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学定量预报指标的一种报取方法:对比筛选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翠英  蒋海昆 《地震》1994,(4):14-22
鉴于目前地震学综合定量预报指标的缺乏和预报工作的急需,尝试使用“对比筛选法”进行地震学定量预报指标的提取试验。较之以往作法的进展在于:1.同时使用“有震”和“无震”两类样本对比筛选;2.对不同地区的地震学参数进行了归一化处理。这样做的显著优点是:1.可以较有地提取“有震异常”和“正常变化”指标;2.提取的异常和预报指标具有定量化和普适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现今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地震学方法是首选且必不可少的方法.据粗略统计,目前用于我国地震预报的地震学参数有上百个之多.参数繁多,虽可任意选用,但也带来许多麻烦.“多多益善”,工作量太大,“择优录用”,难以确定哪些更好.在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实用化攻关和“八...  相似文献   

3.
天山地区地震学中短期预报方法研究及效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多种地震活动性方法,对南北天山地区较大地震前的地震学中短期前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及时序特征两方面,提出了6个研究子区的前异常判定指标,在对种种上地震学方法的效能进行R值评分的同时,还对它们之间的盯关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一级课题85—04—01为基础,综述了近年地震学短期预报指标和方法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沈繁銮  陈定 《华南地震》1992,12(1):22-25
通过对海南岛及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自律性、自序性、韵律性、相关性和幕中间隔统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认为这几种方法对海南中期地震趋势估计比较实用,不失为少震区中期预报方法体系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6.
作者以四川五个地震带的5种地震活动性预报因子为例所作的初步应用试验表明:多因子综合综合法的预报效能明显优于单因子的预报效能。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中期地震综合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
8.
作者以四川五个地震带的5种地震活动世预报因子为例所作的初步应用试验表明:多因子综合概率法的预报效能明显优于单因子的预报效能,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中期地震综合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预报地震的模糊数学方法。该方法包括:(1)从特征因素和预报指标二个论域进行多相模糊统计;(2)对所得的隶属函数进行直积运算,并用条件概率公式建立模糊关系矩阵;(3)通过模糊变换和最大隶属优势准则得出预报意见。对云南地区近期地震活动的预报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陆远忠 《地震》1992,(4):77-78
刘文龙与笔者已在“地震学预报方法深入攻关的建议”(国际地震动态,1990,9)一文中,较全面地提出了今后几年值得深入研究的预报地震的地震学方法的某些课题。本文仅就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如何推进地震学预报方法的定量化方面,发表一些浅见。 1.地震学预报方法的基础是来自地震事件的记录,包括地震目录、地震波记录和地震波的传播。它  相似文献   

11.
地震学异常综合预报判据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报告是“地震综合分析预报攻关研究”的三级课题,并按二级课题提出的要求,主要以四川地区资料为例,重点研究中期与中短期预报中的地震学异常及其综合预报。为此,尽量吸收经清理对预报效能讨论得比较清楚的单项方法。在长期和中长期预报和震后趋势判断方面,尚未组织专题清理,除少数方法外,也介绍了一些没有讨论预报效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水化学地震前兆短临预报指标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玉华 《地震》1995,(1):65-72
本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单项异常的判别和确认:2、短临预报指标的提取和地震三要素的预测。根据苏,浙,沪,皖水化测报区多年的预报实践和震例资料,从多种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日常预报经验,初步建立了反映现阶段资料状况和认识水平的统计性短临预报指标和地震三要素的预报方法。经检验,具有实用性和可操性作。  相似文献   

13.
韩渭宾 《华南地震》1999,19(3):20-25
分析了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学预报指标研究中的“场兆”和“源兆”问题,指出:未来的震源仅仅是区域应力场中若干应力集中区之一;多数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预报指标反映的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现在已有可能从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学预报指标的综合研究,找出一个或几个应力集中区,但还没有什么指标和方法能判断哪一个应力集中区一定和何时会发生强震。由此建议,在确定若干应力集中区之后,将哪一个应力集中区将会发震的判别标志作为进一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震活动性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发生的MS≥5·0浅源地震孕育过程中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特征,并对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综合预报效能评价,结果显示:东北9次(组)浅震地震前,所研究的5项地震活动性参数中,88·9%出现了持续3个月以上的短期异常变化,且5项参数R值评分结果都满足97·5%的置信水平;88·9%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孕震空区,有87·5%孕震空区在空区边缘或空区内部出现了ML≥4·0逼近地震,逼近地震以单个或成对的形式出现。66·7%的地震在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地震条带异常。最后给出东北地区中强震的短期预报方法,这对未来东北地区的地震预报工作将起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总结2015年以来、2010年以来和198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活动增强指标,得到祁连山地震带5年、10年以及40年尺度的小震频度预报效能。祁连山地震带ML2.0以上地震月频度持续增强的异常出现时间在3个月以上,异常出现后1~3个月,祁连山地震带及边邻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以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较高。作为短期预报指标,祁连山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增强对甘肃及边邻地区的地震预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应用了“对分移动窗口法”和“特征的逐次筛选法”。所得分类结果基本上与实际地震活动情况一致,后验预测检验也符合实际。在使用筛选后的特征分类时发现聚类方法对其所使用的特征有某种程度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李丽清  李群  和国文 《地震研究》2006,29(2):122-124
在滇西北地区(25°~28°N,99°~101.5°E)用不同的统计窗长和滑动步长,对当前常用的地震学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6个预报指标:频度N、缺震、能量E、断层总面积ΣE、空间集中度C值、地震活动度S值。这6项指标对滇西北地区及周边区域1990年发生的M≥5.0地震有较好的短期映震能力,但丽江7级地震前,6个指标只有缺震出现了明显异常,达到预报指标,其余5个指标都无异常显示。这种结果一方面说明6项指标对6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对6.7级以上地震没有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丽江7.0级地震最显著的特征是短期阶段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平静。因此,仅仅依靠地震学指标实现短临预报是不够的,还应结合其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区综合预报判据和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概论四川地区地震活动频度较高,强度较大.自公元前111年至1988年6月10日,境内共发生7.0~7.9级地震13次,6.0~6.9级地震42次,5.0~5.9级地震143次.其中1970年以来就发生了7.0~7.9级地震3次,6.0~6.9级地震9次,5.0~5.9级地震63次.1970年以来6级以上地震的空间分布如图1所示。1970年大邑6.3级地震以后,四川省成立地震监测机构,陆续布设了一批地震前兆观测台网。至1984年底,共建成专业地震台30个(其分布见图1),具有包括测震、视电阻率、地磁、水氡,地倾斜,定点重力,电感应力等共计73项前兆观测项目。还建有15个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大陆1969年至1990年所发生11次大震的各种前兆临震突变异常和趋势性背景异常运用多阶段综合,多现象综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临震突发性异常的总体特征及其物理解释,归纳各种前铛异常分阶段发展的时,空,强演变规律,临震突变日距发震日时间分布规律,临震实发性异常组合性与同步性规律,探讨大震临震异常综合判断方法,临震预报综合指标和有效性时间预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中国大陆(重点是南北地震带北段)水氧异常变化,深入研究了有震与无震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异常总频次、起始异常时间差等,发现有震异常往往呈现“同步性”或“群体性”特征,而大部分“零散性”异常则属于非地震异常。根据上述研究,本文还提出了利用水氡异常预报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初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