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志强 《浙江气象》2005,26(4):19-21,35
根据蚕桑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利用1983~1996年天目山南侧气候考察资料(包括临安、昌化两站气象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从立体上分析了不同层次的气候条件对蚕桑生产的影响,找出适宜发展蚕桑生产的最佳气候层。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东部立体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华  曾皓 《四川气象》2004,24(3):14-16
青藏高原东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立体气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时间上的四季不分明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缺陷。经综合分析。得到的亚热带、温带、寒带三个经济发展气候带.对综合利用立体气候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川东丘陵山地蔬菜立体气候生态及蔬菜立体气候区划从四个方面进行:其1,广泛搜集整理前人关于川东丘陵山地气候及蔬菜气候适应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著作。其2,对川东丘陵山地的蔬菜生产和有关的问题进行广泛的考察和研究。其3,设置一些田间试验(如分期播种和自然分期播种试验)进行蔬菜的农业气象鉴定。其4,在蔬菜立体气候生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川东蔬菜的立体气候区划。在揭示川东丘陵山地蔬菜立体气候生态规律和区划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各个层次蔬菜生产的优势,科学布局城市蔬菜生产基地,以确保城市蔬菜供应。并以万县市为样板,对蔬菜基地进行综合规划。  相似文献   

4.
川西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形成了特有的立体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时间上的四季不分明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缺陷.经综合分析,得到的亚热带、温带、寒带,三个经济发展气候圈,对综合利用立体气候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82—1983年四川盆地东南部7个水稻立体气候生态的分期播种试验的资料和三十多个县的水稻气候考察资料,根据农业气候学和水稻生态学原理,进行了区域总体性和综合性分析。在此工作中,着重揭示了盆地东南部立体气候生态特点,探讨了水稻低产的气象原因,提出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改变水稻低产面貌的途经。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东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立体气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时间上的四季不分明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缺陷.经综合分析,得到的亚热带、温带、寒带三个经济发展气候带,对综合利用立体气候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肖修炎  李勇 《贵州气象》2004,28(4):18-21
根据优质米气候指标的有关研究成果,针对全市立体气候特点,采用全市及比邻的14个台站的气候资料,建立水稻结实期温度随空间变化的气候模式,再推算各地各级别优质米温度指标对应的齐穗期、海拔高度、播种期和成熟期,并对优质米生产及有关问题作出比较性评价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申学勤 《四川气象》2000,20(4):9-13
通过分析盆东重伏旱区大娄山北坡的江津綦江县境内不同高度上的气象资料,着重针对水稻生长期需要,得出了不同高度上的光、热、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并从气候角度计算了干旱频率随高度的变化和分布。为如何分析盆东山地立体气候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盆东重伏旱区大娄山北坡的江津、綦江县境内不同高度上的气象资料,着重针对水稻生长期需要,得出了不同高度上的光、热、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并从气候角度计算了干旱频率随高度的变化和分布.为如何分析盆东山地立体气候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川东南立体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有关考察资料对川东南立体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小麦生产立体布局,制定栽培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