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促进古生物化石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古生物化石发掘、收藏等活动以及古生物化石进出境,应当遵守本条例。本条例所称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实体化石及其遗迹化石。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科考和地质研究的进步,广西在桂林兴安、百色西林、崇左扶绥、河池天峨等地陆续发现了古生物化石,但其保护面临着社会认知度低、非法出境、违法交易等诸多不利因素,部分地区违法发掘现象较严重。为了让读者更好地认识古生物化石以及如何依法保护古生物化石,本刊转载《依法保护古生物化石——解读<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古生物化石管理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重要化石产地主要分布于辽宁西部,20世纪早期,辽西地区根据当时的行政区划属于热河省,著名的化石群--热河生物群也因此而得名.其范围包括锦州市、葫芦岛市、阜新市、朝阳市所辖各市县,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赋存于8个中生代盆地中.  相似文献   

4.
王彦  王梅  高翔 《国土资源》2012,(10):26-29
世界上第一朵花在哪儿绽放?第一只鸟从何世处飞起?近日,记者到辽宁省先后走访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及锦州市、朝阳市的古生物博物馆、地质公园、保护区。静立在这里,想象远古的鸟语花香,在地壳突变的一瞬,它们凝固成永恒,以石化的姿态穿越至今,带我们一起见证亿万年前的沧海桑田。此时无声胜有声。辽宁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化石赋存,更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守护者——在国土资源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国土资源厅不断探索,勇于创  相似文献   

5.
古生物化石是确定地质时代、研究古生态环境以及探索地球演化的重要材料。我国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一些重要的化石和化石产地是我国乃至世界宝贵的自然遗产。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程研究在充分研究全国古生物化石典型产地资料的基础上,对全国17个古生物化石典型产地的化石属种、保护的重要意义、自然地理、地形地质条件以及保护现状进行详细的总结论述。同时通过对全国73家与古生物化石相关的博物馆的现场调查,摸清了各省拥有和建设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的基本情况。根据野外调研和综合分析,对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程类型进行了划分。认为我国现行的古生物化石保护工程可分为化石产地保护工程和化石标本保护工程两大类。分析论述了水、冻融、风化、地形地质条件对化石产地保护工程的影响,以及温度、湿度等对古生物化石标本保护工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进行古生物化石重点保护工程的规划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山东省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开发利用,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通过全面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在对全省古生物化石资源分布范围、赋存层位、化石类型及保护现状等方面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古生物化石不同门类及赋存的地质条件、不同产地及保护区级别进行了古生物化石保护可行性研究,并对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以使山东省古生物化石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崔文珠 《国土资源》2005,(10):44-45
2005年5月28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辽宁省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这是对2001年颁布实施的《辽宁省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的重新修订.作为全国唯一一部古生物化石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原条例已不能适应当前对化石保护的要求.因此,这次修订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特征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河南省古生物化石资源家底,对全省古生物化石进行系统调查评价和归纳总结,对部分重要的化石点进行科学挖掘和深入研究,建立全省古生物标准实体化石标本库和古生物化石数据库,进而研究河南古生物化石保护政策措施,制定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规划,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河南省财政厅于2005年末启动了"河南省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河南省脊椎动物(恐龙、古象)化石勘查发掘"项目,由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牵头承担.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河南省古生物化石资源家底,对全省古生物化石进行系统调查评价和归纳总结,对部分重要的化石点进行科学挖掘和深入研究,建立全省古生物标准实体化石标本库和古生物化石数据库,进而研究河南古生物化石保护政策措施,制定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规划,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河南省财政厅于2005年末启动了“河南省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河南省脊椎动物(恐龙、古象)化石勘查发掘”项目,由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牵头承担。两年多来,项目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的正确领导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通过两项目组全体同志不畏艰难、扎实工作、共同努力,为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布展提供了大量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陈列布展标本,  相似文献   

10.
《华北国土资源》2014,(3):16-16
正5月18日是第38个世界博物馆日,也是值得山西人民庆贺的日子。历经8年辛勤建设,一个集展览、收藏、研究和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落成。山西地质博物馆设计新颖,气势恢弘,风格明快,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富有山西特色,堪称国内一流。山西地质博物馆是山西省人民政府投资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兴建的省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自然科学类公益性博物馆,是一个以地球科学为主题、矿产资源为重点、古  相似文献   

11.
化石是地球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对于研究古地理、古环境 ,研究各种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地球及其周围环境的变化,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辽宁化石,特别是辽西中生代化石,正处在生物进化的关键时期——恐龙还没有灭绝,鸟类和被子植物开始出现,哺乳类动物正在进行早期演化,这些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遗迹石化成化石。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 鸟类起源是古生物学界的四大难题之一。 1861年,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地区首次发现了始祖鸟化石, 100多年来,鸟类起…  相似文献   

12.
《国土资源》2013,(1):41-42
近日,《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由国土资源部发布,将于3月1日起施行.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守智. 研究热、收藏热、开发热日益升温,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近年来,随着研究热、收藏热、开发热等现象日益升温,古生物化石被广泛关注,化石保护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王守智指出,国务院《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自2011年1月1日施行以来,有力推动了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但是,一些管理事项的规定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主要表现在: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的职责尚不明晰,不利于专家作用的充分发挥;申请古生物化石发掘、流通、进出境应提交的材料尚不够明确具体,不利于管理相对人申请报批;收藏单位的收藏条件、对收藏单位的管理措施不够明晰,不利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个人收藏化石的处置和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的流通制度等事项未予明确,不利于公民合法财产权益的保护;违反《条例》规定行为的法律责任不够具体.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第一朵花在哪儿绽放?第一只鸟从何处飞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二连浩特市采取多项措施着力强化古生物化石保护,使古生物化石管理保护工作从无序到有序,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他们及时反应,注重发掘现场保护。同时,注重干部群众教育,使古生物化石  相似文献   

15.
16.
广西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约20个门类、上千种;藏量大,约数千万吨;分布广,纵向上从中晚元古代至新生代第四纪,横向上分布在204 669km~2沉积岩分布区。文章介绍了广西古生物化石资源的概况及价值,并提出开发广西古生物化石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度认识古生物化石的价值 地球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人类根据现代生物的研究和对地层中保存的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结果说明,地球早期是没有生命的,直到32亿年以前,海洋中才有了低等的菌藻类生物,经过32亿年的演化至今,生命才演化出植物界和动物界,从水生到陆生。 生命的演化历程是那么神秘,虽有一代伟人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但他的理论对今天在地层中一个界面发现大量的物种,又束手无策难以解释。化石的价值不仅可以破解这些“难已解释” 的问题和现象,还在于化石得以保存的过程难,石化的条件复杂,以及发现化石机遇难…  相似文献   

18.
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从各化石产地主管部门林林总总的管理办法、条例和规定中,可以看到加强化石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各地的自然保护区也相继建立起来,使化石资源保护走向有序化.  相似文献   

19.
近日,南辽宁省化石资源保护管理局编制完成的《省级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编制指南》(送审稿)在北京通过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至此,明年将在全国全面推行的《省级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2012—2020)》编制工作有了标准框架。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2010年9月5日温家宝总理签发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80号),切实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从2011年开始启动全国重要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研究。该项工作由中国地质博物馆牵头,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