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乌江构皮滩水利枢纽下坝址岩溶发育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江构皮滩水利枢纽坝址区以灰岩为主,岩溶为坝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本文根据对多年勘测资料的分析,论证了坝址区影响岩溶的因素、岩溶空间展布规模及岩溶发育深度,并由此建立了坝址区各自独立的岩溶洞穴网络─—岩溶系统。结合下坝址Ⅰ线布置方案,详尽地介绍了大坝基础及拱座下游岩体中岩溶发育情况,并就由其带来的基础承载力、变形及抗滑稳定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区岩溶组合形态分为垄岗谷地中山、垄脊槽谷低—中山、岩溶峡谷中山、溶丘谷地低山四种类型。岩溶洞穴主要分布在卷洞河流域、包鸾河流域、乌江干流、长江干流。岩溶发育分布特征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碳酸盐岩岩性组合是其物质基础: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4.
武山铜矿SN矿带均以碳酸盐岩类岩层为主要充水岩层,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钻孔揭露见有溶洞、溶蚀裂隙、溶孔、溶蚀破碎带。各地段岩溶发育程度具不均一性,其含水层渗透性差别也很大。因此,深入分析岩溶发育规律对于矿坑涌水量计算中参数选择至关重要。论文在充分收集矿区勘探资料、生产矿井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钻孔揭露的溶洞数量、线溶洞率与地层岩性、矿床周边形态、构造、高程之间关系的研究,总结了区内岩溶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发育规律。并从区内岩石的物质基础、构造条件、水化学特征、水的循环交替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区内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为矿床深部疏干条件下涌水量预测评价的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及选取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分析区域构造、地层岩性与岩溶发育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钻探资料,系统总结出珠三角地区的岩溶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的岩溶分布可分为3个条带,形成发育分为3个阶段,分别受地质构造、古水文网和地下水控制。岩溶横向发育规律受地质构造和岩石化学性质综合控制,岩石化学性质为内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地质构造为地下水提供通道,起主导作用;区内强岩溶发育带集中分布在石炭系的壶天组和石磴子组中,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和工程建设选址应重点评价。岩溶纵向发育分为4层,最深可达标高400 m以下,其中标高-35~-80 m为岩溶极强发育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尽量避让,而标高-35 m以上和-100 m以下岩溶发育较弱,在适当采取工程措施后,较适宜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7.
皖北豫东地区岩溶发育规律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建造和改造两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皖北及豫东地区的岩溶发育规律。区内可溶岩地层为震旦纪、寒武纪及奥陶纪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岩溶形态有岩溶丘陵和干谷、溶沟和石牙、溶痕、岩溶石鳞、岩溶裂隙、溶洞和溶孔等。属于中国北方岩溶类型。 相似文献
8.
9.
通过1∶5万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利用钻探等技术手段研究瑞金市沙洲坝地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地下水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沙洲坝地区岩溶发育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等因素控制,该区岩溶发育不均一,小的溶孔直径仅0.1 cm,大的溶洞洞高231.92 m,造成了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具有明显差异;该区地下水的赋存和富集与岩性、构造、岩溶发育程度以及补给条件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岩溶主要在浅部沿断裂、可溶岩层面、质纯的可溶岩等部位发育;岩溶地下水主要在断裂带及其复合部位、地下水排泄区及主要径流带、褶皱及断裂的转折部位富集。研究沙洲坝地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地下水富集规律,可为重要工程选址建设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神农溪下游碳酸岩分布广泛,岩溶作用强烈,对经过该区域的宜巴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公路舒家槽段进行现场调查,结合物探、钻探勘察资料,对该段岩溶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指出岩溶发育主要受地层岩性、地形条件及新构造运动控制,地表岩溶形态多样,地下岩溶洞隙发育,其具体规律表现为:(1)地表岩溶发育强度从山顶到沟谷依次增强,槽谷中岩溶发育深度差异大,从几米到上百米不等;洼地、漏斗等大型地表岩溶形态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双沟及多沟交汇处溶洼、溶斗发育,岩溶作用强烈。(2)溶洞及岩溶管道在垂直方向上可划分为4层,高程分别为0~50m、150~170m、220~250m和310m。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岩溶顶板稳定性、岩溶塌陷及路基不均匀沉降是公路建设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须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贵州平寨水库左岸底层灌浆廊道大型充填溶洞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寨水库坝址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岩溶较发育,水库左岸底层灌浆廊道大型充填溶洞,是水库地下工程施工开挖中揭露的规模最大、对水库渗漏影响最大、设计及施工处理难度最大的溶洞。本文以工程前期地质勘察工作为基础,在区域地貌、地质构造格局、地层岩性、地表及地下水系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防渗施工揭露的岩溶水文地质现象、洞穴充填物研究等,从可溶性岩层、地下水来源及运移途径、暗河冲刷与洞顶坍塌作用4个方面,对溶洞发育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鸡场背斜北西翼纵向张裂隙和横张裂隙及层间滑脱、断裂破碎带,为五里大洞鸡场洼地上坝洼地地下水向三岔河的径流提供了运移的原始空间与通道,形成溶洞的地下水为五里大洞鸡场洼地上坝洼地地下暗河,长期溶蚀作用使裂隙通道变为溶蚀宽缝并最终转化为岩溶管道,岩溶水沿此通道在左岸底层灌浆廊道桩号0+238~0+296m附近下中部岩体呈虹吸状循环,地下水的强烈冲刷与洞顶坍塌在溶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巨大,后因深部径流条件改变,岩溶管道被逐渐堵塞,形成如今的大型充填溶洞。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工程建设区岩溶发育特征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在岩溶地区建筑物地基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所研究的堆积群位于云南省境内怒江下游某水电工程左岸近坝部位,若该堆积群其中一个区一旦失稳将直接影响到水电工程的施工和运营.本文首先阐述了各堆积体特征和地质条件,其次解释了各堆积体成因,最后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堆积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在评价结果基础上,提出了一定的工程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鄂西清江水布垭坝址高陡斜坡稳定性研究按如下思路进行;从野外地质调研入手,详细研究斜坡的地表变形特征,深部变形特征及斜坡变形组合模式;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计算,确定各因素对斜坡稳定性贡献的大小;选择典型地质剖面,分别建立岩体力学模型,运用有限元及离散元方法进行模拟,确定坝址斜坡变形破坏机制模型,运用胡限平衡法,概率法对所选择的典型地质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在以上各步的基础上设计高陡斜坡的防 相似文献
16.
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段典型岩溶现象及发育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段核部及两翼的可溶地层中发衣分布有大量的典型岩溶现象,本文详尽讨论了岩溶洼地,槽谷,巨型组合槽谷和地下溶洞等大型岩溶形态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受控因素,并进一步认识到其发育分布主要受控于岩性和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17.
桂林岩溶试验场钻孔水化学暴雨动态和垂向变化解译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桂林岩溶试验场的CF1钻孔(代表裂隙含水介质)和CF5钻孔(代表管道含水介质)水化学进行了暴雨动态和垂向变化的监测,通过数据的分析及对比,发现: 暴雨时至少有两个重要的作用在控制着水化学的动态变化,一是雨水的稀释作用,另一个是碳酸盐岩— 水— CO2 气相互作用。然而,这两个作用在管道含水介质和裂隙含水介质中的表现是不同的: 对于裂隙含水介质,碳酸盐岩— 水— CO2 气相互作用占主导,而对于管道含水介质,雨水的稀释作用则成为主控因素。因此,鉴于岩溶水化学是在碳酸盐岩- 水- CO2 气三相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中形成的,所以水化学的研究不能仅考虑水- 岩相互作用,而必须重视CO2 时空变化对水化学的控制,只有从三相系统全面考虑,才能正确把握岩溶水化学的时空演变规律。此外,试验场相距不到5m的CF1和CF5钻孔水化学时空变化的显著差异,进一步证明了岩溶含水介质的非均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圆梁山隧道桐麻岭背斜段岩溶与岩溶水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述桐麻岭凝斜地质环境的基础上,较详细地论述了前斜区,特别是部岩溶发育分布特征以及岩溶发育深度,岩溶水的发育分布与补给,迳流,排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峡水电工程坝址区断裂新活动年龄分为两类:(1)>220×104a BP.和(2)(131-54)×104aBP.。坝区15公里范围内不存在近代活动断裂。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壳稳定性等级属稳定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