级构造单位.滇西北中甸地区上三叠统哈工组包含大量沉积混杂岩块,与乡城、得荣泥砾混杂岩相连,形成晚三叠世沉积混杂岩带.哈工组沉积序列和沉积混杂岩沉积特征研究表明,中甸地区沉积混杂岩带为义敦晚三叠世弧后盆地形成过程中,由盆地边缘垮塌沉积形成,混杂岩块物源为近源下伏地层.沉积混杂岩块主要为晚古生代灰岩,但也有含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和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的层状硅质岩,说明德格-中甸微板块晚古生代不是统一的碳酸盐台地,而是碳酸盐台地与深水断陷盆地并存的构造古地理格局.另外,哈工组三段还发现侏罗纪放射虫化石,说明金沙江带以东地区侏罗纪仍存在海盆.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库尔干出露一套中生代含煤磨拉石建造,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底部砾岩中的硅岩砾石中发现大量放射虫化石,包括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sp.cf. 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sp.,Latentifistula sp.,Latentifistulidae gen.et sp.indet.,Follicucullus sp.aff.Follicucullus bipartitus Caridroitet De Wever,Follicucullus sp.和Spumellaria gen.et sp.indet.等。其中至少可以划分出两个化石组合:一个是以Albaillella paradoxaAlbaillella sp.cf. Albaillella paradoxa为代表的早石炭世早期放射虫组合,另一个是以Follicucullus sp.和Follicucullus sp.aff.Follicucullus bipartitus为代表的中 晚二叠世放射虫化石组合。这说明库尔干地区的三叠系沉积有早石炭世早期和中 晚二叠世的硅岩物源,它们可能来自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蛇绿混杂岩。  相似文献   

6.
共轭伸展褶劈理夹角的定量解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地质学者先后在浙、皖、赣、湘的“板溪群”及震旦系中发现了古生代的生物化石。因此,再次将“板溪群”是否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江南古陆是否存在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是否需要重新厘定等问题提了出来。1993 年笔者于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内的“双桥山群”岩块中,首次发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1996 年又在该混杂岩带多处的“双桥山群”岩块和“下震旦统志棠组”中找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还首次在“登山群拔竹坑组”中发现了早古生代的几丁虫化石。经数年野外多次观察和对室内化石鉴定、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以及岩石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所发现的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及其岩石组合是一套洋盆深水相沉积;登山群拔竹坑组,是早古生代的一套浅水陆棚 深水陆棚 半深海相沉积。结合同行学者在邻区“板溪群”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笔者认为:“板溪群”不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而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岩带,江南古陆是不存在的,华南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还经历了一次洋盆演化过程,现在的构造格局是印支运动奠定的  相似文献   

7.
南天山西端乌帕塔尔坎群发现石炭-二叠纪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曰俊  孙龙德  吴浩若  王国林  杨朝世  彭更新 《地质科学》2005,40(2):220-226,236,i003,i004
南天山西端的乌帕塔尔坎群为一套灰色、深灰色细碎屑岩,夹火山岩、硅岩和碳酸盐岩,其中分布有一些超基性岩(块)。以往曾据灰岩夹层中的化石将其划归志留系-中泥盆统或前泥盆系。我们对乌帕塔尔坎群中所采集的24块硅岩样品进行室内分离和鉴定,发现的放射虫化石主要有Albaillella sp. cf A. undulata Deflandre,Albaillella sp. cf 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cf. A. deflandrei Gourmelon,Albaillella sp. cf. A. indensis Won,Albaillella sp. cf. Albaillella excelsa Ishiga, Kitoand Imoto,Albaillella sp.和Latentifistulidae gen. et. sp. indet.。其中可划分出两个放射虫化石组合,一个是以Albaillella sp. cf A. undulata Deflandre,Albaillella sp.cf 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cf. A. deflandrei Gourmelon和Albaillella sp. cf. A. indensis Won为代表的早石炭世早期的化石组合;另一个是以Albaillella sp. cf. Albaillella excelsa Ishiga, Kito and Imoto为代表的晚二叠世化石组合。说明乌帕塔尔坎群至少可能包含有志留系到二叠系不同时代的岩石,可能是蛇绿混杂岩。这是该群首次发现放射虫化石,特别是再次发现晚二叠世放射虫化石,进一步证实了南天山西段晚二叠世(残余)古洋盆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新特提斯洋俯冲消亡的残余,记录了新特提斯洋打开—闭合的全过程。本文以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仲巴地区南侧的纳久混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放射虫年代学,砂岩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以及碎屑组分统计研究。我们的数据表明,纳久混杂岩中硅质岩含有大量保存较好的放射虫化石,包含Pseudodictyomitra carpatica带典型分子,根据放射虫时代组合确定其时代为早Barremian阶;混杂岩中砂岩岩块主要为岩屑砂岩,不同样品碎屑锆石得出的最大沉积年龄介于95~73 Ma之间。碎屑锆石U-Pb年龄源区分析表明,碎屑物质来自北侧的冈底斯岩浆弧和拉萨地体。纳久混杂岩南侧的砂岩沉积时代为早白垩世,碎屑锆石U-Pb年龄源区表明具有典型的特提斯喜马拉雅特征。我们的数据表明,纳久混杂岩基质时代为早白垩世,砂岩岩块时代为晚白垩世,与北侧的早白垩世蛇绿岩共同组成了白垩纪的增生楔,随着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仰冲到特提斯喜马拉雅之上。  相似文献   

9.
在青海南部扎河地区通天河蛇绿混杂岩带(东段)中新发现一套泥质-硅质岩地层,为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的组成部分。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化石PseudoalbaillellalongtanensisShengetWang,Cauletellidaegen.etsp.indet.,Entactiniidaegen.etsp.indet.,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表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中二叠世深水沉积盆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滇东南八布蛇绿混杂岩中的早二叠世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庆来  刘本培 《地球科学》2002,27(1):1-3,T001,T002
报道了采自滇东南八布蛇绿混杂岩燧石岩块中的放射虫化石。该放射虫组合包括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 Holdsworth and Jone,Pseudoalbaillella sakmarensis(Kozur),Pseudoalbaillella lomentaria Ishiga and Imoto,Quadriremis robusta Nazarov and Ormiston,Polyfistula hexalobata Nazarov and Ormiston,Lattentifistula texana Nazarov and Ormiston,Latentifistula crux Nazarov and Ormiston,Tormentum sertulum Nazarov and Ormiston,Nazarovella phlogidea Wang,Ormistonella robusta De Wever and Caridroit,Hegleria mammilla (Sheng and Wang)等。它以Pseudoalbaillella lomentaria为特征种,可以与日本、美国及我国西南地区早二叠世放射虫组合对比,指示扬子板块和印支地块之间的早二叠世沉积盆地为开阔的深水盆地。  相似文献   

11.
在青海南部扎河地区通天河蛇绿混杂岩带(东段)中新发现一套泥质-硅质岩地层,为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的组成部分.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化石Pseudoalbaillella longtanensis Sheng et Wang,Cauletellidae gen.et sp.indet.,Entactiniidaegen.et sp.indet.,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表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中二叠世深水沉积盆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青海南部治多县扎河地区发现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青海南部扎河地区通天河蛇绿混杂岩带(东段)中新发现一套泥质-硅质岩地层,为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的组成部分.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化石Pseudoalbaillella longtanensis Sheng et Wang,Cauletellidae gen.et sp.indet.,Entactiniidaegen.et sp.indet.,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表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中二叠世深水沉积盆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在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的吉隆地区出露有一套混杂岩,该混杂岩中见大量的放射虫化石。其研究成果可为恢复缝合带南缘混杂岩地层层序、探讨特提斯古海洋盆地演化、揭示印度-亚洲板块的全面碰撞过程等提供重要的生物地层学证据。将吉隆地区桑单林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宗卓组、桑单林组和者雅组3个岩石地层单元;并在其中发现有晚白垩世-始新世放射虫化石,鉴定出50属、72种,划分了4个放射虫化石带:Immersothorax cyclops带(晚白垩世Campanian期),Spongurus irregularis带(早古新世,RP1-RP3),Buryella dumitricai带(古新世中晚期,RP4-RP6),Phormocyrtis turgida带(始新世早期,RP7-RP8)。通过对古近纪时期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的地层、沉积等特征进行横向上的对比分析,认为古新世时处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带北亚带西段的吉隆地区为前渊环境,东段的江孜地区则为滨浅海沉积环境,表明西藏境内特提斯洋的闭合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而是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自东向西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采样点位于314国道旁,库尔勒市北东缘,距市中心仅约10 km(图1).样品采集于兴地塔格群中所夹的一个硅岩块,硅岩块出露面积约10 m2,上直接覆以更新.全新世砾岩.该硅岩块发生了一定的重结晶作用,放射虫化石的保存很差,给放射虫化石的分离和鉴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先后3次到该岩块采集共计32块硅岩样品,多次反复分析,终于发现了16颗放射虫化石个体,包括: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cf.paradoxa Deflandre和Albaillella sp..这是一个早石炭世早期的放射虫化石组合.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巴彦敖包二叠纪放射虫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内蒙古中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西靠近国境线的巴彦敖包地区硅质岩中首次发现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早期的放射虫化石,放射虫化石包括4个属的6个比较种和若干个未定种:Pseudoalbaillella cf.lomentaria,P.cf.rhombothoracata,P.cf.scalprata,P.cf.longicornis,Latentifistula cf.patagilaterala,Ruzhencevisponguscf.uralicus,Stigmosphaerostylus sp.等。该区系索伦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东延部分,该动物群的发现提供了索伦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最终混杂堆积的时间为中二叠世早期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多处发现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何科昭  周正国 《现代地质》1996,10(3):303-307,T001
作者继1993年10月在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首次发现晚古生代深水相放射虫硅质岩之后,经过1995年和1996年两次野外工作,又在该混杂岩带中及其两侧多处发现了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的硅质岩及其深水相的沉积组合。从而为华南晚古生代或古生代—中生代洋盆的厘定,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的再认识,提供了有力的新论据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采自恩格尔乌苏缝合带的蛇绿混杂岩硅质外来岩块中的二叠纪阿尔拜虫目放射虫化石,包括3属7种,可以划分为2个放射虫化石组合,能够与日本、美国的放射虫化石带进行对比,其地质时代分别为早二叠世和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恩格尔乌苏缝合带位于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这些放射虫化石的发现为研究恩格尔乌苏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鉴于其中最新的放射虫组合的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认为华北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之间自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曾经存在古海洋,即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拼合时间是晚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采自恩格尔乌苏缝合带的蛇绿混杂岩硅质外来岩块中的二叠纪阿尔拜虫目放射虫化石,包括3属7种,可以划分为2个放射虫化石组合,能够与日本、美国的放射虫化石带进行对比,其地质时代分别为早二叠世和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恩格尔乌苏缝合带位于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这些放射虫化石的发现为研究恩格尔乌苏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鉴于其中最新的放射虫组合的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认为华北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之间自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曾经存在古海洋,即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拼合时间是晚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木孜塔格蛇绿混杂岩的燧石中发现了早石炭世杜内晚期的放射虫化石,首次为这套蛇绿混杂岩提供了时代依据.结合在邻区的祁漫塔格和可可西里发现的放射虫,认为青藏高原北缘在早石炭世期间曾沿多处裂解.它们之间可能有狭窄的通道相连,是否构成统一的大洋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疆东天山觉洛塔格地区梧桐窝子岩组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梧桐窝子岩组为晚石炭世海底扩张喷发形成的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细碧岩-硅质岩-碳酸盐岩建造.通过对剖面组合特征研究,认为该岩组是由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放射虫硅质岩组成的洋壳残片和岛弧物质的安山岩、凝灰岩、沉凝灰岩及弧前沉积的凝灰质砂岩、钙质砂岩、微晶大理岩、正常碎屑岩(糜棱岩、千糜岩)3部分组成的蛇绿混杂岩带.三者所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不同,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