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真应了“人儿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昔日一名普普通通的地质工作者,如今成了中国徐悲鸿画院院士、郑州大学特聘教授、郑州画院顾问。他工写意花鸟,创作题材广泛,兼收并蓄,不囿于一家一法,尤擅写意牡丹。他,就是被艺术界同行誉称为“安牡丹”、“牡丹王”,如今已是河南书画名家五十杰之一的河南省岩矿测试中心退休干部安庆臻。 提起自幼酷爱绘画艺术的安庆臻,熟知他的人都知道,祖籍河北省无极县,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在北平的教会学校里度过了少年时代,圣母玛利亚没能导他走向神职道路,缪斯女神却给予他终身难挡的…  相似文献   

2.
婚前的女人,是梢头的豆蔻,是枝上的小鸟,是梦的眉睫上挂着的娇羞与心跳……每个18岁的青年都是“诗人”,当然,这其中有相当多一部分是“女青年”——她们是吟罢玫瑰饮咖啡的抒情诗人,把喜怒哀乐分行,发表在一本又一本的缎面日记上——她是惟一的主编惟一的作者惟一的读者也是惟一的校对。  相似文献   

3.
“吏隐”作为大历十才子的生活特征之一,也成为他们创作的题材,这与当时方外隐逸诗人因其不同的人生观照所创作的诗作相映成趣。方外隐逸诗人又可分为隐士诗人和诗僧两个群体,大历十才子和方外隐逸诗人之间体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生命体验,方外隐逸诗人对真隐精神的写作与十才子的“伪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后者来说,现实的功利主义态度和价值上的物质取向使其隐逸诗作之精神内涵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他,中等身材、小平头、国字脸,深邃的目光中透着刚毅与睿智。 他,无论是在上班途中还是在走廊上,遇到比他小的同事,也会笑容可掬地开着玩笑:“亚哥好!锋哥好……”  相似文献   

5.
“新月”诗人徐志摩和“朦胧”诗人顾城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位天才诗人。爱情无疑使他们的创作充满了灵性,但爱情也使他们走上了不归路。徐志摩“魄散天外”;顾城“魂断异国”。爱情激发了诗人生命中的灵性,爱情也摧毁了诗人充满灵性的生命,这大概就是诗人难以逃脱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正打开一幅中国地形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太行山绵延千里,犹如一条青色的巨龙,盘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辽阔的大地上。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就构筑在大山的悬崖峭壁中。当地人将位于林州市西部的一段山脉,习惯称为林虑山。唐代诗人高适曾写道:"昔余涉漳水,驱车行邺西。遥见林虑山,苍苍戛天倪。邂逅逢尔曹,说君彼岩栖。萝径垂野蔓,石房倚云梯。秋韭何青青,药苗数百畦。栗林隘谷口,栝树森回溪。"诗的大意是,诗人高适渡过今天河北、  相似文献   

7.
当岁月的脚步刚刚跨入2002年。赵国福,一位朴实、睿智而又大气的中年汉子,被夏邑县委、县政府慧眼识珠,从韩道口镇党委书记调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兼党组书记。县国土资源局全体干部职工早就对他的工作有所耳闻,都满怀欣喜地欢迎这位新的“掌门人”。是啊,国土资源工作是全县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干的更好,大家都把期待的目光聚向赵国福。" 上任之初的他没有一句豪言壮语,而是广泛深入各股室,与大家谈心交流,细致调研。在经过了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赵国福很快明确了“加强土地资产管理、规范地产市场”的总体思路,提出了“高效行政”和“优…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河南国土资源》2005,(6):49-49
兄弟,开过大奔吗?某日,我开着一辆面包车,一个开大奔驰的追上我,问:“兄弟,开过大奔吗?”把我气坏了,一踩油门就开走了。谁知他追上来又问:“兄弟,开过大奔吗?”气死我也!我又开走了。过了会儿他超过我,撞树上去了。于是,我跑过去问:“兄弟,开过大奔吗?”他带着哭腔答:“我就是因为没开过才问你刹车在哪儿的!”建筑师一位夫人打电话给工程师,说每当火车经过时,她睡的床就会摇动。“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建筑师回答说:“我来看看。”建筑师到达后,夫人建议他躺到床上,体会一下火车经过时的感觉。建筑师刚上床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来了。他见此…  相似文献   

9.
坐在办公室里的曹宪双,面带微笑,身材虽不魁梧却让你感受到他的精干,一副金丝框眼镜遮不住他睿智的目光,时而幽默的语言,让你领会到他思维的敏锐,当谈到工作时那清晰的思路,灿烂的笑容,让你深刻认识到一位曾先后担任两个地勘单位“一把手”,并把两家单位管理的红红火火的领头人,靠的绝不是什么偶然与幸运,而是他的才能与对地勘行业的热爱。  相似文献   

10.
<正>同单元楼的一位邻居,几乎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出去钓鱼。有一次在电梯里碰见,他笑着说:“反正在家闲得无聊,找个地方打发时光。”交谈中得知,光他带的一套渔具和装备置办下来就要好几千,令我咂舌。后来,又与单位一位业余喜欢钓鱼的同事闲聊,他滔滔不绝讲起不同材质的鱼竿、鱼饵针对不同鱼类的应用,还有什么“主场”“涮饵”“练竿塘”“打窝”等等专业术语,我听得懵懵懂懂,心中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11.
联系与转换是互文性理论的基本命题。在文学研究中,钱锺书在关注文本联系关系的同时,也没有忽略文本之间的转换问题,这可以通过他对“反仿”这一重要转换手法的论述得到很好的体现。钱锺书指出了诗人采用反仿手法的原因,分析了反仿手法的特征、技巧及意义,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与西方互文性理论进行对话、比较与参照。  相似文献   

12.
“吏隐”作为大历十才子的生活特征之一,也成为他们创作的题材,这与当时方外隐逸诗人因其不同的人生观照所创作的诗作相映成趣。方外隐逸诗人又可分为隐士诗人和诗僧两个群体,大历十才子和方外隐逸诗人之间体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生命体验,方外隐逸诗人对真隐精神的写作与十才子的“伪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后者来说,现实的功利主义态度和价值上的物质取向使其隐逸诗作之精神内涵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3.
一向精打细算的浙江人,算起土地账来也不含糊。这一次,他们把目光投向省内的一块大资源——山地,同样算出一笔精细账。按他们的调查,“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坡度在15度以下的低丘缓坡有332万亩,可开发成耕地或其他农业用地的面积有264万亩。  相似文献   

14.
每天清晨7点50分,两辆班车会准时在宜阳县国土资源局办公楼前停下。在国旗的辉映下,工作人员踏着匆忙的脚步,井然有序地进入机关大厅进行指纹签到。大厅内,两块展示国土资源局精神面貌的国土风采展览版熠熠生辉,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不时的变换、滚动着“拒绝商业贿赂,远离职务犯罪”、“节约土地光荣,浪费土地可耻”、“八荣八耻”以及办事程序等内容,滚动的字幕,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不仅吸引了工作人员的目光,也让每一位到局办事的人员禁不住驻足观看。  相似文献   

15.
它是2046     
正2046,一是个多么诡异的数字,我不了解导演王家卫为什么要用这个作为电影名。我理解不了王家卫,如果非要我理解他的话,那么我只能说:王家卫是个诗人。有些人尽管一辈子从未写过一首诗,可骨子里他是一个诗人。诗人的思维是跳跃的,诗人要你看完他的诗后似懂非懂,看后产生歧义更好,如果觉得有必要的话,诗人会不厌其烦的描绘同一个画面,这就是所谓的同位重复了,首尾呼应的手法更受  相似文献   

16.
他,50多岁,个子矮小消瘦,简朴的衣着让人很难找到“官”的印记,这就是广西第六地质队队长、党委书记陆灿友给人的最初印象。然而,说起陆灿友,单位职工无不交口称誉,他勤政廉洁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单位传为佳话。近几年在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中,他的优秀票率在82%以上,是队领导班子得票率最高的一位,连续多年在年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曾被授予“全区优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国土资源系统优秀管理干部”、“广西地矿局十佳管理干部”、“广西地矿局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白杨国土资源所的公务车行驶在县城的道路上,车里坐着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者,他就是“上访人”丁大坡。此刻,他眼中跳跃着兴奋的光芒,一向言语不多的他,也打开了话匣子,正和闫所长兴奋地谈论着。他为什么会和白杨国土资源所的人打起交道呢?这都缘于他家的宅基地。  相似文献   

18.
林口县,因山多地少,素有“山城”之城。就是这样的自然条件,使土地管理工作较其它城市也困难的多。在这片黑土地上,有一位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第一线的土地卫士,林口县国土资源局地籍股长刘玉金。这位忠诚的国土人,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城镇乡村,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特别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作为一名“专家型”专业技术骨干,他应邀全程参加牡丹江市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工作,以出色的表现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相似文献   

19.
在一切都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加速,面对紧张的工作和都市的喧嚣,多少人渴望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那份宁静、纯朴和清新。在葫芦岛市连山区城郊就有一处这样的 “世外桃源”──卧龙沟城市风景区。 从连山区驱车向东北方向行驶,10余分钟的路程,城市的喧闹渐渐地被抛在了后面,迎面而来的是一派葱茏。它是一片由影壁山、台山、葛砬山、土台山及卧龙沟、东官沟、瓦佛寺等组成的低丘山林,方圆12平方公里。影壁山状如影壁,使得后面的景色半隐半现,如美女遮面的琵琶。由西北向东南沿着沟地前行,大自然则会欣然地…  相似文献   

20.
地质学已有200多年历史。自 18世纪中期的“英雄时期”起,近代地质学同工业革命相伴发展。20世纪中期以来,地质学的发展是新科技革命的一部分,全球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标志着现代地质学的来临。板块构造理论与进化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同属近代最重 大的自然科学成就。 由于地质学所固 有的全球特点,早在 1878年就在巴黎召开 了第一届国际地质大 会。1996年在我国召 开第30届大会, 2000年8月又在巴西 举行了20世纪最后一 次大会。在这21世纪 刚刚起步的时刻,简 要叙述与讨论巴西会 议学术交流的若干重 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