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当飞机穿越我国“三北”上空时,俯瞰干枯的大地,断流的河床,光秃秃的山峦,不由顿生沉重。水啊!大地的血脉,对生灵将是何等的重要。中国的淡水资源家底究竟有多少?是什么造成了“三北”的干枯?北方、南方、东部、西部如何科学开发利用有限的淡水资源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那么就请一读本期刊登的中国科学院卢耀如院 相似文献
3.
越过地平线,我们可能看到两道风景。一道是陆沉、荒芜、饥谨,纷争和战乱;一道是和平、富足、文明,柳绿和花红。从斯德哥尔摩到里约热内卢,又到约翰内斯堡,20年过去了,尽管人类还面临种种险恶和挑战,但并示丧失信念和理想,身体力行,用勤劳和智慧在追求后者,努力在建构人类理想家园。这就是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告诉我们的人类对未来的抉择。摘引这段话,意在告诉读者少些悲观和消极,多些责任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立,中山先生萌主一梦想,何时修一大坝,锁住一江水,让洁浩方里长江造福于人民;更有伟人毛泽东,长风当歌:“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近百年的想往,就要在今天实现。 从理想到现实是一个科学过程。三峡水库从三斗坪到上游大塘坝库区长574公里 相似文献
5.
又是一年飞雪时,冬天到了,岁尾近了。 移目案上待付梓的今年最后一期稿件,信手纵览已出版的《国土资源》,心里不禁一阵翻 相似文献
6.
打开这期《国土资源》,你可能会自然地发现,本期杂志从外到里有关地质的话题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把地质的话题作为本期的重头戏,这是我们为纪念两个伟大的日子——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和新中国地质工作50周年而特意安排的。 相似文献
7.
望着窗外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俯瞰大地浩若繁星的城市夜晚灯火,读着案头一连串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统计数字,心中涌起按捺不住的振奋与感叹:我国这个农业大国正大踏步地向城市化迈进!令人不安的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居民用地与城镇用地的“双增”现象突出,而且二元土地管理体制造成了土地征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入冬后的第一场飞雪,为参加第六届中国矿业城市发展(阜新)论坛的全国各地的数百位专家学者奉上了一片清新与喜悦。辽宁省省长张文岳在会上作的“科学发展观与辽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精彩讲演,以特有的政治远谋与战略把握,又给与会者带来了震动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告别了物质短缺时代。可是突然间粮油价格上涨、拉闸限电这些似乎很遥远又让百姓担心的事儿又出现了,同时生态恶化总体趋势不容乐观的消息不断见于报端,令国人警觉,自然也引起了新一届“民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务实求真,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党和政府的宗旨和责任。中国的事情一定能办好。 相似文献
10.
莽莽黄土高原,滚滚黄河之水。几乎没有不知道黄土高原的中国人,然而真正了解黄土的人却寥若晨星。刘东生仿佛从远古走来,与时光老人一起为我们讲述黄土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七月初,北京骄阳似火。本刊记者专访了2003年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地和矿产资源相对短缺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矿业城市是工业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 以矿兴城,矿盛城兴,矿衰城衰,这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也是一道待解的世界性难题。 中国有300多座矿城(镇),居住3.1亿人口,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的37%。矿城的兴衰,极大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庞大人群的生活。寻求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行。这个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决心下大力气扭转这种局面。中央总的方针是:加速矿城经济转型,发展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13.
喜马拉雅山是一条处于活动时期的造山带,直到近代我们才清醒地认识到她的存在对人类的深远意义.她的任何“躁动”都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日前,南亚次大陆发生的地震就与她的活动有关.因此,当代科学重大课题之一就是解读喜马拉雅运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多山,所以森林资源非常富饶。在人类文明曙光初见时期,中国有原始森林600多万平方公里.占今天国土版图的60%多。而现在中国原始森林有多少?仅存14万平方公里!这种巨大的反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些森林哪里去了?伐尽了,砍光了! 相似文献
15.
粮油涨价了! 这是近期老百姓谈论较多的话题。街头巷尾,议论闲聊,虽没有躁动不安的情绪,但也着实让人担忧。12.9亿人吃饭的事,真是比天还大。人以农为本,粮以土为基,所以本期便把笔墨更多地落在了土地问题上。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轨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巍然耸立于中国西部大漠中的敦煌莫高窟的文化属性恐怕要更复杂些,历史更久远些。它是中西多元民族文化碰撞融合一千余年的历史记载,是经历了1600多年自然和风雨劫后不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保护莫高窟自不待言。但莫高窟和中国其它文化与自然遗产一样,都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就是如何寻找保护和开发的结合点。窦贤先生的《丝路天风疾——防 相似文献
18.
保护我们的家园,才能保证我们的发展和进步,这已经不是一个需要用多少理论来论证的问题了,但严酷的现实又逼得你非说不可。 本期集中发表了四篇有关地质环境方面的文稿,孙文盛副部长从全局角度列举了我国所面临的严重恶化的地质环境及其危害,并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的意义、方针、对策和目标。从中可以看到国家在治理地质环境方面的决心和力度。 陈廷一先生是位关心历史、现实和宋来的具有忧患意识的作家,他看到了中国在激进工业化过程中所造成的自然环境的急剧退化,又有感于“沙尘暴’逐渐向中国的“心脏”──北京逼近…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到当今中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话语,表达的是不同的思想,但诠释的都是以市场为内容的经济模式。而今,12亿中国人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巨大的创造力和改革精神全方位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自然是人们关注、研究、论及的共同主题。矿业产权市场,是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全面提速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幸到过沈阳铁西区的人士都曾被它的气势所感染:高大的烟囱一根连着一根,恢宏的厂房一片挨着一片,红顶红墙红地板,堪与世界比肩的住宅群一工人村铺天盖地……铁西区曾经是中国一流国有企业和产业工人分布最密集、规模最大的工业聚集区。它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摇篮,中国工业化的脊梁。历史不会忘记铁西对新中国的煌煌贡献。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