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地图制图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地图制图,指的是在当前高度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实用制图和系统制图的紧密结合。以地图图形数据为前提,以传递、转换、显示、存储、处理、识别、分析、输出为途径,以空间信息为内容,以被模式化的地图数学模型、地图模式和地图语言为地图符号,以传统的地图制图原理和色彩原理为理论基础,这就是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理念。首先对数字地图进行简要介绍,其次对地图制图综合进行概述,最后对数字地图制图综合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图的地理信息可视化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理信息可视化是在地理数据库驱动下,以地图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过程。地图可视化和GIS可视化是地学可视化研究的两个重要部分,地图可视化通常在制图系统中完成,脱离了地理数据库,不便于地图更新;GIS可视化又缺乏足够的地图制图工具。文中探讨了地理数据库驱动下的地图表达机制,融入了地图制图机制与GIS符号化,形成GIS数据管理、数据综合、符号化、图形综合一体化的地图表达模型。  相似文献   

3.
随着20世纪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并迅速结合到各行各业的实际应用中,催生了许多新的应用技术,数字制图就是其中之一。数字制图使地图学产生了深刻的技术革命,随着全球定位系统、数字摄影测量、遥感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关于地球表面各种空间信息,解决了地图制图的数据源问题:同时计算机图形学、地图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促使数字地图制图技术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设计模式在地图制图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地图制图实际上是建立在海量空间数据管理基础之上的图形编辑过程。因此,开发数字制图软件的核心工作是要完成地图数据管理和通过对鼠标与键盘的控制以完成灵活的图形编辑操作。设计模式是大型软件架构设计的基础,恰好能满足这些基本的要求。文中从数字地图制图软件的需求出发,对制图软件设计中常用设计模式(包括MVC模式、C嶙ERvER模式、COMPOSITE模式、COMMAND模式)的一般原理和结构进行简要介绍,并通过实例进行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数字地图,电子地图与地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飞 《地图》1998,(3):26-27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一种以数字形式记录、反映地表自然与社会现象、可在计算机屏幕上以图形形式快速表现的地图新品种已经产生,在军事及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有许多名称如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屏幕地图等,关于其内涵和分类的说法不一。本文谈一些看法,供商榷。一、数字地图什么是数字地图,各种说法的内涵大致是相同的,以GJB1840—93的定义最为精练:“以数字形式记录和存贮的地图”。数字地图是存贮于计算机(电脑)中的地图,属于虚地图。数字地图的本质特征,一是它所表现的是地图信息,二是以数字形式表现…  相似文献   

6.
黄文骞 《地图》1996,(2):9-11
地图模式识别是由计算机来对地图进行识别与理解,并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研究和分析地图上的各种模式信息,获取地图要素的信息,其在似于人对地图的阅读,它是近年来在地图制图领域中新兴起来的一门高技术,是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技术在地图制图中的具体应用。由于它是传统地图制图迈向数字地图制图的一座桥梁,因此,地图模式识别代表了当前地图制图领域发展的前沿和主攻方向,它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一起,被称为现代地图制图的三大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以GIS数据为核心的传统地图制图基础上,针对基于GIS数据制图存在的制图效果不理想、要素冲突等问题,引入PostScript成像模型中的通用图形描述机制,实现对地图符号和制图数据的统一结构描述。设计了基于PostScript语言的高精度符号库,从地图符号结构、制图过程、地图要素冲突处理等方面阐明了利用PostScript成像模型进行地图制图的关键问题。利用PostScript语言研发的系统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数字地图制图出版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汤国安 《地图》1995,(4):27-27
数字地图及其应用浅析汤国安(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地理信息系统与机助制图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地图的定义和认识以及地图的生产工艺,同时也出现了崭新的地图形式——数字地图。数字地图与常规地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1.数字地图的载体不...  相似文献   

9.
几种新型地图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性  张世涛 《地图》1993,(2):45-45
一、数字地图 1.常用数字地图。在一定坐标系统内,将地面物体和现象的离散数据,在电子计算机可识别的存储介质上概括的有序的集合,称之为数字地图。这种地图在计算机内可以识别对象;可量算与分析地图内容;可以与模拟地图进行转化,即将数字地图转变为图形地图;可借助现代通讯工具进行远距离或近距离的传输;可用于巡航导弹低空飞行避免雷达的干扰而摧毁对方的目标;在地图更新时比模拟地图简便;制作人口地图、统计地图亦较简便。是当前用得较多的一个新图种。  相似文献   

10.
纸质地图制作和地理信息生产构成数字地图制图中两大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在分析两者异同的基础上,设计了纸质地图与地理信息一体化生产流程,阐述了实现一体化生产必须解决一体化数据结构设计、多源数据综合利用、地图符号化机制建立、基于地理属性管理的地图编辑、地图数据质量检查、一体化地图输出等关键技术。纸质地图与地理信息一体化生产标志着数字地图制图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相比传统手工制图,数字地图制图从产生阶段就展现出了相对的优势,了解传统手工制图向数字地图制图的过渡机制,有助于把握数字地图制图学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动向。因此,数字地图制图学将如何融合信息时代的众多新技术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本文以传统地图制图到数字地图制图再到智能地图制图为主线,分析了数字地图制图学产生的必要性、理论指导、技术支撑和发展新动向,以此探索数字地图制图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纸质地图与地理信息一体化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纸质地图制作和地理信息生产构成数字地图制图中两大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在分析两者异同的基础上,设计了纸质地图与地理信息一体化生产流程,阐述了实现一体化生产必须解决一体化数据结构设计、多源数据综合利用、地图符号化机制建立、基于地理属性管理的地图编辑、地图数据质量检查、一体化地图输出等关键技术.纸质地图与地理信息一体化生产标志着数字地图制图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数字地图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志刚  盛业华 《地图》2001,(4):19-21
一、引 言  地图是传输各种地物要素的数量与质量、空间分布关系的模型与工具 ,是通过各种专门的符号图解或编码系统 ,使用图者形成对所研究区域的空间信息的认识。数字地图则是指用数字形式描述地图要素的属性、定位和关系信息的数据集合。195 6年Imhof把制图的理论部分称作制图理论(Cartology) ,包括制图传输理论、地图知识和制图方法 3部分。发展到今天 ,传统的制图学理论基础整体大大地拓宽了 ,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 ,联系越来越紧密 ,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图像处理、数学、逻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知识渗透到传统的地…  相似文献   

14.
李霖  于忠海  朱海红  蒯希 《测绘学报》2015,44(5):563-569
按照目前的专业制图规范对地图表达的质量要求,计算机制图原理和技术无法避免制图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工处理地图要素图形冲突的工作。这种由于数据模型间(数字地理景观模型与数字制图模型间)的差别而产生的技术难题一直是实现快速制图的瓶颈。本文基于"先处理、后符号化"的策略,通过分析引起图形冲突的形式以及地图制图规范对冲突处理的要求,提出了针对图形重叠和图形衔接两类图形冲突处理的基本操作,即将对地图要素(地理要素符号化)的图形处理转变为对地理要素本身的处理,从而减少了后期图形冲突处理的工作量;基于这些基本操作,以地形图制图中产生大量冲突处理的道路、水系和境界要素类型为例,说明如何综合利用这些基本操作,实现对图面冲突自动处理的方法;最后,两幅实际地形图数据试验表明本操作可以提高制图效率。  相似文献   

15.
数字地图制图向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数字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都以空间地理信息的存取、处理、分析与表达为研究对象,是地图学在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与延续。但相比而言,数字地图制图强调空间地理信息的传输和表达,而GIS则以空间地理信息的处理与分析为主,从应用的角度看,GIS无疑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地图制图必须在现有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空间(地图)分析功能,即在保持地图表达的模拟性、艺术性的基础上向GIS发展转化,才能够一方面提高GIS的可视化表达质量,另一方面深化数字地图制图的应用层次,拓展其应用范围。但到目前为止,两者结合的应用研究尚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很多研究中甚至忽视了两者的区别,或者仅对其中的一个进行单方面研究以回避这个问题,尚没有一个地图制图或GIS软件能够合理地兼顾两者的优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提高制图生产效率,改变传统地图生产中制图数据与基础数据分离的情况,形成基础数据与制图数据一体化的生产体系,是信息化制图的基本要求。通过设计地理信息数据与制图数据一体化存储的数据模型和自觉性的动态图形整饰元素,充分挖掘地理信息数据及元数据来驱动地图整饰,能够实现地图整饰元素位置布局的自动调整和内容的动态生成。经研究和实践表明,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制图生产效率,而且形成了制图数据动态更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出发,研究了数字地图制图的数据来源和数据更新途径,介绍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更新数字地图的流程,充分利用遥感影像有效、快速的完成数字地图更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MicroStation制图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图形化作业环境,而且能够管理图形的各种数据信息。它有着丰富而强大的专题地图制作功能以及性能稳定的二次开发环境,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了传统的地图生产工艺,实现了数字地图的出版与空间数据生产一体化,从而提高了制图效率和现有数据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线状地图符号制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安  李天宏 《地图》1997,(4):8-10
地图是用特定的符号和图形表达地理事物的一种有效工具,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代语言。地图符号包括各种形式不同、大小和色彩各异的图形符号以及表示名称的文字和表示数量的数字,它传输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被称为地图的语言。地图符号根据表示的事物分布特点可分为:点状符号、钱状符号和面状符号。其中线状符号表示具有线状或带状延伸的事物,表达事物的形状、弯曲程度和延伸方向。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制图方法正逐渐被数字制图的新技术所取代。地图符号的制作则是数字制图的基础。本…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些年来,测绘界相继开展了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讨论,信息化地图学是信息化测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界讨论的主题之一。一个普通的观点是"目前,计算机数字地图制图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模拟地图制图,并正向信息化地图制图发展"。到底如何认识和理解信息化地图学?数字化地图学与信息化地图学是什么关系?信息化地图学是怎样发展演变的?本文认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随着"三大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相继问世、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传统地图学就进入了信息时代。分析了推动传统地图学进入信息时代的因素,并且按照矛盾论和实践论观点,从分析半个世纪以来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发展演变的实际出发,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了信息时代地图学发展的具有显著标志性特点的3个阶段,即数字地图制图学、网络地图制图学和智能地图制图学。数字地图制图学是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初级阶段,是基础;网络地图制图学是网络环境下连接数字地图制图学与智能地图制图学的桥梁;智能地图制图学是信息时代地图学的高级阶段,是数字地图制图学和网络地图制图学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