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大横路钴铜矿床是90年代初发现的大型钴铜矿床,矿体受大横路复式向斜控制,呈层状似层状或鞍状产出,通过研究钴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赋存状态,表明矿床中的钴元素主要分布在矿区大粟子组岩层中,并以独立矿物,类质同象等形式存在,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研究了钴铜矿床中钴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对探讨矿床成因和指导找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钴作为当今社会必需的一种关键矿产资源,岩浆铜镍矿床是我国钴资源供应的重要矿床种类之一,该类矿床中钴元素通常赋存于镁铁质硅酸盐矿物、硫化物、类硫化物和铁氧化物中,然而镁铁质硅酸盐和铁氧化物中的钴难以分选利用,因此钴赋存状态的厘定是铜镍矿床中钴资源评价和利用的重要前提。新疆东天山-北山地区发育大量晚古生代、普遍伴生钴的岩浆铜镍矿床,其中位于北山地区的坡一镍矿床以赋含高镍硫化物为特色,是研究岩浆铜镍矿床中钴元素的赋存状态、分布特征以及钴与镍相互关系的理想对象。坡一镍矿的含矿岩相主要为单辉橄榄岩、纯橄岩和橄长岩,以稀疏浸染状矿化为主,钴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镍黄铁矿,其次为铬尖晶石、橄榄石和磁黄铁矿,少见独立钴矿物。矿物微区原位分析结果显示原生矿物中钴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镍黄铁矿(~8404×10 -6)>>铬尖晶石(~475×10 -6)>磁黄铁矿(高Ni含量)(~299×10 -6)>橄榄石(~137×10 -6)>黄铜矿(~13.0×10 -6)>磁黄铁... 相似文献
3.
七宝山金铜矿床产于鲁东胶莱坳陷西南缘,沂沐断裂带东亚带、受中生代破火山口内陷爆角砾岩筒的控制。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该矿床微量元素、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成矿与橄榄安粗岩系火山-侵入杂岩关系密切,成岩、成矿物质同源。均来自上地幔或下部地壳,矿化发生在中低温浅成条件下,属次火山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
铟是一种稀散金属元素,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导致其难以形成独立的矿床,均以伴生矿产的形式产出于富锡岩浆热液与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系统,以及相对贫锡的海底(火山)热液系统。研究表明,铟矿床广泛分布于活动的大洋或大陆板块边缘,成因上主要与板块俯冲以及碰撞作用密切相关,少量与火山岩以及喷流沉积岩相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有利构造背景则是弧后环境和裂谷环境。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铟的巨量堆积作用主要有新第三纪、白垩纪、泥盆纪三个时期,对应的矿化类型分别以浅成低温热液-锡多金属脉型、矽卡岩型以及块状硫化物(VMS)型矿床为主,其中与铟成矿作用相关的岩浆岩多为A型或S型花岗岩。铟独立矿物目前报道约15种,主要包括自然铟、硫铟铜矿、铟石、樱井矿、羟铟石等,其中以硫铟铜矿最为广泛。绝大多数铟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其次为黝锡矿、锌黄锡矿、黄铜矿、锡石、黝铜矿、砷黝铜矿等。富铟闪锌矿通常形成于高温热液体系,常显示阶段性富集特征,最普遍的置换机制为(Ag,Cu)~++In~(3+)2Zn~(2+)。文章指出为完善铟金属成矿理论,需进一步加强铟的成矿物质来源、铟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与主矿种成生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凡金矿是山西省五台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金矿床,该矿床受北西,北东向两条深大断裂控制的构造-岩浆活动带所制约,金(银)的初始富集与下元古界绿片岩相的火山-沉积变质建造的原岩沉积及其变质变形作用有关,矿床的成矿时间,空间春成因与长英质次火山岩关系密切,在成矿早期,成矿流体主要为次火山热液,在成矿中,晚期,大气水的加入对成矿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该矿床的形成机制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对其成因提出了新的见解,同时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贵州本地钴矿的资源保障能力,对贵州省的钴矿资源分布现状及找矿潜力开展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贵州省已发现的钴矿,系统总结了贵州省钴矿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对典型的黔西太来、兴义乌沙赵家沟等钴矿床进行了重点分析,将贵州钴矿划分为(喷流)沉积型、热液型、风化型等三种矿床成因类型。并对各类型钴矿找矿潜力进行研究,圈定了毕节—水城、黔西—遵义、兴义—安龙三个找矿潜力区,认为黔西—遵义、兴义—安龙地区找矿前景较好,有找到中小型矿床规模钴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赋存在石墨片岩和大理岩内的山西中条山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 其矿化类型为细脉浸染状和热液脉状, 与中非铜矿带的钴矿床非常相似。本文以关键金属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综述了中条山矿集区钴矿成因研究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获得以下主要认识: (1)钴富集形成热液脉状矿化发生在造山抬升阶段, 时间为~1.82Ga, 而不是在沉积成岩阶段直接富集成矿; (2)黄铁矿原位Fe-S同位素揭示硫化有机质页岩是钴成矿的重要矿源层; (3)蒸发岩在造山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高温、高盐、强氧化性流体是钴释放-迁移的关键介质; (4)热液白云石化导致流体pH升高和石墨片岩"褪色"反应导致流体氧逸度降低促进含钴硫化物的沉淀。基于上述认识, 建立沉积-变质两阶段钴富集过程模型解释赋存在变沉积岩内的钴矿成因, 它不同于经典的沉积岩容矿型层状铜钴矿床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8.
谦比希铜钴矿床是中非赞比亚成矿带重要的超大型铜钴矿床之一,由主矿体、西矿体和东南矿体3部分组成,赋矿层位主要为下罗安亚群敏多拉组和基特韦组,岩性包括泥质板岩、泥质石英岩、板岩、石英砂岩等.现有资料对于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和含钴矿物成因的研究较为薄弱,这也直接制约了对钴矿的成因认识及今后找矿方向.本次研究聚焦谦比希矿床中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了新疆306个煤样中钴含量,结果表明新疆煤中钴含量均值高于世界煤和中国煤均值,新疆早侏罗世煤中钴含量远高于中侏罗世。统计分析揭示,准东和准南煤田煤中钴主要以无机结合态存在,库拜和伊犁木斯乡煤中钴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其他新疆煤中钴为有机和无机结合态共存。综合分析认为,新疆煤中钴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沼泽中地下水位和源区母岩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钴是全球战略性关键矿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钴资源的国内供应基本来源于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冶炼铜镍的副产品,尚未发现独立钴矿床。准噶尔北缘成矿带蕴都卡拉钴矿,是除岩浆硫化物矿床类型之外的新发现。笔者通过蕴都卡拉钴矿成矿特征研究,初步认为钴矿聚集于闪长岩与玄武岩接触带的构造破碎带内,沿北西向断裂两侧分布,表现了钴、铜、金的典型组合,属于岩浆热液型矿床。在蕴都卡拉外围沿北西向断裂两侧发育多处闪长岩与玄武岩的接触部位,钴矿成矿条件优越,表现出较大的钴矿找矿潜力。笔者通过蕴都卡拉钴矿富集规律和成矿特征研究,旨在揭示钴矿产资源成矿潜力和找矿新靶区,支撑服务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缓解中国钴矿产资源安全供应压力,降低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2.
湖南新晃县应溪重晶石矿床赋存于贡溪复式向斜的早寒武世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中,该向斜断层复杂.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矿石与围岩都含有钡长石.矿石与围岩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Mo、V、Pb等微量元素强烈富集而大离子与高场强元素含量很低;矿石样品中U/Th比值大于1;矿床围岩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这些特征揭示该矿床是热水沉积型矿床.研究结果表明:断层为成矿热液提供了上涌通道;上升热液为矿床提供了钡离子,海水提供了硫酸根离子.在氧化条件下,钡离子与硫酸盐离子结合形成了重晶石矿床. 相似文献
13.
钒是工业国家重点关注和争夺的资源,已被部分国家列为关键金属。本文对矿床类型、地质特征、时空分布以及成矿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以期丰富钒成矿理论研究,为提高钒资源的预测和勘查效率提供支撑,为钒资源储备提供保障。研究发现,钒矿床主要分为岩浆型和沉积型,其中岩浆型钒矿床(主要指钒钛磁铁矿床)成矿与铁镁质–超铁镁质岩及部分斜长岩侵位密切相关,成矿年龄与成岩年龄一致,钒可能来自上地幔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结晶析出赋存于含钒钛磁铁矿中;沉积型钒矿床多形成于黑色岩系及部分砂岩中,成矿多集中于上寒武世,钒可能来自海水和赋矿围岩,由于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以吸附和类质同象等形式赋存于有机质和硅酸盐矿物中。同时,钒矿床的成因研究存在较多问题,如成矿物质钒的来源、迁移过程、赋存形式及富集条件等。笔者建议在今后研究中通过分析钒化学行为、围岩沉积物理–化学–生物条件及岩浆演化的地质动力背景来解析钒矿床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4.
对冀北17个银矿床地质调查和5个大一中型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剖析研究基础上,从银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控制地质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类型、成矿机理、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演化上,确定了冀北银矿床有3个成矿系列,8种矿床类型。提出牛圈子为火山喷气-热泉型银矿床;蔡家营为古喷气-热水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银冶岭为层控-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的新认识,建立了冀北银矿床成矿模式和地史演化的区域成 相似文献
15.
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大横路钴矿区样品中钴、镍的多种存在状态丰度与共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硫化物和铁氧化物态钴镍对该钴矿成矿起决定作用,可作为地球化学找矿的有效标志. 相似文献
16.
斑岩型矿床作为典型的岩浆热液型矿床, 为我国及世界提供了大量的铜、钼、金, 以及铼、硒、碲等关键矿产。然而目前尚无典型富钴斑岩型矿床的报道。黑龙江金厂矿床为一大型斑岩型金矿, 探明金资源量76t, 伴生铜资源量4683t。金厂矿化类型可分为隐爆角砾岩筒型、裂控型和细脉浸染型, 前期研究揭示角砾岩型矿化伴生钴的富集。手持X射线荧光分析结果显示金厂矿床J0角砾岩型矿石中存在明显的钴富集, 钴含量为237×10-6~5256×10-6。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揭示钴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在黄铁矿中富集, 其次赋存在硫镍钴矿和辉砷钴矿中。根据黄铁矿产状与共生矿物组合, 将黄铁矿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Ⅰ型、Ⅱ型和Ⅲ型黄铁矿。Ⅰ型黄铁矿为早期生成的与磁铁矿共生的自形黄铁矿, 并可进一步分为钴均匀富集型(I-1)和核部富钴型(I-2)两个亚类。Ⅱ型黄铁矿为晚期生成的半自形-自形黄铁矿, 多被黄铜矿、石英、碳酸盐矿物包裹, 可进一步分为边部富钴型(Ⅱ-1)、幔部富钴型(Ⅱ-2)和具有复杂钴环带型(Ⅱ-3)三个亚类。Ⅲ型黄铁矿为晚期石英-黄铁矿脉中的半自形-自形黄铁矿, 内含石英或硅酸盐矿物包裹体。含Ⅰ型黄铁矿的样品钴含量最高(约1800×10-6~5200×10-6), 含Ⅱ型黄铁矿的样品钴含量中等(约800×10-6~1600×10-6), 而含Ⅲ型黄铁矿的样品中钴含量相对较低(约240×10-6~360×10-6)。早期形成的样品具有较高的钴含量, 说明钴的富集可能主要发生在矿床形成的早期。值得注意的是含有Ⅰ型黄铁矿的矿石最具钴资源开发潜力, 选矿过程中应留意此类型矿石。通过总结前人发表的金厂矿床硫、氢-氧、铅、铼-锇和氦同位素数据, 作者提出金厂矿床中的钴极有可能来源于深部的幔源岩浆。本文对金厂矿床富钴特征的研究将为斑岩型富钴矿床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7.
钴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用于现代尖端技术领域中,因而部分国家将其列入战略矿产资源清单。钴矿形成的独立矿床较少,以共伴生矿床为主。我国是一个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度,资源保有程度严重不足。目前,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并勘探出具有一定规模的共伴生钴矿床,其中既有与Cu共伴生矿床,又有与Cu-Ni-Fe共伴生矿床。为此,需要进一步总结成矿地质特征,分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本文从东北地区钴矿床分布和地质特征角度出发,初步厘定该区钴矿的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矿床、岩浆型矿床、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4类;其中,沉积-变质型和岩浆型矿床分布较广,主要产在古元古代辽吉裂谷区;结合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区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进一步圈定了28个远景区,包括A类远景区4个,B类远景区8个,C类远景区16个。建议4个A类远景区作为将来找矿勘查部署中优先重点关注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叙述了赛什塘—日龙沟成矿带地层、岩浆岩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矿带矿床成因的新认识,认为赛什塘铜矿属斑岩型矿床,铜峪沟和日龙沟矿床属海底火山热液—沉积矿床,矿带三矿床间有内在的成因联系,是同一岩浆活动过程中的产物,只是矿体所赋存的部位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20.
在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亲合性是制约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基本属性,赋存状态则反映元素质的属性.文章以黔西峨嵋玄武岩和吉林大横路钴矿化区为例,对Pt、Pd和Co、Ni元素的亲和性和赋存状态进行研究,说明了利用元素亲和性对指导其赋存状态的查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