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北丰宁—带地壳构造特征及其与金矿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结合地质、重磁和遥感等资料研究冀北丰宁一带不同浓度壳层构造特征。论证了地壳构造与金矿形成的关系。地壳深部隆起与凹陷的过渡部位-一断裂带以及不同壳层构造的交汇部位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金矿床(点)往往形成于弧形构造带弧顶的两侧。  相似文献   

2.
浅析胶莱盆地边缘层间滑动断层构造及其控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层间滑动断层构造产出于胶莱拉分盆地边部莱阳组砾岩与下伏下元古界荆山群变质岩系的不整合面上,是胶莱盆地东北缘蓬家夼和发云夼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化的主要部位。层间滑动断层是中在生代白垩纪期间中国东部古板块和郯庐断裂构造活动造成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下,在胶菜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在层间滑动断层由张性应力环境向挤压应力环境过渡过程中,源于地壳深部的金矿成矿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形成工业金矿体,金矿化主要 生在构造角砾岩及碎裂岩的胶结构内,金矿化类型和强度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层间滑动断层以其产出于特定的部位、产状、成因及控矿机制的不同与其它伸展作用形成的断裂构造相区别。  相似文献   

3.
十八倾壕金矿控矿构造带是由韧性剪切带、劈理带、反S型构造、张裂和剖面上剪切断裂组成的复杂构造带。这些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叠加构造,控制了十八倾壕金矿不同矿化期的成矿作用。韧性剪切带形成于晚太古代,它是控矿构造带的原形,形成于地壳深部层次,控制了一条早期金矿化带。劈理带和反S型构造形成于早元古代,是地壳中部层次的产物,其中反S型构造控制蚀变岩型金矿体及富矿部位。构造带张开及部面上的剪切断层形成于地壳浅部层次,前者控制了含金石英脉,后者是对矿床起破坏作用的成矿后构造。  相似文献   

4.
大陆浅源地震震源空间分布可以看作是一种地球物理特征,大量震源的空间位置数据可用来刻划大陆地壳结构。通过研究南北地震带南段震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研究区震源深度分布在横向上的疏密变化与地质构造特征相对应。剖面震源分布等密度图显示,中、下地壳不同深度广泛分布着多震层。多震层的分布与地壳低速、低阻层具有相关性,多震层一般位于低速、低阻层的上方。中地壳层次的低速、低阻层很可能是壳内滑脱层,是韧性下地壳与脆性上地壳发生拆离解耦的构造层次;下地壳低速、低阻层是部分熔融、含流体的韧性流变层;壳内多震层的构造属性应是上地壳硬的脆性层,容易发生突然破裂,产生地震。低速、低阻层是大陆板块内部上地壳脆性层构造过程的主控因素,包括对大陆内部浅源地震的控制;因此,在低速、低阻层之上往往形成多震层,越是活动性强的低速、低阻层,其上多震层震源密度越高。南北地震带南段不同层圈和块体之间的差异运动控制了其地壳层次的构造活动,包括大量地震的发生,其中,下地壳流层与上地壳脆性层的差异运动在中地壳层次发生剪切拆离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华北裂陷盆地不同块体地壳结构及演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对华北裂陷盆地内不同块体的深地震测深资料处理 ,得到与构造演化过程相关的、不同性质块体的地壳结构特征。盆地隆起区块体地壳一般呈均匀成层 ,速度随深度逐层增加 ,保留了古大陆地壳块体的稳定结构特征 ;盆地坳陷区块体地壳松散巨厚的表层沉积、通常低速占主导的壳内构造、强反射的下地壳和高低速相间的薄互层壳 幔过渡带 ,反映了上地幔物质上隆、侵入、地壳增温、张裂等塑、脆性变形改造的新生地壳构造。讨论了这两类截然不同块体地壳构造的地球动力学演化及形成。裂陷区内中强地震的孕发和深源矿产、油气生贮存等都与这两类块体地壳结构、构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及其对金矿的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宪刚  冯向阳等 《地质通报》2002,21(12):841-847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形成于白垩纪,属对称型变质核杂岩,中心为晚燕山期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体,周围是代表地壳深部变形特点的太古宇变质岩组成的变质核。变质核北面和东面以拆离断层与盖层下部中元古界相接触,西面以阜新盆地东南缘边界正断层与白垩纪脆性变形碎屑岩相邻。在横剖面上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中的组合较齐全,且不同的构造带、构造部位对成矿和控矿作用不同,可分为:(1)产于拆离断层中深层次韧性流变层内的矿床——排山楼金矿;(2)产于拆离断层中浅层次韧性流变层内的矿床——大板金矿;(3)产于盖层下部韧-脆性构造层中的矿床——大樱桃沟金矿;(4)产于盖层上部脆性构造层中的矿床——五家子金矿。显示了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对该区金矿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谈冀东北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规律与金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新近资料分析冀东北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规律对金矿成矿规律的控制作用.由于该区的地壳经过前地槽、地槽、地台和地洼四大不同发展阶段,因而在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中形成不同的金矿类型:前地槽阶段形成含金矿源层;地槽发展阶段,由于多期混合岩化、多期变质分异和侧分泌作用使矿源层中的金矿质富集溶移而在扩容构造中充填和交代形成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地洼发展阶段,由于古地台的构造岩浆活化解体,在巨厚的的地槽构造层的基底上形成大量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叠加(再造)富化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大陆地震构造系统: 以青藏高原及邻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德威  陈继乐  陈桂凡  梁桑 《地球科学》2014,39(12):1763-1775
青藏高原及邻区三角形发震构造域是全球大陆最显著的地震多发区.脆性活动断层及其弹性回跳模式无法合理解释该区深度集中分布在10~40 km的点状震源.针对发震构造和地震机理不明确这一重大科学问题, 以大陆动力学和地球系统动力学新思想为指导, 对青藏高原及邻区发震构造系统进行域、层、带、点相关研究, 阐明大陆地震构造系统的结构型式, 认为下地壳固态流变及其韧性剪切带是提供地震能量的孕震构造, 中地壳韧-脆性剪切带是累积地震能量的发震构造, 上地壳脆性断裂是释放地震能量的释震构造.在研究青藏高原及邻区地震构造系统及其形成背景的基础上, 进一步论证了大陆地震热流体撞击的形成机理: 地幔墙导致大洋中脊之下的软流圈热流物质层流到大陆特定部位汇聚加厚并底辟上升, 造成大陆下地壳部分熔融和固态流变, 并改变莫霍面的产状, 固态流变物质侧向非均匀流动, 形成大陆盆山体系, 流动的韧性下地壳与脆性上地壳之间具有韧-脆性剪切滑脱性质的中地壳不断积累由下地壳热能转换而来的应变能, 形成发震层, 震源定位于下地壳热流物质富集带("热河")中的固态-半固态流变物质撞击到强弱层块之间的构造边界, 不同热构造环境和撞击角度产生5种不同类型的地震.从而为大陆地震的科学预测奠定了全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秦岭东段金红石矿床成矿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秦岭东段主要金红石矿床赋矿层位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及对矿源层形成时的构造环境的分析 ,划分出 4种不同的成矿构造环境。中元古代以来 ,本区地壳处于强烈的陆 洋壳演化分异阶段 ,在北秦岭宽坪小洋盆、桐柏 大别古陆形成了与幔源成因有关的矿源层 ;在杨子地块北缘的被动陆缘拉张海盆形成了与沉积有关的矿源层。晚古生代以来 ,本区处于陆壳演化阶段 ,成矿构造环境为陆缘裂陷海槽环境 ,矿源层的形成与壳源岩浆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胶东金矿成矿模式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胶东是全球三大金矿集区之一,深入研究其成矿模式对于正确认识胶东金矿类型并指导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通过系统总结胶东金矿控矿构造特征与型式、构造与矿体的耦合关系、岩浆活动与金矿化的关系及其他成矿地质因素,在分析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金矿赋矿规律、成矿机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胶西北金矿和深部金矿成矿模式。综合分析后,提出了胶东金矿热隆-伸展成矿模式,其要义是:早白垩世,由于板块俯冲、回撤,诱发壳幔相互作用,产生大规模岩浆活动,引起广泛的流体活动;同时,地壳拉张和岩浆隆升,形成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出现大量铲式断层、拆离断层等。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高强度含矿流体活动和交代蚀变作用是胶东金矿大规模集中产出的基础条件,地壳快速隆升引起强烈减压、降温是大量金质从流体中析出、沉淀的重要原因,伸展构造则为大规模金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大坪金矿构造矿体空间分布特征与构造控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坪金矿是哀牢山造山型金矿的典型代表。矿床明显受到了红河—哀牢山断裂、小新街断裂以及小新街断裂的次级断裂的控制。研究断裂构造与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新生代(58 Ma)以来研究区内发生的多次构造动力机制的转变对成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找矿意义。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汇聚碰撞,形成NW向的三级断裂构造系统;汇聚过程中,印度板块发生四次旋转方向的转变引发区内构造动力机制的四次转换,构造动力机制的转换与哀牢山造山带的大规模成矿作用具有重要关系,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上地幔,受壳—幔相互作用影响。红河—哀牢山断裂控制了区内造山型金矿的分布,小新街断裂是大坪金矿的导矿构造,次级断裂带构成了大坪金矿的容矿构造,断裂带中构造应力引张部位为金矿的矿化富集带。研究成果为大坪金矿成矿机制研究和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区内其他造山型金矿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胶东焦家式金矿类型及其成矿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胶东焦家式金矿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类型,是受构造控制的热液型金矿,可分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破碎带石英网脉带型、硫化物石英脉型、层间滑动构造带型、蚀变砾岩型和盆缘断裂角砾岩型等亚类。金矿成矿时期为早白垩世,成矿物质来源于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常具有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硅化、钾化等矿化蚀变,金矿体产出具有尖灭再现、分支复合、侧伏、斜列、叠瓦规律。岩浆热隆、流体活动、伸展拆离是导致胶东大规模金矿形成的三大关键要素;早白垩世壳幔同熔岩浆活动分凝和激活的围岩流体是金矿迁移、富集的载体;岩浆上隆产生的伸展拆离构造为金矿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据此,提出了焦家式金矿“热隆-伸展”成矿理论。焦家式金矿形成于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减薄阶段,受伸展构造系统控制。控矿构造沿倾向呈现陡缓相间的倾角变化规律,金矿主要沿断裂倾角变化的平缓部位和陡、缓转折部位富集,构成“阶梯式”分布型式。  相似文献   

13.
余达淦 《铀矿地质》2001,17(6):321-327
笔者认为,对华南中生代富大铀矿成矿背景的研究要强调壳幔交换的深部作用,强调构造体制变革对成矿的制约,以及两条火山岩带和一个岩浆活动区的成矿地位.构造研究中要引进伸展构造理论,研究盆岭构造、热隆构造及与变质核杂岩构造配套的常见构造型式,研究盆岭耦合特点.成矿模式要考虑岩浆定位部位深浅及形成构造环境差异、地化环境差异,要探索大型、超大型铀矿形成的岩浆定位部位与层圈构造、地壳韧脆性构造转换面、地球化学转换面的耦合条件.  相似文献   

14.
很多太古代后生的大型金矿床都与绿岩带中的区域性线构造有着广泛的空间上的联系,尽管详细地看来,它们是位于次级脆—韧性的断层构造中。来源于地球深处的热液在向地壳上部运移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个复杂的通道,并与不同的岩石和变质溶液发生了一种重新均衡的过程。在角闪岩和绿色片岩带中或在其下面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有利于次级脆—韧性和脆性构造的形成,这种构造是金矿最易形成的部位,大多数矿都位于这里。区域性韧性构造和较脆的次级构造之间的物理梯度使得热液在局部的范围内不稳定地流入较脆的次级构造之中,在这里较低的温度和具有高的Fe/(Fe+Mg)比值的合适的主岩有利于金矿的沉积。金矿的各种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金矿具有多种来源并与地壳中的岩石不断地发生过再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子贵  李钦雄 《沉积学报》1995,13(4):138-144
新疆北部地区泥盆-石炭纪为地壳拉张期,形成大规模洋壳建造,并形成该地区固体矿产的主要矿源层。本文利用重、磁、波谱资料进一步为此论点提出、佐证。同时,通过对金矿地质体地物波谱的测试和研究,为利用遥感技术直接勘探金矿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滇西地区地处扬子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特殊地带,是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物理资料揭示该区深构造特征复杂:地壳呈相对稳定的三层结构,其内部存在不规则低速透镜体;莫霍面自北而南呈近东西向阶梯式逐渐抬升,形态上隆坳相间;壳-幔界面存在明显的壳-幔过渡带,软流层地幔具有多层次隆起现象。深浅部构造呈现明显的立交桥式多层架结构。深部构造与区域成岩成矿关系密切:空间上,岩体与成矿的集中区分布体现出受由幔坡带所推断的深大断构造所控制,并与壳内低速体和壳-幔混合带存在垂向上的对应关系。岩浆岩岩石组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岩浆形成于壳-幔混合带物质的部分熔融,而地幔流体上涌是激发壳-幔混合带发生部分熔融的重要因素。研究认为,滇西地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及经历的区域构造动力体制时空转换是形成深部特殊地质结构的动力学条件,并是激发强烈壳-幔相互作用的重要前提。在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中,大量地幔流体携带成矿物质经由深大断裂上升至壳-幔混合带,激发其部分熔融,形成原始岩浆;随岩浆上升和分异演化,在构造有利部位成岩成矿,由此形成区域成岩成矿的一体化特点。而软流层幔的多期次脉动式上涌则是导致成矿多期性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温高压下地壳物质电导率的实验室测定是研究大陆中、下地壳高导层成因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表明,水、石墨、部分熔融以及矿物脱水可能形成地高导层,在不同构造环境和深度下这些机制起着不同的作用。为解决中地壳高导层成因的水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地下壳、水、石墨、部分熔融以及矿物脱水,甚至持定的干的下地壳岩石都可解释大地电磁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对于龙门山地壳结构及其与汶川地震的成生联系成为构造地质学研究极为关注的科学问题。然而,现有的多种龙门山地壳结构模式在综合解释表层构造变形及深部构造时与调查和探测资料均有不符。利用前人地球物理探测成果,结合穿过龙门山主要发震构造单元彭灌杂岩及雪隆包岩体的综合构造剖面,将地表构造与深部地壳探测资料结合进行了综合解释,认为龙门山逆冲构造带中的多重冲断推覆构造由约10 km深处的拆离断层分隔,因而应该只是浅层次构造变形的组合样式;在中、下地壳韧性流壳层的主导下,扬子地块基底被动?入并形成多层拆离的韧性流变构造组合。5.12汶川地震及余震是由于以彭灌杂岩和雪隆包岩体为代表的刚性体,在上部韧性流壳层前端的持续推挤作用下,发生破裂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余达淦 《铀矿地质》2001,17(6):321-327,331
笔者认为,对华南中生代富大铀矿成矿背景的研究要强调壳幔交换的深部作用,强调构造体制变革对成矿的制约,以及两条火山岩带和一个岩浆活动区的成矿地位。构造研究中要引进伸展构造理论,研究盆岭构造,热隆构造及与变质核杂岩构造配套的常见构造型式,研究盆岭耦合特点。成矿模式要考虑岩浆定位部位深浅及形成构造环境差异,地化环境差异,要探索大型,超大型铀矿形成的岩浆定位部位与层圈构造,地壳韧脆性构造转换面,地球化学转换面的耦合条件。  相似文献   

20.
鄂东南成矿区壳幔结构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东南成矿区壳幔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各层具有鲜明的地质、地球地球化学特征。硅镁层为地球形成时的原始地壳,硅铝层和上构造层为地球形成后膨涨增生而成。建立了壳、幔结构综合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