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冀东幔枝构造外围主拆离滑脱带控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冀东地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金、银成矿集中区之一,金银矿山星罗棋布,地质研究、矿床勘查、矿山开采均已达很高程度。但是,过去的地质找矿主要集中在变质岩区,随着幔枝构造及其成矿控矿作用的提出及其研究深入,特别是近年来一系列拆离带型金银矿的发现及勘查,使其成为了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吴富强  赵追 《河南地质》1998,16(2):87-93
笔者从六个方面厘定了丰山有色金属矿田拆离滑脱构造:地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界面处构造岩发育;岩体顺层分布;界面处含矿热液作用异常发育;界面性质鉴定;断层组合特征。研究了丰山矿田拆离滑脱构造特征;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机制。从三个方面研究了丰山矿田控岩控矿规律:构造的拆离和构造剥蚀作用形成了最佳成矿组合序列;有利的容矿(岩)构造,多期矿化叠加。  相似文献   

3.
丹东四道沟金矿控矿构造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嘉荫县平顶山金矿控矿构造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彬 《黄金地质》1995,1(2):26-29
平顶山金矿属中低温热液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在空间上与元古宙变质岩基底,花岗闪长岩及闪长玢岩,细晶闪长岩紧密伴生,矿体严格受NNE向断裂构造控制,控矿断裂构造在成矿阶段的应力处于张扭状态,有利于矿液的充填,沉淀,并指出该区NNE向断裂,特别是F0断裂的下盘应为进一步工作动向。  相似文献   

5.
河南崤山地区伸展滑脱作用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碰撞造山后伸展滑脱作用及其成矿理论为指导,根据地质、地球物理、遥感等成果资料,重点阐述了崤山地区拆离滑脱构造特征及其与金矿的关系。研究认为,崤山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找矿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崤山地区金银矿床控矿构造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崤山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是河南省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区。为进一步明确崤山地区控矿构造特征,分析探讨成矿就位机制,指导崤山地区中深部地质找矿工作,本文对崤山地区矿床地质特征、构造性质等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将崤山地区控矿构造分为拆离断层控矿构造、韧性剪切带控矿构造和张扭性断裂控矿构造三类。①拆离断层沿太古界太华岩群的结晶基底与中元古界熊耳群盖层间发育,带内发育糜棱岩,崤山北部主要含矿石英脉多发育在紧靠拆离断层带下盘的太华岩群中,矿体就位于拆离剪切形成的拆离断层及其次级断裂带中;②韧性剪切带主要位于崤山中西部和北部,早期呈压扭特性,发育绿泥片岩质初糜棱岩、糜棱岩、花岗质超糜棱岩等,申家窑韧性剪切带晚期表现为张性特征,在其下盘发育有多组与其走向一致的羽列状次级断裂构造,矿体就位于韧性剪切带及其下盘羽状次级断裂带中;③张扭性断裂多发育于崤山中东部,断裂内充填有含金石英脉条带,围岩中多具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钾化、黄铁矿化等,矿体就位于张扭性断裂带中。按照岩体、构造对成矿的作用关系,建立了崤山地区以深源岩浆为流体、以构造侵位为空间的"双控"成矿模式,指出韧性剪切带、拆离断层带中深部及其次级断裂带是寻找脉型金银矿床的有利地段,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周缘有斑岩型铜钼矿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豫西熊耳山地区金矿构造控矿系统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熊耳山地区金矿构造控矿系统表现为:伸展裂陷盆岭构造环境为金矿成矿提供背景条件(物质场、能量场、空间场);南部马超营断裂及北部不整合面间拆离带控制南北两大金矿成矿带;相关次级断裂构造及北东向断裂构造叠加部位为金矿成矿提供容矿空间;东部与古火山机械有关的张裂构造控矿。拆离带及火山机构控矿的提出,丰富了本区构造控矿形式,拓展了找矿视野,对认识成矿规律和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冀东拆离滑脱带型金银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金矿地质勘查主要限定在变质岩区,并着重寻找金的矿源层。其主要原因是认为变质岩系金的背景值较高。新的研究表明,金元素主要来自深源(地核),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热柱-幔枝(变质核杂岩)构造,以气态-气液混合态-含矿流体的形式迁移,并在幔枝(变质核杂岩)构造的轴部韧性剪切带、岩体内外接触带、主次级拆离滑脱带、盖层裂隙带等有利构造扩容带中聚集成矿。因此,应注重这几种类型金矿的寻找。  相似文献   

9.
延边金谷山金矿床控矿构造条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谷山金矿床分布于柯岛组变质岩系中,其矿体产出位置、规模受矿区内主要构造-金谷山背斜及有关的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所控制。硅化、黄铁矿化、明矾石化和毒砂化集中发育的地方往往构成工业矿体。在矿区成矿构造条件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靶区预测。  相似文献   

10.
60年代,闽中首次发现金矿点,几经查勘,至今尚未取得突破。笔者从控矿构造,矿源、热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探异常、遥感地质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以英安斑岩及其隐爆角砾岩为主的次火岩对本区金矿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应以次火山岩型-斑岩型金矿为找矿重点。  相似文献   

11.
豫西崤山地区金矿成矿年龄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朱嘉伟  张天义 《地质论评》1999,45(4):418-422
^40Ar/^39Ar流体包裹体同位素测年法为金矿成矿年龄测定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是,由于次生包裹体的存在及样品中存在过剩氩或氩丢失,常产生复杂的不一致年龄谱,难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成矿年龄。本文对豫西嵴山地区含金石英脉中的石英和方铅矿样品进行精选,采用阶段升温法测定出了可靠的^40Ar/^39Ar年龄。^40Ar/^39Ar等时线线性相关系数〉0.99,^40Ar/^39Ar初始值分别为294.0和2  相似文献   

12.
常云真  黄芮  贾慧敏  王琦  张世豪 《世界地质》2018,37(4):1077-1084
河南省崤山地区的地层具典型地台型双层结构,其结晶基底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前人将其解体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太古宙变形变质花岗岩系(TTG--G),不具地层意义;另一部分为呈残留顶盖或包体形式残存于TTG--G中的壳岩系,并将其划分为新太古代兰树沟岩组和杨寺沟岩组。通过2009—2014年开展的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将这一套表壳岩新建为新太古代崤山岩群,可与登封地区的新太古代登封岩群对比。  相似文献   

13.
豫西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中的祁雨沟金矿,为一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其中J4号角砾岩体为矿区内众多含矿角砾岩体之一,其矿化类型有两类:一是脉状矿化,形成脉状金矿体;另一类为胶结物矿化,形成不规则状金矿体。金矿化具有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性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带性。在水平方向上,矿化多集中分布于爆破角砾岩体的西北部,其它部位矿化较弱。在垂向上,脉状矿化主要分布于爆破角砾岩体490 m以上,受剪切裂隙带控制;胶结物矿化,主要分布于490 m以下,矿体的空间产出受角砾岩体的形态控制。  相似文献   

14.
崤山地区位于豫西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外方山金银钼多金属成矿带的中西部,但其金矿探明储量远低于西部的小秦岭和东部的熊耳山地区。因此,崤山地区的进一步找矿潜力成为产业部门关注的重点。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本文提出区内金矿主要以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为主。通过对典型矿床的分析,认为该区的金成矿作用从早到晚可划分为(1)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2)黄铁矿-石英阶段,(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4)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2)和(3)为主成矿阶段。对各成矿阶段石英晶体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均一化温度及硫、氢、氧、铅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流体成分为富含CO2的水流体,且溶解了数量较多的Na+和Ca2+离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3℃~285℃,表明崤山地区的金矿床属以中温为主的热液矿床,缺少高温阶段的流体包裹体。金属硫化物δ34S值为-0.5‰~5.4‰,具深源硫特点;δ18 OH2O值变化为0.1‰~9.4‰,δ18 D值变化为-134.9‰~24.3‰,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有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结合崤山和小秦岭地区花岗质侵入岩出露面积对比,崤山地区找矿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剥蚀程度较低,因而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豫西前河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深部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松森 《地质与勘探》2011,47(2):204-208
前河金矿床属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为河南省金矿的主要类型,其成矿物质来源于熊耳群鸡蛋坪组火山岩及其下伏太华群变质的超铁镁质岩、变基性火山岩.在燕山期断裂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及成矿热液作用下,成矿物质在构造的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在构造的转折部位、分支复合部位及构造交汇部位矿体变厚,品位变高.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  相似文献   

16.
崤山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豫西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期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石英-黄铁矿阶段;(2)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石英-碳酸盐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L型)和H_2O-CO_2包裹体(C型)。石英-黄铁矿阶段发育WL型和C型包裹体,它们的均一温度为300~393℃,盐度w(NaCl_(eq))为1.6%~11.0%,密度介于0.57~0.82 g/cm~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亦发育WL型和C型包裹体,它们的均一温度为261~298℃,盐度w(NaCl_(eq))为1.1%~11.8%,密度介于0.74~0.89 g/cm~3;石英-碳酸盐阶段仅见WL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93~258℃,盐度w(NaCl_(eq))介于2.2%~12.7%,密度为0.87~0.97g/cm~3。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等特征,属于H_2O-NaCl±CO_2体系。崤山金矿石英的δ~(18)OH_2O值介于0.7‰~4.5‰之间,δDV-SMOW值介于-47.8‰~-69.5‰之间。H-O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矿石硫化物的δ_(34)SV-CDT值为0.7‰~3.9‰,206Pb/204Pb值为17.391~17.728,~(207)Pb/~(204)Pb值为15.420~15.577,~(207)Pb/~(204)Pb值为37.420~37.923。S-Pb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质岩浆。崤山金矿为中温热液脉型金矿,流体相分离和温度的降低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豫西柳林地区地表存在大面积矿化和明显的区域化探金异常。为确定深部金资源远景,在蚀变矿化带上进行了放射性γ测量和电测深物探研究。测量分析显示,金矿化带具有低电阻率、高极化率、高放射性γ组合异常特征,这一组合异常特征为该区良好的金矿找矿标志。通过地表放射性γ测量及采样分析,圈出地表金矿化异常带,再利用高密度测量推断其深部矿化,共圈定了5条矿化体,估算金资源量6458kg,预测其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河南嵩县萑香洼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段存基 《华北地质》2004,27(4):261-267
萑香洼金矿床产于华北陆块南缘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中,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根据区域和矿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了萑香洼金矿床不同构造层次对金矿的控矿作用,总结了断裂构造的控矿特征,认为区域性深大断裂(Fm、Fs、F1)为导矿构造,控制金矿带、矿床的分布;次级的NW向(F985等)和近E-W向(F14等)断裂构造为主要容矿构造,控制矿体的产出;NNE向(F201等)断裂为成矿后构造,起破矿作用.容矿断裂在主成矿期经历了"挤压拉张"的脉动式活动,具"韧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豫西南的石板沟金矿床是一个与剪切带有关的脉状金矿。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镜下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多样。据室温状态下流体包裹体的相态、加热状态下流体包裹体的性状及产出特征。鉴别出原生富气包裹体、原生富液包裹体、原生舍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次生富液包裹体和次生纯液包裹体等五种类型。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均一温度(Th)在380~110℃之间,成矿流体最低捕获压力估计在13~74MPa之间:盐度估计在2.3%~43.0%NaCI之间;密度估计在0.84~1.15g/cm^3之间。流体组份属K^ -Na^ -Ca^2 -Mg^2 -HCO3^--CI^--SO4^2-体系。流体包裹体氢、氧和碳等稳定同住素测试结果显示δ^18OH2O为-2.49‰~-1.99‰,δDH2O为-24.0‰~33‰,δ^13Cco2为-11.12‰~-14.59‰。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不同矿化类型的成矿流体性质不同,具有多来源特征,成矿与剪切带和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可能是岩浆作用与动力变形变质作用紧密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